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
- 格式:ppt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9
一、安乐死的定义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我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安乐死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②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在安乐死的讨论中,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这里,安乐死只不过使死亡时间稍稍提前一些。
②非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若不进行安乐死,病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并且不一定自觉痛苦,但他的生活质量是低下的,对社会家庭是一个负担。
例如畸形或发育不全的婴幼儿或患不治之症但尚未处于垂危阶段的病人,以及植物人等。
无论从伦理学还是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消极的安乐死接近自然死亡,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接近故意杀人。
二、安乐死立法的国家2003年11月10日荷兰一院(即上院)以46票赞成、2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安乐死”法案,这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法案规定,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考虑成熟后,可自愿提出结束生命的书面请求,主治医生则应向患者详细陈述实际病情和后果预测,并由另一名医生参与诊断和确诊,可实施“安乐死”。
法案还规定,实施“安乐死”的手段必须是医学方法。
目前,积极安乐死只在荷兰和比利时合法。
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的法律则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
美国俄勒冈州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安乐死合法的地方。
1994年,该州通过一项法令,允许医生为只有半年存活期的绝症病人提供他们要求的致死药物。
自这项法令1997年生效以来,已有200名绝症病人在该州实行了安乐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正在仿效俄勒冈州制定类似的法令。
安乐死一.定义安乐死是指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处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实施使其在无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为。
狭义专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处于极痛苦之中者,实施安乐死促使其迅速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
又称无痛苦死亡。
一般多指后者。
各国对安乐死是否合法存在争论。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②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③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④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⑤原则上由医师执行;⑥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二.程序(1)病人向法院提出申请(2)医师对病人情况作出书面诊断结论(3)达成安乐死实施协议(4)进入“第二等待期”(5)最后实施三.行为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②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在安乐死的讨论中,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这里,安乐死只不过使死亡时间稍稍提前一些。
②非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若不进行安乐死,病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并且不一定自觉痛苦,但他的生活质量是低下的,对社会家庭是一个负担。
例如畸形或发育不全的婴幼儿或患不治之症但尚未处于垂危阶段的病人,以及植物人等。
无论从伦理学还是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消极的安乐死接近自然死亡,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接近故意杀人。
四.个人看法我赞成安乐死的实行。
该作法尊重了临终病人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相反,违反病人自主原则,是不符合病人利益。
另外,实行安乐死,把有限的资源过多地用于临终病人身上而使他人得不到应用的治疗,是不公正的。
安乐死有利于病人的最佳利益。
我觉得,国家可在某个地区、省、市等局部性地点制定有关规范性规定和条例,加强个例研究,作为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才逐步向全国推广。
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编辑本段]我国对安乐死的定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处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实施使其在无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为。
狭义专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实施促使其迅速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
又称无痛苦死亡。
一般多指后者。
各国对安乐死是否合法存在争论。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②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③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④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⑤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⑥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编辑本段]安乐死的法律日本、瑞士等国和美国的一些州通过了安乐死法案。
1976年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一次安乐死国际会议。
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我国至今尚未为之立法。
美国最高法院2006年裁定,医疗行为由各州自行管理,包括协助自杀。
2008年11月,华盛顿州近60%的选民投票通过了第1000号动议案,成为继俄勒冈以后第二个由选民投票允许安乐死的州。
华盛顿州允许安乐死的法律自2009年3月5日生效,规定,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如果剩下的时间不到6个月,可以要求医生对其实施安乐死;要求安乐死的病人必须年满18岁,有行为能力并是该州居民;病人必须提出两次口头申请,间隔15天,并在有两名见证人的情况下提出书面申请,其中一名见证人不能是病人的亲属、继承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或与申请者所住医院相关的人;开致命性处方或实施安乐死的医生还必须向州卫生部门提交记录的复印件,州卫生部门就法律的实施情况撰写年度报告。
安乐死(希腊语:Ευθανασία,英语:Euthanasia,eu意“好”、thanatos衍生自死神塔那托斯),有“好的死亡”或“无痛苦的死亡”的含意,是一种给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无痛楚、或更严谨而言“尽其量减小痛楚地”致死的行为或措施,一般用于在个别患者出现了无法医治的长期显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对病人造成极大的负担,不愿再受病痛折磨而采取的了结生命的措施,经过医生和病人双方同意后进行,为减轻痛苦而进行的提前死亡。
安乐死分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两种,主动安乐死是按病人要求,主动为病人结束生命(例如透过注射方式);被动安乐死是按病人意愿停止疗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维生系统或让病人停止服药),使其自然死亡。
