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获取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9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案例高一必修模块教学1课时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和地位:《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取自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李艺主编)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与后续章节内容的联系紧密,学好本节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我在上本课之前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所选用的教材。
发现本节内容概念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枯燥,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课时总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参与面少,也有的老师进行简单的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课后收获不大。
我在备课时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高中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体验法、小组探究法等,上了一堂融知识、能力发展、过程体验、兴趣情感培养、学法指导相统一的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反应强烈,教学效果显著,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分析:上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仔细研究。
通过与班主任、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老师的交流,发现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因素,对于军事政治、科学、历史等案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备课时就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将教学知识点化到案例中,让学生远离单纯的、机械式的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的泥潭。
另外将历史、科学、时事政治军事等知识整合到教学中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涉及的四个环节绝大多数同学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意或无意的接触过。
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知识面还需要拓宽,概念问题还需要阐述透彻。
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本人得出结论:在确保知识点牢固掌握的前提下,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围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知识、能力、兴趣、情感、发展等。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创造3、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信息需求的确定(包括两层意思:1、确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的类型)2、信息来源的确定信息来源分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电子媒介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为保证合适有效的信息来源:1、可用的信息来源2、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1)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指自动从因特网上搜集并保存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排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搜索引擎有两种工作方式:A、目录检索(中国雅虎,./dir搜狗B、关键查询(google、百度、altavista、lycos为保证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1)提炼关键词(2)组合关键词2)网络信息下载A、直接下载(不适用于下载容量较大的文件)B、利用软件下载(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网际快车、讯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电驴等)4、信息价值的判断,对于获得的信息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判断。
全国通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要点(一)一、信息技术基础(书本第一章和第七章内容)1、能够判断哪些是信息判断信息的方法:(1)消息(2)载体且载体中有实际的内容意义(必须先有载体,再有内容意义)2、信息的4大特征,并能够进行判断①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②信息可以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3、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进制之间的加、减、乘、除)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0,1,2,3,4,5,6,7,8,9,A,B,C,D,E,F)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③进位制的标识二进制 B 如:(110)2 110B十进制 D 如:(110)10 110D十六进制 H 如:(110)16 110H4、信息的编码①字符编码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来表示,国际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A:65 a:97 大小写相差:32ASCII码在计算机中存储时只占1个字节,即存储一个(英文)字符需要1个字节②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编码方案有GB2312、GBK、GBl8030汉字编码GB2312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使用2个字节编码,即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GBl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行编码。
③多媒体信息编码a、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b、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pixel)。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第一章绪言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香农的观点: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普遍性等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人们不关注昨天的天气情况,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趋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文本、数据、图片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会考基础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浮现形态。
信息与载体的关系:(1)载体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包含的意义才是信息。
(2)信息必需通过载体才能体现(3)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分歧的载体之上。
2.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暗示、传播、储存必需依附于某种载体(2)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加工处理(3)信息可以传递和共享(4)信息具有时效性3.信息的编码(1)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转换(2)ASCII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用一个字节编码,可以暗示128个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按次依次分列的。
(3)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18030):GB2312用2个字节编码,包孕一级汉字(按拼音分列)和二级汉字(以偏旁笔画分列)(4)图形图像的数字暗示:口角图像每个像素只有2种颜色-黑(用0暗示)和白(用1暗示),即一个像素对应一个位(bit),因此口角位图的图像大小(字节数)的计算公式为:水平像素点*垂直像素点/8,如分辩率为800*600的一幅口角图像的存储空间为:800*600/8=60000字节(B)彩色图像所占空间除像素点数外,还与颜色的种类有关,颜色数越多,色彩就越逼真,所需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5)音频的数字暗示:音频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数字化。
采样频率、量化等级与音质和文件大小的关系:采样频率越大、量化等级越多,数字化声音的音质越好,所需的空间就越大。
4.信息技术发展历程1)古代的信息技术:结绳记事、语言和文字的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2)近代的信息技术:电话、电报、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3)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5.信息技术展望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使用化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数字化与生活。
★★★上机操作注意事项:一看清考试日期时间,提前15分钟到场等候,千万不要迟到;二带准考证、身份证;三做操作题时仔细看清题目,操作题一次性从头做到尾,一定要存盘;四不要早交卷,做完一定要检查。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要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所必须得三大资源。
