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2卷理综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27.85 KB
- 文档页数:17
余弦辐射体:辐射体的辐射强度在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满足dIe=dIeocosθ的辐射体称为余弦辐射体。
2.发光强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定义的?答: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坎德拉(cd);定义:一个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若在一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W/sr,则该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1cd。
3.色温:色温度是指在规定两波长处具有热辐射光源的辐射比率相同的黑体的温度。
4.大气湍流效应对光传播的影响有哪些?答:影响有使光传播出现所谓光束截面内的强度闪烁、光束的弯曲和漂移(也称方向抖动)、光束弥散畸变以及空间相干性退化等现象。
5.半波电压:在式中,当光波的两个垂直分量Ex'、Ey'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时所需要加的电压,称为半波电压。
6.光的布拉格衍射效应:当入射光与声波面间夹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介质内各级衍射光会相互干涉,各高级次衍射光将互相抵消,只出现0级和+1级衍射光,即产生布拉格衍射。
7.自然旋光效应和法拉第旋光效应:(1)平面偏振光在某些各向异性介质中沿光轴传播时,其振动方向会随传播距离增大,而连续旋转的现象。
(2)磁场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而产生的旋光现象。
(区别)法拉第旋光方向与磁场H有关,是一种非可逆过程;而自然旋光现象中,不存在旋光方向随光传播方向反转的现象。
8.如何抑制后向散射?答:1、适当地选择滤光片和检偏器,以分辨无规则偏振的后向散射和有规则偏振的目标反射;2、尽可能地分开发射光源和接收器;3、采用距离选通技术。
9.声光扫描器的容量-速度积:为声光扫描器的容量-速度积,它表征单位时间内光束可以指向的可分辨位置的数目。
10.光子效应与光热效应:(1)单个光子的性质对产生的光电子起直接作用的一类光电效应;(2)探测元件吸收光辐射能量后,并不直接引起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而是把吸收的光能变为晶格的热运动能量,起起探测元件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结果又使探测元件的电学性质或其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生理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突肌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A.前馈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负反馈E.自身调节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单纯扩散D.出胞E.入胞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B. 壁细胞分泌盐酸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与空肠B. 胃与十二指肠C.D.结肠上段E.结肠下段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该人的血型是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8. 受寒冷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 甲状腺激素C.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B.昼夜变动小于1℃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E.与年龄无关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A 静脉血液B 毛细血管血液C 动脉血液D 组织细胞E 肺泡气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A. 全部Na+通道失活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C.多数K+通道失活D. 部分Na+通道失活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13.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B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E.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14.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A. 左、右心房去极化B. 左、右心房复极化C. 全部心肌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D. 左、右心室去极化E. 左右心室复极化15.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B.不需细胞膜耗能C.顺浓度差转运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E.能将Na+泵出16.原尿中的Na+含量A.高于血浆B.与血浆相同C.低于血浆D. 与肾小管液相同E. 低于终尿17.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A. 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E.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18.关于内脏痛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定位不准确B.对刺激的分辨力差C.常为慢痛D.对牵拉刺激敏感E. 必伴有牵涉痛19.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A.黄体生成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 雌激素E.催产素20.侏儒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A. Vit D3B. 糖皮质激素C. 甲状旁腺激素D.生长激素E. 甲状腺激素21.下列组织器官中,散热的主要部位是.A.骨骼肌B.皮肤C.心脏D.下丘脑E.肾脏22.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A. 血液中的H+B. 脑脊液中的CO2C. 脑脊液中的H+D. 脑脊液中PO2E. 血液中的CO223.呆小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A. Vit D3B. 糖皮质激素C. 甲状旁腺激素D.生长激素E. 甲状腺激素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应B. 反射C. 适应D. 反馈E. 整合25.肺通气中所遇到的弹性阻力主要是A. 肺泡表面张力B. 胸内压C. 气道阻力D. 惯性阻力E. 粘性阻力26.下列哪期给予心室肌足够强的刺激可能产生期前收缩A.等容收缩期B. 快速射血期C. 缓慢射血期D. 快速充盈期E. 等容舒张期27.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理完整性B.绝缘性C.双向性D.可被河豚毒阻断E.易疲劳28.具有较强的促进胰酶分泌作用的激素是A. 胰泌素B. 胃泌素C. 胆囊收缩素D. 抑胃肽E. 胰岛素2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血液的重力作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E.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30.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B.突触前膜超极化C.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E..触前膜内递质耗竭3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瞳孔缩小B.胃肠运动加速C.汗腺分泌增加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E. 逼尿肌收缩32. 耳蜗中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为A.低频听力B.高频听力C.中频听力D.中低频听力E.高中频听力33.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34 生命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大脑皮层35.某人潮气量500ml,无效腔气量150ml,呼吸频率12次/分,则每分肺泡通气量为A.3.6 LB.4.2 LC.4.8 LD.5.6LE.6 L36.激活胰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A.盐酸B.组胺C.肠致活酶D.组织液E.胰蛋白酶37.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粘滞度B. 微动脉口径C. 红细胞数目D.血管长度E.小静脉口径38.形成内髓部渗透压的主要溶质是A. NaClB. NaCl和KClC. KCl和尿素D. NaCl和尿素E. 尿素和磷酸盐39.下列哪项可能成为心脏的异位起搏点A.窦房结B. 心房肌C. 心室肌D. 房室交界结区E. 浦肯野氏纤维40.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为零B..