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
- 格式:ppt
- 大小:8.63 MB
- 文档页数: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2)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但不同地区又有自己的特色,如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等等。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如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雨热同期,气温高,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但不同地区也各有特色,如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等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可集灌溉和淡水养殖一体,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如江淮地区伏旱期长,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影响水稻生长;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大;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种植业发展;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农业发展等等。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而瓜果含糖量高。
(2)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3)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2)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但灌溉水源不足。
3)地表植被差,土地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条件有利条件(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而粮食单产量高。
河谷地带积温较高,有水灌溉,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无霜期短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悠久的工业历史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区,试举例东北在其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使用煤炭产生的粉尘、废气,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一、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东北平原的农业知识点总结一、土地资源东北平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这一地区的土地肥沃,土壤层深,水分充足,气候适宜,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耕地有黑土、棕壤和褐土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条件。
二、主要农作物东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黄豆、蔬菜等。
其中水稻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等省份。
小麦、玉米和大豆则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粮食作物。
三、农业生产方式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耕种和养殖两种。
耕种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养殖则主要包括养殖畜牧业和饲养家禽。
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业技术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倡导科技兴农,提倡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环保生产的理念。
在种植技术上,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法,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加强植物保护,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在农机具方面,加强农机化水平,配备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五、农业产业东北平原的农业产业主要包括粮食生产、油料生产、蔬菜生产和畜牧业等。
这些产业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链。
东北平原也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食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农机具制造业等相关产业。
六、农业发展现状和展望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
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大规模农业向科技兴农的转型。
未来,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总之,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短几十年中,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粮食种植业逐渐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转型,畜牧业、水果种植业和特色农产品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迅速壮大。
特别是在畜牧业方面,东北地区的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养殖业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服务业转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户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向农业庄园经营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方面。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智能化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和新型玉米品种,极大地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东北地区还致力于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优势农产品的培育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各类农产品。
结合地方的优势条件,东北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例如,黑龙江省以优质大米、大豆和优质长粒玉米为代表的粮油作物;吉林省以优质玉米、优质大豆和小麦为代表的粮食作物;辽宁省以黄普和祥云为代表的苹果和樱桃;黑龙江省以松花江大米和龙江甜菜为代表的粮油作物等。
这些优势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增加了新的发展动力。
四、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升。
东北地区通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常见问题的分析思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常见问题的分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农林牧渔业)的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纬度高,跨度大。
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作物、树种多。
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②海陆位置:东北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为林业和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③相互位置:与蒙古、俄罗斯、朝鲜接壤。
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
(2)气候条件: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积温不足(低温冻害)。
②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北部寒温带以林业为主;中部中温带种植春小麦、甜菜、亚麻等;南部暖温带种植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等。
③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300毫米~1000毫米。
东部山区降水多,以林业为主;河谷盆地种植水稻。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发展种植业。
西部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3)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相对完整,利于多种经营。
山地以林业为主,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平原以耕作业为主。
(4)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深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5)土地条件: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益农益林益牧荒地丰富;(耕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
(6)生物资源: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草场资源优良;南部海域辽阔,滩涂面积广大,水产资源丰富;还有许多淡水湖和水库。
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工业基础:重要的工业基地,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2)交通条件: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人口与环境: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
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规模经营;生态环境和资源较好,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二、东北地区发展林业(或者林业基地建设)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山区降水较多;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生长缓慢,材质优良;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东北地区农业相关课外知识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
这里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本文将介绍东北地区农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和农业发展。
一、农作物种植1.水稻种植东北地区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种植。
稻米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水稻种植一般分为旱地稻和水田稻两种类型,农民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种植方式。
2.大豆种植大豆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一般分为春大豆和秋大豆两个种植季节,春大豆适合寒冷地区,秋大豆适合较为温暖的地区。
大豆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还可以提取植物油、制作饲料等。
3.玉米种植玉米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多以秋季为主,气候适宜且土地肥沃,使得玉米产量较高。
玉米可以用于人类食品加工,也可以作为牲畜和禽畜的主要饲料。
二、养殖业1.畜牧业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较为兴旺,包括牛、猪、羊等多种养殖业。
牛肉、猪肉和羊肉是东北地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品。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乳制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2.禽类养殖东北地区的禽类养殖主要包括鸡、鸭和鹅的养殖。
鸡蛋和禽肉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饲养禽畜也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三、农业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还逐渐涉足农业科技领域。
1.农业科技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技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选育适应东北地区气候的新品种,有效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质量等。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旨在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示范园区通过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总结:东北地区农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和农业发展。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NO.13 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学案(13) 第6周第1课时 有 志 者 事 竟 成《后 汉 书 ·耿 列 传》- 1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农业发展。
2.学习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 东北部 ,包括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三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2. 山环水绕 、 沃野千里 是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它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 大兴安岭 、 小兴安岭 和 长白山 ,中部为辽阔的东北平原,由 松嫩平原 、 三江平原 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东北平原 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 林区是中国三大林区中林木蓄积量最多的地区。
3.东北平原地势 平坦 ,耕地 面积广大 , 黑土 分布广泛,为实行 农业机械化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中国重要的 商品农业 生产基地。
4.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有:辽阔的 土地资源 ,为发展 农业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适宜的 气候资源 ; 林地 面积大, 森林 资源蕴藏量大; 草场资源 和 渔业 资源兼备。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辽阔的 海域 ,绵长的 海岸线 ,面积广大的滩涂以及内部众多的 淡水湖泊 和 水库 ,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图,黑土及黑钙土、森林资源分布等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说明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
(重点)3.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重点+难点)自主研习一、东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
2.地表特点:。
(1)西面、北面、东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和,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2)中部: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形象记忆东北地区地形特征: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3.自然资源条件(1)辽阔富饶的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①中国东部人均耕地的地区;②土壤肥沃,、黑钙土分布广泛;③最多的地区。
(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熟制为。
(3)林地面积大,蕴藏量大。
(4)和渔业资源兼备。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部门比较,工业体系较完整;农业机械化工业发展较快,不断提高。
5.农业布局的变化(1)农田向两侧推进,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2)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基地大量涌现。
问题磁场(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磁场(3)三江平原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发展;调整农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需求,发展作物。
(2)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制约着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优点: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缺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高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浓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良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源与消费市场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历史与人口开发时间晚,人口密度低,生态环境较好,人均耕地多[两个问题]1.东北大米为什么质优?2.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二、东北农业三大生产区域(一)耕作农业区1.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河区盆地[问题]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扩展到50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二)林区和特产区1.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2.品种与分布我国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人参、鹿茸——长白山区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辽东半岛苹果——辽南(三)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四、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农业专业化(一)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二)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三大平原)方向: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适应加工的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限制条件和改善措施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以谷物种植为主要农业形态。
然而,由于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东北地区的谷物农业生产存在一些问题。
限制条件:
1. 土地质量较差:东北地区的土地大部分质量较差,土壤贫瘠,水分不足,钾、磷等营养元素亏缺,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2. 气候条件恶劣: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暂,秋收春种,年降水量较少,农作物易受干旱和冻害。
3. 缺乏高效技术:东北地区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改善措施:
1. 土地利用优化:优先布局优质农业土地,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质量,以提高地力。
2. 多元化种植:通过多种农业方式,如种植优质水稻、农作物薯、油菜等,增加收益,同时利用土地,丰富农民收入。
3. 引进新技术:通过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如种子选育、土壤调理、农药除虫等,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如道路、桥梁、灌溉设施和仓储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5. 充分发挥政策支持:政府通过控制物价、对农业生产给予财政补贴等手段,扶持和引导农民在适宜的时期选择优质的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