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传播史5

中外新闻传播史5

中外新闻传播史5
中外新闻传播史5

中外新闻传播史5

第三时期:信息化(或者服务业)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奈斯比特

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后的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当前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它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为人类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1.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将起要紧作用的社会。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步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要紧内容。

2.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要紧依靠现金,而是要紧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要紧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5)信息全球化伴着这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面临新咨询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3.信息社会的进展时期

初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高度普及

个人媒介工具开始多样化

高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进一步进展,广播电视上星开始国际化,以CNN为始

新媒介显现,蓬勃进展

从智者-阿帕

1985年,美国科研主干网NSFnet

1990年,万维网

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打算

1998年,联合国提出“第四媒体”概念(特点)

网络新闻的类型:

复制传统媒体新闻

加工整合

自采独创

网络新闻进展的制约因素:

权威性和可信性

质量

原创性和采访权

4.全球信息化的阻碍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全球化

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大

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畴得到优化配制

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二、全球传播与文化霸权

(一)全球传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进展。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

传播主体多元化

媒介手段多样化

内容多元与共性并存

(二)传播差距和文化霸权

发达国家VS进展中国家

媒体数量、质量和受众数量方面

传媒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国际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三、全球传播时代的文化批判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

“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 )的论争

《阿尔及尔宣言》1973年为起点,1978年UNESCO发表<<大众传媒宣言>>,是进展中国家力量集结时期;

2.1978年的<<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发表,争辩走向激化的时期。

3.美英退出UNESCO之八九十年代之交,交流处于困难时期,关于全球文化冲突的研究增多。

4.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教科文组织提出“交流新秩序”。

1991年5月,纳米比亚会议通过《温得和克宣言》,提出促进媒体独立、经营自由和多元化

(二)信息主权

一个国家对本国信息的传播系统进行自治理的权益。

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爱护、开发和利用的权益;

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益;

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治理和监控的权益。

(三)文化帝国主义

简单地讲,确实是一个国家有那样一种权力,能够把他们的文化转置到不的国家。

具体来讲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全球扩张有机结合的文化现象,如宣扬或隐含西方意识形状的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文化传统的瓦解和民族认同的危机等,这层含义侧重于事实层面。

另一层含义是指解析这种现象的一整套摸索角度、学术探讨、理论观点、价值取向及研究方法等话语体系,其中专门着意于解析大众传播媒介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因此文化帝国主义常常也被等同于媒介帝国主义,这层含义侧重于认识层面。

特点:以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作后盾,要紧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分配;文化扩张要紧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它表现为跨国集中和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第四编变化中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要紧西方国家新闻事业的变化

一、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

1.詹姆逊:资本主义排除危机策略之一

体系的扩张

第一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

第二时期19世纪帝国主义

第三时期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新帝国主义

2.詹姆逊:资本主义排除未及策略之二

以新技术为基础推出的新型商品

蒸汽机技术-一样资本主义

电子、内燃机技术-帝国主义

原子能、操纵论-跨国资本主义、作为后现代标志的全球化

3.制度更新:新自由主义

国企私有化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

“分享理论”和阶级调和

(二)西方社会的新变化

政治:

国家政治职能和意识形状职能柔性扩张

从统治-治理和服务

注意舆论操控

经济:

新兼并浪潮

资本急剧扩张

社会方面:

经济结构:第三产业迅猛进展

社会结构:逆都市化

阶级关系:新中间阶层、自由职业者、流淌阶层等

二、当代的西方媒介政策和媒介结构

(一)媒介政策

1.国有和公营体制的调整

法国国有→国营、私营并存

意大利、德国公营→公营、私营并存

2.原双轨制国家的调整

英国减少政府干预,全面开放广播电视市场

3.商业化体制国家的调整

美国减少对公共广播的支持,使之商业化

放开对广播电视业垄断的管制

(二)媒介结构

报纸阻碍力持续下降

广播调整后走出低谷

电视依旧强势

网络方兴未艾

三、媒介产业化和商业化

(一)媒介产业化

经营:市场化为导向

治理:公司化

(二)媒介商业化

传播内容的娱乐化:

报刊小报盛行

电视:

新闻娱乐化

综艺、脱口秀和新兴的各类节目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收视率为目标

第四编变化中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要紧非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调整