高于正常C. 低于正常D.无限大E.正常41.关于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起自感觉接替核B.C.D.E.维持或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42.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由-90mV变成-95mV时称为A. 极化B. 去极化C. 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43.下列哪项可引起肌梭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A.α-运动神经元兴奋B. γ-运动神经元兴奋C. 梭外肌收缩D.E.梭外肌松驰44.小脑后叶中间带受损的特有症状是A. B. C. D. E.平衡失调45. 脊休克的发生机理是A. B. C. D.E. 失去了大脑皮层的下行始动作用46.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A.胞体-树突型B. 胞体-胞体型C.树突-树突型D. 胞体-轴突型E.轴突-轴突型47.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密切相关的离子是A. Na+B. Ca2+C.Mg2+D.Cl—E.K+48.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称为A.余气量B.肺活量C.补吸气量D.深吸气量E.功能余气量49.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1期的形成机制是A Na+内流与K+外流B Ca2+内流与K+外流C K+外流D Na+内流与Ca2+内流E Cl-内流50. 比较不同个体心脏泵血功能最好的指标是A.每搏量B.心输出量C.心指数D.射血分数E.心力储备51.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A.递减信号B.递增信号C. 高耗能信号D.数字式信号 E模拟信号5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含氮类激素A. 黄体生成素B. 雌激素C.雄激素D.糖皮质激素 E .醛固酮53.保持某一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D 负反馈E 自身调节5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 Cl—B K+C Na+D Fe2+E Ca2+55.吸收VitB12的部位是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上段E.结肠下段56.给高热病人酒精擦浴降温的机理是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E. 以上都不对57.骨骼肌上的受体是A. αB. βC. ΜD. Ν 1E. N258.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相同的A .总渗透压 B. Na+浓度 C.K+浓度 D. Mg2+浓度 E Ca2+浓度59. 60 Kg 体重的人,其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A. 40 L与4 LB. 36 L 与4.8 LC. 20 L 和 4 LD. 30 L 与 2 LE. 20 L 和 2 L60.血中哪一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A .卵泡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三、名词解释1.渗透性利尿各种因素使得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的现象.2.肺扩散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是衡量呼吸膜换气功能的指标。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 a 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 a 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 a CO 3沉淀生成。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200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真题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答案BD 。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 错误;B 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错误;D 正确。
答案B 。
【解析】天体的运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Mm v G mRR =可知v =可见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0.44v v ==≈木地,B 正确。
16. 答案A 。
【解析】依据右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 、b 的正负为a 正、b 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qE=qvB,可得6316010 1.3/0.04310E U v m sB Bd --⨯===≈⨯⨯,A正确。
17. 答案BD 。
【解析】0-2t0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F a m=,2t0 时刻的速度为001022F t v a t m==,在3t0时刻的瞬时速度0021053F t v v a t m=+=,则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2000005153F t F t P F m m==,A 错误;B 正确;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可得22200225122k F t W E mv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200256F t P m =,D 正确。
18. 答案D 。
【解析】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如图所示,可见P 点沿电场线方向为MN 的四等分线,故P点的电势为34V,D 正确。
19. 答案C【解析】依据右手定则,可知在0-2π内,电流方向M 到O ,在在电阻R 内则是由b到a ,为负值,且大小为212BL I R ω=为一定值,~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3~2ππ内电流的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3~2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因此C 正确。
20. 答案BC.【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知道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 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 错误。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6分)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6分)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6分)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6分)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二、非选择题6.(8分)(1)如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
2009年高考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与解析(精校版)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答案】A【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布朗运动本身即是无规律的运动,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答案】D【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 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 饱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B. 向Na 2 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 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 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这是数学家()于1981年提出的。
A、华罗庚B、柯朗C怀尔德D、J.G.Glimm2、“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句话表明数学教学设计应以()为中心。
A、学生B、教材C、教师D、师生3、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A、人本化B、生活化C、科学化D、社会化a 当a>0时;4、a=|a|={ a 当a=0时;这体现数学()思想方法a 当a<时;A、分类B、对比C、概括D、化归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
