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功率难题及答案

电功率难题及答案

电功率难题及答案
电功率难题及答案

电功率难题及答案

一、电功率选择题

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B. 住宅楼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

C.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0g

D. 一盏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住宅楼三层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在3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本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比日光灯还要小得多,一般在1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S1,再闭合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C. 电压表示数不变,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答案】B

【解析】【解答】A、C、由图可知,先闭合S1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其示数小于电源电压;

再闭合S2,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R1的电阻小于两电阻串联的总电阻,即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AC不符合题意;

B、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大,根据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B符合题意;

D、两开关都闭合时,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即为电阻R1

的阻值,所以该比值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电路图,判断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即可.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亮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

D.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暗

【答案】D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

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L变暗,AC不符合题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结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4.现有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两个定值电R1、R2.先将这两个电阻以某种形式连接到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P0;再将它们以另一种形式连接到该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9P0.两种连接形式中均有电流通过R2,则先后两种连接形式中()

A. 两端的电压比为1:2

B. 两端的电压比为1:3

C. 消耗的功率比为1:9

D. 消耗的功率比为2:9

【答案】 B

【解析】【解答】(1)将这两个电阻以某种形式连接到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P0= --------------①

另一种形式连接到该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9P0= --------------②

由①②可得:

=9× ,

解得R1两端的电压比为:

U1:U1′=1:3,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⑵因为R1、R2接到同一电源上,且第2次R1两端的电压更大,所以,第一种以串联方式连接;第2次以并联方式连接,如下图:

则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前面的解答可得,电源电压U=U1′=3U1;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所以,串联时,R2两端的电压U2=U-U1=3U1-U1=2U1,

并联时,R2两端的电压U2′=U=3U1;

则第一种连接时,R2消耗的功率:P2= ;

第二种连接时,R2消耗的功率:P2′= ;

则 = =()2=()2= ,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P=表示出两种情况下R1消耗的电功率,然后求出R1两端的电压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的电压,进一步可知连接方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求出串联时R2两端的电压,根据P=表示出R2消耗的电功率,进一步得出两次功率之比.

5.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B.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C.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D. 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A 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B不符合实际;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C符合实际;

D、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在40W左右,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6.有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40W”的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灯正常发光时,L1的电阻较大

B. 两灯并联接入220V的电路,L1、L2消耗功率之比是2:5

C. 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L1消耗的功率小于25W

D. 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两灯泡消耗总功率大于40W小于100W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1)由P=UI= 可得,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分别为:

则R1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消耗的功率,C符合题意;

两灯泡消耗总功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P=UI=求出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然后比较两灯泡的电阻关系;两灯并联接入220V的电路时,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据此得出L1、L2消耗功率之比;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I2R 求出L1消耗的功率,根据P=UI求出两灯泡消耗总功率.

7.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灯泡L变暗

B. 电压表示数变小

C. 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 整个电路消耗的总

功率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电压表V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支路的电流。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L的电流和实际功率不变,即L的亮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当滑

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I=可知,通过R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C不符合题意;由P=UI可知,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灯泡L与电阻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L的电流和实际功率不变,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的电流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8.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 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D. 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N,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

C、教室内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0.2A左右,额定功率大约为P=UI=220V×0.2A=44W 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9.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灯L1比L2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L1的电流大于通过L2的电流

B. L1两端电压大于L2两端电压

C. 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

D. L1的电功率等于L2的电功率

【答案】B

【解析】【解答】解:(1)灯L1、L2串联在同一电路里,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经过它们的电流都是相等的,故A错误;

(2)灯的亮度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灯L1比L2亮,则L1的实际电功率大于L2的实际电功率,

由P=I2R可知,L1的电阻大于L2的电阻,由I=可知,L1两端电压大于L2两端电压.故CD 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灯的亮度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根据欧姆定律可判出电阻关系.

10.某型号电饭锅具有保温与加热两种功能,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1、R2均为电热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1、S2闭合时,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

B. S1、S2闭合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

C. S1闭合、S2断开时,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

D. S1断开、S2闭合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当S1、S2闭合时,R1短路,电路中只有R2;当S1闭合、S2断开时,R1, R2串联,S1断开、S2闭合时,整个电路断开,电饭锅不工作;

可见,当S1、S2闭合时,电路中电阻最小,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电阻较大,

由P= 可知,当S1、S2闭合时,电功率最大,处于加热状态;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功率较小,处于保温状态.

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分析】根据P= 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中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即为加热状态,反之为保温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11.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抽油烟机

B. 电视机

C. 电饭锅

D. 电风扇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抽油烟机、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只有电饭锅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ABD 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12.如图,是某煤气泄漏检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气体传感器电阻,其阻值随煤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气密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小

B. 煤气密度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

C. 煤气密度减小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将变小

D. 煤气浓度减小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略变大

【答案】C

【解析】【解答】解:(1)当煤气密度增大时,气体传感器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I= ,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A不正确;

∵U=IR,

∴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故B不正确;

2)当煤气密度减小时,气体传感器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I= ,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P=UI,且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

∴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将变小,故C正确;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煤气密度变化时气体传感器电阻的变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电功率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的变化.

