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9
乳腺癌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D05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主要内容1. 概述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
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
2. 临床表现乳腺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约80%患者以乳房肿块就诊,可并发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乳房疼痛等局部症状,症状较轻微,不易引起重视。
其他表现有皮肤改变、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少数患者会以头晕、头痛、骨痛等转移灶症状来就诊。
3. 分期检查分期检查是进行乳腺癌诊疗前的常规检查,在乳腺癌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X 线、MRI、CT及病理活检等方法。
上述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可互为补充,提高分期检查的准确性。
早期乳腺癌推荐行乳腺超声或X线摄影或MRI、腋窝锁骨上下超声、胸部CT、肝脏超声,和原发肿瘤穿刺病理学检查;局部晚期乳腺癌( LABC)推荐行乳腺超声或X线摄影或MRI、腋窝锁骨上下超声、胸部CT、肝脏超声或增强CT或MRI、骨扫描,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穿刺病理学检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在LABC检查推荐的基础上,建议行复发转移灶穿刺病理学检查,有条件者行PET-CT检查。
3.1 超声:3.2 乳腺X线片:3.3 MRI:3.4 CT:3.5 骨扫描:3.6 PET-CT:3.7 穿刺活检:3.8 乳腺癌常见病理组织学类型:3.8.1 非浸润性癌:3.8.2 微小浸润性癌:3.8.3 浸润性癌:3.9 组织学分级:3.10 免疫组化及分子分型:3.11 基因诊断3.11.1 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3.11.2 多基因检测:3.1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分级:3.13 病理相关其他内容;4. 鉴别诊断需与乳腺癌鉴别的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痛症、乳腺增生病、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结核、乳房囊肿、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脂肪坏死等。
2024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乳腺癌的最新诊疗方法。
1、早期诊断和筛查早期诊断和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本指南强调了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的重要性,包括自检、医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遗传史、既往乳腺疾病史等,应增加检查频率,以尽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2、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和生物学特征,强调了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如下一代测序(NGS)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本指南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等因素,详细介绍了各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4、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本指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子分型,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特别是针对HER2阳性患者,指南强调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成果。
5、心理支持和康复心理支持和康复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指南强调了心理医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如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和性生活指导等,以帮助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总之,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包括早期诊断和筛查、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等方面。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以及术后病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1. CMF方案---------28天为1周期环磷酰胺 100 mg/m2 PO 第1-14天或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第1,8天甲氨喋呤 40 mg/m2 IV 第1,8天氟尿嘧啶 500 mg/m2 IV 第1,8天2. AC方案 : 21天重复,共6疗程阿霉素 60 mg/m2 IV 第1天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第1天3. FAC或FEC方案-------21天为1周期氟尿嘧啶 500mg/m2 IV 第1天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第1天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第1天4. AT方案----------21天重复多西紫杉醇(泰索帝) 75 mg/m2 IV 第1天阿霉素 50 mg/m2 IV 第1天5. DOX----CMF方案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 d1q21d*4紧接4个周期后输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1甲氨蝶呤 40 mg/m2 iv 1氟尿嘧啶 600 mg/m2 iv 1 q21d*86. TAC方案泰素帝 75 mg/m2 iv 1预处理:地塞米松8mg Bid连续3天(-1,1,2)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 1环磷酰胺 500 mg/m2 iv 1 q21d*67. AC-T方案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第1天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1紧接4个周期后输泰素 175 mg/m2 iv 3h 1 q21d*48. AC-D方案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第1天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1紧接着泰素帝 75 mg/m2 iv 1 q21d*49. NFL方案米托蒽醌 12 mg/m2 iv 1氟尿嘧啶 350mg/(m2.d