一、前苏联-俄罗斯新闻传播的调整和转型

(一)社会背景

50年代,赫鲁晓夫的改革年代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设想

1991年,8.19事件,苏联解体

叶利钦的俄罗斯

休克疗法:经济私有化

政治民主化

外交亲西方

普京的俄罗斯

经济上加大政府监管

政治上强人治理

外交上强调独立自主,全方位外交(二)新闻传播的调整

1.历史时期

八十年代的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提倡公布性原则

91-98年,多种体制并存,群雄争逐

2000年后,有操纵的自由主义

“鹅掌柜”古辛斯基

俄罗斯传媒大亨。俄罗斯联邦金融寡头七巨头之一。

2.特点

政府操纵要紧媒体,但多种所有制并存

承认政治民主,新闻自由,同时政府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被誉为是俄罗斯“媒体的良心”和最勇敢的记者,在国内和国外都享有崇

高的声誉。她是车臣战争的猛烈抨击者,其正直敢言得罪了专门多军方人士和政府官员,然而她也因此而获得了专门多人的信任和敬重。

二、进展中国家新闻传播的调整

(一)进展中国家的崛起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近代以来产生的,具有错综复杂的含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

民族主义的历史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的崛起和认同

二战以来,亚非拉个民族在建立自己国家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觉醒和认同

全球化过程中,各民族在新时期对自我的全方位认同

(二)新闻传播调整的社会背景

原有基础:

50-60年代,收回经济主权,土地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初步进展

60-70年代,开始工业化,经济高速进展,政治上成为国际舞台重要独立的群体,但也显现了地区和贫富分化

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新闻传播落后

体制国有化、政治性、本土化、非商业化

社会新变:

80-90年代初,停滞的十年

社会调整

产业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改革

对外开放政策

(三)新闻传播的调整变化

传媒事业在质和量方面的大进展

新闻传播体制的自由化、私有化、商业化和对外开放

三、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整和进展

(一)历史背景

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

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庞大变化

都市化和文教事业的大进展

(二)调整和变化

1.新闻理念的更新

对新闻的定位

-宣传论

-两个喉舌

-舆论引导

-三贴近

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商品

新闻的社会功能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新闻与信息

2.新闻体制的变革

事业性质,企业化治理,变完全政府拨款为大部分的商业化运作(与西方的商业化不同)

市场化在进行之中,部分向民营和外资开放

3.新闻事业在规模和质量方面稳步提升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提问】 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 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 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

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遍布全球,从最初时候的十几万发展到了上百万,人种开始分化,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创造了壁画文化,有了原始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和氏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了。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 大约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活的历史,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它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了。耕种补充或取代了狩猎,饲养家畜、栽培植物成为生存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开始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磨制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地球上的人类在缓慢地发展到了上千万人的时候,拉开了自然史过渡到文明史的序幕。 文明史的最早发展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水和火一样,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而另一个大智者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因,可见自然因素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古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铜器,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且发明了图形文字。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那时这个地区有几百万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就把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传播渊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 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 3.竹、露布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 二.孙樵和开元杂报 三.敦煌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 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 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竹筹、揭帖、旗报、排报 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 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收受)(发抄)(抄传发行) 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 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 4.提塘报房:雍正 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 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 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回顾,包括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和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让我们对西方国家前新闻时期的信息传播有了一定了解 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时期信息传递的特点;新闻信和手抄新闻的概念;欧洲后期新闻萌芽出现的基础和表现。 教学难点: 中世纪教会对信息控制是如何瓦解;从罗马帝国到15-16世纪欧洲的社会传播体系是如何变化。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我们回顾了新闻起源时期我国社会的信息传播,包括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同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发展也没有中断过。抛开信息传播这个范畴,我想问下大家:在你的印象中,西方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代表有哪些? (提问) 总结:同学们列举的那些其实都很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罗马帝国的重要文明一直影响到现在。期中也不不乏很多跟文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这节课文明就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个介绍跟梳理。 【新授】: 第一节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 希腊时期之前的文明可以分为克里特文化(公元前3000~前1400年)、麦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前1125年)和荷马时期,可以统称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600~前30年的希腊年代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爱奥尼亚时期(公元前6~前3世纪)、雅典时期(公元前480~前330年)和马其顿亚里山大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以后是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年),形成了把地中海囊括其中的、统治人口一亿的帝国。 希腊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地区。希腊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哲学家、科学家,例如自然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里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希腊时期还留下了城邦文化的灿烂历史。最后的亚里山大时期更是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里山大城人口100万,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 就传播的形式看,希腊是文字与口传并存,而且口传更为重要的时期。尽管希腊人从爱奥尼亚人那里接受了字母表,从埃及人那里接受了莎草纸,但是以荷马史诗为传统的希腊人显然更偏爱口语传播。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进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在言论自由、思想活跃的时代,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投身于以演说和辩论为主的口头宣传活动,产生了专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 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外新闻史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的起源 一口头传播时代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特点: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由于口语传播有局限性: 1.传播范围有限 2.导致新闻失真 为了弥补口语传播不足,产生了以下3种非语言传播。 1 标记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的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记事。 2 声光传播是指以声音和光线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烽火报警,击鼓传讯。 3 图式传播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手写传播时代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罗马:公元前59年《每日纪事》尤里乌斯?凯撒 公元前6年《每日纪闻》屋大维 报道内容: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宗教活动、议会记录等。 中国: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小报 欧洲文艺复兴:Venice Gazette威尼斯小报 法国在15世纪《偶然》《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环球航行,全球市场与殖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二定期刊物的出现 时间上最早德国 1615年艾格诺尔佛?莫尔(德国报业之父)《法兰克福新闻》(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英国1621年8月13日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1665年《牛津公报》后改名为《伦敦公报》(作为政府公报一直发行至20世纪) 1704年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评论》周刊(政论杂志的鼻祖) 三日报 德国1656年蒂莫泰斯?里兹赫《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莱比锡新闻》(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英国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每日新闻》(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 1730年真诺《每日广告报》(第一张现代新型日报) 法国1777年元旦巴黎《法国新闻》(法国第一家日报) 集权主义报业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思想来源:柏拉图,中国的韩非子,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里(集大成者)。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四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之一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1.新闻检查制度

