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1.15 KB
- 文档页数:4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和任务1.1工作目标:提供准确、安全、高质量的消化内镜检查服务,并确保病人的舒适和隐私。
1.2工作任务:1.2.1完成各类消化内镜检查,如上消化道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胃肠道黏膜活检、病变切除等。
1.2.2按照规章制度,正确操作消化内镜设备,并保持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1.2.3准备和消毒内镜、调制和准备必要的药品及试剂。
1.2.4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和操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2.5保证内镜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2.6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病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
二、工作时间和值班体制2.1工作时间:按照医院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内镜室工作。
2.2值班体制:内镜室实行轮班制度,确保24小时内镜检查服务。
三、工作流程3.1预约和受理:接受医生或患者的预约,确认预约信息,并核对患者相关病史和检查准备事项。
3.2内镜准备:根据检查类型,准备相应的内镜设备、镜头和器械,并进行消毒和质控。
3.3患者接待和准备:按照规定,接待患者并提供必要的信息,确保患者的舒适和隐私。
3.4检查操作:根据医生指示,准确操作内镜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活检、病变切除等操作。
3.5检查后处理:复苏患者,记录相关信息,整理和存储内镜资料,并妥善处理检查过程中的附加事件。
3.6设备保养:定期维修和保养内镜设备,并记录设备检修情况。
3.7清洁和消毒:按照规定的流程,对内镜室设备、工作台、操作室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3.8工作汇报:每日向上级医生和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四、职责和要求4.1技术要求:掌握消化内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熟悉不同类型的内镜设备和器材。
4.2安全要求:确保操作安全,遵守消毒、防护和废弃物处理规定,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4.3患者服务:热情接待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和个人隐私保护。
4.4隐私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病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
4.5协作与沟通:与医生、护士和其他科室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消化内镜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消化内镜的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遵循医疗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2. 严格按照内镜诊疗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诊疗安全。
3. 不断提高内镜诊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4. 加强内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内容1. 内镜诊疗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内镜诊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内镜诊疗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3)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4)确认内镜设备和器械的正常运行,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2. 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医护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患者取正确的体位,确保内镜的顺利进入和退出。
(3)内镜进入时,应轻柔操作,避免损伤患者口腔、咽喉等部位。
(4)内镜下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必要时进行活检或治疗。
(5)内镜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内镜诊疗后的处理(1)内镜诊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休息和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不适感。
(2)对内镜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内镜的卫生和安全。
(3)及时记录内镜诊疗的过程和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内镜诊疗的结果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五、培训与考核1. 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经历。
2. 定期组织内镜诊疗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建立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
六、监督与奖惩1. 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一、总则为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提高诊疗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内镜室主任负责内镜室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负责。
2.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护理质量和安全负责。
3. 内镜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定期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和改进。
三、诊疗操作规范1. 诊疗操作按照相关消化内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
2. 医师应具备内镜诊疗资质,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范,确保诊疗安全。
3. 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四、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2. 内镜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3. 内镜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五、消毒隔离1. 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质量。
2. 设立专门的清洗消毒区域,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3. 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使用人员等。
六、感染预防与控制1. 加强内镜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个人防护。
3.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七、患者安全管理1. 诊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诊疗风险及注意事项。
2. 诊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诊疗结束后,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
八、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 内镜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内镜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消化内镜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化内镜检查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消化内镜检查工作,包括内镜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化内镜检查管理制度,负责内镜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消化内镜检查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第五条内镜操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纪律,做到医德医风良好。
第二章内镜操作人员第六条内镜操作人员包括内镜医师、内镜护士、内镜助手等,他们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内镜检查工作。
第七条内镜医师应当具有相关医学专业资格,熟悉内镜检查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诊疗。
第八条内镜护士应当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熟悉内镜检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负责协助内镜医师进行检查操作。
第九条内镜助手应当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协助内镜医师和内镜护士完成检查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条内镜检查工作需要内镜医师、内镜护士和内镜助手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检查任务。
第三章内镜检查流程第十一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同意。
第十二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应当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洗肠等操作,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患者接受内镜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当仔细检查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检查和治疗。
