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爱心结对帮扶特殊学生家庭案例沈家寨小学张莉一、个案介绍:王福是我们六(2)中队的一名男生,据他妈妈说,他性格倔强,在家很不听话,不懂事。
在学校,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不好。
二、个案分析:通过与家长谈话,对王福的观察,和跟他的几次交谈,我了解到,王福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已经离异。
毫无疑问,家庭的破裂对于王福的成长是巨大的消极因素,他的心理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学习、行为、心理、品德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困难和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王福的父母早已离异。
母亲是下岗工人,靠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很低,生活很拮据。
母亲希望他是个品学兼优,而且很懂事的孩子,王福也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妈妈的肯定和赞扬。
由于家庭离异使王福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以及怨恨感等消极情感,这些消极情感的产生,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心理。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陌生人非常的冷淡或者有抵触心理。
(二)由于家庭的解体,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王福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家庭破裂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丧失生活及学习的信心。
(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王福属于有养无教。
三、辅导过程: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便与家长多次沟通,一起制定帮助王福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教育王福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父母的离异。
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离婚多数持消极看法,加上王福年龄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要依靠父母的支持,所以她对父母的离婚难以正确对待。
我在跟她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了她对父母离婚的看法,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爱她。
所以根据她的想法,我选择得当的方式加以劝导,让她明白父母离婚的理由,逐渐让她接受这个事实,并改变原有的想法。
(教师在探讨孩子这类想法时,要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引起孩子的戒备和反感。
)(二)、在学习、生活上多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
“师者父母心”。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单亲家庭是指仅有一个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由于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
这种特殊的家庭形态对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单亲家庭孩子为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个案分析来探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一、背景描述该个案是一个12岁男孩,名叫小明,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
他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离婚了,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小明从小缺乏父爱与安全感,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情感困扰:由于没有得到完整的家庭关怀,小明容易陷入情感困扰中。
他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孤独感。
2. 缺乏自信:由于没有男性角色模型,小明缺乏自信心。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质疑,并且常常感到自卑。
3. 学业问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小明在学校表现平平,缺乏上进心。
三、干预策略在帮助小明克服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并提高学业成绩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干预策略。
1. 建立安全关系首先,我们致力于建立与小明之间的安全关系。
通过倾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感需求,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容易打开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扰和挣扎。
2. 情感疏导为了帮助小明处理情感困扰,我们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教会他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例如,鼓励他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和放松方式,并且培养他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 增强个人认同感为了解决小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我们积极鼓励他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和社交活动,他逐渐获得了成功体验,并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侧重于与小明建立一种积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
4. 学业辅导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和激发学习兴趣,小明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渐渐取得了进步。
同时,在家长配合下进行适度监督和鼓励,帮助他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亲家庭疏导记录一、引言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们可能面临许多特殊的挑战,包括情感失衡、心理压力和社交问题等。
本篇记录将通过描述一个单亲家庭的真实案例,揭示这个家庭面临的困境,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疏导建议。
二、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个十岁的男孩,他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开了家庭,他与母亲一起生活。
小明的母亲是一位全职工作的单身母亲,她每天都忙于工作和照顾小明的生活。
然而,小明渐渐表现出情绪低落、学习困难和与同龄人交往不良的问题。
三、问题分析1. 情绪低落:小明因为缺乏父爱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导致情绪低落。
他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抚。
2. 学习困难:由于母亲的忙碌工作,小明缺乏足够的学习辅导和监督,导致学习困难。
