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十一章沟通(一)判断题1.语调是指人们对某些词或词组的强调。
()2.信息不足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但是信息过量不会阻碍有效沟通。
()3.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共有的知识和经验越多,沟通越顺利。
()4.一般来说,东方社会比较注重个人发展及成就,权力距离较小;而西方社会比较重视团队和谐,权力距离较大。
()5.建设性冲突,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6.人们对组织冲突的理解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大致为传统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7.组织冲突不足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激发必要的、适度的建设性冲突。
( )8.合作的基础是先建立互信。
()(二)填空题1.按照沟通的方式划分,沟通可以分成和。
2.根据沟通渠道产生方式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和。
3.非正式沟通最典型的是4.人际障碍可能来源于,也可能来源于通常是由个体认知、能力、性格等方面差异所造成的。
5.组织障碍主要表现在和6克服沟通障碍,管理者应有的沟通技能有,,7.冲突对于组织、群体或个人既具有、,有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又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性。
8.冲突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和(三)选择题1.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慢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2.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
A.回避B.迁就C.强制D.妥协E.合作3.当希望为以后的工作建立信任、换取合作时,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B.迁就C.强制D.妥协E.合作4.当冲突双方都有意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或是该项议题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而且时间压力不大,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B.迁就C.强制D.合作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6.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创业初期,公司里只有12个员工,每个人都由张先生直接管理。
管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的四大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协调、领导、监督C.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D. 计划、组织、领导、监督答案:A2. 组织结构设计中,哪种结构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A. 功能型结构B. 矩阵型结构C. 产品型结构D. 地理型结构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控制的特点?A. 预防性B. 反馈性C. 灵活性D. 客观性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对管理有以下影响:首先,组织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态度,影响其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其次,它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最后,组织文化还有助于形成组织的独特竞争优势,促进组织创新和发展。
2. 描述领导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关系。
答案:领导在激励员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有效的领导能够识别员工的需求和动机,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反馈、认可成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此外,领导风格如变革型领导或交易型领导,也会影响员工的激励水平,进而影响组织绩效。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组织中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答案:变革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内部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过程。
其重要性在于帮助组织保持竞争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挑战。
实施变革管理的策略包括:首先,建立变革的紧迫感,让所有成员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其次,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变革领导团队,确保变革方向和策略的一致性;再次,有效沟通变革愿景,确保所有成员对变革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持续监控变革过程,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
结束语:通过本章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领导与激励以及变革管理等关键概念和技能。
这些知识对于未来的管理实践至关重要,希望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管理学原理》第十一章激励✧考情提要✧逐题击破一、选择题1.煤矿企业增加了防尘、除硫、通风设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能更好地满足职工的()【单选】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计划研发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将对相关人员奖励10万元。
依照期望理论,10万元的奖励属于()【单选】A.激励力B.期望值C.概率D.效价3.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单选】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生存需要4.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属于()【单选】A.积极因素B.消极因素C.保健因素D.激励因素5.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单选】A.需要与动机B.需要与行为C.行为与动机D.需要与行为6 .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当企业的收入高时,他便多发奖金给大家,一旦企业销售状况不好,他就少发甚至不发奖金。
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家只是愿意“有福同享”,而不愿意“有难同当”。
在有难时甚至还有员工离开公司,或将联系到的业务转给别的企业,自己从中拿回扣。
这位老板有些不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单选】A.老板在搞平均主义B.老板把激励因素转化成了保健因素C.员工们的横向攀比D.老板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规划7.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单选】A.安全、成就、权力B.生理、成就、权力C.成就、权力、激励D.成就、权力、社会需要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单选】A.保健因素和安全因素B.保健因素和社交因素C.保健因素和自我实现因素D.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9.研发中心的李主任在会上宣布,根据市场需求公司计划研发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将对相关人员奖励10万元。
在了解了对新产品的要求及特性之后,小王认为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积极性很高。
管理学(马工程)课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管理学(马工程)课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沟通1.怎么理解沟通及其功能?试结合生活实例对沟通过程进行分析说明。
(1)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过程,是在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在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
再伟大的思想,如果不传递给他人或被他人理解也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有效的沟通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信息的被理解。
这里的理解并不一定要使对方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与价值,但一定要使对方完全明白信息发送者的观点与价值(2)沟通的功能:首先,有效沟通可以降低管理的模糊性,提高管理的效能。