第十四条内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内镜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内镜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内镜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消化内镜检查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消化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一、工作纪律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相关规定,服从医疗管理。
2. 医务人员要遵守专业操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的安全。
3. 维护医院和科室的正常秩序,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在工作期间偷懒和聊天。
二、设备使用
1.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内镜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内镜设备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3. 内镜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三、患者安全
1. 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术前交代和告知,获得患者的同意。
2. 内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内镜检查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四、消毒与感染控制
1. 内镜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规程,对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进行
彻底消毒和灭菌。
2. 医务人员在进行内镜操作前后要进行手部消毒,戴好口罩和手套,有效保护患者和自己的健康。
五、医疗事故处理
1. 若发生医疗事故,医务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积极配合医院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对医疗事故要做好记录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六、其他规定
1. 禁止医务人员在内镜室内吸烟、饮食和聊天。
2. 内镜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是消化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确保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安全。
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消化内镜技术的优势,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消化内镜管理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消化内镜管理制度,规范内镜操作流程,提高内镜诊疗质量。
2. 加强内镜室人员培训,提高内镜操作技能,确保医疗安全。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内镜诊疗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4.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制定消化内镜管理制度(1)明确内镜室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
(2)制定内镜清洗、消毒、保养等规范操作流程。
(3)建立内镜诊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内镜诊疗质量进行评估。
2. 加强内镜室人员培训(1)对新入职人员及进修医生进行内镜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操作能力。
(2)定期组织内镜操作技能竞赛,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内镜诊疗知识面。
3. 优化资源配置(1)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配置内镜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建立内镜诊疗优先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得到满足。
4.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1)定期召开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促进临床科室与内镜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邀请临床科室参与内镜诊疗方案的制定,提高诊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四、工作计划实施与监督1. 成立消化内镜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与监督。
2.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4. 对内镜诊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消化内镜管理工作计划,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1.目的为加强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依据《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版(试行)》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版(试行)》,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目标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3.适用范围适用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等医务人员和管理部门。
4.名词定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胆道镜、胰管镜等。
本院现在开展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科室有消化内科(包括内镜中心)、肝胆胰外科、肛肠科、胃肠外科、小儿内科。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包括可弯曲支气管镜、硬质气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技术。
5.内容5.1分级管理内镜诊疗技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手术风险等分为四级。
医院按照院科两级进行管理。
一级(主要为消化及呼吸内镜检查)、二级、三级为科室管理,四级手术为院级管理。
具体三、四级手术分级参考目录见附件1。
5.2资格准入管理5.2.1消化内镜/呼吸内镜检查资格准入为普通及小儿胃镜、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消化内镜一级手术、其中小儿内镜检查为二级手术);普通及小儿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及镜下活检。
5.2.1.1人员准入的基本条件:5.2.1.1.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在本院注册,执业范围为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5.2.1.1.2经过科室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或外出进修学习内镜诊疗技术至少6个月;5.2.1.1.3有3年以上从事消化/呼吸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累计参与完成消化内镜检查病例不少于100例、呼吸内镜检查病例不少于50例。
5.2.1.2人员资质准入的审批程序:5.2.1.2.1满足内镜人员准入的基本条件后,可填写《内镜诊疗资格准入审批表》(见附件2),向医务处提交资质准入申请;5.2.1.2.2医务处接到申请后,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应及时组织申请人进行内镜检查操作技能考核,考核需同时由两名高级职称以上(其中一名为正高)且已具备熟练相应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作为考官,并签署考核意见,若考核通过,由科主任及内镜中心主任同意签字后报医务处审核;5.2.1.2.3医务处对科室所报的准入审批表进行认真复核,如无疑义,予以资格准入并授权,相关资料存档备案;如有疑义,可将审批表退回有关科室。
内镜诊疗中心(胃镜、肠镜)诊疗及报告签发医师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Ⅰ 目的持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保障内镜诊疗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胃镜、肠镜)。
Ⅰ 制度一、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
本规定所指报告签发是指对内镜下所见病变或治疗过程进行专业、客观描述并予以初步诊断。
本制度主要针对消化内科专业内镜诊疗技术及报告签发。
二、消化内镜诊疗及报告签发医师资质要求(一)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及报告签发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内镜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目前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
3.经过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1.开展相关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6年,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有资质的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