他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3. 社交问题:小明因为没有父亲的陪伴,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导致社交问题。
他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人际关系建设。
四、疏导建议1. 情感支持:母亲可以通过与小明进行心理沟通,倾听他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关爱。
同时,可以鼓励他与亲戚、朋友等他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参加一些情感疏导活动。
2. 学习辅导:母亲可以与学校老师和辅导员合作,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和监督。
此外,可以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班和社区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3. 社交培养:母亲可以组织小明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亲子活动等,让他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同时,可以鼓励他参加一些兴趣班、运动队等,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五、总结单亲家庭的孩子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疏导和支持,他们可以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母亲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和身心健康,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希望通过这些疏导建议,能够帮助更多的单亲家庭解决问题,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
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抚养。
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心灵遭受沉重打击,从小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心理上有一定的残缺。
一、案例描述12岁的李凤是我校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
我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级时,只是了解到李凤学习成绩很好,就是性格比较内向,其他方面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但是偶然一次发现她一个人哭泣,问她原因她也不说。
后来详细了解才知道她的家庭是比较特殊的。
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时发生意外死亡,母亲身体又不是很好,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母女俩的生活。
虽然她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原因,在和同学交往时总是有种自卑感。
而且班里有几个男生总是盯着她的成绩,如果发现她某一次没考好,就会冷嘲热讽。
这次偷偷哭泣就是因为数学没考好,那几个男生在取笑她。
二、问题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巨大的精社压力。
往往会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
他们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意志、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所以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单亲家庭问题学生深入调查,寻找此类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误区,分析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原因,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症结所在,并通过介入性的干预和实践性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校、家庭教育策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单亲孩子心理问题的对策1.尊重学生人格,激励学生进步。
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话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
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选准自己的形象,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相处。
克服作为教师习惯性居高临下的说教,保持平等的交谈、接触,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赢得他们的信任。
用爱敲开孩子的心门——帮助特殊家庭孩子克服畏学心理的案例孩儿屯小学郑明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姻、家庭等社会意识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好多的家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地震。
近年来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是愈来愈多了。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最良好的教育要素。
反之,无一个完整的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或那的缺陷,我们称之为问题行为。
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给家长,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个案情况:朱朱(化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今年新入学,长得清秀,有些腼腆。
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
在她还没有上学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
最终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朱朱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
父母离异后,朱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后来又娶,后母对她不错,甚至要她呆在自己的身边,对她照顾的很好。
父亲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
使得朱朱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亲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朱朱自卑,苦闷。
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朱朱对家庭无归属感,上课老是心不在焉,一副无所谓的状态,学习成绩差。
但是,这个可怜的小女生近段时间却出了状况:有时半夜醒来就开始哭,说心里害怕,不愿来上学。
父亲送她到学校后,她死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眼泪肆意流淌。
问其原因,总是摇摇头,光说一个“怕”字,但只要过一会儿也就没事了,照样认真学习。
第二天早上又这样,如此反复好几天,弄得父亲和我都精疲力竭。
个案分析:过了几天,她妈妈在送她来上学的时候,与我提到了一件事,她其实是朱朱的继母。
她埋怨这孩子的脾气一直很不好,哭起来没完没了。
像朱朱这样处在特殊家庭之中的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她的心态与平常儿童产生了不同。
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她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不良影响。
