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1.79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
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XX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
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
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
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 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
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海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中国产品亟待改善的方向。
2023中国形象报告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形象和声誉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形象报告是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进行概述和评估的综合性报告。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
2. 政治形象2023年,中国的政治形象得到了不断提升。
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并推动一系列国际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声誉和形象。
3. 经济形象中国的经济形象在2023年也取得了飞跃。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稳定了国内市场,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给外界传递了一个强大的信号,即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4. 文化形象中国的文化形象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学一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另外,中国的电影、音乐和体育等领域也为世界所瞩目。
5. 社会形象中国的社会形象在2023年进一步展现了国家的魅力。
中国不断改善民生,实现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并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
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也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6. 科技形象中国的科技形象在2023年呈现出新的亮点。
中国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无人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
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科技形象。
7. 环境形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环境形象。
“一带一路”塑造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同时也为中国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并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转型。
中国作为提出倡议的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其传统的国际形象中的“大国”、“民族复兴”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结合起来,强调了中国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的愿景。
倡议包括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在内的多元理念,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开放、包容,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通过文化、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教育体系等方面得以更好地向沿线国家传播,同时也帮助中国在这些领域更加深入地了解沿线国家,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2019年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断提升,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也间接地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了自身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力。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还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好地塑造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自己的方案,为世界提供了更多构建国际秩序的选择,树立了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合作伙伴形象。
在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各领域的合作,一批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加强,中国在国际上展现出更加务实、真诚的形象。
理论平台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外交是国家利益的投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高度重视中医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④中医外交从理念到实践得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成为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奥运外交、高铁外交之后中国又一个外交王牌。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各类双边和多边外交场合多次推介中医。
例如,在2013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提出,“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
⑤在2017年召开的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共同发布了《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这将为全球人类健康和卫生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先内后外、以外促内、先文后理、先非(即非药物疗法)后药、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民后“官”、以民促“官”的“六先六后”传播策略。
同时,积极推动各类中医药中心和基地建设,涵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医药产品国际市场标准化体系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等几大板块,搭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领导人的外事行为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
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⑥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共同出席了中国向世界卫生李思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博士生,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多元传播主体共进下的中医国际传播: 现状与思考中医融医、史、文、哲于一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
鱼观察思考关键词:高铁企业;“一带一路”;文化;融合;建构;品牌传播;企业形象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家“走 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中领先领跑,已成为连接世界 的纽带。
面对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及各地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 中车”)始终坚持增进文化交流、满足客户需求、依法合 规经营等跨文化融合路径,有效促进企业与海外业主、乘客和当地社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助力中国高铁在 国际化经营中行稳致远,塑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 形象,同时获得了诸多跨文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
这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海外形象建构工作具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铁企业海外形象发展现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 格局3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中车视察指出,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要继续领先领跑,带领中国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李克 强总理在中国中车考察时说「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车辆可以说是代表作”。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 中国中车自觉担当起“领头羊”的使命,抱团出海“走 出去”,带动相关产业组成联合舰队,助力我国经济发 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展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有力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发展格局o1. 中国高铁成为国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轨道交通装备和服务,在全球26个国家设立 了 83家境外子公司,其中,有58家诞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实现了出□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级, 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澳的飞跃,出□形式从单一 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化经营的转换,出口理念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进去”、品牌陡上去”的转变。
近期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随着“一 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一倡议成为海外认知度最髙的中国理念和主张。
做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调研与塑造作者:王丹来源:《对外传播》2020年第11期2020年9月15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发布了调查报告。
