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37.36 KB
  • 文档页数:4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内容

第一节共生、共栖和寄生

第二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三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第四节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第五节植物的抗病机制

植物病理学2

第一节共生、共栖和寄生•自然界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很少单独生存,它们与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其它生物之间有不同类型的相互关系。

•植物与相关微生物之间主要有三种相互关系。

共生(symbiosis)

共栖(commensalism)

寄生(parasitism)

植物病理学3

共生(symbiosis)

•共生,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

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

的互利关系。

•例:豆科植物与其根瘤细菌。

植物病理学4

共栖关系(commensalism)

•共栖关系:双方虽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间无明显的利或害的关系。虽然有时一方可由对方得益,但对另一方没有不利影响。

•例:植物的根围和叶围非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理学5

寄生(Parasitism)关系

•寄生: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

•寄主(host):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

•寄生物(parasite):得到营养物质的一方。•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制造营养物质,需依赖对植物的寄生而生存。

植物病理学6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植物病理学7

二、营养方式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的方式有: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

生物。

活体营养: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这种营养方式的生物称为活体

寄生物。

半活体营养:既能进行寄生又能进行腐生生活获取营养的方式叫半活体营养,这种生物称为兼性寄生物。

植物病理学8

•寄生物的营养方式,反映了病原物的不同致病作用。

•死体营养的病原物腐生能力一般都较强。此外,死体营养的病原物寄主范围一般较广。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等,可以寄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植物。

植物病理学9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

•白粉病菌就是典型的活体营养病原物。

植物病理学10

三、寄生方式

外寄生:从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细胞外形成吸器获取营养物质。如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

内寄生:病菌侵入寄主细胞,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蔓延,吸取营养。如芸薹根肿菌;大多数细菌、病毒也是内寄生。

附生:少数真菌覆盖于寄主植物表面,不侵入植物体。吸收植物分泌物和溢出的水分及蚜虫、介壳虫等的分泌物为生,但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如烟霉病。

植物病理学11

四、致病性分化

1、致病性分化:同种病原物中不同菌株对寄

主植物中不同的属、种或品种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也称病原物的寄生专化

性。或生理专化性。

2、寄生专化现象涉及的名词:

(1)种;(2)变种;(3)专化型;(4)生理小种;(5)菌系和株系。

植物病理学12

认识寄生专化现象的意义

•选育抗病品种;

•轮作防病;

•清除野生寄主和转主寄主。

植物病理学13

植物病理学

14五、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的概念:一种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 )。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pathogen)。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前者是指一种生物或病原物从活的寄主获取营养的能力,后者是指其破坏植物的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病原物寄生物

第三节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一、病原物的致病机理

•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对寄主细胞施加机械压力

•酶、毒素和激素的破坏作用

植物病理学15

1、致病性有关的酶及其破坏作用

•酶的概念: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病原物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酶很多:

(1)角质分解酶:催化寄主表皮的角质多聚物水解。

(2)细胞壁降解酶类: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和蛋白酶等。

(3)消化细胞内物质的酶类: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用以降解蛋白质、淀粉和类脂等重要物质。

植物病理学16

2、毒素及其致病作用

(1)毒素的概念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毒素是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有毒害,不仅可以在植物体内产生,也可以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产生。

植物病理学17

•毒素处理健康植物,能够使寄主植物产生褪绿、坏死、萎蔫等病变,与病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状相同或相似。

•毒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致病物质,它能在很低浓度下诱发植物产生病状。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毒害作用,这些物质就不是毒素。

植物病理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