高中特殊生教育案例(精选5篇)高中特殊生教育案例篇1让冷漠的心灵重焕生机【背景】作为一个老师, 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差异。
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存在许多差异性。
因此, 班级里不可避免存在了一定量的特殊学生。
什么是特殊学生?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其实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 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就是特殊学生。
而在特殊学生的诸多“问题”中, 最难解决的就是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如自闭, 自恋, 忧郁, 退缩, 躁动, 攻击行为, 无法集中注意力, 多疑, 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
心理型特殊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怪”。
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 不符合一般学生的逻辑, 令人费解。
教育心理特殊学生的时候, 教师的角色类似心理医生, 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找到他的“情结”, 才能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个案分析】刚刚接这个班的时候, 有一个小孩子小进入了我的视线, 别的小朋友来到新的学校都充满新奇, 而他却很冷漠, 独自坐在教室的后面不说话, 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他一下, 他就对小朋友大吵大叫。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 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思想真的不简单。
就哪换座位来说吧, 小金个子不高, 刚刚进入班级时, 安排坐在最后一排, 课在后面他根本不学习, 就是一个劲的用剪刀剪纸片玩, 每天他的座位里都堆满了碎纸, 根本无法专心学习。
于是我想还是把他调到前面吧, 至少能多关注他。
可是, 和他一商量, 他死活不肯, 或许他知道到前面就没有那么自在了吧。
没办法我准备把他“强制”给调到前面, 可是还没等我动手, 他就把桌子掀了, 用一种怨恨的眼神看着你, 说真的,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小孩子会有这种眼神。
或许那时想的太简单, 感觉调座是为了他好, 我还是不顾他的情绪给他调了座位, 结果他把所有的作业用剪刀剪成碎片。
最后我费了好大劲才安抚好他, 他才勉强坐在了前面。
文章内容如下:幼儿园特殊儿童心理疏导教育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介绍在幼儿园中,特殊儿童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可能有学习障碍、情绪问题或者其他特殊需求,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教育。
本案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一个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并深入分析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2. 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有一个名叫小明的特殊儿童,他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过动的行为,在原有的课堂环境下很难适应。
幼儿园老师在意识到小明的问题后,决定开展针对他的心理疏导教育。
•情绪管理:针对小明的冲动行为和情绪不稳定,老师采取了定期与他进行心理交流和情绪疏导的方式。
通过倾听小明的心声,并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改善了他的行为表现。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障碍,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给予他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和辅导。
老师还配合家长,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
•社交技能培养:针对小明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困难,幼儿园安排了一些团队游戏和小组活动,帮助小明积极融入集体,同时促进他与其他孩子的社交互动。
3.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教育,小明的行为和学习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冲动行为减少了,注意力集中能力也有了提升,与其他孩子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这些改善不仅对小明本人的成长有帮助,也为整个班级的和谐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4. 总结性观点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通过个性化的关怀与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更多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以上是本次的案例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至此,本文已经完成。
特殊儿童心理疏导教育是一项需要细心呵护和个性化关怀的工作。
在幼儿园中,特殊儿童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可能有学习障碍、情绪问题或其他特殊需求,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教育。
特殊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镇一小石赣提要:《劝学篇》中有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说的是莲蓬的生长不用扶植,自然就是直的。
用在这里则比喻在孩子成长中环境的影响。
当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照顾时,他们的人格就会有所歪曲。
现实中,很多孩子过多地关注自我,而不懂得同等地关注他人和世界,往往造成迷失自我,带来了一系列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
一、意图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做为班主任,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下面,就余某这个学生的个案所展开的研究,做个介绍。
二、背景初次见面,当我问他话时,他一双大眼睛四处张望,身体来回扭动,除了觉得他有些好动外,没有其他不良感觉。
当天下午,就开始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了。
先是陆续有学生报告他踩课桌、跳乒乓球台,骂人。
接下来就开始上课迟到,随便下座位。
大家写作业时,他突然唱起歌来,喊同学的名字,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笑。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
课间欺负同学,故意损坏别人的东西,喜欢嘲笑同学,但自己又做得不好。
(一)家庭背景1、家庭成员父:34岁,保险推销员母:31岁,无固定职业者2、个人成长史余某出生时头部曾受到较严重挤压,幼儿时做过多次CT检测,未发现脑部异常。
上过一年幼儿园,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在家看管,但爷爷的过份溺爱,造成孩子性格执拗、行为偏差。
3、家庭教育情况父:长期在外跑保险业务,每天很晚回家,基本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态度粗暴,孩子惧怕父亲是怕挨打。