组织内外存在大量模糊的不确定信息,沟通可以澄清事实、交流思想、倾诉情感,从而降低信息的模糊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沟通是组织的凝聚剂和润滑剂,它可以改善组织内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下属的主动性。
管理者通过沟通能够了解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能够让员工更了解组织,增进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从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融洽的工作关系。
最后,沟通是组织与内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通过沟通,组织能够与内部环境建立联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3)沟通过程。
信息发送者将需要沟通的内容进行编码以书面的或是口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形体动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接收者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能够理解的形式,将其理解的信息再返回给信息发送者。
这一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噪声”干扰。
2.怎样理解沟通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思考不同的沟通方式适用于何种工作情境。
管理中的沟通主要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其优点是:其沟通效果较好、约束力较强、易于保密。
一般重要的信息会采用这种沟通方式。
(2)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优点使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用于传播一些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
《管理学》第十一章习题与详解管理学习题与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2)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1)按权力运用方式①集权式领导者。
指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的优势在于通过完全的行政命令,使管理的组织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于在组织边界以外的交易成本,可能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良好的绩效。
这对于组织在发展初期和组织面临复杂突变的环境时,是有益处的。
但长期将下属视为某种可控制的工具,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②主式领导者。
其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民主式领导者的缺陷在于权力的分散性使得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速度减缓,增大了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成本。
其好处在于通过激励下属的需要,发展所需的知识,尤其是意会性或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地积累和进化组织的能力,员工的能力结构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2)按创新方式划分①魅力型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有着鼓励下属超越他们预期绩效水平的能力。
魅力型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以下方面:①有能力陈述一种下属可以识别的、富有想像力的未来远景;②有能力提炼出一种每个人都坚定不移赞同的组织价值观系统;③信任下属并获取他们充分信任的回报;④提升下属对新结果的意识;⑤激励他们为了部门或组织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
第九章领导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B.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D.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B.奖惩权力C.组织权力D.自身影响力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型D.5-5型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高关系B.低工作—低关系C.低工作—高关系D.高工作—低关系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A.不为法B.糊涂法C.缓冲法D.转移法二、多项选择1. 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
A.领导者B.作用对象C.被领导者D.客观环境2.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B.定规维度C.员工导向D.生产导向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D.上下级关系4.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
A.思想型领导B.智囊型领导C.组织型领导D.实干型领导5. 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
下属因素主要是指:()。
A.控制点B.工作群体C.经验D.知觉能力6.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A.转移法B.不为法C.换位法D.糊涂法三、判断正误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第十一章激励(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期望理论,在( )的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A. 效价等于0B. 效价等于1.0C. 期望值等于1.0D. 期望值等于0.52.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
A. 自尊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以上都不是3.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杠,声称能将木杠从南门移到北门者,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
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B.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C.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4.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B. 员工们的顶头上司C. 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 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5. 如果职工甲认为,与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职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
A. 努力增加自己的投入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乙的报酬D. 使乙减少投入参考答案:1.A; 2. B; 3.B; 4.D; 5.B;二、多项选择题1.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 )的乘积。
A. 动机B. 行为C. 期望值D. 效价E. 目标2. 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
你认为这一现象用以下哪个理论可以合理解释?( )。
A. 强化理论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弗隆的期望理论D. 公平理论E. Y理论3. 研究挫折产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受挫人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般采用( )。
A. 采取宽容的态度B.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C. 改变环境D. 精神发泄法E. 心理咨询4. 人们最常见的减少明显不公平的方法有( )。
第七章激励一、学习要求1.明确激励功能重要性2.了解激励的一般理论3.掌握激励的内容与作用4.了解激励规律和方式二、学习内容要点激励是指通过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引导、加强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激励的目的是引导、加强和维持行为,“引导”决定行为的方向和目标,“加强”决定在选定的方向上行为的努力程度,“维持”决定在选定的方向上行为努力的持续时间。
需要是由于缺乏某种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因素而产生不平衡,希望得到补偿的状态。
动机是促使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与意念。
动机不仅来源于内在需要的不满足,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
