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128.19 KB
- 文档页数:10
教师课堂教案范本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提供一个教师课堂教案范本,以帮助教师制定高质量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教学目标的范本:-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特定语法知识。
-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 情感目标:通过语法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下面是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范本:-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特定语法进行句子构建。
-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个教学准备的范本:-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 材料准备:准备一份教材和练习题。
- 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活动。
下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范本: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以示例句子的形式引入新的语法知识,并进行详细解释和例句的分析。
3. 练习活动:设计一系列练习活动,包括填空、选择和对话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讨论: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广泛的语言表达。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下面是一个课堂评价的范本:- 笔试:设计一份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笔试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 口试: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准确性。
-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性。
班级:姓名:6.寂静的春天【旧知检测】1、名句默写⑴移船相近邀相见,。
,犹抱琵琶半遮面。
⑵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同声暂歇。
⑶曲罢曾教善才服,。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⑷岂无山歌与村笛,,,如听仙乐耳暂明。
【考点呈现】一、课标要求知识目标: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能力目标:自主阅读,分析结构、概括文意。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二、重点和难点重点5★4: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揣摩重点语句。
考点分析:近五年全国卷出现5次。
角度:在现代文阅读中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
【尝试练习】1、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答案:“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导致春天里出现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作者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二、典型示例选项:(2013·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都”说法绝对。
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
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巩固练】2.仔细体会这个句子,说说它所表达的含义。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答案:形象地表现出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作者迫切的心情。
《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导读:指导阅读《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理清情节结构,了解人物性格;2、掌握人物描写中的个性描写;3、体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尊重底层人民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社会背景1、《品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英国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期间,同时资本主义腐化、罪恶的金钱本质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工商业,一些大公司实行工业垄断,从而致使一些小工业作坊经营越来越困难,濒临倒闭。
2、《老王》文章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老王在这种情况下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
二、相关补充介绍: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本世纪末1976年十月,在中国发生的给党、人民造成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一场内乱。
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它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人民群众,但实际上却脱离了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结果给林彪、江青一伙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全面内战,天下大乱。
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人力车: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北方叫洋车、“胶皮”,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
他是有日本传进的一个人乘坐,一个人拉着跑的车辆。
清光绪二十六年,人力车由日本传入中国,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
1937年以后,日侵占华北,北京又引进了三轮车,人力车夫改为三轮车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编排在苏教版“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板块,编者的意图,一是学习本积累文言知识,二是从“仔细理会”里反映出对研究性阅读赏析的要求。
教学中,通过本文的学习,应当一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研究人物形象,三是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常识,完成部分文言知识积累。
整体理解一。
过程:一、导入(几个成语的出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引入课文)二、本文的阅读特点及学习要求文章浅易好懂,故事性强,一些文言字词的用法很有代表性,学习过程中不能因为似懂非懂而疏忽有关文言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赏析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三、了解司马迁和《史记》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师教学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和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关地球的四季变化的知识。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从而明白造成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解说: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
2.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变化。
3.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理解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太阳、讨论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知识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介绍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
3.失败实验展示:进行一个“失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失败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阳台上的草地每天太阳组把太阳上升到信息处。
4.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和实验,记录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变化。
5.讨论解释:学生分组讨论和解释太阳位置和影子方向变化的原因。
6.教师总结:总结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反思和广泛应用。
