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功能分析_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 格式:pdf
- 大小:485.61 KB
- 文档页数:7
政治学中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和群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它反映了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对于维护和发展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和意义政治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到政治决策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诉求的行为。
政治参与可以包括选举投票、政治献金、参与政治组织、参与公民运动等多种形式。
政治参与的意义在于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促进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发展。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和方式政治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类型。
直接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例如选举投票、参与公民运动等;间接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代表或中介机构参与政治决策,例如参与政党、参与利益团体等。
政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是选举投票,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环节,通过选举投票,公民可以选择自己认同的候选人或政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其次是政治献金,政治献金是个体或组织向政治候选人或政党捐赠资金,以支持其选举活动或政策主张。
再次是参与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例如政党、公民团体等。
最后是参与公民运动,公民运动是公民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政治诉求和争取权益的方式,例如示威游行、抗议活动等。
三、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制度因素,包括选举制度、政治体制等。
不同的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会直接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方式。
其次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社会认同等。
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公民更容易参与政治决策。
最后是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
性别和年龄等个体特征会影响个体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四、政治参与的挑战和对策政治参与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政治不信任、政治疏离等。
政治不信任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精英的不信任感,导致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意愿降低。
政治学研究范式对政治学学术研究的作用一、概述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式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政治学领域,研究范式不仅影响着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也对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探讨其对政治学学术研究的作用。
二、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和特征1.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概念政治学研究范式是指影响政治学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发展的一种思维模式和研究取向。
它涵盖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内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是政治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遵循的一种范式。
2.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特征(1)理论导向性:政治学研究范式具有明显的理论导向性,其核心是一套相对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
(2)方法论规范性:政治学研究范式对学者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规范要求,包括研究逻辑、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等方面。
(3)研究领域的界定:政治学研究范式往往围绕固定的研究话题或领域展开,例如国际关系、比较政治、政治思想史等。
三、政治学研究范式对学术研究的作用1. 研究方向的指导作用政治学研究范式对学者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的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它们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传统的政治思想史范式注重对政治思想传统的梳理和解读,而比较政治范式则关注不同政治体系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2. 理论和方法的规范作用政治学研究范式对政治学界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者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推动了政治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实证研究范式的兴起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定量化趋势,提高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理论产生和交流的促进作用政治学研究范式对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和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同的研究范式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它们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演进。
通过相互之间的辩证对话,各种研究范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了政治学理论的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政治活动和表达政治观点的行为。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在网络上进行政治互动和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
这种新形式的政治参与对于当代中国政治面貌和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使政治参与门槛大大降低。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发表博客、发表评论、参与网络讨论群等方式,实现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政治观点的表达。
这使得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一部分特权阶层,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从而拉近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距离。
网络政治参与也加强了公民之间的联系和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迅速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
这使得公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团结起来,共同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与机遇尽管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提供了更多和更便捷的政治参与机会,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网络上,政治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比较容易。
这可能会影响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还面临着监管和审查的挑战。
政府往往需要对网络空间进行疏导和管理,而过于严格的监管可能限制公民的政治表达和参与。
此外,大规模的政府审查也可能形成网络封锁和言论自由的局面。
然而,网络政治参与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
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了解公民的需求,从而提升治理质量。
此外,网络政治参与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促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与优化方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将继续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一、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的形式是政治参与的具体行为方式1、政治选举2、政治投票3、合作活动(即团体或者组织活动)4、个别接触接触活动是指公民为了谋求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活动。
这些活动的行为目标非常明确,信息量也很大。
(暂不包括向官员行贿等不法行为)5、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最初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在政治行的研究中政治冷漠表示政治参与行为的缺乏。
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一种表现,即不参与政治活动,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其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可能是泛政治化后,公民对政治反感而失去信心,随之对政治采取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其二可能是公民认为现存的政治机构已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政治意愿,能够及时了解并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因而政治参与与否已经是特点:把下层劳动人民当作建设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因此,就把政治参与扩大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各个阶层,主张采取对下层劳动人民有利的公平分配等激进政策。
结果:采用这种政治参与模式的政权最终都失败了,它试图通过扩大政治参与来解决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1、技术主义模式(专家治国论)特征:鼓励投资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压制或者不鼓励政治参与,是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分类:根据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关注情况,技术主义模式可也分为独裁—技术型和公平—技术型两种。
区别在于独裁—技术型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关心收入分配,公平—技术型则不仅关心经济增长,而且关心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代表:独裁—技术型以1964—1985年的巴西军政府和苏加诺以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代表。