当人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使其明确地意识到这种不满足时,人就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并有一种改变现存状态的欲望。
这时,人会寻求获得满足的途径,确定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进一步选择自己行动的方向。
在采取行动后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达到预定目标后满足了需要;另一种是目标没实现出现了挫折。
人们在面对挫折时同样可能有两种反应:采取积极态度的人会主动调整希望达到的目标或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并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制定更高的目标并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而采取消极态度的人则往往放弃努力,或者抑制自己的需要,甚至对实现目标彻底绝望,这无疑都会导致不思进取的行为。
除非有强有力的外界刺激,否则这样的人很难再激起奋发努力的精神和积极行为。
激励不仅在产生动机、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向等各个环节推动人们积极努力,而且有助于他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积极的态度,避免或减少防御性的消极行为。
激励理论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三大类。
最常见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的各种需要分成五大类,按照它们上下间的依赖关系,分为五种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十一章领导一、填充题1.领导的作用包括、和。
2.领导是指、、和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领导的核心在。
4.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和。
5.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可以把领导风格分为和。
6.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领导者分为两类:和。
7.战略的基本特征是行动的、和。
8.战略性领导行为系之拥有、、并,以创造所必需的战略变革能力。
9.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式,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和。
10.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的函数。
11.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和。
12.费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环境下,采用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3.在权变理论中,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
14.李克特及其同事(1974)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
15.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率相关,而则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相关。
1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则把发现的十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即和。
17.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论时,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和进行评估。
18.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和。
19.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和。
20.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对成熟度的定义,可以把成熟度分为和。
21.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在组织中就是指。
22.领导权力的五种来源有、、、、。
23.管理方格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
评价是询问领导者对的评价。
25.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保罗·赫塞补充了一个因素,表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即。
2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任务—高关系与的成熟度相匹配。
第十一章口选择题1.沟通涉及以下几个选项,除了( )。
a.信息b.意义的传递c.沟通双方达成一致d.理解2.( )不属于教材中提到的沟通的四个主要功能。
a.控制b.权力c.激励d.情绪表达3.沟通的信息源、信息、编码、解码和通道是( )的所有要素。
a.反馈回路b.部门化c.过滤过程d.沟通过程4.( )的典型例子包括背景噪音、电话中的静电干扰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迹。
ta.解码b.噪声c.信息源d.过滤5.编码信息的质量高低受到四方面条件的影响,( )是其中的一个影响条件。
a.发送者的技能b.发送者的态度和知识c.社会一文化系统d.以上各项6.最为人熟知的非言语沟通类型是体态语言和( )。
a.语调b.小道消息c.过滤d.电子邮件7.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发现同学们都在闭着眼睛打瞌睡,于是宣布下课。
同学们的提示行为是( )。
a.学生的非言语沟通b.全班同学的语调C.选择性知觉过程d.时空限制的影响8.手势动作、脸部表情和姿态都能够传达意义,它们都属于( )。
a.行话b.反馈C.体态语言d.过滤9.当一位雇员准确地向他的老板陈述老板想要听到的内容时,他是在( )信息。
a.编码b.过滤c.沟通d.解码10.一位管理者在完成对一位下属的绩效评估后,想通过多条渠道传达他的结论以便尽可能地减少( )的发生。
a.失真b.过滤C.员工的不满d.反馈11.当人们感到自己正受到威胁时,他们通常会以一种防卫的方式作出反应,这降低了取得相互理解的可能性,这是( )。
a.知觉检查b.行话c.防卫d.编码12.克服沟通障碍的一个有效方式是( )。
a.避免使用行话b.只用上行沟通方式C.组建独立的工作团队d.利用反馈回路13.( )不是积极倾听者表现出的行为。
a.目光交流b.表示赞同C.讲话不要太多d.不断提问14.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沟通类型是( )。
a.非正式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正式沟通15.( )沟通同时跨越了工作部门和组织层次。
管理学第⼗⼀章练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1.领导;2.密执安⼤学研究;⼆、选择题:1.下列各类领导者中具有独裁式、指⽰性领导风格的是:()A.民主型领导⼈;B.关⼼型领导⼈;C.以员⼯为中⼼的领导⼈;D.“X”理论领导⼈;2.对⽣产⾼度关⼼⽽对⼈很少关⼼的管理属于哪⼀种领导风格?()A.1-1型;B.1-9型;C. 9-1型;D.9-9型;3.菲得勒权变理论中的情景因素包括:()A.任务结构;B.个⼈特点;C.环境因素;D.成熟度;4、某领导⼈的LPC值较⾼,说明他属于:()A.民主型;B.专制型;C.重任务;D.重关系;5.根据途径---⽬标理论,指导型领导⾏为适⽤于哪⼀种情形:()A.下属能⼒不强;B.任务结构明确;C.⽇常性⼯作;D.下属⼿内向控制;6.根据⽣命周期理论,对于⾼成熟的下属应采取哪⼀种领导风格?()A.⾼⼯作—⾼关系;B.低⼯作—低关系;C.⾼⼯作—低关系;D.低⼯作—⾼关系;7.任务导向型领导⾏为在下述因素中最关⼼的是:()A.下属的意见和感情;B.员⼯的满意程度;C.⼯作群体的团结;D.下属的执⾏情况;8.下列不是领导情景论的是:()A.权变理论;B.路径—⽬标理论;C.领导⽣命周期理论;D.管理⽅格理论;9.在菲得勒模型中,下列哪种属于较好的领导情景:()A.⼈际关系差、⼯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强;B.⼈际关系差、⼯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强;C.⼈际关系好、⼯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弱;D.⼈际关系好、⼯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弱;10.下列属于领导⽅式⾏为理论的是:()A.密执安⼤学研究;B.俄亥俄州⽴⼤学的研究;C.管理⽅格论;D.途径—⽬标理论;11.张教授到某企业进⾏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介绍,不到15分钟⼜被⼈叫出去。
这样,整个下午3个⼩时总经理⼀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