7.课堂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8.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资源1.图片和PPT:用于讲解和展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
2.实验器材:用于观察和实验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变化。
3.练习题和作业本: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评估1.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实验评估: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评估学生对地球四季变化原因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品质【学习目标】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
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正音。
沁(qìn)人心脾靴(xuē)子一爿(pán)鬈(quán)曲赊(shē)账趿(tā)拉蹙(cù)眉时髦(máo)褶(zhě)皱脚趾(zhǐ)诧(chà)异断炊(chuī)褐色(hâ)簇新(cù)潜在(qián)四、整体感知1、迅速浏览全文(限时5分钟)2、请学生概括小说内容(限50个字)明确:拥有高超制鞋手艺的鞋匠格斯拉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五、课堂探究(一)为何以‚品质‛为题?1、鞋匠格斯拉拥有高超的制鞋手艺你从何而知?(品鞋)第二段: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教学案教师版迁安一中范士普学习目标:1.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计算感应电动势的两个公式E=BLv和的区别和联系,并应用其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应用公式E=BLv和计算。
学习难点:比较ф、△ф、△ф/△t和区分公式E=BLv和预习案(阅读教材、查阅教辅资料,完成预习案)一、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一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电路闭合时,电流方向 ,当电路断开时,无感应电流,但仍有感应电动势。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 磁通量的变化率___成正比。
2、公式:E=n△ф/△t。
3、公式中E表示的是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可以理解为E=n B△S/△t,或E=n S△B/△t。
三、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1、公式:E=BL V2、条件:①匀强磁场,②L⊥B,③V⊥L3、注意: ①L为导体“有效”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长度.②V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③电势高低的判断:电源内部的电流是从 低 电势点流向 高 电势点。
4、对有些导体各部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不相同的情况,V指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导体杆AC绕A点在纸面内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转动的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则AC各部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不相等,v A=0,v c=ωL,而且AC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与半径成正比,所以AC切割的速度可以用其平均切割速度,即v= v c/2=ωL/2 ,故E=BωL2/2。
探究案:知识点一:磁通量ф、磁通量的变化量△ф及磁通量的变化率△ф/△t的关系例1:矩形线框abcd绕OO 轴在磁感强度为0.2T的匀强磁场中以2 r/s 的转速匀速转动,已知ab=20cm,bd=40cm,匝数为100匝,当线框从如图示位置开始转过90°,则(1)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等于多少?(2)磁通量平均变化率为多少?(3)线圈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为多少?解析:(1)转过90°,△ф=BS-0=1.6×10-2Wb;(2)△t=T/4=0.125s,△ф/△t =0.128 Wb/s;(3)E=n△ф/△t=12.8V。
语文老师教学教案范本【教学教案:语文老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识字教学的重要性;2. 掌握认读和书写字母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生教材;3. 学具:ABC卡片、书写练习纸;4. 课堂布置:学生坐成小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如字母在商店、公园等的应用情景,激发学生对字母认读和书写的兴趣。
2. 字母认读(15分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展示ABC卡片,鼓励学生跟读字母的发音,并帮助学生优化发音。
3. 字母书写(20分钟)教师针对辅音和元音字母,分别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模仿进行书写练习。
并通过一定的小组竞赛,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动力。
4. 练习巩固(15分钟)老师准备了书写练习纸,让学生根据示范,练习书写字母,并进行交流和互相评价。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正确的书写方式和常见错误,帮助学生规范书写。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字母认读和书写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学生优秀的书写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1-2页的作业;2. 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用字母组成动物、水果等字词,练习书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字母认读和书写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练习巩固环节的互评和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进度,补充相应的巩固练习和拓展内容。
六、拓展延伸1.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字母认读和书写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引导学生对字母的应用场景进行观察和体验;3.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进一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编排在苏教版“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板块的第二篇,编者的意图,一是学习本文积累文言知识,二是从“仔细理会”里反映出对研究性阅读赏析的要求。
教学中,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样,通过学习,一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研究人物形象,三是进一步了解《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语言特色。
因为本文和上一篇一样,比较浅易,教学时还是让学生多读,使用工具书,再多读增进理解,形成积累。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知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继续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历史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积累文言知识一过程:一、导入(以“鸿门宴”一词的来由引入。
今天“鸿门宴”的含义是含有某种杀机的会晤。
)二、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
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
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
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
不久,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
十一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范畴,和《季氏将伐颛臾》同在一板块。
学习的意义也和《季氏将伐颛臾》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落实文言句式。
教学中反复朗读,继续增强文言文的语感能力。
目标与要求: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了解《孟子》。
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4、人文教育上,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二、简介孟子及其思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皱县东南人)人。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也更加活跃的“百家争鸣”的时代。