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负责人分别从全球民意调查、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等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共同为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且深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舆论格局的不平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着眼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国家形象的精准定位、塑造和传播,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岸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暴露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以及全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也给各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
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调查与研究工作,要进一步精准定位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鼓励国内专业机构开展自主民意调查,将民意调查纳入中外智库合作的新领域。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认为,这一次疫情前所未有地把中国推向世界,是一次全面了解中国人的机会,也让外部世界重新审视中华文化,提供了展示我国形象的契机。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成为国人共识,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关注。
于运全认为,疫情映射出国际传播新态势,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处于一个重要的上升和变化阶段,中国与世界的认知不断变化,处于重要的互动磨合期。
二、中国未来应优先塑造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虽然国际舆论场存在杂音,但中国通过强力的举措、英勇的实践与积极的探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认同。
想象中国:国外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调查作者:左灿来源:《对外传播》2019年第05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大力加强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加入各类国际组织,主动推进各项国际合作,以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系统性的实践也不断试图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构想未来的世界发展,展现大国风范。
在这些持续的对外传播活动中,国外受众如何理解和想象中国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
深度访谈,细说中国认识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中华文化在国外民众中的影响力,或是国外受众对具体的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
如有研究指出,各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喜爱度在近五年得到了大幅提升,尤其是熊猫、茶、中餐、长城等文化符号的知名度和受喜爱度都日益提高。
也有研究指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经济影响力和“一带一路”的倡议普遍受到好评。
还有研究聚焦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接触渠道和意愿,指出影视文化和网络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多种传播渠道并举的重要性。
这些研究多集中探讨对外传播的既有内容和渠道,侧重调查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和政策信息的认知层面。
通过此类研究,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成效,明晰已有对外传播的优势和问题。
但是,受制于问卷的框架,这些研究往往难以更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国外受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因而难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对外传播建议。
随着对外文化传播的深入,我们的传播诉求和传播内容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那么,我们对国外民众的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度和喜爱度,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笔者认为,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国外受众对中国的想象和认识,在数据呈现的“是什么”背后,更多地去了解“为什么”,从他们的讲述中,理解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从而提供更好的讲述中国故事的框架。
为此,在英国留学期间,笔者于2017年5月到7月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访谈,了解来自各个国家的年轻人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以期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一些反思和建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2No.6Dec.2021 [收稿日期]2021-09-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FX019);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课题(2020ZAC3);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HNYJS2021AL010);郑州大学研究生教改与质量提升工程及优质课程建设项目(YJSJY201972)[作者简介]李晓静(1973—),女,河南省商丘市人,郑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翻译、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徐慧敏(1998—),女,河南省开封市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翻译。
引用格式:李晓静,徐慧敏,张莹,等.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的黄河文化译介研究:以“翻译河南”工程之《黄河文化》为例[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70-77.中图分类号:G206;G1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2186/2021.06.009文章编号:2096-9864(2021)06-0070-08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的黄河文化译介研究———以“翻译河南”工程之《黄河文化》为例StudyontranslationandintroductionoftheYellowRiver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ofcommunicationtheoryoftranslation—TakeTheYellowRiverCulturein“TranslatingHenan”projectasanexample关键词:黄河文化;翻译传播学;译介;传播效果李晓静,徐慧敏,张莹,张小雪LIXiaojing,XUHuimin,ZHANGYing,ZHANGXiaoxue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对外传播有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调查调研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全球形象国家中国外文局发布了《201X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调查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国家的民众:英国、巴西和俄罗斯。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与201X年相比,中国形象正被愈来愈多的受访者所认可。
中国整体形象得分相比往年高出了0.8分。
在海外的8个国家中,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打分最高,为7.6分;而日本民众的打分最低,仅为3.4分。
中国整体形象: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整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描写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占46%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也会以为中国事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情势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情势,20%的受访者以为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37%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进进低速发展阶段;18%的人以为具有不确定性;只有6%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走向衰退。
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为看好。
国内治理被以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受访者以为排在首位的是打击国内***、社会不公等题目,其次是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把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看做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题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具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在9个国家的领导人中,习近平以70%的认知度位列第四。
着名度排在前三的领导人顺次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
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能力遭到广泛认可不论是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在进行调查的9个国家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内、国际事务处理能力认可度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1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执政党形象: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执政党的共同印象是: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组织周密的。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
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XX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
