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仅供参照)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仅供参照)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仅供参照)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仅供参照)

ZPS-8G/RC806D型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

目录

1 概述

2 仪器原理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4 确认目的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6 相关文件确认

7 仪器、仪表、容量器具校准确认

8 验证过程风险评估

9 确认与验证的内容

10 异情情况处理

11 再确认

12 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13 附件

1概述

1.1 仪器名称:智能溶出仪

1.2 仪器型号:ZRS-8G

1.3 仪器编号:YQ4-04-1

1.4 仪器生产厂家: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1.5 出厂日期: 2006年10月

1.6 安装位置:实验室理化室

2 工作原理

智能溶出仪是测定药品中活性药物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该机主要由电动机、恒温装置、蓝体、蓝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等组成,本机对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依照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所示的原则,制定了本确认方案,由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确认小组会同设备管理部人员及化验室操作人员实施确认。

4 确认目的

因仪器变更使用场所,所以按照 GMP 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是否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确认可接受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5.1 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所在部门岗位或职务组内职务签名

质量管理部经理组长

实验室主任副组长

质量管理部QA 组员

设备动力部经理组员

实验室QC 组员

实验室QC 组员

人力资源部经理组员

5.2 职责

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的批准;

●负责确认/验证报告的批准、验证周期和验证证书发放;

●负责确认/验证工作的协调,确保确认/验证方案顺利实施。副组长(实验室主任):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的审核;

●负责确认/验证报告的审核;

●负责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负责偏差处理和变更;

●负责确认/验证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组员(设备动力部经理):

●负责仪器调试维护和保养;

●负责验证所用仪表量具的校准;

●负责协助仪器操作工对仪器的确认/验证。

组员(QC):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确认/验证报告的起草;

●负责仪器的操作使用;

●负责按确认/验证方案执行确认;

●负责确认/验证的相关取样;

●负责采集和记录各种验证数据,如实填写;

●负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负责向确认/验证小组报告确认/验证中出现的问题。

组员(QA):

●负责确认/验证的检查、监督、指导;

●负责确认/验证的偏差调查和处理。

组员(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仪器确认/验证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3 人员培训确认

序号姓名岗位或职务培训日期培训效果

1 □合格□不合格

2 □合格□不合格

3 □合格□不合格

4 □合格□不合格

5 □合格□不合格

6 □合格□不合格

偏差描述:

结果评价:□通过□不通过

确认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6 相关文件确认

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文件存档处是否已批准

1 智能溶出仪安全使用与预防性维

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SOP-SB-046-01 设备动力部□是□否

2 实验室小仪器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WS-065-01 设备动力部

3 实验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管理规

SMP-RY-010-01 实验室

4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实验室

5 智能溶出仪使用说明书实验室

偏差描述:

结果评价:□通过□不通过

确认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7 仪器、仪表、容量器具校准确认

7.1 确认所用仪器、仪表、容量器具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仪器、仪表、容量

器具名称

校验编号是否校准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智能溶出仪是?否?是?否?

电子分析天平是?否?是?否?

温度计是?否?是?否?容量瓶是?否?是?否?刻度吸管是?否?是?否?

游标卡尺是?否?是?否?偏差描述:

结果评价:□通过□不通过

确认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8 验证过程风险评估

8.1 目的:为了能确定确认范围和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本次确认的范围、程度和再确认项目。

8.2 风险分析

通过风险识别过程,把汇聚起来的风险问题归类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确认过程中的风险,采取对风险描述、风险危害分析、风险危害程度和风险控制措施等控制将来确认过程的失败事件发生。

通过风险评估过程,确定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的优先等级,按风险等级可控制风险,以此确定验证活动范围和程度以及再验证的周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