iv 1-3环磷酰胺 300mg/d在5-Fu前用 iv 1-3 q21d*6或以上10. PA方案 q21d*6泰素 175 mg/m2 iv3h输注 d1(需用地塞米松、甲氰咪呱、本海拉明与处理)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111. DA方案泰素帝 75 mg/m2 iv 1h输注(需用地塞米松与处理)1阿霉素 50 mg/m2 iv 1q21d*612. XD 方案希罗达 1250mg/(m2.d PO Bid 1~14泰素帝 75 mg/m2 iv 1 q21d13. GC方案健择 1000 mg/m2 iv 1,8顺铂 75 mg/m2 iv 2 q21-28d*(4~614. NP方案每21天重复长春瑞宾 25mg/m2 IV 第1,8天顺铂 75mg/m2 ivgtt 第1天或卡铂 AUG 5-6 ivgtt 3h 第2天15. NX方案每21天重复长春瑞宾 25mg/m2 IV 第1,8天希罗达 1250 mg/m2 PO Bid 1~14 q21d16. Xeloda(希罗达)希罗达 1250 mg/m2 PO Bid 1~14 q21d17. DN方案--------21天重复多西紫杉醇60-75 mg/m2 IV 第1天(地塞米松8mg Bid连续3天(-1,1,2)长春瑞宾 25 mg/m2 IV 第1,8天18. AC*+Trastuzumab(Herceptin阿霉素40-50 mg/m2 IV或表阿霉素70-80mg/m2 IV第1天环磷酰胺 600 mg/m2iv 1 q21d*6赫赛汀4mg/kg(首次量 iv Weekly,至PD2mg/kg(维持量 iv 19. T *+Trastuzumab(Herceptin泰素 175 mg/m2 iv 3h输注1q21d*6赫赛汀4mg/kg(首次量 iv Weekly, 至PDmg/kg(维持量 iv 20. TPC方案泰素 175 mg/m2 iv 3h输注1q21d*6卡铂AUC 5-6iv 1q21d*6赫赛汀4mg/kg(首次量iv Weekly, 至PD2mg/kg(维持量 iv21. 三苯氧胺方案三苯氧胺 10mg PO Bid或20mg Qd 每日口服连续5年22. MA或MPA单药方案甲地孕酮 160mg PO或500mg PO 每日口服直到进展或不能耐受其他副作用甲孕酮每日口服直到进展或不能耐受其他副作用23. 瑞宁得(Anastrozole)1mg PO 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24. 依西美坦25mg PO 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25. 来曲唑(Letrozole)2.5mg PO 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26. 诺雷德(Goserelin depot)3.6mg SC 每月1次27. 芙仕德 500mg SC 每月1次(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2020年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最全版)【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
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晚期乳腺癌包括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通常包括可行根治性手术的部分ⅡB(T3N0M0)期和ⅢA期原发性乳腺癌以及难以行根治性手术的累及皮肤、胸壁或广泛淋巴结受累的ⅢB、ⅢC期乳腺癌。
本指南中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仅针对初始不可手术、尚未扩散至远处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B、ⅢC期)。
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不同。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然病程,并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
另外,对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等。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最全版)摘要: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CABC2)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更新了进展期乳腺癌诊疗过程的一般原则、相关定义、疗效评估、治疗原则、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专家组系统阅读国内外多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性的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现有最新的乳腺癌相关指南,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的专家共识整理成文,为从事乳腺癌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为患者了解乳腺癌提供帮助。
前言目前乳腺癌相关指南日益完善,本指南集合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多年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 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的基础上[1],从2016 年5 月到2020 年7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在北京召开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形成和完善,是国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545.29/10 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2],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后,其中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3-4],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进展期乳腺癌的比例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
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早期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系列新药的出现,更让乳腺癌的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即便是进展期乳腺癌包括的原发局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R0切除)、局部复发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目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年[5],但不同亚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6]。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近年来,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既往发展历程,从引进并学习NCCN指南,推广规范化治疗,到参与St.Gallen共识,随后开展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循环肿瘤细胞应用,推动智能决策的研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指南;中国乳腺癌历程走过了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发展之路。
