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感受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3)a2+b2=-1(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

1.感受可能性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过渡】大家能举出一些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不要局限于数学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过渡】通过对不可能事件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例如:太阳从西方升起;负数大于正数等都是不可能事件。

【过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回答)

【过渡】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不论我们掷出来的是几,都肯定是不超过6的。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过渡】同样的,大家举例来理解必然事件吧。

(学生回答)

【过渡】三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的木棒能摆成三角形;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

一个月;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必然事件。

【过渡】从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中,我们发现,这两种事件都是确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因此,我们把这两种事件称为确定事件。

【过渡】既然有确定的事件,结合实际,我们知道,好多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确定事件是否会发生的,如第三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过渡】我们知道,掷出的数值是随机的,不能确定的,所以能否掷出1,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举例:打开电视,正好在播放广告;遇到红绿灯时,刚好是红灯。

【过渡】对于一件事情是何种事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这三种事件的定义就能够判断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练习】判断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为100℃;

(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

(3)100件某种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中任取1件恰好是次品;

(4)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1次,恰好投中.

(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看来大家都掌握的很好哦。

【过渡】下边,我给大家展示两幅图画,大家能猜到图画所代表的成语吗?

【过渡】这两幅图片分别讲了两个成语故事,大家猜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

【过渡】分别是拔苗助长以及守株待兔,那么,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两个成语所代表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事件呢?

(学生回答)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定义,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大家手里都有课前发给大家的骰子,现在,和同桌一起来进行课本的游戏吧。并思考问题,你是如何决定停止或继续的。

(学生活动、讨论之后回答)

【过渡】刚刚大家都说了自己是如何决定停止或继续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如果你掷出的点数和是5,再掷一次,出现小于6的点数,均能使得分增加,而掷出点数小于6的可能性要比是6的可能性大;

如果你之前掷出的点数和是9,再掷一次,出现大于1的点数,均能使得分变成0,而掷出点数大于1的可能性要比是1的可能性大。

【过渡】从刚刚的活动中,我们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有大也有小。

一般地,

1.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知识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为了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选择抽样调查

B.为了了解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选择全面调查

C.“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是随机事件

D.“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

2、有甲、乙、丙三个不透明的布袋,在甲袋中放有12个红球,在乙袋中放有6个红球,6个黄球,在丙袋中放有12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从三个袋中任意摸出一球,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必然发生的?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随机发生的?

解:甲可以使“摸到红球”是必然发生的;

丙袋可以使“摸到红球”是不可能发生的;

乙袋可以使“摸到红球”是随机发生的。

3、从分别标有1-10这10张卡片中任意选取两张(不放回),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随机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A=“两数之和是整数”

(2)B=“两数不相同”

(3)C=“两数的积是偶数”

(4)D=“两数的积是负数”

(5)E=“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2倍”

解:(1)必然发生;(2)必然发生;(3)随机发生;(4)不可能发生;(5)随机发生

【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正中把靶心”属于随机事件

B.“13名同学至少有两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相同”属于必然事件

C.“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到-5℃时,水结成冰”属于随机事件

D.“某袋中只有5个球,且都是黄球,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属于不可能事件

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4个黑球、2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

A.至少有1个球是黑球B.至少有1个球是白球

C.至少有2个球是黑球D.至少有2个球是白球

3、判断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一个昏庸的国王,总是用抽卡片的方式决定他的臣民的生与死。如果抽到卡片上写着生,国王就让臣民活下去,如果抽到卡片上写着死,国王就杀死臣民,每次国王都准备两张卡片。

(1)若两张卡片均为死,该臣民最终活着;

(2)若两张卡片均为死,该臣民被杀死;

(3)若两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一“生”一“死”,该臣民最终活着。

解:(1)不可能事件;(2)必然事件;(3)随机事件

4、你同意下列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平时我们去买彩票时常会这样说:我不可能中奖的,所以就算为国家做点贡献吧;

(2)寒冷的冬天淋了一场雨,很可能会生病,因而这个事件是必然事件;

(3)到医院注射青霉素药水,医生总是要给病人做皮肤试验。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大约1 000人里只有1人。

解:(1)不正确,只能说中奖几率比较小;