母:没有稳定工作,无工作时能每天接送孩子,是余某家庭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和学校的联系者,认识到爷爷的宠爱对孩子习惯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曾经制止孩子去爷爷家。
但有工作时,又无暇顾及孩子,仍由爷爷代管。
(二)学校背景1、班级环境虽然是低年级孩子,但对事物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调皮、欺负同学的学生有排斥现象。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介绍小杰,男,16岁。
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
父亲原为一名厨师,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瘫痪,母亲也因此改嫁。
一直以来在高龄奶奶和并不富裕的叔父的照顾下长大。
由于生在农村,家庭的贫穷和特殊,再加上家长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通过观察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经常不按时交作业,上课的时候总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二、个案分析通过家访、交谈了解到,小杰幼时活泼调皮,虽然家里穷,但还算开朗。
由于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家庭的变故给孩子很大的打击,加之缺乏关爱和开导,长期以来就出现了孩子一系列的问题。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因素。
由于父亲遭受意外事故,父母离异,使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乱,孩子的原有的家庭亲情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感到孤独、沮丧。
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另一方面是认识偏差。
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甚至来源于社会的关爱较少,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偏位,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致使他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与别人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导致孩子孤僻、不合群、不相信别人,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希望,意志薄弱,脾气暴躁。
三、辅导方法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温暖。
我与他的父亲多次交谈中,发现他的父亲其实很健谈,只因常年卧病在床使得他与外面世界隔绝。
大班贫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个案记录一、患者基本情况1.1 患者尊称:小明1.2 性别:男1.3 芳龄:10岁1.4 学历:小学三年级1.5 家庭情况:贫困家庭,父母离异,生活环境较差二、主要问题2.1 患者自卑情绪:小明在学校表现出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2.2 学习困难:小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跟上同学的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自卑情绪。
2.3 家庭环境影响:小明家庭情况不稳定,母亲经济拮据,无法给予小明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影响了小明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干预3.1 个案分析:针对小明的自卑情绪和学习困难问题,心理健康专家开展个案分析,深入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
3.2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鼓励他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3 家庭辅导:专家与小明的母亲进行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帮助母亲改善生活条件,并提供家庭情感支持,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四、干预效果评估4.1 自卑情绪减轻:经过心理疏导和家庭辅导,小明的自卑情绪得到缓解,学会了积极应对困难的态度,自信心得到增强。
4.2 学习情况改善:在专家的指导下,小明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4.3 家庭环境改善:通过家庭辅导,小明的家庭环境得到改善,母亲也能更好地支持小明的教育和成长。
五、建议5.1 继续心理疏导:建议对小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跟踪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5.2 加强家庭教育:建议加强对小明母亲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庭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小明的成长环境。
5.3 引导社会支持: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贫困家庭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结语:通过心理健康干预,小明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缓解,学习和家庭状况也有所好转。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贫困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改善这些特殊儿童的成长环境。
心理辅导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心理辅导更是必不可少。
特殊儿童包括各种发展迟缓、智力低下、情绪行为异常等特殊裙体,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特别关注和帮助。
接下来,我将结合幼儿园特殊儿童心理辅导的实际案例,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心理辅导进行详细介绍。
一、认知维度特殊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孩子存在学习障碍,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认知能力的辅导。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他对于外界环境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困难,导致他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心理辅导中,老师采用了贴近他兴趣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音乐等形式培养他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引导他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和事物,逐渐提高他的认知能力,让他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二、情感维度特殊儿童在情感方面往往表现出较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患有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她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参与和交流。
