民事法律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结果,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体现。
在民事案件中,民事法律关系是案件的核心,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展开论述,分析其在案件中的重要性、构成要素以及具体应用。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案件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 民事法律关系是案件的核心。
民事案件的发生往往源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只有明确民事法律关系,才能找到案件纠纷的根源。
2. 民事法律关系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基础。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依据民事法律关系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作出公正的判决。
3. 民事法律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明确民事法律关系,可以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减少纠纷,维护社会和谐。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1.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通常是法律关系主体。
2.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在民事案件中,法律关系客体通常是当事人争议的标的。
3. 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具体表现,包括权利和责任。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案件的核心。
四、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用1. 确定当事人身份。
在民事案件中,首先要确定当事人身份,即明确哪些主体参与了民事法律关系。
这有助于法院判断案件的法律性质和审理范围。
2. 确定法律关系客体。
在民事案件中,明确法律关系客体有助于法院判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例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需要明确合同标的、合同条款等内容。
3. 确定法律关系内容。
在民事案件中,明确法律关系内容有助于法院判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人。
)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财产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体由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义务主体的范围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权利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内容的复杂程度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4、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
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事法律关系无处不在。
无论是购买商品、租房、签订劳动合同,还是邻里之间的纠纷处理,都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
那么,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民事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它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这意味着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各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一方可以凌驾于另一方之上。
比如,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其次,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而民事义务则是民事主体为了满足他人的权利,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租户有支付租金的义务,同时也有使用租赁房屋的权利;房东有收取租金的权利,同时有保证房屋正常使用的义务。
再者,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
这意味着只有当社会关系被纳入到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之内,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比如,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双方就是自然人主体;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双方就是法人主体。
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它可以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
以买卖合同为例,客体就是买卖的物品;在服务合同中,客体就是提供的服务行为。
内容就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这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民事法律事实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它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比如自然灾害、人的出生和死亡等。
民事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意义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换言之,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一)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它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公布后,他指抽象的表明国家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只有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使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
如甲乙结婚的事实,才能确立甲乙之间的夫妻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讲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为民事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义务的履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保障的。
这种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依据,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平等性质,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量的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虽是国家制定的,反映国家的遗志,但民事法律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大都是在民事主体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也体现了当事人自己的意志。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民事法律关系有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及继承权法律关系等。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民事活动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关联和相互权利义务的关系。
它是由当事人因其自愿行为而在民法上形成的,并受民法管辖的一种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1、权利义务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民事活动形成的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
如,买卖合同就是买方与卖方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法律责任关系:法律责任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其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形成的责任关系。
如,当买方未能按时付款,卖方便有权要求买方承担民事责任。
3、人格权关系:人格权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某种民事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精神上的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人格权关系。
4、权利性状态关系:权利性状态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民事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法律关系。
如,结婚后夫妻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权利性状态关系。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权利义务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由五个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内容、权利和责任。
以下将通过一个案例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分析。
二、案例背景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在自家的院墙外种植了一棵果树,乙在自家院墙外种植了一片竹林。
两棵树相隔较近,果实和竹叶常常互相侵扰。
近日,甲发现乙的竹叶侵扰了自己的果树,导致果实受损。
甲与乙协商未果,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1. 主体本案中,甲和乙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甲作为果树的所有权人,有权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乙作为竹子的所有权人,有权在合理范围内行使权利,但不得损害甲的合法权益。
2. 客体本案的客体是甲的果树和乙的竹林。
甲的果树是甲的财产权利的载体,乙的竹林是乙的财产权利的载体。
两棵树相邻,甲的果树受到乙的竹林侵扰,导致果实受损。
3. 内容本案的内容包括甲的财产权利和乙的财产权利。
甲的财产权利包括对果树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乙的财产权利包括对竹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甲的财产权利受到乙的侵权行为侵害,乙的财产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应尊重甲的合法权益。
4. 权利甲的权利包括:(1)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不得侵害甲的果树所有权;(2)要求乙赔偿因侵权行为给甲造成的损失。
乙的权利包括:(1)在合理范围内行使竹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2)在甲同意的情况下,对竹子进行修剪、移栽等行为。
5. 责任本案中,乙的侵权行为导致甲的果树受损,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乙应赔偿甲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乙的竹叶侵扰了甲的果树,导致果实受损,乙的行为已构成侵权。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乙赔偿甲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五、结论本案通过对民事法律关系五要素的分析,揭示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知识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涉及法律规范的各方之间产生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相互关系。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方之间存在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民事主体、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活动中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可以是单个个体,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拥有完全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活动。
