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 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 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整体思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从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被打开, 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内忧外患中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
主体结构:1课时1课时1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1.设置专题问题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中的第一课,(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一)文明差异冲突起1.本环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与英国的文明差异, 引出鸦片倾销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要运用表格展示与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讲述。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3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4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5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6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7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8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9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0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1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2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3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4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5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6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7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19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0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1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2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3课使用人
教师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主备人、第24课使用人。
仁爱版历史(初二)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初二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流程第一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课的内容;- 教师讲解四大发明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3. 拓展研究:- 学生阅读相关扩展材料,了解其他重要的中国科技发明;-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二课:古代帝国的辉煌与衰落1. 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帝国。
2. 研究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课的内容;- 教师讲解帝国的起源、发展和衰落,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任务,包括比较不同帝国的异同。
3. 拓展研究:- 学生研究其他古代帝国的兴衰,并写一篇小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课:世界历史中的中国1. 导入:引入世界历史中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2. 研究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课的内容;- 教师讲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任务,包括举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3. 拓展研究:- 学生选择一个中国历史事件或人物并展开研究;-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为重点,可采用以下方式:-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 小组合作任务的成果评价;- 研究报告或小结的评价;-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
注意事项-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材和相关资料;- 确保课堂活动充满趣味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 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导入部分应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 学生的研究成果应有机会展示和分享。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结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时代进步的发展,历史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人们重要的组成部分。
八年级历史是初中历史的重要学段,它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的机会,还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点供学生探究。
那么,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结构。
一、学科特点历史学是一门集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地理、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科特性上,历史学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融合了多个学科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知识架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包括早期人类文化、古代中国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多个篇章,具体如下:1.早期人类文化(1)人类起源(2)原始社会生活(3)文化的诞生和早期文明2.古代中国(1)夏、商、周的兴亡(2)春秋战国时期及其思想文化(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其思想文化(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3. 世界史(1)中世纪的欧洲(2)日本的近代化(3)欧洲的殖民扩张(4)美国独立革命以上内容构成了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主要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逐个篇章的学习,逐步理解并把握好整个体系的网络结构。
这样,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知识的衔接和调用。
三、知识点特点1. 青少年话题在八年级历史中,很多知识点都具备青少年话题的特点。
比如,中世纪欧洲、日本的近代化、美国的独立革命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层次分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内又有多个篇章。
每个篇章之间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层次分明。
3. 贯穿中外历史学是一门贯穿中外的知识体系,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也贯穿中外。
既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又涉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会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理解历史。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具体包括:1. 用图表示教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知名人物和相关文化,用图表来表示可以使知识点更直观、易懂。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第 1 课“鸦片战争”有二目:林则徐虎门销烟(注意材料及一句话概括)、中英《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二个子目都是重点,难点是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分析)。
此外第一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 1840 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有三目:火烧圆明园(注意材料题)、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重点是列强侵华罪行,难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第 3 课“收复新疆”有二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重点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是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还要注意课本第 12 页方框中的材料。
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有二目: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二个子目都是重点。
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条约的影响。
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有二目: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
二个子目都是重点,难点是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知识梳理:第一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播放一则禁毒视频)在学习本节新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来看一则禁毒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毒品对人的身心产生了严重危害,受到国家的大力打击。
那打击毒品是现在才开始的吗?(学生:不是)其实在180年前的中国就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那这次禁毒行动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般一场战争大都是从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讲解,因此本课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PPT展示:一、风起云涌——寻背景,二、血雨腥风——看过程,三、风雨飘摇——论影响。
)一、风起云涌——寻背景1、战前中英形势对比(背景)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对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归纳。
紧接着用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对比图,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并展示一则材料,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当时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学生: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认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第一部分:教材的总体结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变革》、《古代东亚文明与交流》、《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两汉魏晋南北朝》、《古代中国的社会格局》、《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和《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进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承。
教材总体结构紧凑合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单元结构和知识分布每个单元都由几个重要的主题组成,其中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
例如,在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变革》中,学生将学习到夏商周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朝与汉朝的统一和发展等。
每个主题都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演进。
知识的分布安排得很有序。
教材在每个单元内部先从整体上介绍该时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具体分析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的发展脉络,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第三部分:知识体系和思维培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教材引导学生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当今社会和世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每个单元都配有活动和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种知识结构和体系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常规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2011版新课程标准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松花江上》的插曲,学生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九一八事变