只作为短期的战略选择公平—技术型以军人执政时的秘鲁和韩国为代表2、高动员模式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特点:政府动员人民进行积极地政治参与,并且参与的内容和方向都是由政府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的。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推荐五篇)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摘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进行政治实践,大学生能够获得政治参与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适应今后的政治生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参与政治无论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公正的政治参与制度,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秩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分为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对政治参与的概念做出界定,阐释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论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尤其是其中的问题。
有其积极的方面,如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较高的政治鉴别力。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治认知模糊、政治参与冷漠、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存在差异等。
第三部分:探讨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
本文认为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社会要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宽松的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政治参与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民主的一个重要尺度。
政治参与的定义由于国内外学者的政治环境、政治视角、思维方式不同,因而对政治参与的内涵界定也有所不同。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
亨廷顿等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参与研究近年来,政治参与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行动和言论来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过程。
在政治社会学领域,研究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政治参与的内在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政治参与对于民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政治建立在广泛公民参与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公民才能真正获得政治自治的体验和权利。
研究发现,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政治参与还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
其次,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个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可以是直接的,如参加示威抗议、选举投票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参与政治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等。
此外,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深度也存在差异,既有较为表面的参与形式,也有深入政治决策过程的参与方式。
例如,一些公民可能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制定中,提供意见和建议,参与公共问询和听证会,而另一些公民则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中,通过社会动员和组织来实现自身需求的表达和维权。
政治参与的多样性使得研究者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考察其影响和作用。
第三,不同社会群体在政治参与中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年轻人在政治参与中常常面临参与意愿不强、政治信任度低、参与能力有限等问题。
研究发现,教育、家庭背景、政治社会化等因素对于年轻人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同样,女性在政治参与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政治机会不均等、性别歧视、社会压力等。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为了减少这些群体面临的障碍,需要改善教育、提高政治社会化水平,创造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政治环境。
最后,政治参与研究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对于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参与是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合理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在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参与形式主要包括公民咨询、调查、听证会等。
通过这些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有效地制定决策,并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也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内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是中国政治参与的独特形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参与对于保证党的领导的民主和集中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党内民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党派协商、党纪检查等。
通过这些机制,党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决策,推动党的工作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化。
党内民主参与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是指公民对政治决策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态度。
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众对事务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得以体现,如参与选举、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等。
通过这些参与行为,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四、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社会讨论和政治决策。
这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扩大了公民的参与范围和便利度,提高了政府的回应能力和透明度。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信息真实性的核查、网络舆论的操纵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起来,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都对中国的民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现代政治参与的功能与意义论文摘要: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
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没有真正的公民政治参与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政治。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特征;政治参与的功能;政治参与的意义;一、政治参与的概念及目的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公民团体)为实现其政治权利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行为”,也可以指“公民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为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或过程”。
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政治参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尽管存在着多种政治参与类型,但是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影响政府行为和决策”。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地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目的: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是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政治参与也是政治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争取政策为民众接受,疏通政府贯彻政治决策的渠道,在社会与政治中建立起信任感,因而支持和影响了政府行为,改善了政治的品质。
二、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如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与政治参与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比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政治上表现更积极。
如何解释人们社会属性与政治参与之间的这种关联性?西方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如竞选捐款、政治信息、政治知识和技能等等。
政治的参与:实现民主治理
政治的参与是现代民主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治参与不仅仅是选举投票的行为,更是每位公民行使权利、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方式。
通过积极参与政治,公民能够直接影响和塑造社会的发展方向,确保政府的决策更贴近民意,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首先,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在民主国家,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有权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这种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的行使,更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积极贡献。
通过选举、政治活动、舆论表达等多种方式,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其次,政治参与促进了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在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中,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公开,政策制定更加客观和全面。
政府需要回应公民的需求和关切,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果。
公民的监督和参与使得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再者,政治参与有助于建立社会共识和凝聚力。
通过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观点得以平等地表达和协调。
政治参与不仅仅是多样化意见的展示,更是社会各界在共同价值和目标上的统一。
这种共识和凝聚力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使整个社会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综上所述,政治参与不仅仅是个人权利的体现,更是民主治理的核心要素。
通过积极参与政治,公民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激励更多的公民投身到民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政治的参与:实现民主治理
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民主治理的核心要素。
它不仅仅是投票选举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公民责任和权利的体现。