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的地位,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
孟子还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好品性是一个人先天固有的,君子能够一生保持本性,小人常常失去本性。
这就是他的善性论。
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的事,有“断织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三了解一点序言的的写法。
教学时,应当在这三个目标上定位。
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要求:1、进一步熟悉作者,崇敬这样的民族英雄,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一、导入(背诵《过零丁洋》、学习要求)二、熟悉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这就是作者以这次经历写成的《指南录》的第二篇“序”。
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释文体序,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文集名称。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枢密使缙绅丞相纾觇翌日遽羁縻献谄(chan)诟酋祁请诣(yi)庶几诋刭(jing)巡徼(jiao)檄(xi)邂逅如皋毗五、疏通第1段1、重点字词落实:除——都督——迫——缙绅——萃——会——纾——爱——意可以动——觇——不拜(授给官职。
《景泰蓝的制作》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导读: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说明文第二板块“科学之光·美丽的创造”的第一篇,《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典范说明文,以此文为范例,继续让学生感受说明文明白晓畅语言、合乎逻辑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详略安排、合理的说明方法。
本文的阅读无难度,教学时以学生自读概括把握。
目标要求: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安排。
课时设置:1教时。
过程:一、导入(播放图片,让大家了解识别这种工艺品;学习要求)二、解题1、什么是景泰蓝?(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2、作者介绍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了解课文1、字词积累铁砧(zhēn)白芨浆(jí)缂丝(kè)釉料(yóu)铁屑(xi è)铁臼(jiù)琢磨(zhuó)掐丝(qiā)焊接(hàn)剥落(b ō)粘贴(zhān)粘稠(nián)尽打(jǐn)尽力(jìn)尽管(j ǐn)作坊(zuō)工作(zuò)蘸水(zhàn)椴木(duàn)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同学合作,完成本文的提纲(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
《垓下之战》教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学习重点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2. 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
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定标自学】二.相关资料1.人物简介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
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1、本课文位于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
安排授课2学时,第一课时预习为主,第二学时进入文本研习。
从专题角度看,它是和平祈祷的第一课,要求是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来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2、本文文体属于小说,讲述了一个二战军人的后半生的遭遇,课文内容简单易学,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细微处表现出来,这一点容易忽略。
【学情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能迅速熟悉和理解本文内容。
学生均处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社会,所以对主人公的痛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对战争给人的心灵带来的伤害没有更深入的切身体会。
【教学构思】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进战争的影像世界从而导入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研习的方式学习本文,期间使用讨论、探究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总结阶段运用图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
激发学生对和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肖洛霍夫的相关文学常识。
2、品位小说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3、重视对人物形象审美再创造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目标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点】深刻认识战争灾难。
【教学难点】对人物形象审美再创造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细节分析法讲授法【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预习一、导入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有资格叫做一名男子汉?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一座山峰被冲入大海前得坚持多少年?一些人获得自由前要苦熬过多少岁月?一个人假装没有看见罪恶要扭转多少次头?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美国乡村歌手鲍勃·迪伦在1963年和别人共同合作,写下了这首反战歌曲《答案飘在风中》,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愿望。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指导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单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大板块,下分两个小版块:“求学之道”“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意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学生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以及如何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益。
从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学会恰当地表达思想,学习朴素的文风。
第一小板块“求学之道”的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已经学完,本文是第二小板块“经典的力量”(仅一篇)。
这个板块引外国作家的一篇言论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教养,构建自己的精神境界。
选文纯粹是为板块设计,文章也过于高高在上,本文给成人读,还可以算得上是精神传教,给刚刚就读的高一学生读,多有云里雾里,难切实际之嫌。
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白读书的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的修养;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3、理解和基本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教学课时:1教时6、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的含义。
7、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三、交流讨论(一)和自己的同桌或者前后的同学交流讨论思考题的答案。
(二)班级交流讨论1、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先概括段义,再认识本文思路结构。
第1段——简说读书的意义,并指出读书需终生。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应当是怎样的状态?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
专心的,无功利的,反复的;不为消遣的,不为装门面的。
4、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
【2016考纲解读】字音试题为一般为近年高考考查“首发阵营”,命题点聚焦于“常用”及“应用”,着眼于“认读”,着眼于“写作”;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形似字”“同音近音字”“习惯性误读误写”等。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1)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不会涉及;(2)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对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3)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4)考查的对象是“常用字”,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