在心理辅导中,老师通过与她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倾听她内心的诉求,引导她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调节,同时在集体活动中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逐渐增强她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行为维度特殊儿童在行为方面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的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自我封闭等行为,幼儿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和调整不良的行为习惯。
案例三:小王是一名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殊儿童,他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冲动、易激惹,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带来困扰。
在心理辅导中,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了一套行为训练计划,通过正面引导和奖惩机制,逐步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他建立规范的行为模式,让他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特殊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明(化名),男,12岁,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他的家庭环境较为特殊,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却采用了专断型的教育方式。
李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之下,生活中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得井井有条,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案例分析1. 专断型家庭教育的特点专断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进行严格控制。
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父母的权威至高无上,孩子缺乏自主权;(2)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3)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关爱;(4)家庭氛围紧张,缺乏亲子沟通。
2. 案例中李明的成长困境(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父母的严格管教,李明从小生活在紧张的氛围中,面对父母的期望,他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学业上,他不敢有任何闪失,生怕让父母失望。
在人际交往中,他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符合父母的期望。
(2)缺乏独立性在专断型家庭教育下,李明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从未有机会自己做出选择。
这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依赖父母。
(3)亲子关系紧张由于缺乏沟通,李明与父母的关系日益紧张。
他害怕与父母交流,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引发争吵。
这使得他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改进措施1. 改善亲子沟通父母应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
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生活和学习。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3. 调整期望值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业,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4. 增强亲子互动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赵征性别:男班级:六二年龄:12岁主要表现: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3.思想方面: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个案背景:1.该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抚养。
父亲白天在外面打工,晚上回家也不了解孩子情况,只看到孩子好的一方面,且认为孩子没有母爱,渐渐对孩子形成溺爱。
2.该生主要由年迈的奶奶代管,与其生活在一起。
由于奶奶只有一个孙子,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隔代教育效果差,造成孩子固执、任性等不良的性格。
3.该生零花钱较多,与同学攀比现象严重。
但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三、原因分析:通过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赵征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赵征现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1.家长离异的时候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
虽然该生判给父亲抚养,但是,其父因为忙于生意,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丢在年迈的奶奶家里,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要的感觉,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去平衡,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暴自弃心理和逆反心理。
2.家长因为内心的愧疚,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赵征在奶奶家生活时,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教育能力很差,因此,没有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相反,过分的娇惯孩子,在物质上尽量的满足,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则放任自流,长期这样,造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对学习没有兴趣,开始还能敷衍应付,后来,连应付都怕难了。
3.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和一般的学生等同,没有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
.按照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是教育不好这样的学生的,但大部分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如赵征在六年级的时候,家长曾要求老师帮助该生下午辅导作业,但老师因为家庭事物较多而拒绝了。
对特殊家庭学生个案探究单亲家庭子女问题较多,根源还是处在家庭本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宽松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关系紧张,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争吵不断的环境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孩子长期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得不到关心和尊重,心里就会越来越叛逆。
案例:某女,女,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
她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初的两个月还正常上学,但是两个月后却经常缺课,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作业不好好完成。
成绩班里倒数。
上课思想不集中。
