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5.35 KB
- 文档页数:9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五中张垣
【摘要】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我们的必备重要技术之一,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几年的
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场正在探索着
的实践。如何能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学习一举两得。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教学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计算机对于初中生已经不是陌生事物,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却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
题。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多都普遍一致认为,学生只要把主课学好,
基础课学不学都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在个别方看来,电脑是
一种祸害,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把他看作让学生
学习的一种实用工具。
2、学生使用电脑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先进的娱乐活动,上课时绝大多数抱着玩游戏、上网的心态。有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机房后就立即下载游戏,以便上课时能够玩。在校外的网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和上网,几乎没有学生用来学习、工作和查资料。
3、学习的兴趣存在偏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很大部分放在娱乐上,并没有真正的关注技能的掌握。甚至有的学生说,我太喜欢电脑了,教师的讲课再好、再精彩,也抵不上电脑娱乐的迷恋,尤其是坐在电脑旁,他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从而充分表明了学生的动向和定位。
4、学习成绩相差较大。一方面,现在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同级乃至同班级的学生成绩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在学生们的印彖中属于基础课程,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
5、方法单一限制学生能力发展。一方面,现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而且学生接收能力低,效果差。另一方面,现行的计算机考试的类型非常单一,考试虽然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内容还是一些选择、填空、判断、填图、填表之类的,主要测试的技能还是一些基础知识、操作则是测试打字速度及简单的操作之类的,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6、软硬件设施不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技能的实践又占到主要部分。而个别一些学
校,因软硬件设施不足或者设备过于陈旧,教材内容的更新, 机器连不了网,安装的内容没有,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
学习实践,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岀现的种种现彖,有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尽量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活用信息载体,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六种对策,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导向。
人类创造了电脑,电脑改善了人脑。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虽不是主科,但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与各教学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又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实现并驾驱之,达到“双赢”的效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成长、提高自身的摇篮。
2、纠正错误认识,引导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对计算机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
应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如全班的一次成绩统计(如平均分、
名次、总分之类),让学生感觉计算机的有用性,从而来否定
计算机并不单单是游戏机,休闲娱乐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更
主要的是一个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小帮手。
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是教师在信息技术中必须自始至终注意的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练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 爱好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将学生
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
和顺应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以flash动画设计教学为例,可以
先向学生介绍flash的实用性和易学性等特点,并演示用
flash设计的动画等,使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由
此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为以后信息技
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设成功氛围。中学生思维能力中特别强调的是创
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
阶段。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程序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
力展现。要设计出一个优化的程序,一般要经过“设想〜框图
〜程序〜调试〜反复修改〜成功”的过程。如此反复,直至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和提高,从而有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在实际操作中,要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因此,打破教材线性次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它科学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应用自如。
(1) 展示教学,提高感性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讲课时拿些实物进行展示。在计算机硬件、网络教学时,课前把相关的图片做在课件上,上课时再拿一个主机在课堂上打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硬盘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从实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