以荷兰为例,目前荷兰要执行安乐死,须出自病人意愿,且有医生证明病人正处于“不能减轻”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得先达成共识,确认安乐死已经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安乐死在许多国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例如美国的特丽·夏沃案)。
目前已立法容许安乐死的地方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美国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德国禁止主动安乐死,允许被动安乐死。
重症病人可以以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要求被动安乐死。
当病人因病重无法表达意愿时,其亲属可以代替他做出决定。
许多人对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安的一幕记忆犹新:因为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9名尿毒病人集体提出安乐死。
在中国,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连累家人成为提出安乐死的理由。
安乐死的进步性现在媒介已经多有论证,但是在中国,在现在,要实施安乐死必须要突破高额医疗费用这道坎。
或许,安乐死并非只是死亡的自由与尊严。
当有消息说不要让学生因为没有钱而失学的时候,我们能否预期:让每个人不要因为没有钱而自杀或者去安乐死?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我国,很多人提出安乐死,是认为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无钱医治或被子女遗弃。
如能加以开导,绝大部分的病人都会回心转意。
安乐死安乐死(Eu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
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历史发展1935年在英国成立第一个自愿安乐死合法化委员会,3年后,在美国也成立了同样的委员会。
1976年后法国、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日本,甚至在天主教信徒很多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也都出现了自愿实行安乐死协会。
这些民间组织的宗旨在于使安乐死合法化。
英、美的安乐死协会还曾起草过能妥善防止发生谋杀、欺骗、操之过急的提案。
他们的提案均被国家和地方立法机构一一否决。
1987年荷兰通过一些有严格限制的法律条文允许医生为患有绝症的病人实行安乐死。
狭义专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实施促使其迅速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
又称无痛苦死亡。
一般多指后者。
各国对安乐死是否合法存在争论。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2.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3.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4.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5.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6.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一般分为两大类:1.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2.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实施方法1.注射氰化物注射催眠剂使患者入眠的情况下,注射氰化物而导致患者死亡。
氰化物作用原理:由于人体细胞内部不含有叶绿素,必须通过体外摄取食物来维持体温,肌肉收缩和伸展,为了能够提取到食物中的能量,人体分泌另外一种酶NAD,NAD 和食物中的氢结合成为NADH2,给人体补充能量。
安乐死的名词解释安乐死,是由拉丁语的euthanasia演变而来的词汇,直译为“优雅的死亡”。
它指的是一种以医疗手段来缓解不可逆病痛或终末期病患者痛苦的行为,以提供疼痛缓解和减轻病患的折磨为目的,帮助病患获得宁静而人道的死亡。
安乐死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讨论这个话题。
然而,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伦理观念的变化,使得安乐死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尽管安乐死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对病患的人道行为,但它也常常面临道德、法律和伦理等多重困境。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安乐死持有不同的立场,有的国家甚至将其合法化,而其他国家则将其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安乐死的合法化在某些情况下常常有一些限制和条件。
常见的限制包括病患必须处于不可逆转的病痛中,而且病情必须无法改善。
此外,病患还需要就安乐死的决定进行明确的自愿,并接受多个医生的独立评估,以确保其决定不受外界影响。
对于一些批评者来说,安乐死是一种道德上不可接受的做法。
他们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应该随意剥夺。
此外,他们还担心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导致滥用,使得一些人误以为生命没有价值,从而对生命不够尊重。
然而,支持者则认为,安乐死是病患自主权的体现。
他们主张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尤其是在面临无法忍受的痛苦和病痛时。
他们认为,安乐死可以给予病患最后的尊严和权力,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
事实上,安乐死的合法化已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进展。
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部分美国州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安乐死的条件,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构,以确保该实践能够在安全和透明的环境下进行。
在讨论安乐死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其中涉及到的复杂伦理和道德问题。
每个人对生死的观念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安乐死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尽管人们对安乐死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我们必须保持尊重和理解,尊重病患的自主权和尊严,同时也要重视生命的可贵和伦理的底线。
安乐死名词解释
安乐死是指在无法治愈的患者,且患者以自由意志明确表示希望终止生命的情况下,通过医疗手段采取措施来使患者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行为。
这个过程通常会由医生在患者的明确要求和许可下进行,以确保其合法性和人道性。
安乐死又被称为“自愿终止人生”、“尊严死亡”等名词,目的在
于减轻患者病痛、尊重患者自主权和保护患者的尊严。
安乐死是以患者意愿为核心,尊重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决定权和人权。
安乐死常见的方式包括药物注射或给予镇静剂来减轻病痛,并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
在安乐死实施前,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医生的评估、精神卫生专家的鉴定,确保患者的决定是自愿和明确的。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规定了安乐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以避免滥用或误用。
安乐死在伦理和法律层面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可以减轻患者在严重不可治愈疾病中的痛苦和煎熬,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尊严。
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安乐死存在伦理和道德的困境,可能导致滥用和不人道的行为,对医生的角色和医学伦理提出了挑战。
各国对于安乐死的立法和实践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或地区,如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等,法律上承认并规定安乐死的条件和程序。