老师批评毫无效果。
一、心理解读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该女生共兄妹俩人,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不断,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为了得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妈妈竟然让孩子到法庭作证,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加之该生本身基础就很差,最近她妈妈重新找了男朋友,孩子一个人住着,妈妈晚上也不回来。
无人监管,孩子早上干脆就睡觉不去上学。
妈妈和她沟通时,也执拗着一声不吭。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疏导过程1.用爱心感化学生,使她感受到师生爱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她还不愿上学,迟到旷课时有发生,不按时完成作业。
我心里明白她的这种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面对她不堪入目的作业,我不再像平常那么严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跟她谈心。
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我的爱心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我跟她谈自己的学生时代,给她讲我一直以来对她的关注,给她回忆了以前她在课堂上的很多细节,她非常感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特殊家庭孩子案例分析与教育广汉市连山中学熊勇案例李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
其父母远离四川,在广州谋生。
该生自幼随70多岁的奶奶生活,平时沉默寡言,酷爱上网,经常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时而还有逃课现象,学习成绩较差。
家访时,老奶奶说孩子经常半夜趁她睡着了偷偷溜出去上网,她已经管不了了。
为了纠正孩子在生活、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他的父亲不得不离职回家来“照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但是,该生在父亲回家仅仅两周之后便离家出走了。
案例分析:李某是这个留守家庭的牺牲品。
小小年纪,父母远离,给孩子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小时侯,他还不觉得难过,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也偶尔来一封信、一个电话问候孩子,对孩子来说,也算还有一些亲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踏着青春期步子在前进了,这时候,发生的事情他不好对奶奶说,有的事情他也觉得奶奶帮他解决不了,和父母倾诉,但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于是就把事情憋在心里。
这时候,他多么希望父母就在他身边,有个可以倾诉、谈心的对象,可是,父母那么遥远……有时候父母来个电话也是那么匆匆。
日积月累,他想发泄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由于没有人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心理引导,孩子的性格就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寻求刺激和解放。
父亲没有回来的时候,他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无论他说的还是做的,祖母总是相信的,也很难寻根究底,即使知道他做错了,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对他进行教育批评。
父亲回来了,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不再那么“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了,于是不忍受,终于离家出走了。
案例曾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
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接触,常逃课,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偶而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总寻找借口跟家里人要钱买各种玩意儿、零食;集体荣誉感也不强,轮到他值日总是逃跑,老师找他谈话收效甚微;学习上,他总是漫不经心,作业大多“应付”。
后来家访我了解到:该生出生不久,母亲因不能忍受贫困的家庭生活远走他乡,从未回来看过他。
特殊家庭孩子心理疏导案例英文回答:Growing up in a special family can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for children, and providing them with proper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s crucial. As a child psychologist, I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cases where I had to provide counseling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from special families. Let me share one such case with you.One of my clients, Jack, came from a family where his parents were going through a divorce. This situ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Jack's emotional well-being. He was feeling confused, angry, and blamed himself for hisparents' separation. It was evident that Jack neede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o help him cope with his emotions and adjust to the changes in his family dynamics.During our sessions, I utilized various techniques to help Jack express his feelings and understand that thedivorce was not his fault. I encouraged him to talk about his emotions openly and assured him that it was normal to feel angry and sad. I also used play therapy to create a safe space for Jack to express himself through toys and games.Additionally, I incorporat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techniques to challenge Jack's negative thoughts and help him develop more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We worked on reframing his beliefs about the divorce and focused on building his self-esteem and resilience.Over time, Jack started to regain his confidence and accept the reality of his parents' divorce. He began to understand that his parents' decision was not a reflection of his worth or actions. Through our sessions, Jack also learne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which helped him express his needs and concerns to his parents.中文回答:我是一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遇到过很多需要为特殊家庭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的案例。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班主任的工作复杂多变,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