13.小王在一次家庭探究活动中,在作业本上做了如下5条记录:①电饭煲铭牌上标有“220V,800W,50Hz”等字样;②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③电视机上安装的动圈式扬声器,其运作原理是电磁感应;④床头灯的开关是串联在电路上的;⑤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分度值为1℃.你认为小王的记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电饭煲铭牌上标的220V是电饭煲的额定电压、800W是电饭煲的额定功率、50Hz是所接交流电的频率,故①正确;②使用试电笔时,笔尖接触电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②正确;③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③错;④开关和所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故④正确;⑤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分度值为0.1℃,故⑤错.

故选C.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用电器铭牌上标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交流电

的频率;(2)使用试电笔时,笔尖接触电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若试电笔的氖管发光,则笔尖接触的是火线;(3)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4)开关和所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5)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分度值为0.1℃.

14.如图所示,下列电器设备工作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进行工作的是()

A. 电视机

B. 洗衣机

C. 电风扇

D. 电热水壶

【答案】D

【解析】【解答】A、电视机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不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洗衣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电热水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内能,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根据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转化识别判断即可.

15.如图所示,将标有“12V6W”的灯泡和“12V3W”的灯泡接在12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路总功率等于9W

B. 电路总功率大于9W

C. 灯泡和一样亮

D. 灯泡比灯泡亮

【答案】D

【解析】【解答】AB.根据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接在12V的电路中,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路总功率:,A 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且,根据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较大,则灯泡较亮,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理清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根据P=求出两灯泡的电阻,再根据灯泡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总功率;根据P=I2R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实际功率大的灯泡较亮.

16.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

B.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C.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为25cm

D. 家用电视机的功率约为1500W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6℃;

C、一位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为10cm;

D、家用电视机的功率约为200W.

故选B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1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R1=15Ω,R2=5Ω,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3:1

B. 通过R1、R2电流之比为3:1

C. 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3

D. R1的电功率为1.8W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R1、R2两电阻并联,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1、R2两端电压之比是1:1,A不符合题意;由I=U/R知道,通过R1、R2电流之比是:I1:I2=U/R1:U/R2=R2:R1=5Ω:/15Ω=1:3,B不符合题意;由P=U2/R知道,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P1:P2=U2/R1:U2/R2=R2:R1=1:3,C符合题意;由于两电阻并联,所以U1 =U=3V, R1的电功率是:P1 =U2/R1=(3V)2/15Ω=0.6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当电压相等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电功率和电阻成反比.

18.如图所示电路的两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3.8V0.2A”和“3.8V0.3A”字样,闭合开关后两均发光。假改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灯串联

B. 灯更亮

C. 灯的电阻丝更粗

D. 电流表的示数为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开关后分为两支,一支经过灯泡L1,另一支经过左侧电流表A1和灯泡L2,汇合到电流表A2再回到电源的负极,因此,两灯泡并联,A不符合题意。

B、两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3.8V0.2A”和“3.8V0.3A”字样,由I= 可得,R1>R2,

两灯泡并联,其两端电压相等,由P= 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小于灯泡L2的实际功率,则灯L2更亮,B符合题意;

C、已知由于灯丝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L2电阻小于L1电阻,所以L2灯丝就较粗,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两节干电池串联,则电源电压为3V;如果两灯能正常发光,则A2的示数为

0.2A+0.3A=0.5A;由于电源电压小于两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所以此时两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则A2的示数应小于0.5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实物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根据I= 可求得其电阻,

假改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响,由P=可知其实际功率大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其实际功率大小;再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得到两灯灯丝的粗细关系.

19.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闭着等量的空气,A、B两U形管内的液面相平,电阻丝的电阻R1=R2=R3。小明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跟什么因素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实验在探究电热Q与电阻R是否有关

B. 通过R1的电流和通过R2的电流大小相等

C. 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相等

D. 通电后,A管的液面将会比B管的液面高

【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知,R2与R3并联后再与R1串联,R1处于干路上,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而R1=R2,可见,该实验探究的是电热Q与电流是否有关,A、B均错误;又根据U=IR知,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C 不符合题意;通电后,由于置于密闭空气中的电阻丝R1=R2,而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由Q=I2Rt知,左容器中空气吸热较多,内能增大较多,温度较高,所以A管的液面将会比B管的液面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热量与电流及电阻的关系,要求能正确分析电路,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灵活应用焦耳定律根据控制变量法(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及转换法(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时,通过液体吸热的多少反应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分析解答.

20.用石墨烯制成的湿敏电阻,其阻值会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图5是检测植物叶片含水量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将湿敏电阻R附着在叶片上,当叶片含水量升高时()

A. 电流表示数增大

B. 电压表示数减小

C. 电路总电阻减小

D. 电路总功率增大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5知,电路是由湿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串联构成的,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当叶片含水量升高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R总=R0+R得电路总电阻增

大,又由且U不变,得电路中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由U=IR0得R0两端

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而由知电路总功率减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将湿敏电阻R附着在叶片上,根据“湿敏电阻的阻值会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可知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P=UI判断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情况.