其判断形式是()A、全称肯定判断(SAP)B、全称否定判断(SEP)C、特称肯定判断(SIP)D、特称否定判断(SOP)6、数学测验卷的编制步骤一般为()A、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B、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
C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
C、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44分)7、在20世纪,数学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向的发展历程。
8、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而研制的,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划时代大事。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③。
10、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的过程。
”11、“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12、数学新教材实现从学科中心向促进的价值取向。
1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学生探究发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14、数学思维抽象概括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1 D2 B3 B4 C5 D6 A7 D8 D9 D 10C 11 B 12 A 13 B 14 AD 15 B 16 BC 17 B 18 AD 19 BD 20 A 21 BD22.(5分)(3)短接 (4)红 黑(5)中央 (6)OFF22【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 档.23.(13分)(1)0.61; 1.61; 0.60(2)0.20; 3.0(3)8.223【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12y y -=0.60m.31y y -=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12x x -=0.60m.(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2at x =∆,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s m t x v o /0.32.060.0===(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221o mv =4.5m,则根据=-121E E E 0.08224.(15分)(1)导线框的感应电动势为 t ∆∆=φε ① B l ∆=∆221φ ② 导线框中的电流为 I=R ε ③式中R 是导线框的电阻,根据电阻率公式有 sl R 4ρ=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将k t B =∆∆代入得 ρ8kls I = ⑤ (2)导线框所受磁场的作用力的大小为BIl f = 6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B Il t f ∆∆=∆∆ ⑦由⑤⑦式得 ρ822S l k t f =∆∆ ⑧24【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k l t s B t 221/=∆'∆=∆∆=φε……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R I ε=……②s l R 4ρ=,……③联立①②③得ρ8kls I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BIl F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B Il t F ∆∆=∆∆,由以上式联立可得ρ822s l k t F =∆∆.25.(18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解析一.选择1.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所以B 错误。
3.答案B【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
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答案C【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故选C。
5.答案D【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
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
所以选D 。
二.解答题31.答案(1)A(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32.答案(1)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试管甲+ —+ —乙—+ —+丙+ ——+丁—+ + —(2)②混匀。
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解析,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试验结果(1)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2)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3)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⑴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试管甲+ —+ —乙—+ —+丙+ ——+丁—+ + —⑵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⑶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⑷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⑸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33.答案(1)①固体玉米淀粉②野生菌株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④浅色范围大(2)编码非编码【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
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34.答案(1)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孟德尔(2)亲子关系世代传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3)世代数后代个体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解析】⑴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环境因素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的出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例。
⑵从一般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系谱图通常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等信息。
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还有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之分。
⑶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并且这些系谱图中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个体数少,所以为了要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这们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
二.选择题 6.答案A【解析】设2molZn 参与反应,因Z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 o l Z n (N O 3)2,显然含有7.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CaCO 3与CO 2反应生成Ca(HCO 3)2,再加入NaHCO 3是没有现象的,A 项错;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 3,无CO 2气体放出,B 项错;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其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 反应时,放出的CO 2多,C 项错;D 项,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 + CO 2 + H 2O =2NaHCO 3↓,由于NaHCO 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9.答案D【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 项错。
10.答案C【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
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11.答案B 【解析】设H 2、CH 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mol 。