一、NCCN指南:学习国际指南、普及规范诊疗临床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转变[1],医疗行为对指南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
NCCN是由28个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联盟,致力于患者护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
在提高和促进癌症护理质量的过程中,NCCN认识到创建适合患者、临床医师和其他卫生保健决策者使用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性。
基于此,NCCN在1996年推出了首部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共涵盖八个瘤种。
NCCN指南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包括肿瘤筛查和预防、治疗、支持性护理和特定人群的四大类近80部指南,对不同阶段和类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模式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具有直接的临床指导意义。
2006年由孙燕院士牵头,NCCN指南中文版(cNCCN指南)工作启动,江泽飞教授负责乳腺癌部分的讨论和执笔。
cNCCN乳腺癌指南在学习原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特别注意采用"推荐'建议""考虑"等区分不同级别的证据[2]。
首部cNCCN乳腺癌指南中,还提出了中国专家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建议,使指南兼具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
2007—2011年,cNCCN乳腺癌指南在保留原版精华的基础上,继续吸收中国特色内容,逐年更新。
2007年指南中提出,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复发和再发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在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时应充分知情;同时补充了中国开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检测应参考的标准和指南。
2008年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指导辅助化疗的依据(2B类证据)。
考虑到该检测在国内尚未普及,c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可选手段,不做推荐;同时考虑到中国实情,尤其是中国临床研究开展尚不普及,对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如仅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或仅有无症状的内脏转移,建议考虑严格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进行1次内分泌治疗。
2009年cNCCN乳腺癌指南中删除了9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方案,同时将中国《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等纳入注脚。
2010年纳入了《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并提出了"中国专家根据危险度推荐化疗方案的原则"。
2011年删除了艾日布林、地诺单抗等在中国不可及的治疗药物,同时考虑到药物毒性,删除了EC×8周期辅助化疗方案(表1)。
表12006—2019年乳腺癌指南和共识的主要更新要点cNCCN乳腺癌指南的发展过程,是学习国际指南并融入中国特色的过程。
指南的普及在推广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与NCCN的合作,国内学者接触到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了解到指南的严谨性,为后续制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诊疗指南奠定了基础。
二、St.Gallen共识:吸收学术前沿、融入中国声音严格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指南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但对于一些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或证据级别不高、尚存争议的医疗问题,通过专家讨论形成共识,也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St. 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专家意见为基础,为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更科学及规范的临床建议,会上提出的专家共识都会成为年度乳腺癌专业领域最期待和最重要的诊治参考依据。
自1978年首届会议召开,至今已举办了16届,每届会议都致力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2003年确定肿瘤TNM分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2007年强调免疫组化表型的重要性,增加激素受体状态为危险度参考因素;2009年首次提出治疗反应性比复发风险更重要。
St. Gallen会议及共识为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意见[3]。
随着在引入国际前沿、推动规范化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专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2011年,江泽飞教授成为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团中首位华人专家,与国际专家一道确定了应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HER2阳性、三阴型乳腺癌,根据不同类别进行个体化治疗[4]。
随后,更多中国专家进入St. Gallen会议,这既是国际学术界对我国乳腺癌诊疗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学习和提高的机遇。
2017年,St. Gallen 会议上提出"加减法"概念,体现了乳腺癌治疗追求个体化的主流方向[5]。
在此基础上,治疗方案中毒性大的化疗方案比重逐渐减少,而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比重不断上升,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留乳房手术得到重视;尤其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方面,强调了高危患者应强化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可以选择卵巢抑制,绝经后患者应延长内分泌治疗;这为当时的热点争论问题提供了有效指导[6]。
2019年,St.Gallen会议上专家主要关注早期乳腺癌患者从治疗中的获益,鼓励更多患者参与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还提出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包括为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早期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等[7]。
