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1 利他行为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一教案
课题:利他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识记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理解利他行为的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因素;能灵活运用相关利他行为知识促进利他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相近概念的辨析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种日常行为的理论概括,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保持认识问题的完备性;通过对利他行为的认识,促进学生利他行为的实现,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利他行为的相关理论极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利他行为理论,旁观者效应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点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相结合,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相统一。
教学过程及内容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尽管不时有侵犯现象发生,或者经常有人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他人持坐视不救的冷漠态度,但也常常可以看到扶老携幼,拾金不昧,义务献血,见义勇为,甚至为他人付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后者,我们称之为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同害人行为、侵犯行为相对立的行为,是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积极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那么,人们在什么条件下能帮助他人?又在什么情况下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熟视无暗?怎样才能形成并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呢?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团结进步都非常重要。
一利他行为的概述
(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利他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利地主义行为。尽管利他行为和亲社会和为两个概念相似,但仍在一定差异。
亲社会行为是批一切有益于他和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可以是不指望任何酬赏的自觉自愿行动,也可能是为了回报别人或弥补曾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而做出的助人行为,还可能是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动机而做出的助人行为。例如,我们常说的“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可以说它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但它是一种可以接受,甚至值得肯定的助人动机。
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指望任保外在酬赏的、自愿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可见,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比利他行为的概念更广,而利行为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二)利他行为的特征
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利他行为的一下特征:
1、利他性即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有利于他人时惟一的目标。例如,为了获得“酬金”代别人做作业,甚至代考,对他人与社会无益,而且是捞取私人利益,不能算利他行为。
2、自愿性。利他行为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是自发的而不是外界强迫的。例如,小朋友教师或父母的批评下,不得己把方便让给其他小朋友就不能算利他行为。
3、无偿性。利他行为不期望任何外部的酬赏,也不期望日后的报答。如果我帮助你是为了你今后帮助我,或者为了得到领导的表扬而帮助他人都不属于利他行为。但利他行为是否可以存在内在赏酬?这是个有过争议的问题。所谓内在赏酬是指自我强化,如满足、自豪、愉快等内在体验。个体在帮助他人后觉得心情舒畅,这种自我满足感可能会推动它继续帮助他人,这种强化算不算有偿?我们认为利他行为中容许有内在酬赏的存在,无偿性主要是指不期待外部酬赏。
4、损失性。对于利他者来说具有损失性,在精力、金钱、时间等方面会蒙受损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利他行为得类型
利他行为包括两类情境的利他行为:
一类是非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特点是并无危害生命财产的威胁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事例、情境中有明确的线索和信息、知道有人需要帮助、帮助他
人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等,这类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如公汽让座、打扫公共卫生等。
一类是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特点是有伤害任命和财物的威胁,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不逊常见的情境。如失足落水、触电、抢劫等。
利他行为还包括两种动机的利他行为即自我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
自我利他主义是指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采取的助人行为,这是自我服务性的,人们助人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是自己感到有力量或者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
纯利他主义是受外部动机所驱使,因他人的处境而产生同情,从而作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的行为。
二、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一)进化理论
达尔文(C.Darwin)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这一观点已经被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E.D.Wilson)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所证实。例如:斑鸠母亲在看到一只狼或者其他的食肉动物接近它的孩子时,它就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的逃离穴窝,好象翅膀折断了似得。这样,食肉动物就会跟踪它,希望进行一次比较容易得扑食。一旦老斑鸠将敌人进到安全距离之外,它就会一飞而走,斑鸠母亲得策略常常成功,但有时候也会失败,失败得话就会被敌人吃掉,它虽然牺牲了自己,却保护了它得物种,使小斑鸠有可能或到成年,繁殖后代。还有老鼠,黑猩猩,海豚救助受伤同伴时表现出令人惊奇的模式。
同时人类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之所以保存下来,是因为其中少数的勇敢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近来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如:它们明显的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当然有些行为只是观察模仿到的,但是有些行为是儿童不可能观察到的,所以只能认为儿童具有先天利他行为倾向。
(二)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
对进化理论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影响人类利他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学基础更重要。基因进化只能帮助少数的利他行为,例如:父母照顾年幼的孩子,但对于帮助困难中求助的陌生人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它就不适用了。
我们先看看Oseola McCarty的案例。Oseola是一个在美国密西西比长大的黑人女孩,六年级时,她退学做了一名洗衣女工。时间飞逝,她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生活得很节省,将不多得工资(大多数是美圆硬币和零钱)都存进了银行里。在她87岁这一年,她将自己得全部积蓄,15万美元都捐给了南密西西比大学,作为黑人学生得奖学金。她解释说:我希望能和孩子们分享我得财富……我不介意工作……但是,也许我可以让这些孩子们不会像我那样得工作。(引自Bragg,1995,p.1)这类案例可以用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进化”(人类文化或文明得历史发展观点)来更好得解释。人类社会逐步并有选择得演进某些能够增加群体繁荣辛福得技巧和信念。由于利他行为通常对社会有益,它就成了社会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