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电影改编

  • 格式:docx
  • 大小:28.6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中国初期革命电影对原著的再创造

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2016级

指导老师:

摘要:

红色经典作品不仅见证共产党带领之下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更是对于我国历史的一种重要的传承。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有以《苦菜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以及《小兵张嘎》等在内的诸多作品涌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对于文化追求的不断提升,这些经典的革命小说开始登上大荧幕。可以说,质量高的电影的制作从画面、情景以及背景音乐等诸多处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同时,由于电影的特殊性,在情节方面,电影较小说也具有删减与增补等环节。本文对比研究电影与小说在情节、细节、人物塑造、叙事视角等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革命电影是如何对原著进行再创造分析。

关键词:革命电影;红色经典;改编;创作分析

A bstract:The Red revolutionary novel not only witness the difficulty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are an important heritage of Chinese hi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China, there were many classics, including Cauliflower, The Song of Youth, The forest, etc. It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industry and the upgrading of people's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that a batch of revolutionary novels are adapted and become world-famous revolutionary film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ilm, in terms of plot, the film also has cut and supplement links compared with the novel. This paper,which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nges between film and novel in plot, details, characteriza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so on. Finally, it analyzes how the revolutionary film in the early New China Recreated the original works.

Key words:Revolutionary film; Red revolutionary novel; adaptation; creation analysis

品质一流的革命题材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红色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英雄先烈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回新中国的安宁与繁荣,另外一方面,红色象征着共产党,这个令世界惊艳的政党,借助其先进的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各族人民带来繁荣富强的生活。这个红色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关于红军的小说就是:“红色经典”,而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是“革命电影”。未来的社会是需要靠媒介与平台传播精神的,影视作品是一种最为普遍、也最能打动人的一种。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以及我国对于文化自信的宣传力度,本文将基于“革命电影对小说的再创造分析”,围绕具体的革命电影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与论述。

一、红色经典再创作概述

对于经典的红色电影的改编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论是电视剧、动漫或是电影,关于革命历史的描述从未停止,笔者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以及文献阅读法将从红色经典的改编情况、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红色经典的传播方式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由于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社会的矛盾性质,导致关于红色经典的传播以及表现主要体现在文本类的形式,最常见的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字性的创作以及连环画等绘图表现形式。当然,在1940s,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已经开始起步,但是那个时候的作品主要以古代经典文学的改编为主。譬如:根据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的电影主要有:《刘关张打破黄巾》(1927年,天一影业)。

解放战争结束后,人们有时间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关于革命创作的素材大批涌现,可以称得上的红色经典作品最为繁荣的阶段。文学的影像化传播呈现出以现实的政治和文化,以革命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基本面貌。在这个阶段,关于抗战、长征、解放战争等的文学创作如火如荼,在国家的电影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之后,《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经典作品被搬上荧幕,由此,我国关于红色经典作品的再创作拉开帷幕。

(二)红色经典再创作的意义

关于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究竟孰优孰劣的探讨至今仍在进行之中,然而,倘若宏观来看,不论是文字形式或是影视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红色经典内在的革命精神。红色经典再创作一方面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对于历史的缅怀。笔者根据阅读书籍以及观赏电影的体验,总结出革命电影对原著的再创造的三个意义:

1.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播

不论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哪怕是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具体的人,精神所起到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于人民的重视程度都十分的高。革命时期文学创作的灵感也有很多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可以说,红色经典算得上是属于工农联盟的文学,其朴实的文字通过影视的生动展示,使得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回到那段峥嵘岁月,让目睹过这段历史的人引起更深层次的共鸣,这对于革命精神的传播具有积极影响。

2.启发当下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和影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对于革命电影改编分析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当下文学创作的一种提示。这种提示不仅是创作内容方面的多样性,也是对于历史的尊重与深思。当下社会处于一个真人秀独领风骚、宫廷穿越权谋类活跃、言情小说被大肆改编但是严肃文学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缺乏流量的时代。红色经典作品的改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文学创作的方向。

3.延续红色作品的创作

关于历史的性质,不论在文学界还是影视界都具有多元化的认识,电影《风雨哈佛路》中曾论述:我们就是历史。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关于红色经典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