St.Gallen共识模式是中国团队登上国际舞台的一种尝试:通过参与国际共识和指南的讨论,引入最新的治疗理念。
从中获得的关于合作机制的启发,以及包括"从最大可耐受治疗到最小有效治疗"等先进疾病管理理念贯彻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reast Cancer Guidelinie, CSCO BC 指南)的制定过程,增强了指南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CSCO BC指南:共聚学术团体,开展中国创新2003年,一批中国学者共同组建了乳腺癌北方沙龙,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
2016年,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立,兼顾专业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在北方沙龙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临床、医学统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专家,在临床研究、诊疗规范、共识指南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随着药物研发的突破,治疗手段不断增多,但临床实践中面临药物可及性、价格及医疗保险等多重因素,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国外指南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
在国产新药推出及真实世界数据积累的背景下,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指南具有广泛的需求。
2017年,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品的可及性和性价比等因素,CSCO推出了第1版《CSCO 诊疗指南》,共涵盖8个癌种。
CSCO专家组结合NCCN的证据级别和St.Gallen专家共识经验,将治疗方案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其中证据级别高,但国内尚不可及的方案作为可选策略,供临床医师参考。
2018年,CSCO指南中细化了推荐等级:将证据级别和专家共识度高且国内性价比高的方案作为Ⅰ级推荐,证据级别和专家共识度稍低或性价比低的方案作为Ⅱ级推荐,虽缺乏有力证据但专家一致认可的方案作为Ⅲ级推荐(表2)[8]。
指南中还融入了更多一线临床医师的意见,兼顾了不同地区、不同工作经历医师的观点,保证了指南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表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证据推荐等级和标准[9]2017版CSCO BC指南将乳腺癌分为诊断、术前治疗、辅助治疗、解救治疗和治疗管理等5个板块,结合证据级别和推荐标准,以期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患者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2018年版指南中除细化推荐标准外,纳入了帕妥珠单抗、CDK4/6抑制剂等一批药物。
2019版指南在保持推荐标准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别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更新临床研究进展,融入更多中国数据,突出了与国外指南的不同[9]。
与此同时,2019版指南中还添加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相关内容。
2009年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CTC的学术价值,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CBCSG 004研究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关于CellSearch的临床研究,验证了CTC数目可以提示患者的预后,推动了CTC在不同肿瘤领域的应用[10]。
利用CellSearch技术,我们还探讨了CTC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推动了CTC应用从数目到表型的转化研究[11]。
2016年Cellcollector临床注册研究在国内完成,推动了CTC捕获技术的更新换代[12]。
2020年CSCO BC指南更新在即,近一年来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及人工智能决策的发展,为指南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HER2阳性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APHINITY研究中对比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双靶向治疗和单靶向治疗的效果,其结果奠定了双靶治疗在辅助治疗中的地位;中国团队积极参与该研究并贡献了559例中国人群数据[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迅速批准了双靶向治疗的适应证,避免了开展新的验证研究,使患者能更早受益于双靶向治疗,成为我国学者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临床研究,加快新适应证国内获批的重要成果。
但真实世界数据显示,现阶段HER2阳性患者曲妥珠单抗的药物可及性仍然较差,因此,2019版指南中仅将双靶向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随着帕妥珠单抗降价并进入医疗保险,2020版指南中将提高双靶向治疗的推荐等级,使其成为HER2阳性患者的标准治疗。
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NCCN指南中推荐首选T-DM1,次选拉帕替尼。
但国内T-DM1尚不可及,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仍旧缺乏。
吡咯替尼作为国产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出良好疗效[14]。
PHENIX研究是探索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用于紫杉类和曲妥珠治疗后的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佳,吡咯替尼单药也有不错疗效[15]。
PHENIX研究的开展立足于我国患者靶向治疗的需求,吡咯替尼联合治疗或单药治疗均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二线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19年CSCO BC指南中将吡咯替尼作为抗HER2治疗的Ⅱ级推荐,如果该药未来获得更多研究数据,或成功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将提升该方案在指南中的推荐等级。
2.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的成功应用,推动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从最佳单药选择进入最佳联合时代,CSCO BC指南中也将联合方案作为内分泌治疗的Ⅱ级推荐。
随着CDK4/6抑制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面临后续治疗选择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