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一天的气温
- 格式:pptx
- 大小:8.80 MB
- 文档页数:25
小学科学11《测量气温》(教案)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测量气温,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进而认识天气的变化和气温的影响。
本篇教案将针对小学科学11《测量气温》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点:-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天气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提高其实际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自然界智慧的敬畏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温度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温度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温度计、笔记本、平板电脑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保持温度适宜,有良好的观察和实践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新知的引入做好铺垫。
- 老师:大家知道什么是温度吗?- 学生: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
- 老师:那你们知道温度该如何测量吗?2. 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观察和实例,引入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 老师: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呢?- 学生:温度计。
- 老师:温度有哪些测量单位呢?- 学生:摄氏度、华氏度。
- 老师:我们可以拿出温度计来,观察一下如何读取温度。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通过温度计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
- 老师:请大家打开自己的温度计,注意仔细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游丝。
- 学生:(观察并操作温度计)- 老师:你们通过观察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温度计上刻度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
- 老师:很好!请你们分别测量一下教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天气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15分钟)通过学生记录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探讨天气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一天的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读数表达方式;2. 能够观察并记录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3. 能够根据观测结果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观测;3.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教学准备1. 手持式温度计、黑板、粉笔、记录表格、绘图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气温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体验一下温度计的使用。
2. 观察:安排学生观察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3. 分析:让学生根据观测结果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4. 绘图:引导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加深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规律,并讨论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 作业要求:作业需包括记录表格和气温变化曲线图,要求清晰、准确。
3. 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包括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绘制的曲线图是否清晰、精确。
六、延伸活动1. 趣味问答:组织学生进行气温相关的趣味问答游戏,加深对气温知识的理解;2. 实地实践:带领学生到户外实地观察气温的变化,并记录在户外环境下的气温变化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更深入地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并通过绘制曲线图的方式呈现数据,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表绘制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设置,拓展了学生对气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更多涉及气温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气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段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设计内容:1. 学生将在连续三天内,每天不同时间段测量并记录当天的气温数据。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一天的气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气温的概念,认识到同一时段内不同环境下的气温是有差别的。
科学思维: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探究实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
认识了解百叶箱以及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天气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运用气温的改变规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
【教学准备】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运用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从图中人们的穿着,你能猜出是什么季节吗?生:可能是冬天,因为有人穿着羽绒服。
生:可能是春天,有人穿着短裙。
师:在我国有些地方,人们要“早穿棉袄午穿纱”,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播放一天的天气预报。
师:一天的气温有变化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天的天气。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在同一时间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天之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教师小结: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比较凉爽,气温会比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出来后会越来越热,气温会逐渐升高,到了下午或晚上,太阳落山了,这时候越来越凉快,气温会慢慢降低......师:为了研究一天之内气温变化的具体情况,我们往往要测量和记录从早到晚每隔一段时间的气温,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气温呢?多久测量一次比较合适?学生交流讨论。
师: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生:可以用气温计。
师:怎样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呢?生交流讨论。
师总结要求:1.确定好测量地点,将气温计放置在距地面1.5米的地方,等液面静止后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3.将测量地点的环境及测量到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结果。
小学科学教案11一天的气温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天的气温-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随着孩子们进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也逐渐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气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为您介绍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教材中关于“一天的气温”的教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气温,掌握如何测量和记录气温,并能够根据气温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知识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测量气温的工具,如温度计、气象仪器等,并准备好绘制气温图表的素材。