从题型来看,近年来字音考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形近)同音(或音近)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近年来多采用后者形式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一、识记字音识记字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要看清题目要求,尤其是看清楚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相同项”还是“不同项”。
例如不少学生因考前做惯了“选正确的”语音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时,看到A项全对即选,而题干要求却是“选出有错误的一项”。
因粗心或不冷静导致失分是非常可惜的。
2.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选项中所提供的字,有些是比较容易确定的错误字音,先找出这些字,可大大减少解题时的干扰。
能确定对错的则果断确定,不能确定的如果不影响选出正确答案则不必纠缠。
3.掌握方法,灵活应答。
(1)据形辨音。
对于形声字和形近字,主要从字形的差别上去分辨,如形旁差异、笔画书写形式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形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
(2)据义辨音。
多音字主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对于多音字,我们可以从词义的角度去辨析它们的读音。
(3)据用辨音。
有些多音字,词性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语境风格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其读音也可能不同,我们可由此去辨析和掌握这些字的读音。
(4)重点识记。
对于难读字误读、习惯性误读、统读字误读、方言字误读几种类型,纠正字音没有捷径可走,非得下苦工夫不可,因此,把误读字进行整理,化整为零,强化记忆非常有必要。
二、容易读错的字1、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
如“赝品”的“赝”(yàn)误读为“yīng”,“床等。
“dì”误读为”(zǐ)笫“的”笫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
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í”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
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误读为“tīnɡ”等。
三、学习中的误区1、因受构字部件(这个部件独立来看是一个字)的影响而弄错。
如:“桎梏”的“梏”,容易读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读成“凶”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读成“胃”;“风驰电掣”的“掣”容易读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读成“果”;“濒临”的“濒”容易读成“频”等。
2、因忽视该字是多音多义字而读错。
多音多义字有音随义转的规律,有些学生不注意据义定音,因而往往弄错了读音。
如“拓片”中的“拓”应读“tà”,不读“tuò”;“押解”中的“解”应读“jiè”,不读“jiě”;“稽首”中的“稽”应读“qǐ”不读“jī”;“一沓纸”中的“沓”应读“d á”,不读“tà”等。
3、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
如“奢侈”的“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
四、考试中的误区1、凭习惯,想当然,不假思索,轻率地按习惯误读来判断。
例如一看“标识(zhì)”,心想:这不是认识(shí)的“识”吗?题中注“zhì”,错了。
那该题的解答就真的错了。
2、望形猜音,见边(偏旁)读边。
汉字的形声字,其读音常常与偏旁有关,但并没有一定规律,需要一个个地识记。
如“风光旖旎”的“旖”注“qí”就错了!3、弃易抓难,本末倒置。
常用字、次常用字以外的难字、生僻字,不在考查范围,如果考题中出现难字,往往是用来作“陪衬”的,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字上。
如被难字难住,就考砸了。
五、备考策略: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关键在于重视积累和讲究方法。
1、积累多音多义字。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造成多音多义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词性不同而异读。
例如“相”,作名词语素时读“xiànɡ”如“相貌”,作动词语素时读“xiānɡ”如“相看”,作副词时也读“xiānɡ”,如“互相”。
再如“难”,作形容词语素时读“nán”如“困难”,作名词语素时读“nàn”如“灾。
”难二是由于词义不同而异读。
如“看”,“看见”读“kàn”,“看守”读“kān”;“差”,“差距”读为“chā”,“差劲”读“chà”,“差使”读“chāi”;“恶”,“恶心”读“ě”,“恶意”读“è”,“可恶”读“wù”。
三是文白不同而异读。
如“薄”,组成书面语汇读“bó”,口语中读“báo”。
多音多义字是高考的热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多积累,把平常遇见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下来,也可常翻阅字典,把常见的多音多义字摘录出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
2、积累容易读错的字。
汉字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读错,如懦(nuò)、嚅(rú),羸(léi)、赢(yíng),肓(huāng)、盲(máng)。
一些形声字由于偏旁已不能准确反映该字的读音,如果还按声旁读,就造成了误读,如“獭”错读为“lài”,“莠”错读为“xiù”,“绽”错读为“dìng”。
一些同学常常根据同一声旁的某一字的读音类推其他字的读音,如“拙”读“zhuō”,“咄”、“绌”也都读成了“zhuō”。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联系不是那么紧密,因此我们只有常查字典,日积月累,分类整理,才能将字音读准。
3、要重视课本中的词语。
近年来,课本词语或与之相关的词语在试题中的占有量有增大的趋势。
要正确识记教材课文和注释中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其中容易读错音的字,并以此展开,扩大复习的涵盖面。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成语中的某些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及古今异义字的读音是否还要求变读。
六、答题技巧:1、排除为主。
因为设题一般为“全对”或“全相同”,只要某项很有把握发现一个“错误”或一个异类,就果断排除或选择。
2、遇生判对。
考试有时遇见一个或两个较为生僻而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注音,一般可将字视为正确的注音处理(此为取巧,不可视为规则)。
3、遇熟谨慎。
越熟悉的越要小心,千万不可想当然,被习惯蒙蔽,要有根据。
4、扩大组词。
遇到多音字或形声字拿不准时,可多组词,唤醒记忆或增大甄别依据。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多音字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我们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推敲。
多音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因词性不同而产生多音,如“冠”,名词义读guān (衣冠、树冠),动词义读guàn(冠军);因语体不同而产生多音,如“钥”,口语读yào(钥匙),书面语读yuè(锁钥);因沿袭古音而产生多音,如“汗”,今音hàn(汗水),古音hán (可汗);因意义不同而产生多音,如“间”“时间”、“中间”义读jiān,其余义读jiàn。
音随义转,这是判断和识记多音字的一个基本技巧,“因义定音”是多音多义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例1】(2015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è)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答案】B【举一反三】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答案】C【解析】本题对多音字的考查有创新,采用了2006年天津卷的命题模式,由原来的一个选项在一个读音范围内判断、选择变为每个选项有三对词语(即三个多音字)进行判断、选择,拓展了考查广度,提高了考查难度。
C读音依次是zàng/cáng、yù/xū、zēng/céng。
A读音依次是jiào/ji ào、jué/jiǎo、cān/cēn。
B读音依次是pō/bó、xiù/xiù、shé/yí。
D读音依次是yù/yùn、zhuó/zhuó、jiè/jí。
考点二、同音字同音字的考查主要是鉴别音同而形不同的字的读音,常常是“一音多字”的形式,一般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的读音。
对于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如“部署”“布置”“刻苦”“克服”,注意了搭配习惯就不会混淆了。
【例2】(201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é)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èi)虎作伥....B.惬(qi è)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易错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