一、名词解释:※1.领导;2.密执安大学研究;二、选择题:1.下列各类领导者中具有独裁式、指示性领导风格的是:()A.民主型领导人;B.关心型领导人;C.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人;D.“X”理论领导人;2.对生产高度关心而对人很少关心的管理属于哪一种领导风格?()A.1-1型;B.1-9型;C. 9-1型;D.9-9型;3.菲得勒权变理论中的情景因素包括:()A.任务结构;B.个人特点;C.环境因素;D.成熟度;4、某领导人的LPC值较高,说明他属于:()A.民主型;B.专制型;C.重任务;D.重关系;5.根据途径---目标理论,指导型领导行为适用于哪一种情形:()A.下属能力不强;B.任务结构明确;C.日常性工作;D.下属手内向控制;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成熟的下属应采取哪一种领导风格?()A.高工作—高关系;B.低工作—低关系;C.高工作—低关系;D.低工作—高关系;7.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在下述因素中最关心的是:()A.下属的意见和感情;B.员工的满意程度;C.工作群体的团结;D.下属的执行情况;8.下列不是领导情景论的是:()A.权变理论;B.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理论;9.在菲得勒模型中,下列哪种属于较好的领导情景:()A.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B.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力强;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弱;D.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弱;10.下列属于领导方式行为理论的是:()A.密执安大学研究;B.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C.管理方格论;D.途径—目标理论;11.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介绍,不到15分钟又被人叫出去。
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一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
这说明:()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B.该公司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12.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精湛,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A.管理和领导工作;B.重点仍是以技术工作为重点,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1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刚位上干得十分出色,最近他被任命为销售公司总经理,从一个参谋性人员变成了一个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他最近参与的活动,你认为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A.向下属传达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个地分公司经理讨论与协调销售计划;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开联宜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14.某公司一位管理者说:“有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却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一、教学要点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12、供应二、习题(一)填充题12、MRP34、1980MRP5、从开环_________。
6、ERP78、ERP910、111213141516、整个(二)选择题1。
A.B.C.D.半成品2、基本A.主生产计划(MPS);B.物料清单(BOM);C.库存信息D.人员配置3、ERP与MRP、MRPⅡ的区别体现在_________A.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B.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C.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D.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4、供应链包括_________等许多管理流程。
A.顾客服务是最主要的推动力;B.时间是一种主要竞争杠杆;C.在组织内各个部分的信息交流必须畅通无阻;D.其他关于原料、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也会发生5、ERP是将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地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_________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A. 物流B. 资金流C. 商品流D. 信息流6、制造标准包括_________。
A. 零件B. 产品结构C. 工序D.7A.B.C.D.8A.B.C.D.9A.B.C.D.10、ERPA.B.C.D.11、ERPA.B.C.D. 验收12A.B.C.D. 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13、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包括_________。
A. 原有的业务流程是不合理的B. ERP软件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业务流程再造C. ERP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的ERP软件的应用目的要求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D. ERP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再造14、团队组建到正常工作一般要经过_________阶段。
第十一章激励(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期望理论,在( )的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A. 效价等于0B. 效价等于1.0C. 期望值等于1.0D. 期望值等于0.52.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
A. 自尊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以上都不是3.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杠,声称能将木杠从南门移到北门者,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
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B.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C.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4.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B. 员工们的顶头上司C. 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 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5. 如果职工甲认为,与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职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
A. 努力增加自己的投入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乙的报酬D. 使乙减少投入参考答案:1.A; 2. B; 3.B; 4.D; 5.B;二、多项选择题1.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 )的乘积。
A. 动机B. 行为C. 期望值D. 效价E. 目标2. 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
你认为这一现象用以下哪个理论可以合理解释?( )。
A. 强化理论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弗隆的期望理论D. 公平理论E. Y理论3. 研究挫折产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受挫人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般采用( )。
A. 采取宽容的态度B.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C. 改变环境D. 精神发泄法E. 心理咨询4. 人们最常见的减少明显不公平的方法有( )。
A. 发牢骚B. 改变投入C. 改变产出D. 心理调节E. 离职5. 下面( )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A. 薪水B. 工作环境C. 工作条件D. 地位E. 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参考答案:1.CD; 2. CD; 3.ABCDE; 4.BCD; 5.ABCE;三、判断题1. 根据期望理论,对工作的激励可以表示为:激励= 工作绩效×期望值。
( ) 2. 对大多数人来说,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工作之外的家庭和团体关系,以及工作中的友好关系来加以满足。
( ) 3. 双因素理论认为,消除了人们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就会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 ) 4. 在实际激励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坚持正面的鼓励,用奖励和表扬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
( ) 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被尊重的需要。
