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复习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学复习材料

1、农业种子:农业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器官营养体的一部分。

2、播种材料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和植物人工种子。

3、书上P16页图看一下

4、多胚现象和无胚现象(书上第22页。)

5、坏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期的影响?

A、温度

B、湿度

C、营养条件

6、种子的基本构造绝大多数种子是基本相同的,由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果皮和种皮

A、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B、种皮由一层或两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一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胚珠遗迹:

1)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株孔的遗迹。。

2)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株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3)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遗迹即脐条的终点部位。

C、果种皮

1)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2)由胞壁加厚的死细胞构成。

果实种子的种被有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只有种皮。

种胚

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重要的部分。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4部分组成。。。。

1)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位于胚轴的上端。

2)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度部分。

3)胚的主要类型:直立型(柿子、蓖麻)、弯曲型(大豆、蚕豆)、螺旋型(辣椒、番茄)、坏状型(菠菜、甜菜)、折叠型(棉花)、偏在型(小麦、玉米)

胚乳

是种子的贮藏组织,可将胚乳分为内胚乳和外胚乳。

由胚囊中受精极核细胞发育而成的称为内胚乳,由珠心层细胞发育而成的称为外胚乳。

7、种子植物学分类

A、根据胚乳的有无分类,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有胚乳种子“内胚乳发达(禾本科、大戟类、蓼科、茄科、伞形科种子,代表为甜菜、菠菜);内胚乳与外胚乳同时存在(胡椒、姜);外胚乳发达(苋科、藜科)”

无胚乳种子“眼子菜科植物、豌豆、蚕豆、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蔷薇科、菊科、大豆等豆科植物”

B、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的附属物(稻、大麦、燕麦、二粒小麦)

2)包括果实的全部(普通小麦、玉米、黑麦、荚果、芹菜)

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桃、李梅、枣)

4)包括种子的全部(绿豆、花生、大豆、南瓜、西瓜、黄瓜、烟草。。)

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苏铁和银杏)

8、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

1)细胞结构性物质2)营养物质3)生理活性物质4)水分

9、

游离水:指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临界水分;是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分界,即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出现

游离水时候的水分。

安全水分;保护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即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10、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

种子的平衡水分因作物、品种及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大气湿度、种子的化学组成。

湿度。种子水分随大气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平衡水分随湿度提高而缓慢增长;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平衡水分随湿度提高而急剧增长,因此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种子的吸湿返潮问题。(成正比)

温度。温度对平衡水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越低,种子的平衡水分越高,反之则越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每增加10o C,每千克空气中达到饱和的水汽量约增加1倍。

种子化学物质的亲水性。种子化学物质的分子组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因此各种种子均具有亲水性,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种子中不含极性基团,故表现疏水性。因此,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种子比油分含量高的种子容易吸湿,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平衡水。

此外,不同部位的种子的亲水集团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部位的含水量也有明显差别。胚部含水量远远超过其他部位的含水量,这是胚部较其他部位容易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11、

酸价:指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碘价:指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克数。

酸败;种子在贮藏过久或者保管不当,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这即为脂质的酸败。

12、蛋白质的种类

A、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酶蛋白、贮藏蛋白

B、按其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其分为

清蛋白:在中性或弱酸性情况下能溶于水

球蛋白:不溶于水,但溶于氯化钠稀盐溶液

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盐溶液,但溶于乙醇

谷蛋白:不溶于水、盐溶液和乙醇。但溶于碱或酸溶液

13、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

A、植物激素

按生物的生理效应或化学结构,可划分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B、酶: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C、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C)

14、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A、固有休眠:又称原生休眠,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在植株上就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休眠,其保持依赖于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

B、诱导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或二次休眠,指原来的不休眠的种子,由于不良的条件的影响,发生了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植到正常条件,种子仍不能萌发。

15、种子休眠的原因

1)、胚休眠(尚未完成生理后熟、种胚未成熟)2)、种被的影响(种被的不透水性、不透气性、机械约束的作用)3)、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4)、不适宜坏境条件的影响。

禾谷类休眠的主要原因:种被不透气

导致二次休眠的因素:不适宜光照、不适宜温度、氧气缺乏、过分干燥。。

16、种子休眠的机理

A、内激素调控————三因子学说,

作者: Khan,A.A,提出种子的休眠和发芽由三因子调节。

主要内容:种子的休眠和发芽由萌发促进物质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和萌发抑制物质脱落酸ABA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总的来说,凡是能发芽的种子中均含有GA,但是存在GA的种子并不一定都会发芽,如果种子中同时存在GA、ABA,则不发芽;如果三者同时存在,CK能解除抑制作用而使萌发成为可能。GA是主要促进调节因子,而CK仅仅在ABA存在时才有必要,ABA是休眠主要因子。

B、呼吸途径论(磷酸戊糖途径),是萌发必需的需要过程,其顺利进行是休眠破除和得以萌发的关键。

C、光敏素调控:光敏素有P

R 、P

FR

两种状态,P

FR

比例的提高可促进发芽,光照条件可促使种

子中P

R 、P

FR

相互转化。————光调控,种子对光的敏感性

18、休眠期:种子的休眠期是指在一个群体休眠时间的长短。(休眠期就是指种子从收获起至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期。)

19、休眠期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禾谷类种子休眠的现象是普遍的,但不同作物种子休眠深度不同,一般以麦类尤其是大麦的休眠最为明显,水稻和玉米的休眠较浅。如,皮大麦种子的休眠期常大于裸大麦;粳稻品种常有休眠期;小麦品种的种皮颜色和休眠期长短存在密切关系,红皮小麦品种的休眠期长于白皮品种。根据研究,确定禾谷类种子的休眠特性是多基因决定的。

2)生理因素。不同成熟度的禾谷类种子休眠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从乳熟期起,成熟度越高,休眠期越短。如,我国籼稻种子一般不存在休眠期,但采收较早、成熟度较差的种子也可观察到明显的休眠现象。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在不同时期影响种子的休眠,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可决定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