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
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
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 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
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海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中国产品亟待改善的方向。
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变化的辩证分析程曼丽【内容提要】对于近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形象认知的调查结果,我们应当理性、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参考指标,深入研判其中的问题与规律;另一方面,没有必要对它进行过度解读,以致被带偏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体系变换交替的过渡期,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必然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影响,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同样如此。
【关键词】全球调查 中国形象 辩证思维以“全球态度调查”驰名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年多次发布有关中国形象的调查报告。
2014年和2015年面向35个国家受访者的民调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者分别占38%和34%。
2018年的一项(面向美国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47%,此后这一比例数逐年上升。
2019年12月初发布的面向34国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60%,欧洲多个国家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
2020年6月至7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美国受访者占73%,达到皮尤启动该项调查以来对华负面印象的最高值。
2020年8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数量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BBC面向25国受访者进行的“国家形象民调”(2019年),以及德国柏林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协会近期对9个欧盟成员国的调查等,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总而言之,2018年以来,尤其是2019至2020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大幅度下降,或者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对于长期致力于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来说,这是颇为遗憾的。
此中缘由何在,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面对并以辩证思维给予分析。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理性思维中的运用,与逻辑思维中“非真即伪”“非黑即白”的事实判定不同,它强调动态、发展地看问题,尤其是面对大量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
The 2019 Report of Glob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Image
作者: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1];于运全[1];王丹[1];孙敬鑫[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页码: 90-9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0期
主题词: 国家形象;民意调查“一带一路”
摘要:开展民意调查是以数据形式获取民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的有效途径。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较为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国际民众对中国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国际形象的最新认知与变化。
着眼后疫情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应以引领全球治理的大国形象为主要定位,以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要方向,以海外社交平台用户为主要对象,以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为主要路径,夯实中国形象的价值支撑,让中国大国形象赢得更多认可。
声屏世界2021/2争鸣与探讨热点扫描短视频中国家形象的域外传播策略探究阴董传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5G 技术的到来,随手即拍、即时分享的短视频成为媒体巨头的“新宠”。
短视频依靠视听呈现的直观性、传播和接受中的碎片化特征、互动和分享的社交化属性,契合了当下网络用户的使用习惯。
和以往单方面依靠国家从上至下的传播姿态和传播形式相比,草根大众得到技术赋权,在短视频中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以从下至上的大众传播正在发挥着同样不可忽视的作用。
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短视频指的是由PGC 、UGC 或者PUGC 生产,时长在10分钟以内,在客户端、社交媒体或网站等渠道进行传播的视频表达形式。
在短视频平台播放的短视频时长多在5分钟以内,用竖屏或者横屏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休闲娱乐、资讯获取、社交和消费为主要的使用目的。
移动短视频的兴起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是驱动短视频发展的核心。
国家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判和总体印象,构成国际形象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存在的状态。
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形象具有客观性,国家形象对国家的影响体现在政府、企业、文化、国民素质等多方面。
国家形象又具有主观性,不同国家的公民或政府、企业等主体,因为历史、环境、民族等主观因素对不同国家的国家形象具有主观性。
发达国家凭借早期资本积累在先前掌握了文化输出的主导权,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新一轮的“文化战争”中,中国有望夺得短视频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主权,以文化殖民视域下的“东方主义”,树立正确客观、有正义感、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主体身份与用户审美的嬗变国家形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印象和综合判断,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短视频自身凭借短平快的优势,以短见长,在大众的短视频狂欢中,国家形象正在成为短视频中无所不在的“软元素”,浸入到国际传播中。
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构建与传播:挑战与应对李洪峰【内容提要】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
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
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
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关键词】中非关系 中国国家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 非洲主流媒体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战略博弈、英国脱欧等诸多历史事件的冲击下,世界经历了曲折动荡的一年,中国也因自身在百年变局中的地位而备受各国关注。
在此之前,世界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就已经前所未有地多元化立体化。
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对华态度存在较大区别,共识与分歧交织的复杂认知状况,已然是一种常态。
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整体形象的好感度持续上升。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凯度集团合作开展的第7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和皮尤研究中心近年的中国形象调查等报告都反映出这一趋势。
国际信息流动是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字时代话语与观点的多维度飞速交叉流动,使得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
当我们关注西方意识形态对观点传播的影响时,也要考虑到非西方观点的形成、塑造和传播在中国海外国家形象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全球抗疫背景下,中非团结得到高度彰显,真实而丰满的中国国家形象不仅在中非关系维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起到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上升和正面话语的多向传播。
本文主要结合2019—2020年非洲民意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所进行的中国形象调查①和笔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非洲部分国家涉华舆情的深度观察,②思考未来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构建与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从短视频角度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了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文本”。
放眼当下,有许多的中国自媒体人通过短视频出海的形式顺带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出海,从而使得大量喜爱短视频的海外人民得以重新发现中华文化身上的魅力。
本文所要探讨的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她拍摄的短视频让无数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人民轻松地感受了中华文化,并喜欢上了中华文化。
在中华文化亟需“走出去”的语境之下,如何像李子柒一样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对我们的对外传播实践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李子柒;短视频;走红;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合理性、可行性与重要性,可以说,巧妙地利用短视频传播来撬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将会是一条全新的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