(2)不正确,是随机事件;

(3)不正确,虽然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但是也存在可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保证学生有效起步结合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言、爱表现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地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分组合作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注意调动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七年级

注意事项: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务实基础,引导学生乐 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 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 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 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 -24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 积组成的 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 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 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 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 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 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 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 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 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 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 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 单项式的 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 次数,但是它们的 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一个多项式的 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 次数中最高的 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 加减 ¤1. 整式的 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 乘法 ★同底数幂的 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 运算中最基本的 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 前提条件是:幂的 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 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 乘法与整式的 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集锦

1、如图1,AB//EF, ∠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2、(1)如图,△ABC, ∠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B C (2)如图,△ABC,∠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E 若 ∠ 1=110 ° , ∠ 2=130 ° , 求 ∠ A 的 度 数 。 A B C B C

A C 3、如图,∠ABC+∠ADC=180°,OE 、OF 分别是角平分线,则判断OE 、OF 的位置关系为? F A B 4、已知∠A=∠C=90°. (1)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BE 与DE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试问∠ABC 的平分线BE 与∠ADC 的外角平分线DF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若∠ABC 的外角平分线与∠

AD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BE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5.(1)如图,点E 在AC 的延长 线上,∠BAC 与∠D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B=60°,∠F=56°,求 ∠BDC 的度数。 A E (2)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BAD 与∠A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试问∠F 、∠B 和∠C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E A D 6.已知∠ABC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 (1)如图,试探究∠E 、∠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B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1.2展开与折叠】教案

一丰富的图形世界 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基础知识精讲】 / 1.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2.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 (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 (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 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 总面数 n棱柱n边形2n个3n个n条n个长方形" (n+2)个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9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 图1—10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11 4.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 > (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图1—12 【学习方法指导】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 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 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整积的乘方 式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的负指数幂运整式的加减 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二、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1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 【知识点一】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基础练习】 1.在下列事件中: (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2)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3)任意找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5)小红买体育彩票中奖; (6)北京明年的元旦将下雪; (7)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正好是偶数; (8)到2020年世界上将没有饥荒和战争; (9)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一定大于等于2; (10)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11)如果a,b为有理数,那么a+b=b+a; (12)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 确定的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随机事件中,你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B.小丹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 C.小红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 D.将豆油滴入水中,豆油会浮在水面上

3.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 A.明年元旦北京会下雪B.成人会骑摩托车 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从北京去天津要乘火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 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 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综合运用】 1.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黑白两色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甲、乙两人将它作为一个游戏盘,游戏规则是:按一定距离向盘中投镖一次,扎在黑色区域为甲胜,扎在白色区域为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2.用力旋转如图所示的甲转盘和乙转盘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蓝色区域就称为成功.A同学说:“乙转盘大,相应的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乙转盘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B同学说:“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因此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都是50%.” 你同意两人的说法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预言旋转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1 Daily life Getting ready 1.brush one’s teeth 刷牙 2.do exercises 做操,做练习 3.do one’s homework 做作业 4.get up 起床 5.go to bed /go to sleep 上床睡觉 6.go to school 上学 7.have breakfast 吃早餐 8.have lunch 吃午餐 9.have dinner 吃晚餐 10.have classes 上课 11.make one’s bed 整理床铺 12.play sports/do sports 做运动 13.take a shower 淋浴 14.wash one’s face 洗脸 15.watch TV 看电视 16.do the housework 做家务 17.empty the rubbish bins 倒空垃圾箱 18.go shopping/do some shopping 去购物 19.play cards 打牌 20.study for tests 备考 21.tidy one’s room 整理房间 22.wash the dishes 洗盘子

23.wash the clothes 洗衣服 After school 1.do a survey 做调查 2.after-school activities 课外活动 3.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4.what about/how about 怎么样? 5.finish the homework early 早完成作业 6.watch a football match 观看足球比赛 7.sing songs 唱歌 8.read history books 看历史书 9.listen to pop music 听流行歌曲 10.go running 去跑步 11.go to the cinema 去电影院 12.give homework 留作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通常可以看到不同的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效果不同,因此从单一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不能全面地刻画出立体图形. (对学)(群学)(评学)探究活动2画简单几何体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如右图所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我们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总结:画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的物体的形状图时,先确定几列,有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有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并且一定要标明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1、画出如右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图. 2、用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建一个几何体,使从它的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动手搭一搭. (1)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形; (2)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形.