中外新闻传播史5

中外新闻传播史5 第三时期:信息化(或者服务业)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奈斯比特 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后的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当前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它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为人类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1.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将起要紧作用的社会。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步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要紧内容。 2.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要紧依靠现金,而是要紧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要紧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5)信息全球化伴着这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面临新咨询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3.信息社会的进展时期 初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高度普及 个人媒介工具开始多样化 高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进一步进展,广播电视上星开始国际化,以CNN为始 新媒介显现,蓬勃进展

从智者-阿帕 1985年,美国科研主干网NSFnet 1990年,万维网 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打算 1998年,联合国提出“第四媒体”概念(特点) 网络新闻的类型: 复制传统媒体新闻 加工整合 自采独创 网络新闻进展的制约因素: 权威性和可信性 质量 原创性和采访权 4.全球信息化的阻碍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全球化 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大 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畴得到优化配制 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二、全球传播与文化霸权 (一)全球传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进展。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 传播主体多元化

赵丽 中外新闻发展史

[中外新闻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S150425207学分: 2 英文名称:History of World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年7学期 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个性拓展模块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教材: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中外新闻发展史》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教育平台的个性拓展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新闻发展的历史,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建立一个反观、思索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外来参照系统,开拓学习者的专业视野和素养,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的新型媒体人。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 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理解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理解并掌握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 了解先秦、秦汉、三国至唐宋的信息传播形态;理解并掌握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 (三)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 了解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形态;了解新闻传播的萌芽期形态;理解并掌握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的关系。 (四)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 1、北大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 十大第一: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和研究新闻学的团体。 2、1919年4月20日,出版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 3、1919年12月6日,出版中国人自撰最早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1920年1月,在中国语言系开设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5、徐宝璜,中国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 6、1924年建立燕大新闻学系是中国或者亚洲第一所完全的新闻系 7、第一个同西方(美国)新闻学院交换学生的中国新闻教育机构 8、第一个中国新闻学研究生葛鲁普,中国第一本广告学硕士论文 9、旧中国培养新闻学子最多、声誉最好的新闻专业的大学 10、建国初期全国原系调整后第一个设立新闻学专业的大学 2、唐代进奏院报 进奏院状报:是一种刚刚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的原始形态报纸。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其他军事消息。特点: 第一,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第二,它不同于公文。新信息、比正式公文为早 第三,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和收阅者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3、定本制度 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们就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奏章 为中央集权服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4、宋代小报 性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最早记载:《宋会要辑稿》59册、165册 出现称呼:南宋《海麟集》 特点:1、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2、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3、发行人是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印售之家4、内容:朝廷官员的变动和宰相百官的言论,皇帝谕旨诏令,信息灵通,朝廷机事5、有手写,有印刷6、读者范围广泛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8月5日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 内容:宣称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5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篇 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5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君士坦丁堡自1453年陷落之后的历史称为“现代史”,包含了我们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两个时代。 依据恩格斯的分析,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如下: 1)世界地理大发现时的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严格地说,威尼斯不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开端,屙屎欧洲中世纪“新闻信”传播发展的顶点,之后则示衰落。)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15~16世纪,欧洲大陆王权削弱诸侯势力的高涨时期,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商品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割据减少的趋势,对于现代报刊来说,无论如何市一个必要的生存条件。)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的语言文字基础。(报刊的规模化传播,至少需要在一国或一种民族语言的使用区域内,采用通行的标准语,而相对应的文字又要以通行的标准语作为前提。)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问你话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以上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6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现代报刊的起源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点”,不如说是一个在全球的历史发展过程。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国,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一直到世界各地。(18~19世纪,现代报刊编辑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1.7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报刊(1665英,1702俄),或者特许少数网全新人的出版商出版报刊(1631法),对报刊内容实行书包检查;同时严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则由殖民当局代表王权形式书报检查。 此时期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任何批评,越是事实,越是诽谤),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于外国的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包括临近革命前夕的短暂时期)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时期,由于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许多具体政策尚未确定,各阶级和各利益群体都要为自身赢得更多的革命果实而进行宣传活动。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约60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语商业报刊并存时期,有时相当长。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摄)、编(播)、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董桥 什么是传播? 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要素:传者、内容、受众、媒介、效果(反馈)