在这些国家,安乐死被视为一种合法的医疗选择。
其他国家,如中国和美国等,将安乐死视为非法行为,禁止其
实施。
无论安乐死在法律上是否合法,它都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
在讨论和决策过程中,需要平衡患者权益与医疗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尊严,同时避免滥用和伦理风险的存在。
安乐死制度安乐死制度也被称为“安乐去世”或“自主安乐死”,是指允许有绝症、患有不可逆转的重大疾病或严重病痛的患者,可以依法选择在医生的协助下,以一种医学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制度主要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尊严,但它也引发了许多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
安乐死制度的支持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当一个人遭受严重的疾病或酷刑一般的病痛时,他们可能失去意识或无法自己动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此时,医生的协助可以帮助患者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安详地走向死亡。
安乐死制度的实施也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避免长期看护和庞大的医疗费用。
此外,当病情无法逆转且痛苦不堪时,安乐死也可以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尊严的选择。
然而,安乐死制度也引发了许多道德和法律的争议。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安乐死仍然属于非法行为。
主要的反对意见认为,医生作为治疗和救助生命的伦理职业,不应该协助患者结束生命。
此外,担心安乐死制度的滥用也成为了反对者的主要观点之一。
他们担心,开放安乐死制度可能会导致医生随意滥用权力,涉及到其他情况的安乐死,甚至是将其视为不治之症的替代方式。
事实上,安乐死制度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条件和程序保证。
患者必须是成年人且明智的决策者,需要经过多个独立的医生和心理专家的评估,确保其身患绝症或严重疾病,且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
此外,这项决定也需要经过合法的法院审查和批准。
所有这些措施旨在避免滥用和确保安乐死制度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对于安乐死制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而言,寻求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权益和尊严,同时也要思考安乐死制度对医生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可以规定明确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安乐死制度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探讨进一步完善的医疗和护理方式,提供更好的病痛缓解和舒适疗护,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总之,安乐死制度作为一种尊重患者自主权和尊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但它也面临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
安乐死的名词解释安乐死(Euthanasia)是指出于同情而在患有不可逆转的绝症、严重疼痛或不可忍受的生活质量下,通过医学手段帮助患者提早结束生命的行为。
安乐死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不同国家和文化对其的态度和立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允许安乐死,例如荷兰、比利时和瑞士,而其他国家则明确禁止,例如中国和澳大利亚。
无论是否合法,安乐死都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复杂的议题。
安乐死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被动安乐死和积极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同意停止采取延长生命的医学手段,例如停止维持生命的治疗或断开呼吸机。
这种形式的安乐死被认为是合法的,因为患者有权利放弃药物和治疗。
积极安乐死则是指医生通过提供药物或其他方式,直接帮助患者结束生命。
这种形式的安乐死在很多地方被视为非法,因为它涉及主动实施死亡。
支持安乐死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对患者的尊严和控制权的尊重。
反对者则主张人类生命是神圣的,不应该由个人或医生来决定终结。
此外,还有担忧滥用和误杀的问题,如果安乐死合法化会不会导致激进的决策,如何确保患者的自愿和心智健康等。
安乐死的合法化和实践在一些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辩论和法律程序。
荷兰是第一个在2002年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根据荷兰的实践,患者需要提出书面申请,最终由至少两名医生审查,并确保患者明确且自愿地做出了决定。
其他国家如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也采取了类似的程序和规定。
在美国,安乐死只在少数州合法,例如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这些州通过了“死亡与尊严法”(Death with Dignity Act),允许有晚期绝症的患者通过医生提供的药物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即使在合法的州,患者仍然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并经过审查和监督。
总之,安乐死是一个激烈争议的话题,涉及到伦理、法律和人类尊严的多个层面。
无论是否支持安乐死,这个问题都需要严肃的思考和综合考虑,以确保个人的自主权和福祉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从伦理上讲,公民在遭遇非常的不可逆的身体疾病痛苦,自愿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条件下实施“安乐死”,本身也是合乎道德的。
但是在法律上,是不可行的,首先,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
患者自杀不会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结束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满足其请求,在《刑法》中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
其二,“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另外,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许可而结束他人生命,有悖于生存权利的道德准则。
安乐死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②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安乐死的问题在中国也曾有过讨论,同时促使安乐死问题激化的那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已大量引进并推广。
尽管中国在实际工作中,安乐死,特别是消极的安乐死几乎经常可以遇到,通常并不引起法律纠纷,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存在为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在我国,虽然上海等地有悄悄实施安乐死的案例,但安乐死并未获得合法地位。
据现行刑法解释,安乐死属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立法和怎么实施是密切联系的,实施安乐死影响到能否制定这个法律。
目前看来,我国无论在医疗技术、医生的职业道德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
绝症患者的求死之路2012年03月27日09:40新华网字号:T|T“安乐死”之路如此漫长,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尽管对“安乐死”的争议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有定论。
首先,实施安乐死的医生或者亲属,按照英国1961年制定的自杀法案,都有谋杀的嫌疑。
自杀定义为“自行了断”,任何由别人提供协助的“自杀”都被认定为“谋杀”,而提供帮助的人即是“凶手”,判刑可长达14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