政治参与意味着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发表意见、参与决策,从而确保政府的政策和行为符合公众的利益和期望。
首先,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当公民积极参与政治过程时,政府必须更加公开其决策过程,以回应公众的关切。
这种透明度可以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效率。
其次,政治参与促进了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参与政治,这些群体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种多元参与有助于形成更加公正和包容的政策,减少社会冲突和不平等。
此外,政治参与还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能力。
通过参与政治讨论、了解政策影响,公民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过程和自己的权利。
这种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和责任感。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这包括确保选举的公正性、提供多元化的参与渠道、保障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推动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总之,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治理的关键。
它不仅能够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还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机制,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公正和繁荣的社会。
一、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
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
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
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二、从“华南虎照片”案看政治参与的途径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
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纸老虎造假。
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
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
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
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正式承认照片系伪造,“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2008年9月27日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对华南虎照周正龙确定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请运用政治参与途径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政治参与的作用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政治参与作为一种行为形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政治参与既是一种表达个体意见和权利的方式,也是实现民主政治价值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政治参与的作用进行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一、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通过政治参与,个体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关切。
这种参与不仅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更是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
政治参与的权利使个人能够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事务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力,从而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政治参与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通过政治参与,人们能够通过合法途径改变现有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政治体制,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进步。
政治参与可以促使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动员,为消除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三、增强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思维能力政治参与是一种培养和增强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方式。
通过政治参与,个人逐渐了解并学习如何理解和参与政治事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政治思辨能力。
政治参与能够使民众更加关注政治议题,理解政策的重要性,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这种主动参与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社会整体的政治素质提升。
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实现自身权益的保护和维护,提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和诉求。
政治参与可以团结民众,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
通过参与政治,人们能够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权益,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五、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基石。
通过政治参与,个人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约束。
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的建立,加强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政治参与模式评析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越高,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就越高。
”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1]。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政治参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因此,对政治参与的模式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何谓”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在现代政治学中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研究主题,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涵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
巴恩斯和凯思在他们的著作《政治行为:五个西方民主国家的群众参与》中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的各个层次中意图影响政治抉择的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它也包括抗议和暴力行为。
与这种观点相类似的是,赫伯特·麦克劳斯基在《政治参与》中也认为,政治参与是表示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动。
[2]美国学者布斯和塞莱格森在《拉丁美洲的政治参与》中认为,政治参与的目标不完全指向政府,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都是政治参与,社区(村庄、街区)也可能涉及公益分配问题,所以政治参与的目标也可能指向社区。
[3]基于上述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我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4]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就政治参与的主体而言,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就政治参与的本质而言,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就政冶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就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而言,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模式政治参与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公民介入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一种总体性制度安排。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参与研究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参与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通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个体和群体在政治行为中的参与程度、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政治参与的主要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意义。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政治参与是指个体和群体在政治决策和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实际参与行为。
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包括政治投票、政治组织参与、示威游行、政治咨询等。
其中,政治投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体现。
政治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参与方式和程度因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而异。
在发达国家,公民投票是最普遍的参与方式,公民通过投票来选择代表并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
相比之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往往表现为示威游行、社会运动等形式。
二、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对政治参与有着深刻的影响。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容易参与政治,他们对政治问题更感兴趣,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机会参与。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政治参与也有着向基层扩散的趋势。
2. 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对政治参与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具有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地区,政治参与程度相对较高;而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中,政治参与往往表现为集体行动。
3. 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对政治参与有着直接的影响。
民主制度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公民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相比之下,专制制度和威权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相对较低,受到政府控制和限制。
4. 个人因素:个人的性格、认同和心理特征也会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一些研究发现,个人的政治兴趣、政治知识水平和对政治的信任程度与其政治参与相关。