步骤一:引入气温概念1. 教师可以以形象的图片或实物为例,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一张图表展示四季不同月份的气温变化,让学生对气温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的气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步骤二:学习测量气温1. 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测量气温。
可以先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
2. 给学生提供几个气温示例,让他们尝试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温度计的读取方式和单位。
例如,可以给出一组温度示例:20℃、25℃、30℃,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每个示例的数值。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测量气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步骤三:绘制气温图表1. 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张气温图表,并解释图表的含义。
图表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每小时一格,如8:00、9:00、10:00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具体的日期和城市进行示例说明。
2. 让学生观察图表,回答一些问题,如在什么时间气温最高?最低?有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等等。
3. 引导学生用手抄写一张气温图表,并在图表中标明自己家附近某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学生可以询问家长关于当天的气温情况,并记录下来。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复习内容1.蚂蚁1.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校园里的动物,蝴蝶、蝗虫、蜜蜂、蜻蜓属于昆虫,蜘蛛、蜈蚣、螃蟹不属于昆虫。
3.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4.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5.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6.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7.鱼的鳃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使鱼不断获得水中的氧气。
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
8.章鱼、甲鱼、鲸不属于鱼类,海马、鲨鱼属于鱼类。
3.鸟9.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0.鹅、企鹅、鸵鸟都属于鸟类,蝙蝠不属于鸟类。
4.哺乳动物11.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2.马、海豚、猩猩、袋鼠、虎、熊是哺乳动物。
13.鸭嘴兽是哺乳动物,是卵生,哺乳。
5.我国的珍稀动物14.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15.我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扬子鳄。
16.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17.珍稀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1)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2)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退。
(3)人类经济活动和现代化生产对自然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使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越来越少。
18.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1)建立自然保护区(2)人工繁育(3)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6.哪杯水热19.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0.常用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
小学科学第11课《一天的气温》教案一天的气温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天的气温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和记录气温的方法,以及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学生将理解气温的概念,能够解释气温与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2. 学生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能够记录测得的数据。
3. 学生将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1. 气温是什么?气温与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2. 如何测量气温:使用温度计。
3. 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晴天、阴天、雨天。
4. 记录测得的气温数据。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气温概念(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外面的天气状况,问他们是否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2. 解释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气温表示空气热,低气温表示空气冷。
3.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他们日常生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例如热天时感觉热,冷天时感觉冷。
步骤二: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作用和原理。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将温度计的末端放在适合的位置,如窗户外的树木上。
3. 让学生测量当前的气温,并记录在纸上。
步骤三: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
2. 提供晴天、阴天和雨天的情景图片,并要求学生讨论并预测每种天气条件下的气温。
3. 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并记录结果。
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解释每种天气条件下气温变化的原因。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讨论他们在观察和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引导学生总结气温与天气和季节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不同天气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气温变化。
3. 提醒学生气温可能会因地理位置、季节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一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像蚂蚁、胡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3.常见的昆虫有(蝴蝶、蝗虫、蜜蜂、蜻蜓、蜉蝣、苍蝇、蚊子、螳螂、蚜虫、蝉、蟋蟀等)。
(蜘蛛、蜈蚣、螃蟹)不是昆虫。
4.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5.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蚂蚁的种类大约有16000多种,单单在我国就有600多种。
6.所有的蚂蚁都过着社会性群体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群体的领导者,负责繁殖后代。
兵蚁——负责战斗、抵御外敌。
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
工蚁——负责寻找食物与建筑蚁穴等。
7. 有些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如蜜蜂能酿蜜,蚕能够吐丝,蜂和蝶可以传播花粉;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如蝗虫、蚜虫和天牛是农林害虫,蚊、绳和虱不但吸人血,还能传播疾病等。
第2课 鱼1、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属于鱼类。
2、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因此鲸不属于鱼类。
3、鱼尾鳍的作用是既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又能保持前进方向,背鳍和臀鳍主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胸鳍和腹鳍既能保持鱼体平衡,又能帮助鱼体游泳的方向。