累计独立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不少干1000例,其中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3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三)医院对从事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三、培训(一)拟从事内镜诊疗及报告签发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中华消化内镜各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行为,提高内镜医师的专业水平,保护医生和患者的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凭相关证件才能从事内镜医疗工作。
第三条患者有权知情选择内镜检查治疗方案,进行内镜检查前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疗记录应当详尽、准确。
第四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遵守医疗伦理,遵循医学道德,保守医疗纪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
第五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习培训活动,保持与时俱进。
第二章内镜设备管理第六条每台内镜设备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七条内镜设备使用前,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使用标准。
第八条内镜设备的使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师进行,不得由不熟悉内镜操作的人员擅自操作。
第九条内镜设备的维修保养应当委托专业的维修公司进行,不得由非专业人员进行拆卸和修理。
第十条内镜设备的被污染部分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章内镜诊疗管理第十一条每位内镜医师在进行内镜检查前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检查目的,制定检查方案。
第十二条内镜检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检查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内镜检查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内镜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手术技术,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操作失误引发的风险。
第十五条内镜医师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六条消化内镜医师协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第十七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对内镜检查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提升诊疗效果。
第十九条消化内镜医师应当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跟踪患者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提供长期的治疗支持。
消化内镜的管理制度1. 概述消化内镜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用于检查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消化内镜在临床工作中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制定和实施消化内镜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镜的管理制度内容及其重要性。
2. 管理制度的内容2.1 设备管理消化内镜设备是医院的重要资产之一,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台账:建立设备台账,记录每台消化内镜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设备编号、购置日期、维修记录等。
•设备检修与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清洁与消毒:对消化内镜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以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或病毒。
2.2 操作规范消化内镜的操作规范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操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流程:明确消化内镜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患者安全检查、内镜插入和拔出等步骤。
•消毒操作:明确内镜及相关器械的消毒操作,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浸泡时间和清洗程序等。
•麻醉管理:针对需要麻醉的患者,制定麻醉管理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2.3 培训与考核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操作消化内镜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培训和考核方面的内容:•培训计划:制定消化内镜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考核评估: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技术的考核评估,确保其技术能力符合要求。
•持续培训:定期组织持续培训活动,更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其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3. 管理制度的重要性3.1 提高操作安全性通过建立和实施消化内镜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错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3.2 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3.3 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培训和考核制度,医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消化内镜操作的水平和质量。
1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 X 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 X。
本规 X 为医疗机构与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 X 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与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X》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者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与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 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者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 5 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0 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 例或者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2〕病例不少于1000 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率先地位。
消化内镜学规章制度一、消化内镜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1)确认患者身份、患者病史、诊断需求等信息;(2)检查消化内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安装好内镜镜头、灯源等配件;(4)准备好消毒润滑剂、麻醉药品等必要器材。
2. 操作流程:(1)术前细致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2)消化内镜进入患者体内时,需配合患者呼吸动作,减少不适感;(3)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内镜的导向,避免损伤患者黏膜;(4)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步骤,确保患者安全。
3. 操作后处理:(1)记录术中所见,术后情况及处理措施;(2)对内镜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消毒;(3)安全存储内镜设备,避免损坏;(4)及时将病理标本送检,确保诊断准确性。
二、消化内镜设备维护保养规范1. 内镜设备日常保养:(1)定期检查内镜设备连接处是否松动;(2)保持内镜设备表面清洁,避免灰尘积累;(3)避免内镜设备受潮或受热,以免影响使用寿命。
2. 内镜设备定期维护保养:(1)定期维护内镜设备,确保各部件功能正常;(2)定期更换内镜设备配件,避免因配件老化导致操作失灵;(3)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性能可靠。
三、消化内镜消毒规范1. 消毒润滑剂选择:(1)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润滑剂;(2)使用前检查消毒润滑剂是否过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
2. 消毒程序:(1)消毒前将内镜设备清洁干净,去除残留污物;(2)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3)消毒后对内镜设备进行彻底清洗,避免残留消毒剂。