历史是什么? 过去? 往事? 记忆?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 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融汇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李大钊 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和理解,我们···· 课程重点 媒介——Channel 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及成因 史:报纸、广播电视、数字媒体

论:新闻传播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媒介演化的脉络和传播生态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史? 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新闻传播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新闻业的发展状况,并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坐标 强调两点: 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要学会的是如何用历史的方法(也就是历史性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找到自己的生存坐标。 重要的是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和主导倾向,理解传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本因素。 绪论

古代新闻传播 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报业 政党报刊西方现代包哦也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金林高教 外国新闻事业史邓超然等人大 推荐: 《美国新闻史》爱默生新华 《西方媒介史》让纳内广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三联(重点推荐)《历史研究》汤英比商务 《历史的话语》汤英比等广师 课后思考 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是什么? 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媒介的基本理想是什么?

2019中传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1】

2019中传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1】新闻理论和新闻政策的变化考点,由凯程教育老师专门整理。 新闻政策的演变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王权高度集权,从1474年法官方开始管理出版事业,1537年建立出版检查制度 1789至1881——确立新闻出版自由 1)1788年,国民议会宣布,报纸应享有最大的自由权;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制宪会议通过新闻责任法,新闻出版自由法律较完善; 雅各宾派,表面无限制的出版自由,但出版自由又被完全取缔 热月党人,高压政策,津贴拥护政府报刊 2)法兰西第一帝国(拿) 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 4)波帝王朝保证尊重出版自由,维持出版许可制,印花税 塞尔新闻法 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也是法国第一部新闻法。 1819年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期间颁布了该法。 该法暂时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证金制和印花税制。 5)七月王朝取消一切新闻检查,减少出版保证金,新闻出版获得相对自由 6)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废除印花税和保证金,报刊享有不限制的自由 7)法兰西第二帝国恢复对报刊的新闻检查制度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公社,除波拿巴派,保证各派的出版自由

1881年“法国新闻自由法”——剥夺了政府对新闻的监督,以报刊企业较多的活动权力,是较为彻底的新闻出版自由,标志着法国新闻业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 《新闻出版自由法》 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这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出现的正式的新闻法律。 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这部沿用至今的法律明确规定: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权;日报或定期出版物只要向检察院申报其名称、出版方式、经理姓名位址、报刊承印人,履行了这一手续即可出版,无需事先批准,无需交纳保证金。法律对新闻和其它出版物煽动犯罪、妨害公共事物、侵犯个人权利等行为,规定了某些界限、处罚办法和诉讼程序。 因此,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外新闻传播史(二)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填空题: 1、本杰明.戴创办的《太阳报》的时间:1833年9月3号 2、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记事性的小册子 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a、手抄小报b、威尼斯小报c、新闻书d、新闻传单 3、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古登堡(德国)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4、罗斯福总统传播信息的经典方式:炉边谈话 奥森威尔斯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给人们带来了恐慌 5、知识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 6、位于阿拉伯半岛电视媒体的是:半岛电视台 7、导致克林顿总统下台的私人新闻网站是德拉吉拉链门 8、世上最早的四大通讯社:a、哈瓦斯通讯社(法国)b、沃尔夫通讯社(德国)c、路透通讯社(英国)d、美联社(美国) 9、第一个领的正式执照的电台:KDKA(美国匹兹堡威斯汀豪斯公司) 10、窃听门事件中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出了丑闻(被关闭) 11、华山顿邮报的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总统下台了 12、普利策新闻奖的最高奖项是普利策新闻奖 二、名词解释: 1、“三社四边”(联环同盟)协定:

