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6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不耐热肠毒素可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神经节 苷脂(GM:ganglio-sides)结合, 苷脂(GM:ganglio-sides)结合,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内的ATP转成CAMP,使肠液 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内的ATP转成CAMP, ATP转成CAMP 中的水、电解质分泌增加,水和cl cl— 中的水、电解质分泌增加,水和cl 的再吸收减 总量增多,超过了结肠吸收限度,引起腹泻, 少,总量增多,超过了结肠吸收限度,引起腹泻, 并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 并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耐热性肠毒素可通过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GTP)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GTP)转变为 CGMP,促使小肠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病毒 CGMP,促使小肠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 以及不耐热肠毒素, 以及不耐热肠毒素,还可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对葡 萄糖与钠的偶联运转。 萄糖与钠的偶联运转。
(三)病原侵袭肠粘膜的作用
病原可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引起充血、 病原可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引起充血、 水肿、 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溃疡和渗出性炎症 病变,造成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病变,造成吸收不良,引起腹泻。侵入性大 肠杆菌肠炎主要累及结肠; 肠杆菌肠炎主要累及结肠;空肠弯曲菌肠炎 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 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耶尔森菌肠炎主要 病变在回肠; 病变在回肠;细菌性痢疾累及结肠及回肠末 伤寒与副伤寒主要侵入小肠; 端;伤寒与副伤寒主要侵入小肠;阿米巴痢 疾主要侵袭盲肠。 疾主要侵袭盲肠。
八、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 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 作用下发生的。
八、发病机制
消化道功能紊乱: (一)消化道功能紊乱:
发病两个高峰期。 发病两个高峰期。 夏季腹泻:发生于6 夏季腹泻:发生于6、7、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 菌与痢疾杆菌, 菌与痢疾杆菌, 秋季腹泻:发生于10 11、12月 10、 秋季腹泻:发生于10、11、12月,为,主要致病菌为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危险因素: 岁以内婴儿; 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危险因素: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既往经常患腹泻病; 饮用水不洁; 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⑤饮用水不洁; 禽畜放养。 ⑥禽畜放养。
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二)肠——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全身液体循环障碍
正常小儿消化道吸收与分泌保持平衡, 正常小儿消化道吸收与分泌保持平衡,它们 主要是通过肠一全身体液循环进行的。 主要是通过肠一全身体液循环进行的。整个肠道 粘膜都具有吸收和分泌水和电解质的功能, 粘膜都具有吸收和分泌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吸收 是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和大肠表层细胞的功能, 是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和大肠表层细胞的功能, 而分泌则是小肠隐窝处细胞的功能。 而分泌则是小肠隐窝处细胞的功能。水的转运主 要通过渗透压差进行被动转运及逆渗透压差进行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主要在细胞膜顶侧被动弥散 进入细胞内,主动转运主要通过葡萄糖、 进入细胞内,主动转运主要通过葡萄糖、氨基酸 等与钠偶联以及钠、氯等协同转运。 等与钠偶联以及钠、氯等协同转运。
三、临床分类
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 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 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饮食性) 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 症状性腹 过敏性腹泻病等. 泻病 过敏性腹泻病等.
四、流行病学
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 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 第三世界国家 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 我国居第二位。 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 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幼卫生示范县及北 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幼卫生示范县及北 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 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急 性腹泻年发病率为201.46% 201.46%, 性腹泻年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 数为2.01 0.03次 2.01± 数为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为 0.51‰。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 省入户调查发现5 0.51 。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5岁以下 小儿发病率为每年0.86 3.9次 0.86小儿发病率为每年0.86-3.9次/人,平均为 每年2.5 2.5次 每年2.5次/人。
(三)病原侵袭肠粘膜的作用
各种细菌引起的肠炎其肠系膜淋巴结均肿 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大,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由于结肠炎症 病变可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最新提出, 病变可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最新提出,细 胞内信息——前列腺素(PG)与各型肠炎 前列腺素( 胞内信息 前列腺素 PG) 有关,当组织损伤和发炎时, 有关,当组织损伤和发炎时,激肽激活可 形成前列腺素,它可激活环化酶Baidu Nhomakorabea 形成前列腺素,它可激活环化酶,与所有 促进分泌协同转运系统均有联系, 促进分泌协同转运系统均有联系,故认为 PG是肽类致泻激素之一 是肽类致泻激素之一。 PG是肽类致泻激素之一。
腹泻病
一、概念
腹泻病( disease)是由多病原、 腹泻病(diarrhea disease)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 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 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在未明确病因前, 比平时增多, 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 统称为腹泻病, 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 个月~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 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 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 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易感因素
2、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 、机体防御功能差: 婴儿胃酸偏低, 排空较快, 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 血清免疫球蛋白( 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M、igA) 、 ) 均较低;③ 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均较低 ③新生儿生后 均较低 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 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 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 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 感染。 感染。
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的 水平之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 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 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 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七、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 1)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 )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 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 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 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 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 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 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 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 起腹泻。 起腹泻。
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 星状病毒(astrovirus) 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如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s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 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等, 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
二、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 disease): 1、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周以内 病程在2 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sease): 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 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chronic disease): 3、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个月以上。 病程在2个月以上。
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 致病性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产毒性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侵袭性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出血性 enterhemorrhagic E. coli EHEC 粘附-集聚性 enteroadherent aggregative E. coli EAEC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 真菌( Fungi ):白色念珠菌。 原虫( Protozoa ):梨形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
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 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 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 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并积 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 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 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 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 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 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 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 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使肠 蠕动增强,引起腹泻。 蠕动增强,引起腹泻。
易感因素
3、人工喂养: 家畜乳中虽有母乳中某些 、人工喂养: 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 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 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 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 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六、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 1、 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 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2、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 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 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 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 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 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 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3、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非感染因素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 )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 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 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 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 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 积滞引起腹泻。 积滞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 、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 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 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五、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 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 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 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 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 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 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 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 内分泌、循环、 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 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生消化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