四、消化内镜学规章执行1. 经常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规章内容;2. 制定规章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对执行不到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纠正和指导;3. 建立规章执行档案,记录医务人员执行情况和培训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总之,消化内镜学规章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切实履行规章要求,确保内镜学工作的规范顺利进行。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1内镜室工作制度.2疑难病会诊制度.3内镜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4仪器管理制度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2各种仪器出人、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3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必须及时向技师及上级汇报,不得隐瞒.4 内镜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储存内镜资料专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内镜资料.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感染.5所有仪器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未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查保养.5内镜中心急诊值班制度1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患者内镜检查及护理,白天术中、床边内镜.2听从协理医生或主诊医生安排,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内镜中心.3急诊值班一周一轮,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4急诊值班期间如有事不能到位须提前告知并找人替换.5每天下班前准备好急诊所需物品、器械.6严格做好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7患者资料正确输入电脑,收取费用.8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及时清洗、消毒.6参观管理制度1参观内镜中心经院或部门领导批示后,由中心负责人安排.2参观人员听从安排,不得干扰内镜中心正常诊疗工作,不得大声喧哗.按照中心陪同人员安排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走动.3在检查室内有患者检查时,不得拍照.4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仪器设备.5陪同参观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详细介绍内镜中心情况.7消毒隔离制度要符合2004 年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的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手套、帽子等.6内镜与附件的数目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7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操作时,每检查一位患者后更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8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9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10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11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检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安全.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检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监测记录.12医疗废弃物按要求处置.8 医疗文书记录管理制度1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设登记本,每例按要求登记备查.2内镜诊疗登记:设登记本,每日登记所检患者资料;每月按要求统计工作量并上报.3内镜使用维护登记:设登记本,每日按要求登记.4内镜诊疗质控及分析:设质控本,按要求登记备查.5科室继续教育业务学习:设业务学习本,按要求记录备查.6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设疑难病例讨论本,按要求记录备查.7科室医院感染培训记录:设院感培训本,按要求记录备查.8科室医院感染反馈督查意见及整改措施:设记录本,按要求记录备查.9科室会议记录:设记录本记录备查.9其他:内镜室人员培训、进修医生管理等.。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
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每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刷净,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
消化内镜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化内镜的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化内镜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管理程序、操作规范和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条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和经验的医师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
第二章检查前准备第六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应当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饮水、清洁肠道等。
第七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应当填写相关的问诊表和同意书,并如实告知医师自身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第八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应当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无损坏和污染,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九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检查的适宜性。
第十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应当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辅助,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
第三章检查操作第十一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应当按照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确保检查过程的舒适性。
第十三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应当及时记录检查结果、操作过程和发现的异常情况,并制作详细的检查报告。
第十四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应当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和协助,确保检查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四章检查后管理第十五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应当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和照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六条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应当及时提供检查结果和建议,帮助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十七条医师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应当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消化内镜检查记录档案,对检查结果、操作过程、异常情况和治疗建议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
内镜科各项制度1.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消化内镜室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规定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是室主任的重要职责。
2.建立健全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制定和实施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消化内镜室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提高消化内镜室医务人员对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消化内镜室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消化内镜室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消化内镜室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XXX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和完善消化内镜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分线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消化内镜室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应认真执行相关的行政法规、技术规范等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管理,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质量管理。
1.3 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架构、人员资质、设备管理、诊疗流程、质量控制、培训与考核、应急预案、档案管理等方面。