三、研究意义和启示政治参与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指导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高中人教版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实证研究与实践的实证研究教案高中人教版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引言: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是政治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证研究与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设计,促进学生对高中人教版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一、实证研究与实践的目的与意义(200字)实证研究与实践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政治学研究尤为重要。
通过实证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现状、原因和影响,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实证研究与实践的方法,能够培养科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证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设计(400字)1. 实证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或调查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选择一个具体的政治实际问题,如选举投票率下降的原因,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调查问题和样本,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开展模拟选举活动,从候选人角度体验政治参与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背景材料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和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
三、实证研究与实践的教学策略(300字)1. 合作学习实证研究与实践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调研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供指导与反馈在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分析、数据处理等工作。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实证研究和实践的质量。
四、实证研究与实践的评价方式(100字)为了评价学生在实证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政治参与功能分析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发布时间:作者:张紧跟摘要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发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也具有现实意义。
政党与政治参与都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名词。
中外政治学学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单项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但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
国内学术界自世纪年代初译介西方政治学以来尤其是在研究西方国家政治过程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的政党在政治参与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述这个问题以及探讨其对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意义则几乎是一个空白。
本文认为尽管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政治是西方学者在西方式政党制度下研究政党问题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实际上也非常强调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重要作用而充分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学者研究政党时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范式。
在西方学者看来⒈政治参与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的行动⒊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支持或反对、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和不行动⒋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行动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
因此他们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合法途径影响公共政策以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
而在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政党是公民参政的基本形式之一因为⒈政党是政治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公众。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张文举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9)003
【摘要】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功能,能够吸纳、组织和疏导公民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要求,有利于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表达,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张文举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功能的优化 [J], 齐春雷
2.中国政党制度主导下的政治参与是理性温和有序的政治参与 [J], 孙存良
3.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功能分析 [J], 林怀艺
4.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机制创新——兼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时空方位 [J], 祁雪春; 钟德涛
5.借鉴世界政党发展经验加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郭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摘要 :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 ,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 ,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 ,而且发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也具有现实意义。
政党与政治参与都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名词。
中外政治学学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单项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 ,但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则显得相对薄弱。
国内学术界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译介西方政治学以来 ,尤其是在研究西方国家政治过程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的政党在政治参与中的重要作用 [1],但是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述这个问题以及探讨其对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意义则几乎是一个空白。
本文认为 ,尽管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政治是西方学者在西方式政党制度下研究政党问题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 ,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实际上也非常强调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重要作用 ,而充分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 ,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学者研究政党时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范式。
在西方学者看来 :1、政治参与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 ; 2、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的行动 ; 3、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支持或反对、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和不行动 ; 4、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 ,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行动 ; 5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
因此 ,他们认为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合法途径影响公共政策以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
而在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中 ,政党是公民参政的基本形式之一 ,因为 :1、政党是政治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公众的意志带到政府系统中去 ; 2、“政党把人民同政府联结起来”是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的组织 ; 3、政党是“把公众偏好变成公共政策的基本制度形式” ; 4、政党是“由社会上的政治积极分子组成的集团 ,它们致力于控制政府权力 ,为获取公众支持而与其他集团进行公开竞争” ;5、政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机制 ,作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中介 ,它提供了一种能将公众的利益要求与偏好信息传递给公共政策制订者 ,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稳定的组织机制。
政治的参与:实现民主治理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民主治理的基石,它确保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政治参与不仅仅是选举投票,它包括了公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意见表达、监督政府行为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
首先,政治参与的核心在于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公民有权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决策过程,这要求政府必须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同时,公民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公共论坛和社交媒体,表达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双向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理解民意,制定出更符合公众期望的政策。
其次,政治参与还包括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
这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听证会、社区会议或加入政策咨询委员会来实现。
在这些平台上,公民可以直接向决策者提出问题,提供反馈,甚至参与决策过程。
这种直接参与不仅增强了政策的合法性,也提高了政策的质量。
此外,政治参与还体现在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上。
公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提起诉讼,来挑战不合法或不公正的政府行为。
同时,公民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监督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研究和倡导,推动政府改进政策和提高治理效率。