( )参考答案:1.错; 2. 对; 3.错; 4.对; 5.错;四、问答题1. 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五种需要按照先后次序由低到高排列。
生理需要是最低等级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保护自己免受生理上和心理上伤害的需要,同时还有能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社会需要有时也称为友爱和归属需要,是指人们需要社会交往与认同,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尊重需要是指一个人期望发展自尊的同时得到别人的认可,即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一个人成为他所期望的人的内驱力,以发展个人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
2. 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1)双因素理论的概述。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它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
这两类需要就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
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
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热门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激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值;职务上的责任感。
2)双因素理论的意义。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这种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
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3)双因素理论的缺陷。
在研究方法本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茨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不足。
另外,赫茨伯格讨论的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3. 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应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答:期望理论立足于提高员工实现行为目标的动机水平。
认为在较高的动机水平下,员工能够自动产生高强度的行为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激励力。
而提高动机水平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适宜的目标诱因,使员工能够选择更符合自身需要并更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目标,以便为实现该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取决于他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
换言之,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的目标及该目标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可能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
根据期望理论,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就可能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
但是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
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获得合理的奖励,就有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的满足的程度就不同。
因而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办法给予奖励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来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4. 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答: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5年首先提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由三种:○1“其他人”,包括在本组织中从事相似工作的其他人以及别的组织中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类人;○2“制度”,指组织中的工资政策与程序以及这种制度的运作;○3“自我”,指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与所得的比率。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认为:○1员工首先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2将自己的收入付出与其他人的收入付出进行比较,若相同则为公平,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3员工会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对不公平感进行纠正。
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需要注意: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不要盲目攀比,多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会客观一些。
5. 解释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对他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强化有奖励、逃避、取消、惩罚四种办法。
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要注意尽量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避免运用惩罚的方式。
惩罚不能简单地改变一个人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的念头,至多只能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惩罚。
事实上,过多地运用惩罚往往会造成被惩罚者心理上的创伤,引起对抗情绪,乃至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来逃避惩罚。
要尽可能避免惩罚所引起的消极作用,应把惩罚同正强化结合起来。
在执行惩罚时,应使被惩罚者了解受到惩罚的原因和改正的办法,而当其一旦有所改正时,即应给与正强化,使其符合要求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
6. 如何在企业中激励毕业不久的新进员工?答:企业中毕业不久的新进员工有如下特点:○1由于他们工作时间不长,经济基础不牢固,所以薪水、奖金等物质条件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
○2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不安于现状。
○3自尊心比较强,受到表扬会更加努力得工作;而受到批评后,会有严重的沮丧情绪。
○4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比较关注,比较关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
成就欲望强,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要充分了解新进员工的组要需求是为了晋升、加薪还是成就感、安全感等,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方法和手段:○1给员工提供相当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以上的薪水,并且满足他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
○2针对新进员工设立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激励员工为了一定的目标好好工作。
对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口头或书面表扬,使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有更大的信心和意愿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
○3给予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新颖的工作。
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完成具有价值的工作。
○4尽量用正强化让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态度,对员工的错误也要采取适当委婉的处理手段,减少对员工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
○5给予新进员工在职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不仅应该有助于员工对新技能新知识的获取,还应该包括企业的愿景、发展规划等,以使员工更全面认识企业,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