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2、《每日纪闻》: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行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即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3、曾格案件: 报界反压制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曾格于1733年11月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在12月初的一条消息和一则广告中讽刺了州总督,曾格入狱,汉密尔顿向陪审团雄辩地论证了“谎言才构成诽谤”的原则 4、NHK:日本广播协会,1945年日本唯一公营广电机构,日本最大的广播系统。脱离政府、政党而作为独立机构运作 5、FOX:福布斯广播公司,1987年美国福布斯娱乐集团建立,拥有35家直属电视台,它的口号是“我们来报道,你来决定” 6、威廉.霍华德.拉塞尔: 1820——1907,第一个战地记者,是专职记者,而且表现出色,作用突出,成为声名远扬的闻人,一生主要以采访军事新闻著称,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南北战争以及普法战争的报道。 三、解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 复习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 期末考试题型: 1.选择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2.填空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4.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5.材料题(1题,每题12分,共12分) 6.论述题(1题,每题13分,共13分) 第一章: 1.理解不同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的特点 2.理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1.理解古代官报的出现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 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4.明代邸报的发行 5.理解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三章 1.《每日记闻》和新闻信 2.“印刷机”和“手抄新闻”的出现 3.封建王权对信息传播的利用与控制

第四章:(本章应重点复习) 1.近代报刊出现的原因 2.了解德国、荷兰、英国最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 3.重点掌握《论出版自由》与“曾格案” 4.了解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 5.理解英国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 6.理解政党报刊及其特点 第五章:(本章应重点复习) 1.重点掌握大众报刊及其在各国的发展 2.重点掌握四大通讯社及“三社四边协议” 3.理解黄色新闻的诞生及其评价 4.了解赫斯特和普利策 第六章:(本章应重点复习)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和《遐迩贯珍》 2.理解在华外报的作用 3.重点掌握史量才和《申报》 4.重点掌握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报纸 5.理解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6.重点掌握“苏报案” 7.重点掌握维新派报刊与革命派报刊之间的论战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口头新闻时代 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 二、语言的形成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 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另一种是私人新闻信。 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 甲骨文——金文——岩刻——汉代邸报——布告、露布——进奏院报(定本)——宋代邸报、小报——塘报、旗报、牌报——京报 小报: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1566年,威尼斯政府在与土尔其的战争中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起初是在公共场所当众朗读,并向听众收取一个威尼斯铜币,后来,gazeta 一词成了欧洲近代报纸的通称。 第三节主题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 主要有: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烽火报警、击鼓传讯等。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A、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B、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C、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 成为报纸具备的条件有如下几点: A、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 B、必须是用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新闻书”); C、凡是愿意付费者,不论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特殊兴趣,一概可以买到; D、必须刊登公众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 E、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 F、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相对及时的; G、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 三、定期刊物的出现 1615年,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了著名的《法兰克福新闻》,该报每周一期,每期刊有数条新闻,被人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莫尔本人亦被人们尊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英文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于世界。 1704年,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创办了《评论》周刊,该刊作为政论刊杂志的鼻祖,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笛福也享有“英国报业之父”的殊荣。法国的第一份近代板纸《各地见闻》周刊,由路易·旺多姆于1631年1月创刊于巴黎。

1-中外新闻史笔记(新闻传播的起源)