现象级人物李子柒充分把握住了短视频井喷的时代机遇,其在短视频中展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之际,亦用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打动了外部世界。
李子柒以“短视频+中华文化”的影像传播方式为海外人民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满足了海外人民对东方文化的一丝想象。
接下来,笔者暂且从李子柒短视频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李子柒短视频走红海外的原因、李子柒短视频存在的主要争议以及李子柒短视频对当代中华文化短视频海外传播的启示这四个方面来简单论述,以期能够映射出一些有益的传播经验。
一、李子柒短视频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李子柒短视频中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饮食、饮茶、工艺、节日与思想理念五个大的部分,且每个部分都凭借优质、有趣、独特、中国风等特色引起了海外人民的关注。
李子柒匠心地运营短视频内容,将中华文化的讲述与日常生活的展示紧密地联系、对接在了一起,并通過这种“接地气”、“生活化”的演绎让中华文化在海外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李子柒短视频在展示中华美食时,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文本结构,即“食材的采集—食材的处理—制作的过程—成品的展示—美食的品尝”,这个文本的表层结构反映的只是一道美食完整的制作过程,但深层结构却蕴含了很多情感与哲性的元素,比如亲情、快乐、勤劳、积极乐观等;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茶文化,表现出了较大的创造性与丰富性;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工艺文化,如染色、蜀绣的制作、笔墨纸砚的制作等,让海外人民进一步地了解和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工艺;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节日文化,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让海外人民感受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以及其厚度;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思想理念,如“返璞归真”、“健康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从更高层次加深了海外人民对中国思想、中国精神、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作者:丁一来源:《对外传播》2020年第09期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一个国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的总体认知。
①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国民素质都是其构成因素。
②它在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交流、深化国际多元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国家与海外民众的重要桥梁。
2019年10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中、英文版)。
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共22个国家的18岁至65岁公民,访问样本共计11000个。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
一、科学定位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理论由美国广告营销大师艾?里斯(Ai Ries)提出。
他认为:“我们要在受众心里给产品定位,突显其在该群体认知中的地位。
”③被誉为“世界营销学之父”的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可以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国家。
”④如果把国家当企业来经营,首要任务就是对国家形象进行定位,它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
(一)政治维度:负责担当的大国形象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治理卓有成效,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普遍积极正向。
数据显示,全面从严治党(36%)、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28%)、具有高度凝聚力(23%)成为中国执政党的突出形象。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62%)等理念赢得广泛赞誉。
简言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中国政治制度优势,以及党和政府在实践中向世界传递的新发展理念,均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在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更需要跨越文化差异等障碍,回答和传播好“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把国家治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在政治上履行好“展形象”的使命担当。
(二)经济维度:合作共赢的经济形象经济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形象塑造初探关伟炽(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国家形象塑造工作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形象塑造工作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而新中国成立前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工作因当时国内国际复杂形势,面临着各种挑战,对于当今国家形象塑造工作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4-04【收稿日期】2018-09-15【作者简介】关伟炽(1994-),男,广东佛山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处在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国家形象塑造工作为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象塑造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存与发展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我们步入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因此认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这一特殊时期的国家形象塑造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塑造新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一)赢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抗战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分歧与斗争。
国民党为了维持其统治,一边进行假和谈,一边阴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
所以党在此时的宣传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做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一是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反革命宣传,揭穿国民党的独裁本质;二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唤醒民众,争取广泛认同,为赢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奠定基础。
“一切民主党派、一切民主团体、一切国民党内的民主分子团结起来!争取民主的胜利!”[1](P.664)(二)树立全面治国理政的信心随着革命逐渐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全国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如何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和如何建立新中国的双重历史使命。
而共产党将如何进行治国理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备受关注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
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
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XX
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
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
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
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
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
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
海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中国产品亟待改善的方向。
5.各国普遍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且期待更好发展。
平均65%的海外受访者很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对此抱以更好的期待,这一数字比XX年有所提升。
“亚洲新安全观”议题受到关注,多数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同时,“中国军事威胁论”在西方国家仍有一定市场。
6.主办大型国际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海外受访者对XX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apec北京峰会给予了积极评价,并表示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为科学评估国际传播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实践和学术价值,这是打造新型国际传播智库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国际传播话语权的重要载体。
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对此次调查的主要发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华通明略客户群总监董光华和lightspeed gmi项目经理李行分别就中国企业品牌
形象和调查方法进行说明。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也出席会议并对本次调查进行点评。
据悉,由国家级专业智库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全球著名调查咨询公司华通明略共同打造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XX年起连续开展针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研究及成果发布,是国内首个定期发布大型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的自主调研平台,目前已逐渐形成中国国家形象自主调研品牌,有助于为我国国家形象传播提供更富有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