二、组织架构2.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2.2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消化内科、麻醉科、护理部、设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3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人员资质3.1 从事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3.2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消化内科专业培训;(2)具有内镜操作技能,并经过内镜操作考核;(3)具有相应的麻醉知识和技能,并经过麻醉知识培训;(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四、设备管理4.1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4.2 设备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购置: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合理配置消化内镜设备;(2)设备维护:定期对消化内镜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3)设备使用:制定设备使用规程,规范设备操作,防止设备损坏;(4)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购置、维护、使用等相关信息。
五、诊疗流程5.1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流程,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随访等环节。
5.2 诊疗流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消化内镜诊疗;(2)术中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内镜操作,确保患者安全;(3)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1)人员配置①医师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不短于2个月,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欢迎阅读护士工作制度1.听从消化内镜中心的安排,认真学习和遵守中心的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若遇特殊情况须请假。
2.精心爱护仪器设备,杜绝人为的仪器损坏(如不慎将消化内镜镜头、镜身掉地上损坏,未加防水盖放入水中损坏仪器等)。
3.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每日情况,内容包括工作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教学能力、协同合作和人际关系、服务态度、资源运用等。
4.按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每周不少于一次)、专题讲座,提高理论水平。
5.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遇到技术难度大的治疗,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操作能力。
6.择优选送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及学术活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7.每年进行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各一次。
8.在工作时间,不允许接听手机,不在患者面前大声议论病情。
9.对患者态度和蔼,不生硬、粗暴。
消毒隔离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7.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8.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9.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10.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 3 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 1 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 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
于 2 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
(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吊,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
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
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硬化剂注射针、生理盐水、各种规格的空针、超声清洗机等。
③消毒液2%X二醛、75聽醇或离子水,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液。
④急救药品与用品可集中于1台急救药品车内,便于流动抢救,包括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复苏药物以及局部止血用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凝血酶等)。
对重危患者进行检查应有监护设备。
2•内镜室的建立与审批
(1)按国家卫生部规定,二、三级医院可成立内镜室。
一级医院原则上不单独成立内镜室。
(2)医院成立内镜室,应先向所在地区卫生局申请备案(已成立的内镜室应补办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内镜用房平面图;
②内镜及相关器械清单;
③内镜室医师、护士(技术员)学历证书、技术档案、从事内镜的经历与培训情况;
④开展工作的项目与预计每周最大的工作量;
⑤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性能。
(3)所在地区卫生局组织核实各医院的申请报告,符合条件的,发给内镜检查许可证。
(4)医院增设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内镜室,均应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撤销内镜室时,应向审批单位备案。
3•内镜检查申请制度
(1)内镜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申请、预约制度。
申请医师必须认真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及告知书。
(2)内镜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体检及规定的化验检查(如血清学肝炎指标) 检测的有效期为6个月。
4.内镜检查后注意事项
(1)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患者检查后不得驾车。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3)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建议行其他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提倡首检负责制。
(4)治疗性内镜应书写规范的内镜治疗报告,开好术后医嘱。
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无论是诊断内镜,还是治疗内镜,内镜操作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一旦发生,须积极处理,并真实保存原始记录与资料,保证后续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1)并发症的预防
①下列人群,应作为预防并发症的重点:年龄》65岁;危重患者;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肝、肾疾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者;疑难、复杂、有风险的内镜治疗。
②分级医疗负责制,即难度大的手术由上级医师担任;尚不能完全胜任的术者, 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应建立术前讨论制度。
(2)并发症的处理
①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②应严格按医疗要求,处理各类并发症。
③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或其他必要的治疗。
④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寻找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⑤所有并发症均应分类登记,上报备案。
6•内镜室的管理制度
(1)内镜室应实施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必须在有关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2)内镜室应设负责医师(或主任)及护士长(或护理小组负责人),共同管理好内镜室的日常工作。
(3)内镜室工作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及标准进行工作,制定出符合各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镜室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内镜室负责医师的职责
①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完成内镜室日常诊断与治疗工作;
②与护士(或组长)共同组织实施有关内镜室的管理规定与制度;
③做好对下级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
④负责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预约、消毒制度;
⑤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学习制度,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内镜室护士的职责
①做好术前局部麻醉与器械准备工作;
②配合医师完成各种内镜检查与治疗工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处理;
③负责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④收发内镜申请报告及检查报告;
⑤交待有关的医疗建议,解答患者的询问。
(6)内镜室技术员的职责
①负责内镜室全部器械的管理与档案记录,保证器械安全使用;
②内镜及附件的报废与添置应上报科主任;
③负责内镜室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④负责内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7)内镜室工作应保持整齐、清洁;工作期间,严禁家属及无关人员入室观看;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做、不讲与工作无关的事和话。
(8)内镜室应有例会,布置、总结工作。
(9)内镜室应保管好各类资料,如内镜检查、治疗申请单,治疗内镜术前同意书,内镜报告,内镜图像,消毒检测报告,器械维护记录等。
(10)内镜室应制定仪器维修制度,及时报废陈旧器械,不断补充新器械,以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