21.一灯泡标有“3.8V”字样,额定功率模糊不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电源电压恒为6V,电压表、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分别为0~3V、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8W

B. 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

C. 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约为8.82Ω

D. 小灯泡正常发光2s内,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3.04J

【答案】C

【解析】【解答】A、如图电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2.2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由乙图得,此时电流为0.4A,故灯泡的功率为:,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滑片向左移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但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B不符合题意;

C、由乙图知,电压表为3V时,电流为0.34A,所以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约为:

,C符合题意;

D. 小灯泡正常发光2s内,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图像,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2.2V,并确定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由公式P=UI便可计算出灯泡的额定电功率;(2)滑片向左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灯泡变亮,变阻器分压变小,从而可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3)变阻器的阻值越大,两端的电压越大,根据电压表的量程确定电阻器两端的

最大电压,根据图像确定此时的电流,由公式R=可得变阻器的最大值;(4)根据Q=W=UIt可计算出变阻器产生的电热.

22.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发热损失的功率为25W,则其线圈电阻是()

A. 1Ω

B. 5Ω

C. 44Ω

D. 1100Ω

【答案】A

【解析】【解答】算线圈电阻时应该通过发热功率来计算,即由Q=I2R可得

故答案为:A.

【分析】知道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和发热损失的功率,根据P=I2R的变形公式R=P/I2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12V、6W”,定值电阻为R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2,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1/4;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在变阻器左、右两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ΔP,若U1:U2=3:2。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R1=48Ω

B. U1=24V

C. U=36V

D. ΔP=6W

【答案】D

【解析】【解答】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即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①、∵U额=12V,P额=6W,

∴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在图1状态下,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即I1=0.25A;

∵在图2状态下,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②在图1状态下,U1=I1(R1+R2)=0.25A×(R1+R2),

在图1状态下,U2=I2R1=0.5A×R1,

即,

解得:R2=2R1①。

②、在图1状态下,U=I1(R1+R2+R L)=0.25A×(R1+R2+24Ω)②,

在图2状态下,U=I2(R1+R L)=0.5A×(R1+24Ω)③,

①②③组成方程组,

解得:R1=24Ω,R2=48Ω,U=24V;

则电压表的示数U1为:U1=I1(R1+R2)=0.25A×(24Ω+48Ω)=18V。

③、∵I1=0.25A,I2=0.5A,U=24V,

∴滑片在变阻器左、右两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P=U△I=U(I2-I1)=24V×

(0.5A-0.25A)=6W。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时,灯泡L、电阻R1和R2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即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灯泡L和电阻R1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①、可利用公式R=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在图1状态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从而可利用公式I2=计算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在图2状态下,小灯泡正常发光,

可利用公式I=计算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2。

②、知道在图1和图2状态下U1:U2=3:2,可利用公式U=IR列出一个电压的比值式,从而可以计算出电阻R1和R2的关系①。

③、在图1和图2状态下电源电压不变,可利用公式U=IR列出两个电源电压的灯饰②③,①②③组成方程组,便可以计算出电阻R1和R2的阻值,电源电压U.再在图1状态下,利用公式U=IR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U1。

④知道了电源电压,又知道图1和图1状态下的电流,可利用公式P=UI计算出滑片在变阻器左、右两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P。

2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将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为0.4A时,甲、乙两端电压之比为2:1

B. 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为0.2A时,甲、乙的电功率之比为2:1

C. 并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为0.8A

D. 并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通电10s电路消耗的电能为12J

【答案】D

【解析】【解答】(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两元件串联,当电流为0.4A时,通过甲乙的电流均为0.4A,由图象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甲=2V,U乙=2.5V,则甲、乙两端电压之比U甲:U乙=2V:2.5V=4:5,A不符合题意;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通过甲乙的电流均为0.2A,由图象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甲=1V,U′乙=2V,则甲、乙的电功率之比P甲:P乙=U′甲I:U′乙I=U′甲:U′乙=1V:2V=1:2,B不符

合题意;

(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并联在电路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2V,由图象可知,通过两元件的电流I甲=0.4A,I乙=0.2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中的总电流:I′=I甲 I乙=0.4A 0.2A=0.6A,C不符合题意;

通电10s电路消耗的电能:W=UI′t=2V×0.6A =12J,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两元件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图象读出两元件两端的电压,然后求出电压之比,根据P=UI求出电功率之比;两元件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两元件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中的总功率.

25.某房间原来只接有一只标有“PZ220﹣40”的灯泡,小明又用一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将它俩串联在一起,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总亮度将()

A. 变亮

B. 变暗

C. 不变

D. 无法确定【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两灯泡串联时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一个灯泡的电阻,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房间内的总亮度变暗。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P=UI=可知电功率变化情况,进一步可知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