3、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4、信息的重要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③依附性和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④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⑤价值相对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真伪性(空城计、减灶退兵)5、信息技术(IT)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6、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8、计算机辅助技术(CAD)【第二章信息的获取】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2、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信息采集有不同的方法:①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②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③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计算机是以文件的扩展名来判断其类型的,其图标也会因文件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信息的存储格式文字.txt .doc .pdf .htm/.html图形图像.jpg .bmp .gif动画.gif .swf声音.wav .mp3 .mid .wma视频.mpg .rm/.rmvb .mov .avi .wmv5、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①直接访问相关信息网页;②使用搜索引擎;③直接访问在线数据库;④使用BBS论坛。
信息技术基础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第二章信息资源过程管理2.1 信息采集2.1.1 采集的任务信息采集的任务是根据信息服务的需要,有计划的广泛搜集一定数量的相关的信息。
2.1.2 采集的原则1.针对性2.系统性3.预见性4.科学性5.计划性6.及时性2.1.3 采集的对象在实行信息收集和加工之前,我们先弄清楚收集的对象——信息源。
1.记录型信息源2.实物型信息源3.智力型信息源4.零次信息源2.1.4 采集的过程信息采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需求分析、确定采集途径和策略、采集实施、结果评价、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等。
这几个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取舍。
1.需求分析2.确定采集途径3. 确定采集策略4.采集实施和结果评价5.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2.2 信息组织加工所谓信息加工,是指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2.2.1 信息的筛选1. 筛选步骤(1)信息整理。
(2)浏览审阅。
(3)再次审核。
2. 筛选类型(1)虚构信息。
(2)添加信息。
(3)拼凑信息。
(4)变形信息。
(5)偏颇信息。
(6)残缺信息。
(7)模糊信息。
(8)走样信息。
3. 筛选方法(1)感官判断法。
(2)分析比较法。
(3)集体讨论法。
(4)专家裁决法。
(5)数学核算法。
(6)现场核实法。
2.2.2 信息的分类信息分类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1)确定分类方法。
确定信息分类方法是实施信息分拣的基础或者前提。
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地区分类法、时间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以及综合分类法等。
(2)实施信息分拣。
根据确定信息分类方法的要求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拣。
(3)进行信息排序。
通过信息排序可以使之成为井然有序的信息体系。
2.2.3 信息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准确度、信息费用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价值有多大。
1. 信息源的评价(1)直接评定法直接评定法就是按照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制定一些标准或者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定。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第一章绪言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
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五次革命及其意义: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
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主题1 信息的获取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智能代理技术(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3.在某款电脑游戏中,游戏者通过特殊设备与游戏角色合二为一,游戏者自己的动作就是游戏主角的动作,这种游戏趣味性、交互性强,使玩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该游戏主要用到的技术是………()(A)虚拟现实(B)网格计算(C)字符识别(D)机器翻译三、信息的获取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2、搜索引擎及其类型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
⾼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第⼀章绪⾔⼀、信息1.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农的观点:⽤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普遍性等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们不关注昨天的天⽓情况,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技术,核⼼是计算机技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泛应⽤,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式和⽅法都发⽣了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第⼀次信息技术⾰命:语⾔的产⽣;第⼆次信息技术⾰命:⽂字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技术⾰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命:电报、电话、⼴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第五次信息技术⾰命:电⼦计算机的普及使⽤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微电⼦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元件与光电⼦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元件和电⼦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络化、个性化、⽹络技术将向⾼速快捷、多合⼀、安全保密⽅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趋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动化、构件化、集成化⽅向发展。
第⼆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般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本、数据、图⽚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法。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信息获取一、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概括地说,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3.依附性(载体性)。
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
4.可处理性。
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5.时效性。
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6.真伪性。
人们接收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7.价值性(价值相对性)。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
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要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三、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简单地说,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形象地说,计算机技术延伸了人们的思维器官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的功能;通信技术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传感技术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微电子技术帮助实现使人的信息功能得以延伸的各种元器件的构建和集成,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产品高性能、小体积、低价格的需求。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掌握程度:A需要了解,B需要理解、会分析和应用)第一章绪言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3)本节同时要求能够从给定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抽取必要的信息。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
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以上特性同时要求能举例说明。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五次革命及其意义: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