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5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古典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歌中传达的真挚情感和人文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分析;(3)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2)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知识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和背诵诗歌;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进行对比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的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生僻字词的解释;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相关诗歌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翻译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手法,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节奏和韵律的欣赏能力。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必修一以及必修二部分古诗歌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古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诵读古诗歌的方法和鉴赏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的方法,本节课所设置的相关问题,既属于他们的能力能解决的范围之内,又能起到将前面所学习过的内容加以巩固、深化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1“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活动2【讲授】活动2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文学概论》中的《诗三首》之一《涉江采芙蓉》。
该诗是唐代诗人杨玉环所作,以山水间的自然景致和心情抒发为主题,形成了自然、感性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本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唐诗艺术的特点和意蕴2. 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各类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注释《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义二、教学设计1. 预习: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杨玉环的生平背景,了解她与唐玄宗的故事以及杨玉环的文学成就。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诗词中的几个重要句子,了解具体表现和意义。
2. 精读:老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涉江采芙蓉》,注意把握韵律规则和修辞语言,特别注意由杨玉环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学生在朗读时,既要体会意境也要品味诗词的韵味。
3. 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表达的深刻内涵。
如“采”、“摘”、“折”是反复使用的修辞,通过对花的简单动作描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追求自然之美,颂扬大自然。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如抒发情感、颂扬景色、融汇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生简述自己的理解,写出对学习的感悟以及对诗词的评论。
同时开放化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进行探究,并且通过问题、答案展开讨论。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样例的引导和分析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开放化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拓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诗词中的情感、意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诗或者题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其他经典诗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总体认识。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教案1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这是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吟诵赏析法探究与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味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一)读顺畅,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诗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考:(1)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2)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六、拓展与巩固对写法(悬想的写法)七、作业1、背诵诗歌。
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并品味这首诗的美妙之处。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诗歌的背景。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读诗歌。
1.4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诗歌的结构与韵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诗歌结构。
运用听觉分析法引导学生感知韵律。
2.4 教学步骤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知韵律。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
3.3 教学方法使用情感分析法解读诗歌情感。
3.4 教学步骤分析诗歌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第四章:诗歌中的意象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特点。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意象分析法解读诗歌。
4.4 教学步骤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知意象。
第五章:诗歌的翻译与创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翻译并创作类似《涉江采芙蓉》风格的诗歌。
5.2 教学内容翻译诗歌。
创作练习。
5.3 教学方法使用翻译技巧指导学生翻译。
使用创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
5.4 教学步骤讲解诗歌翻译的技巧。
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
讲解诗歌创作的技巧。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第六章:诗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所处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6.2 教学内容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
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元素。
6.3 教学方法使用历史研究法了解时代背景。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3篇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三维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画面;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同心而离居”的悖论式表达。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钟嵘在《诗品》中这样评价《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是首《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涉江采芙蓉》,来体悟其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解题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它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为一人所作。
《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钟嵘则称之“一字千金”。
2、古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
又称为“古风”、“古体诗”。
不入乐,只可诵;可换韵,不需对仗;篇幅长短不限。
与乐府诗同为汉代文学的奇葩。
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朗读诗歌。
还(huán):回头,调转。
遗(wèi):赠送。
四、研读诗歌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幺?其目的是什幺?明确: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2、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总结主题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文本探析找意象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中语⽂《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 《涉江采芙蓉》是产⽣于汉代的⼀⾸⽂⼈五⾔诗,是《古诗⼗九⾸》之⼀。
此诗借助他乡游⼦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思妇的现实⽣活与精神⽣活的痛苦。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中语⽂《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希望⼤家喜欢! ⾼中语⽂《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 【教学⽬标】? 1、知识⽅⾯ (1) 识记有关古诗⼗九⾸的⽂学常识;(2) 背诵全诗。
2、能⼒⽅⾯ (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养学⽣朗读诗歌的能⼒;(3)培养学⽣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4)探究诗歌的表现⼿法。
3、情感⽅⾯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思乡、爱⼈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法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激趣导⼊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课题。
⼆、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九⾸的⽂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九⾸》中的⼀篇。
《古诗⼗九⾸》包括汉代⽆名⽒所作的19⾸五⾔诗,是东汉末年⽂⼈五⾔诗的选辑,并⾮⼀⼈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化素质较⾼,⼜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兴,⽽且创造出⼀种独特的风格,语⾔浅近凝练,⾃然和谐,艺术成就很⾼。
是五⾔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之冠冕”。
它是五⾔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 (⼀)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 1、试为这⾸诗划分节奏。
(学⽣划分,师⽣共同明确)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离居,忧伤⁄以终⽼。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这是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可在课前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新课(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1.2.2 诗歌解析:分析《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1.2.3 鉴赏技巧:教授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2.1.2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2.2 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涉江采芙蓉》,理解诗意。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1.3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和背景。
4.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4.1.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1.4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
4.1.5 鉴赏练习:让学生尝试欣赏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阅读理解:10分钟4.2.3 讨论交流:15分钟4.2.4 分析讲解:20分钟4.2.5 鉴赏练习: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古典诗词的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
2.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及诗歌的背景。
2.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涉江采芙蓉》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2.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第四章:诗歌主题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主题。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的主题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中,归纳出诗歌的主题。
2.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
教学步骤: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高一语文教案◆涉江采芙蓉赏析9篇◆涉江采芙蓉赏析 1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
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1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吟诵赏析法、探究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味。
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1、读顺畅,通大意。
2、找意象,品意境。
3、找诗眼,抓主旨。
4、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考:①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②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六)拓展与巩固。
对写法(悬想的写法)(七)作业。
1、背诵诗歌。
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
涉江采芙蓉教案2一、复习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其实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导入:
背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二、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
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
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
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
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
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
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
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
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
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
”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
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遗”远方的“同心”者。
所以采芙蓉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大致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逐句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4)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1)这两句的语气如何(2)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2)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Q“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二)整体品读
(1)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是
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2)下面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芙蓉
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四、鉴赏
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
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总结
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六、板书设计: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