《中外新闻史》 | 张昆 2008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口头新闻时代 奴隶社会初——14、16世纪文艺复兴:手书新闻时代 一、口头新闻时代 二、手书新闻时代 西方文字体系演变:象形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纸张的出现改写了手书新闻传播的历史 1、 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 最发达的地区:古罗马,主要形式:公告式(官方公报)、私人新闻信。 (1) 公告式:前59年,《每日纪事》——前27年,《每日纪闻》 (2) 手写新闻信:有人抄录政府公报等信息,分送各地订户获取报酬。(由奴隶分发,是历史上最早的“职业 新闻工作者”) 2、 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 甲骨文——钟鼎铭文—— 其他表现形式: 露布(南北朝,军事长官发布) 游记、旗报(明,军队中传播,起义军的文告、捷报)、牌报(明) 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14-16世纪) 意大利商人为获取商业行情、船舶道路信息,于16世纪初在威尼斯后在罗马出现“专门搜集消息的机构”,其工作人员被称为“采访者”和“报道者”。逐渐政治色彩浓厚,诋毁教廷,受到查禁。 1566年,威尼斯与土耳其战争中出现过《消息公告》手抄新闻,曾收取一个威尼斯铜币,铜币英文成为欧洲近代报纸的统称。 英国,13世纪出现手抄新闻,米诺特。16世纪初,邮政发达,邮政局长多兼售手书新闻书。 法国,15世纪出现手抄新闻,折叠而不装订,《偶然》(刊官方消息)、《小报》(刊刊新闻和论战文章)16世纪中,法城市出现手抄报织,由邮局兼售。 德国,15、16世纪之交,出现手抄新闻。纽伦堡大贵族施乌尔将买到或得到的手抄新闻报寄各贵族,杜来,独自编手抄新闻报,由妻子发售。富格尔家族大富商重视收集新闻消息,还雇人抄写编成《富格尔新闻》对外出售。 评:文字出现至15、16世纪,手术新闻是人类新闻传播的基本手段 12世纪前,几乎不收费,还未成为商品,到宋小报和文艺复兴时,开始改变,以出售为目的。不受身份 限制,付费后任何人都可获得。 成为职业,出现最早的新闻工作者。 三、辅助传播手段及其评价 1、辅助手段:结绳记事、击鼓传讯、实物表意、烽火报警 2、口语、手书、辅助手段的历史地位评价; (1)一直保存下来,成为历代主导型新闻传播工具的补充。 (2)积累,才有发展。 (公元前700年,等同于《每日纪闻》) 作用:朝宿之用、上传信息 诏令等转报地方。地方政府驻京之邸发行的报纸 还有报装、观察使牒 定期发行 开始出现审查制度(枢密院、定本) 宋末出现民间小报:出现新闻职业、出 现最早报探、发行人、记者、编辑 简单区别

外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书中内容提要及读书感想):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全球的新闻信息传播与交流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书以历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外国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做出梳理,全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外国新闻传播的起源及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基本方法。对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进程进行叙述,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较为明晰的整理出人类在不同阶段里新闻信息传播事业的不同特点。第二部分着重挑选了在全球新闻传播发展进程中既具有特点,又在当今世界新闻传媒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以它们不同类型的新闻传播发展体系向读者展示多姿多彩的传媒业概况。第三部分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模式及发展。本书依托几个体制,社会形态对新闻传播事业进行描述,凸显出不同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历史是对一定时期内发生事情的总结,其中囊括经济,政治,文化。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上层建筑,例如本书提到的新闻传播与发展,常道,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经济决定政治,社会形态,例如我国的大唐时期,经济发达则政治开明,文化呈现大繁荣姿态,而文化也对政治经济起到一定的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变革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影响,拿近代前期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来举例,国人一直向西方学习,思索强国御辱的方法,不管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救亡图存中改良各个政策,最终都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反观欧洲革命,均是从

思想宣传文化渲染而调动人民情绪斗志,而将革命推向高潮的。再举一例,文化的传播和垄断对人的成长和国家性质都是非常重要的,细想来还真是恐怖,无论是当时欧洲教皇向平民兜售赎罪券还是我国秦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垄断。对当时的社会及人民都是受到极大影响的。而以上种种思想文化的宣传又是依托传播而进行下去的,所以传播这个名词在历史上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记得看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砍头的照片,旁边的群众面无表情,甚至是抱着看好戏的面孔而去的,他们并不知道若是这次的变革成功会给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试想若是此次变法能成功利用传播这一手段向大众展示新政也许也不会落得如此惨淡收场。当时社会文化死板,消息传播闭塞,映衬出人们的目光短浅,卑躬屈膝。生来贵贱有异的思想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别就在于此。海洋文明造就出一群敢于探索和发现的外国人,他们大胆奔放,不肯拘于一格,使得出现大批的启蒙运动者,无论是强调人权提出《人民契约论》《社会主权说》的卢梭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抨击人,歌颂人的《神曲》,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敢于冲破世俗思想,在这种文化的渲染和大力的传播之下人们思想得到解放从而使革命取得胜利,推动社会进程,开启新纪元。综上,传播对于时代的变革,人们的成长及思想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当今社会仍然在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前进,懂得传媒史,了解历史背景下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此书既是叙述史实,又探讨传播史上的得失,以古鉴今,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对传媒史的学习有所帮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