. 探究活动1常见的几何体 这是小明书房的一角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 探究活动2 几何体的分类 观察几何体,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二: 曲面组成的几何体:圆柱、圆锥、球. 平面组成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 探究活动3 认识棱柱 请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以下问题.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4)棱柱的分类有哪些? ①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②棱柱又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如下图所示).本书讨论的棱柱都是直棱柱.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耐心填一填( 共15空,每空两分,共30) 1、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1、 2x +3 、9 。则x = 2.计算:x ·x 2 ·x 3 = ; (-x)·(- 2 1x)= ; (- 2 1)0 = ; (a +2b)( )=a 2 -4b 2 ; (2x -1)2 = 3、若,21 ,8==n m a a 则=-n m a 32 4已知,如图1,AC ⊥BC ,CD ⊥AB 于D ,则图中有 个直角,它们是 ,点C 到AB 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图1 图2 5.如图2,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形成了八个角,若a ∥b ,那么这八个角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个(不含∠1). 6、如果x 、y 互为相反数,满足()095322 =++--x y a ,那么a = 。 7.把a 4-16分解因式是 8.若x 2+kx +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 9七⑴班学生42人去公园划船,共租用10艘船。 大船每艘可坐5人,小船每艘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设坐大船的有x 人,坐小船的有y 人,由题意可得方程组为: . 二:精心选一选:(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3分,共30分 10.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在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2+a)(a +2) B .( 2 1a +b)(b - 2 1a) C .(-x +y)(y -x) D .(x 2+y)(x -y 2) 12、能把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 ) A B C D 1 a b c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 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研组长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 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课本P21习题7.3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请你判断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接触平移现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根据上述一些现象,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3.辨一辨、议一议: 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①在荡秋千的小朋友; 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③钟摆的摆动;

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合作: 例1如图,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3cm.你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他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方向,并说出平 移的距离. 活动探究: 把图中的三角形ABC(可记为△ABC)向右平移6个格子,画出所 得的△A′B′C′. 度量△ABC与△A′B′C′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什么了呢? 你认为图形平移具有什么特征呢? 例2将A图案剪成若干小块,再分别平移后能够得到B、C、D中的()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三、展示: 在所示的方格纸上,将线段AB向左平移4格.得到线段A′B′,再将线段A′B′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A″B″,连接对应点的线 段AA′与BB′,A′A″与B′B″,AA″与BB″. 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与BB′,A′A″与B′B″,AA″与BB″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议一议: (1)下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怎样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 到的; (2)线段AA′、BB′、CC′、DD′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多项式8923 3 4 +-+xy y x xy 的次数是 (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8421262x x x =? B. ()() m m m y y y =÷34 C. ()222 y x y x +=+ D. 3422=-a a 3.计算()()b a b a +-+的结果是 ( ) A. 22a b - B. 22b a - C. 222b ab a +-- D. 222b ab a ++- 4. 1532+-a a 与4322---a a 的和为 ( ) A.3252--a a B. 382--a a C. 532---a a D. 582+-a a 5.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 9 1312 -=?? ? ??- B. 0590=? C. ()17530 =-. D. 8123-=- 6. 若() 682 b a b a n m =,那么n m 22-的值是 ( ) A. 10 B. 52 C. 20 D. 32 7.要使式子2 2 259y x +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需加上 ( ) A. xy 15 B. xy 15± C. xy 30 D. xy 30± 二、耐心填一填(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28分) 1.在代数式2 3xy , m ,362+-a a , 12 ,22514xy yz x - , ab 32 中,单项式有 个,多项式有 个。 2.单项式z y x 42 5-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多项式5 1 34+ -ab ab 有 项,它们分别是 。 4. ⑴ =?52x x 。 ⑵ () =4 3 y 。 ⑶ () =3 22b a 。 ⑷ () =-4 2 5y x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全册)

课时教案第一周星期一第 1 节 课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 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 “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四、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