教育学生成为每天不变的课题。
而在这些可爱的不成熟的孩子中夹杂着许多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
他们主要是指那些单亲子女、离异子女、特困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
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班主任的要求。
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而这些特殊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所以依靠家长的教育可能并不能起到什么良好的效果,往往需要依靠学校的教育,老师们的帮助。
社会的变迁使得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离异家庭大批出现;有的家庭则是由于生活所迫,父子母子常年两地分居,一年半载见不到。
这些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没有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问题孩子,由于父母同孩子种种原因的分离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的平衡,因而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在我所任教并担任副班任的高三十二班离异现象,与父母常年不见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孩子对此能泰然处之,在家庭的变动中安然成长成绩优异。
更多的则是冷漠淡然,有的则是对父母充满了仇视。
我于2015年10月份担任高三十二班副班任,虽然成为班任的日子较短,但这个班级却是我从高一开始就是科任的班级,所以我对这些孩子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班中有一名女生,就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终年在外打工,听她母亲说有的时候两三年回来一次。
在做科任时,我就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她总是溜号,有的时候还会偷偷睡觉,现在自习课上她经常愣神,几乎不动笔,能一节课盯着一页书。
而作业就是机械式的抄写,有时甚至都不交作业,当然考试时成绩也不理想。
当我找她了解情况时,她说从小她爸不关心她,除了给她邮钱,让她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养活他以外,别的都不问。
妈妈因为要照顾瘫痪的姥姥,根本没有时间陪她,甚至连饭都是她买着吃的。
由于妈妈不在家,所以每次妈妈去看护姥姥时都把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出去玩,只能坐着看书,但她又不想看书,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在言语中她对母亲的埋怨的情绪非常强。
她对考大学没有欲望,特别想早些工作能够独立。
当问及她谈到对将来工作的设想,她认为只要离开学校,工作随便可以找,做什么都可以挣钱。
几次谈话中,我还闻到这个缺失父母爱护的女孩,叛逆到还抽烟。
尤其是到了高三,本来该努力的时候她却开始放弃,懈怠,看来她的问题很棘手。
我制定了计划,一周找她谈三次话,第一次说问题让她思考解决方案;第二次说做法;第三次检查作业学业。
第一次谈话中我就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她所有的问题:外贸打扮行为习惯男性化,课堂睡觉吃东西说话,作业抄袭,逃避课间操,经常上厕所,甚至偶尔抽烟。
看着她惊讶的表情,我知道她根本没想到我掌握了她这么多的问题。
问题这么多,接着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她说了一下。
尤其针对的是她目前散漫毫无目标想毕业的想法。
我对她看待学习的态度非常不认同。
首
先,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激增,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你高中都没有毕业,如何跟别人竞争。
第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你不努力或取得的成绩特别不理想,如何能让人相信你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较好的能力。
第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自己的亲人能有美好的将来,这并不是什么过错。
这首先是对你负责,希望你有个美好的将来,不让你将来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而后悔。
和她谈完之后,她的情绪好了很多。
看来孩子和父母亲的沟通不是很好。
我决定和她的母亲做一次交流。
在跟她母亲联系后,能够感到孩子身上实际都有家长的影子。
她母亲的情绪非常激动,她一再声明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因为父母的分居,父亲对他们一家人除了钱就不闻不问,影响了孩子。
否则孩子还会像小学时学习一样好。
她不断的控诉丈夫的不是,自己照顾瘫痪的母亲的艰难,她急需得到一场宣泄。
等她情绪稳定后,我和她探讨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原因,希望母亲今后能够减少埋怨,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目标,能够使孩子更快乐一些。
以后我更加注意她了,发现她虽然看起来很冷漠但是在班级有很多自己的好朋友,每次因为犯错误被罚值日总是有些同学乐于主动帮助她。
但她对待值日的态度很令我不满,拖地漫不经心,扫地纸片乱飞,而且明知道需要值日居然还将近七点才到,诶,这个愁人的孩子。
我找她沟通了下,表扬了她在班级的好人缘,也征询了她是否愿意跟她这种不守时,邋遢的人做朋友。
我希望今后她的卫生情况好转,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这样的话肯定会更受到大家的欢迎。
自己活的也更成功。
谈话过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
她陆续被罚了三次值日,每次值日都给她准备早餐,因为我发现她习惯性的不吃早饭。
但是,好景不长,她坚持了两周后期中考试了,她的成绩还是很惨淡,她又开始重蹈覆辙了。
孩子与其父、母之间的冷漠、缺乏交流等等的家庭矛盾是否是一个教师所能改变的?我所听到的、看到的似乎总是成功的案例,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但是我却感到我的无力和悲哀。
对于孩子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对于她的教育。
每次她的母亲在电话中都是各种不容易,孩子就托付给我们了。
而每一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走向堕落,与大学失之交臂。
我只能给孩子定量留文科背诵题,每天定时考查,孩子还是很乐于配合的,看来她真的是需要关心爱护。
背诵中我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背题很有条理性,只是平时散漫惯了。
一次次的接触中我发现孩子是个乐观开朗,特别大方的典型东北女孩。
过于烦躁的家庭生活,远离身边对家庭漠不关心的父亲,照顾老人对孩子充满愧疚溺爱的母亲,使得她叛逆。
便面的冷漠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对生活,家庭的失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的学习生活步入了正轨,至少她不总迟到了,学习状态有所提升,这次期末考试前进了两名。
但目前还差一些努力,想要真正的把那个叛逆的小朋友变好,看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外出劳务的孩子来说,一旦处理不好这种感情的分离,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和成长中的情感。
多么希望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