请背鳍尾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头 躯干 尾第3课鸟1、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鸟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
2、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3、属于鸟的有:鹅、企鹅、鸵鸟、猫头鹰。
4、蝙蝠的体表无羽而有毛,口内有牙齿,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所以,蝙蝠虽然会飞,但不属于鸟类。
5、鸡、鸭、鹅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具有鸟类的特征,但由于长时间的家养,飞行能力退化。
所以,鸡、鸭、鹅不会飞,但属于鸟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全册答案1、蚂蚁●我知道蚂蚁的身体主要部分的名称●我知道的能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动物名称共同特征蝴蝶、蜻蜓、蜜蜂、蝗虫、蟑螂等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我了解到的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及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预防:1、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对穿长裤长袖衣服。
2、喷涂驱蚊液。
3、不直接触碰昆虫。
处理:1、用肥皂水汽抹被叮咬的部位。
2、用风油精涂被叮咬部位。
3、外涂一些专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4、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2、鱼●我知道的鱼身体主要部分的名称●我观察鱼呼吸的记录: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滴绿色水前鱼的鳃盖一张一合说明鱼鳃在鱼的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滴绿色水后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
●我知道的可以归为鱼类的动物:动物名称共同特征金鱼、金枪鱼、罗非鱼、草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等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3、鸟●我观察到的鸟的共同特征鸟特征有漂亮的羽毛有尖尖的喙有羽毛、有喙、卵生。
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我知道这些动物属于鸟类的是动物是否属于鸟类是否是是理由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没有喙、不是卵生。
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哺乳动物●我观察到猫和兔的共同特征答: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我知道的胎生和卵生的区别胎生卵生直接从母体出生,哺乳。
先产卵再孵化。
5、我国的珍惜动物●我知道的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扬子鳄、藏羚羊、白鳍豚、金丝猴、褐马鸡。
●我知道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1、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2繁殖与生存能力下降。
3、乳捕滥猎。
4、环境污染。
●我了解的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2、人工喂养,3、颁布《中华人民共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珍贵濒危动物重点保护。
4、海关严查濒危野生动物走私。
5、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多围。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课课练含答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蚂蚁》同步习题(含答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蚂蚁, 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研究蚂蚁, 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 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3.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 了解并掌握预防蚊虫叮咬的一些方法。
一、填空题1. 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昆虫。
2.观察下图动物, 属于昆虫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只写序号)3. 蚂蚁、蝴蝶、蜻蜓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
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_________和腹。
4. 像蚂蚁、蝴蝶、蜻蜓这样的动物属于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 为了更好地观察小动物, 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 )2.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出现轻微红肿, 可以用肥皂水、风油精涂抹。
( ) 3.被蚊虫叮咬后, 如果全身出现明显的瘙痒等症状, 可以涂抹风油精。
( )4. 蚂蚁、蝗虫、蜘蛛都属于昆虫。
( )5. 螃蟹可以和蚂蚁归为一类。
( )三、选择题1. 以下不是昆虫特征的是()。
A. 有触角B. 胎生C. 三对足2. 蚂蚁的足长在()部。
A. 头B. 胸C. 腹3.下列动物中, 不属于昆虫的是()。
A. 蚂蚁B. 蜜蜂C. 螃蟹4. 下列有关预防蚊虫叮咬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夏天比较热, 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也应该穿短裤、短袖衣服B.为了防止蚊虫进来, 夏天要开窗C. 喷涂驱蚊液可以预防蚊虫叮咬5. 在以下的什么地方是找不到蚂蚁的()A. 校园里/B. 墙角边/C. 花坛边/D. 水塘里四、简答题前段时间报道了一则新闻: 广东梅州市西阳镇秀竹村的廖阿姨在村里割完草后, 刚刚走下山却眼前一黑, 突然栽倒在地, 医生发现她右手腕上有两个小伤口, 还起了黄色水泡, 罪魁祸首就是红火蚁。
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一课蚂蚁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蝴蝶、蝗虫等动物属于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常见的昆虫包括蝴蝶、蝗虫、蜜蜂、蜻蜓、蚊子、螳螂、蝉、蟋蟀等,但蜘蛛、蜈蚣、螃蟹并不是昆虫。
描述蚂蚁的身体构造时,需要说明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
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大约有多种蚂蚁,仅在中国就有600多种。
所有的蚂蚁都过着社会性群体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是群体的领导者,负责繁殖后代;兵蚁负责战斗和抵御外敌;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和建筑蚁穴等。
有些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蜜蜂能酿蜜,蚕能吐丝,蜂和蝶可以传播花粉。
但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例如蝗虫、蚜虫和天牛是农林害虫,蚊、绳和虱不仅吸人血,还能传播疾病。
第二课鱼鲫鱼、草鱼等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因此鲸不属于鱼类。
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有背鳍、头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鱼尾鳍的作用是既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又能保持前进方向。
背鳍和臀鳍主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胸鳍和腹鳍既能保持鱼体平衡,又能帮助鱼体游泳的方向。
第三课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鸟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
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等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鸟类包括鹅、企鹅、鸵鸟、猫头鹰等。
蝙蝠的体表无羽而有毛,口内有牙齿,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因此,蝙蝠虽然会飞,但不属于鸟类。
鸡、鸭、鹅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具有鸟类的特征,但由于长时间的家养,飞行能力退化。
因此,鸡、鸭、鹅不会飞,但属于鸟类。
第四课哺乳动物猫、兔等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