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形式,如企业、合作社、社会团体等。
其他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任务的法律实体,如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等。
二、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民事行为可以是单方行为,也可以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合同行为。
单方行为是指一个民事主体独自进行的行为,如遗嘱、捐赠等。
合同行为是指多个民事主体之间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约定,合同双方在法律上都有权利和义务。
民事行为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客体、意思表示和法律目的等。
三、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一方违反法律规定,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是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赔偿或其他补救措施来实现的。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民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侵权责任、合同责任、无过错责任等不同类型。
民事侵权责任是指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应承担侵权责任并对损害进行赔偿。
合同责任是指合同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受到损害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无过错责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法律规定或者事实存在的某种原因,当事人应承担责任,即使他们没有过错。
四、民事证据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和实施,需要通过证据来加以证明。
民事证据是指为证明事实真实性、证明权利归属、证明行为违法性等目的而提供的各种材料或信息。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1.界定: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2.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几层含义:1)~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结果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部分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关系的主体是人,人之外的任何物都不能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
人对物有绝对的权利▲人不能成为的法律关系客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是以法律上权利义务为其内容的社会关系人——关系——权利★民法是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研究民事法律关系就是为了把握权利和义务。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略)1.事实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与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人——特定的人一般的关系——特定的关系抽象的——具体的法律得不到贯彻就是一纸空文2.民事法律关系的体系价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民事法律关系就是人在民事社会中(或者说民事社会中的人。
)关系是现实的人,是法律体系的砖瓦。
主体——内容立法体系理论体系司法实践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任意(自治)性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效力等主要有民事主体自己决定,国家原则上不得介入。
理解: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权利的自由本质——但是他人的自由就是你的自由的限制立法层面上的——任意性规范为主司法层面上的——当事人自由处分法律适用层面上的——一般民事活动中的自由约定优先——第一百四十二条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平等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要素私法权利义务私权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1.主体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人2)类型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同一民事法律关系中既有权利主体又有义务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百科1. 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民事法律行为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限制,通过司法机关的审判来实现。
2. 特点2.1 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各方主体的平等地位,各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平等是民事法律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2 自由性民事法律关系强调自由意志的发表和约束力。
各方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民事法律行为,并根据自愿原则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3 因果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化与行为的因果关系密切相关。
行为的违约或不当行使权利都可能导致法律关系的变化,产生法律后果。
2.4 独立性民事法律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与其他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有所区别。
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合同关系、侵权责任关系、继承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组成。
3. 主体3.1 自然人自然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
自然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有权选择和参与各种法律行为。
3.2 法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拥有法律人格并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组织机构。
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与自然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进行各种民事法律行为。
3.3 其他主体除了自然人和法人,还有其他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如非法人组织、事务所、社团组织等。
这些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4. 类型4.1 合同关系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合同是自愿订立的协议,通过合同关系双方就某种内容达成一致,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4.2 侵权责任关系侵权责任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当一方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他人的权益,就会产生侵权责任关系。
4.3 继承关系继承关系是指一方因被继承人的死亡而获得财产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继承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法律的规制和限制。
4.4 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类型。
民事法律关系详解在法律领域中,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民事活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通过合同、侵权行为等方式形成的民事权益的保护和义务的履行。
本文将详细探讨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要素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1.自愿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建立是基于自愿和契约的原则。
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建立或解除民事法律关系。
2.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个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3.异议权:当事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针对违法行为提出异议的权利。
如果对方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关系中拥有权利和义务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个人主体包括成年人、未成年人、失能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法人主体则涵盖公司、企业等组织形式的法人实体。
2.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被保护的利益或权利。
它可以是财产、人身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利益。
3.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当事人通过民事法律关系获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责任1.违约责任: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一方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可以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形式。
2.侵权责任:当事人在日常生活或商业活动中,如果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被侵权的一方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可以包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形式。
3.无过失责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当事人无需证明对方存在过错,仅仅因为行为的结果给他人造成了损失,就需承担相应的无过失责任。
结语民事法律关系是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事实。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要素和法律责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要遵守法律规定,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意义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换言之,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一)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它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公布后,他指抽象的表明国家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只有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使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
如甲乙结婚的事实,才能确立甲乙之间的夫妻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讲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为民事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义务的履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保障的。