(一)播放《二战全纪录03:九一八事变》片断,讨论:
1、日本为什么要制作柳条湖事件?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2、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哪个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3、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播放《步入辉煌》、《赵一曼》电影片段,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
1、阅读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材料。
2、了解“嫩江大桥之战”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将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顽强奋战。
3、总结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三:西安事变
播放电视《西安事变》片段,学生讨论:
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2、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释放蒋介石?。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一、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和英法联军交战双方中英起止标志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大事件结果中国战败。
不平等条约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 万元。
③开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开始的标志:1840 年6 月,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 年6 月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②1842 年8 月,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②结束的标志:1842 年8 月,地半封建社会。
①开始的标志:1856 年10 月,①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炮轰广州城。
中国和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0 年10 月,咸丰帝逃奔热河。
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采用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是最多的。
()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 年8 月,青浦之战,华尔受伤;1862 年,太仓之战;1862 年,慈溪之战,华尔死。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民族英雄)②结束的标志:1860 年11 月,③1858 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中国与英法签中国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①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讲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学生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教学难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搜集有关井冈山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一、引言
-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 本节课的重点:思维导图的使用和历史知识的整理
二、什么是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 思维导图的历史背景
- 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优势
三、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 思维导图的基本构造
- 思维导图的规则和原则
- 思维导图的步骤
四、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 提高学习效率
- 帮助整理知识结构
- 开启创造性思维
五、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概述- 课程目标和重点
- 教材内容和章节划分
六、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 历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 历史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
七、历史研究的方法
- 口述历史
- 文献资料和史料的研究
- 考古学和实物研究
八、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分期- 年代和公元的概念
- 中国历史的分期
- 世界历史的分期
九、历史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传统观点与新观点的对立- 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争议
十、历史思维的培养
- 分析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十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的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 思维导图的展示和分享
结论:
-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理解历史知识。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的思维导图可作为学习和备考的重要参考工具。
- 历史的研究和思考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夏朝的君主制度- 商朝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封建制度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国家分裂- 霸权争霸- 中央集权二、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1. 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 集体开垦-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 商代手工业- 青铜器- 织布- 商业的兴起3. 周代的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 贵族地主阶级- 农民工匠阶级三、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1. 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破译2. 金文的产生- 金文的形态- 金文的内容3.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特点- 墨家思想的影响四、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外交与战争1. 周朝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性质- 宗法制度的特点2.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兴起- 诸侯国的相争3. 韩康伯和孙子兵法- 韩康伯的思想- 孙子兵法的内容五、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技1. 夏商周时期的农具- 木耜- 锄耨2.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 冶铁的起源- 冶铁的技术3.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蜀绣渠- 匠人引水- 凿井灌溉六、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宗教1. 夏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祭祀- 神像2. 周代的宗教改革- 伊尹的宗教改革- 司马迁的宗教改革3. 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多元化- 宗教纷争- 宗教融合七、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1. 军事制度- 军队组织- 军事技术2. 势力争霸- 诸侯争霸- 军事冲突3.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八、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艺术1. 甲骨文艺术- 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2.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纹饰3. 剧照艺术- 剧照的类型- 剧照的演变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知识框架的内容。
该知识框架为学生们提供了对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科技、宗教、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教材。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这本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总体结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习。
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介绍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时期。
整本教材的总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二、各单元的知识结构1.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发展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 第二单元:帝国的兴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秦朝和汉朝的兴起和灭亡。
学生可以学习到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做法,以及汉朝的国家制度和社会风貌。
3. 第三单元:唐宋的繁盛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唐朝和宋朝的繁盛时期。
学生可以学习到唐朝的开放政策、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以及宋朝的科技革新、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
4. 第四单元:元明的交替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元朝和明朝的兴衰。
学生可以学习到元朝的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和文化变迁,以及明朝的建立、农业经济和海外扩张等内容。
5. 第五单元:封建制度的巩固与帝国的重新崛起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明末清初的历史。
学生可以学习到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民族抗争,以及清朝的建立和帝国的重新崛起。
6. 第六单元: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抗争这个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
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三、知识结构的层次关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关系。
每个单元以一个主题为线索,通过不同的章节逐步展开,让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全貌。
同时,每个章节内部也有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上册中的各个单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的中国2. 第二单元:中世纪欧洲的盛衰3. 第三单元:的兴起与扩展4. 第四单元:中世纪的中国5. 第五单元:古印度文明的兴衰3. 教学步骤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的中国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秦汉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重要人物和科技发展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分析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练与评价:组织课堂小测验和小组作业,检验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中世纪欧洲的盛衰1. 导入:通过图片、地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因素。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宗教、战争与文艺复兴等相关知识。
3.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中世纪欧洲社会地位模拟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当时的社会现象。
4. 思考与讨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欧洲的盛衰原因,并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 练与评价: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评估学生在该单元知识的掌握和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的兴起与扩展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的起源和发展。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的创立、、文化传播和对其他文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3. 视频观看: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的历史和文化。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关于的展示,并进行互动交流。
5. 练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在该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中世纪的中国1. 导入:通过图片、文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中国的社会背景和重要事件。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