则x + y =5,571.6x/2 + 890y = 3695,解得x=1.25mol; y=3.75mol ,两者比为1:3,故选B 项。
12. 答案A【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有机物的酯基与NaOH水解时,生成羧酸钠,此外生成的酚还要继续消耗NaOH ,故需要5molNaOH ,A 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由于Fe 2+的还原性强于Br -,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 2先氧化Fe 2+,然后再氧化Br -。
2Fe 2++ Cl 2 2Fe 3++ 2Cl-,2Br -+ Cl 2 Br 2 + 2Cl -,2FeBr 2 + 3Cl 2 2FeCl 3 + 2Br 2 。
当x/a≤0.5时,Cl 2仅氧化Fe 2+,故A 项正确。
当x/a ≥1.5时,Fe 2+和Br -合部被氧化,D 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 项,当x=0.5a 时,Cl 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 ,显然Cl 2还要氧化Br -,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14.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 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 错.根据波的特点D 正确.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m F 31=,得3=乙甲m m ,由t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 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 错。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为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时测的路端电压为 4.8v,A 中的路端电压为4v,B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4.8V.正确C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5.7v,D 中的路端电压为5.4v. 18.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 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 到3.11eV 之间,A 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 到3.11eV 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3.40evB 错.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 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 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 介于1.62到3.11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 对. 19.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中的虚线为等势线,所以M 点从O 点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等于零,D 正确.根据MN 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N 受到的电场力向上M 受到的电场力向下,电荷的正负不清楚但为异种电荷.A 错.o 到a 的电势差等于o 到c 的两点的电势差,而且电荷和质量大小相等,而且电场力都做的是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a 与c 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B 对.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阻力f 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221)(o mv fh mgh -=+-,=h 202(1)v f g mg+,求返回抛出点的速度由全程使用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为零,只有阻力做功为有2221212o mv mv mgh -=-,解得=v mg f v mg f-+正确 21.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 面,入射角为45o >临界角5.11arcsin=θ,所以在BC 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 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 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 的长度,B 对.D 正确.第Ⅱ卷 非选择题22.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 档.23.答案(1)0.61 1.61 0.60 (2)0.20 3.0(3)8.2【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12y y -=0.60m.31y y -=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12x x -=0.60m.(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2at x =∆,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s m t x v o /0.32.060.0===(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221o mv =4.5m,则根据=-121E E E 0.082 24.答案(1)ρ8kls I =(2)228k l sρ【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k l t s B t 221/=∆'∆=∆∆=φε ……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RI ε=……②slR 4ρ=,……③联立①②③得ρ8kls I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BIl F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t B Il t F ∆∆=∆∆,由以上式联立可得ρ822sl k t F =∆∆. 25.答案221122212arcsin()2l d dl dl l d++【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于粒子在分界线处的速度与分界线垂直,圆心O 应在分界线上,OP 长度即为粒子运动的圆弧的半径R.由几何关系得2212)(d R l R -+=………①设粒子的质量和所带正电荷分别为m 和q,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②设P '为虚线与分界线的交点,α='∠P PO ,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vR t α=1……③ 式中有Rl 1sin =α………④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初速度为v,方向垂直于电场.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qE =…………⑤由运动学公式有221at d =……⑥ 22vt l =………⑦由①②⑤⑥⑦式得v l d l B E 22221+=…………⑧ 由①③④⑦式得)2arcsin(22211222121dl dldl d l t t ++=26.答案(1)223/2()G Vdd x ρ+ Rv mqvB 2=(2)13/2-=k Ld ,)1(3/22-=k G k L V ρδ【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部分的知识.(1)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ρ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常可通过填充后的球形区域产生的附加引力g m rMmG∆=2………①来计算,式中的m 是Q 点处某质点的质量,M 是填充后球形区域的质量,V M ρ=……………② 而r 是球形空腔中心O 至Q 点的距离22x d r +=………③g ∆在数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形空腔所引起的Q 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Q 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方向沿OQ 方向,重力加速度反常g '∆是这一改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g rdg ∆='∆………④联立以上式子得 2/322)(x d VdG g +='∆ρ,…………⑤(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g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max dV G g ρ='∆……⑥()2/322min )(L d VdG g +='∆ρ……………⑦由提设有()δk g ='∆max 、()δ='∆min g ……⑧联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13/2-=k Ld ,)1(3/22-=k G k L V ρδ27.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