这种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依据,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平等性质,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量的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虽是国家制定的,反映国家的遗志,但民事法律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大都是在民事主体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也体现了当事人自己的意志。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民事法律关系有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及继承权法律关系等。
民事法律关系一建立,当事人一方便享有某种权利,而当事人他方即负有相应的义务;或者双方当事人均享有权利、又都负有相应的义务。
因而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民事法律规范,目的是要求人们以其为根据设立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们的行为纳入民法调整的法律轨道,民事法律关系也是民法学研究的中心。
民法学主要研究:(1)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发生根据的各种民事法律规范;(2)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各种原因;(3)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由此可见,民法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民事法律关系学。
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理论的基础、总纲、主线。
把握这个主线对正确理解和适用民事法律有指导意义。
本书的内容体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总论(第一编)第一、二、三章概念、原则第四、五、六章主体、第七章客体第八、九、十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原因(二)民事法律关系分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第二--五编)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知识产权、亲属权另教材)(三)侵权行为(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法律后果,第六编)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构成及其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故称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掌握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理论,对每一项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终止的判断,对其性质及效力的认定,有纲举目张的功效。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通常称为当事人,当事人主要指公民(自然人)和法人,还包括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成为特殊的民事主体,例如,当国家发行国库券时,便在国家与持券人之间形成了借贷法律关系,国家成为借贷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享有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又称权利人;负有义务的一方为义务主体,又称义务人。
多数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都既享有权利,又负有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可以使双方的,也可以是多方的。
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成为不同。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事务。
如前例,甲购买己的房子,双方订立买卖房屋合同,在这一买卖法律关系中,房子便是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实践中,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四类:物、行为(不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此四类分别是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的客体。
有些权力也可称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国有土地使用权。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既是产生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依托,也是确认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的重要依据。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例如,甲与己订立一房屋买卖合同,甲向乙交付房屋价款,取得房屋所有权,已取得房屋价款,同时交付房屋,甲、乙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便成为这一买卖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社会关系,没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就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为人们制定建立和谐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规则,是当事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了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用民事方法保障当事人享有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维护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正常秩序,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民事权利义务有些是法律直接规定的,有些是当事人之间协商决定的。
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不同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确认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的依据。
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含义任何社会关系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反映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则表现为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民事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的变更。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终结。
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相对消灭即为变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事实或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
如人的死亡引起具体的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诉讼时效届满可以引起当事人胜诉权的消灭等。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1.是一种客观事实,并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法律明确规定可以推定的除外)2.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事实民法规范对法律事实的规定有两种:一种为明确规定某种情况引起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形成,没规定的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朋友约会、读书、散步等事实不是法律事实。
一种是规定当事人依法选择民事法律事实的自由。
如:下雨本不是法律事实,但当事人依民法规定将天下雨作为其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时,天下雨就是法律事实。
3.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的事实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的事实,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江平主编《民法学》)事件民事法律事实有效→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绝对无效表意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相对无效效力待定行为侵权行为民事责任→诉讼时效非表意行为违约行为事实行为--无因管理行为、著作等*行为:作为、不作为;合法、不合法(四)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又称为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是指引起某项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相结合。
如:遗嘱继承关系的发生,需要被继承人有效遗嘱的存在,被继承人死亡和继承人不拒绝接受继承等民事法律事实。
第四节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一、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概念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
民法学界对民事权利的释义有多种,多采用“手段说”。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有以下几层含义:1.权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
2.权利人可以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3.权利人因他人的行为而使其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有关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予以保护。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民法理论与实践中将民事权利分为如下若干类型:1.财产权与人身权依民事权利内容的利益性质不同,可分为财产权与人身权。
这是民事权利最基本的分类。
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产内容、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物权和债权是财产权的两大种类。
人身权是指具有与人身不可分离的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如公民的姓名权、名誉权、法人的名称权、荣誉权等。
由于人身权具有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性,故一般不能转让和继承。
2.绝对权与相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
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
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
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
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
相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
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
相对权一般就是指债权。
3.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依民事权利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具有排他性权利。
包括:物权、知识产权、人格权。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如合同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等。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的行为便可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如承认权、追认权、选择权、解除权、撤销权、继承权等都属于形成权。
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权力的权利。
如同时履行抗辩权。
4.主权利与从权利以民事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民事权利。
从权利是指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必须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民事权利。
从权利随主权利的存在或消灭而存在或消灭。
例如在借贷合同中,借款人以其财产对贷款人(债权人)设定抵押,贷款人即对抵押财产享有抵押权,而该抵押权的存在,是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贷款人就借款合同享有的债权为主权利,就抵押合同享有的抵押权为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