最后,政治参与的实现还需要一个健康的政治文化。
这种文化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及通过和平和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分歧。
教育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应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
总之,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治理的关键。
通过确保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公正、透明和有效的政府。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整个社会的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00年第4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 o 142000第40卷 JOURNA L OF S UN Y ATSE N UNI VERSITY V ol 140(总166期)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G eneral N o 1166政治参与功能分析: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Ξ张紧跟(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发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党;功能;政治发展中图分类号:B 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639(2000)0420060207政党与政治参与都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名词。
中外政治学学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单项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但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
国内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译介西方政治学以来,尤其是在研究西方国家政治过程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的政党在政治参与中的重要作用①,但是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述这个问题以及探讨其对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意义则几乎是一个空白②。
本文认为,尽管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政治是西方学者在西方式政党制度下研究政党问题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实际上也非常强调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重要作用,而充分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学者研究政党时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范式。
在西方学者看来:1、政治参与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2、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的行动;3、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支持或反对、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和不行动;4、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Ξ①②从有关中国政党制度的有关论著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以研究美国政治制度为例,参见陈其人等著的《美国两党制剖析》(商务印书馆1984年)、李道揆著的《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谭君久著的《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等著作。
收稿日期:2000-03-31作者简介:张紧跟(1973-),男,湖北人,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讲师。
行动①;5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
②因此,他们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合法途径影响公共政策以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
而在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政党是公民参政的基本形式之一,因为:1、政党是政治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公众的意志带到政府系统中去;2、“政党把人民同政府联结起来”,③是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的组织;3、政党是“把公众偏好变成公共政策的基本制度形式”;④4、政党是“由社会上的政治积极分子组成的集团,它们致力于控制政府权力,为获取公众支持而与其他集团进行公开竞争”;⑤5、政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机制,作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中介,它提供了一种能将公众的利益要求与偏好信息传递给公共政策制订者,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稳定的组织机制。
对个人而言,政党通过发挥政治参与中介作用,有助于使政府被理解,使公众参与富有实际意义。
⑥这种研究范式采用了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兴起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即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方法,注重客观性描述,回避对现象的本质分析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经验研究。
这种范式是建立在详细占有丰富的实证材料基础之上的,尽管未能揭示出所研究对象的实质,但能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实证分析材料,也不失为一种可借用的分析工具。
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相比,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并未明确地将政党与政治参与联结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忽视了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
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抽象出了政党的阶级实质,指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集团,是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认为“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⑦对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他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集团和派别之间的矛盾与斗争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各个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集团和派别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在政治上的反映;它们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官吏职位这种‘赃物’,在不改变资产阶级制度基础的情况下为争取政权而进行着斗争。
”⑧在深刻揭示政党阶级本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政党通常代表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本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在实现其阶级使命时,都是由政党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的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⑨而且,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还认为:政党要通过制订行之有效的政治纲领号召群众,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通过一定的组织把本阶级成员联系起来,共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1页。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7页。
《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7页。
Dennis ・S ・I ppolito ,Thomas ・G ・Walker ,P olitical parties ,Interest groups ,and Public policy :G roup In fluence in American P olitics (Prentice -Hall Inc ,Englew ood Cliffs ,N ・J ・1980)p 11.S igmund Neumana ,M odern P olitical Parties (Chicag o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1956)pp 1396.V ・O ・K ey ,P olitics ,Parties and Pressure G roups ,5th edition (New Y ork ,Cronwell ,1964)pp 1432.G iovanni S ortor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 :A Frame for analysi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pp 125.《布来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3页。
参见帕特里克・J ・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载《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4期。
同行动、实现本阶级的目标,因为“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
”①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在对政党进行定性分析和规范研究以揭示出其阶级实质的同时,实际上也注意到了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即政党带领本阶级成员实现其阶级利益的功能。
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育,加强与改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时,总是强调要密切党同人民的联系,强调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实际上从实践中证明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的重要性。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政治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对政党阶级本质的揭示,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对政党功能的具体分析;以致在分析资产阶级政党时,往往在不了解甚至回避经验材料的前提下,满足于援引几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文以作出价值性评判,多是从概念和原则出发,用过去的现成话来硬套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忽视、回避甚至拒绝对具体现象的研究,使理论研究脱离于现实客观实际,把单一的本质与繁复的现象、历史趋向与现实生活混为一团,自然不能客观反映当代的实际政治过程。
这种研究思路,在方法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在结论上则可能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在政治学研究中,“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把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对各种政治现象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定性分析,也要任用现代科学手段,求得大量的经验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分析,在规范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经验研究”。
②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吸取西方学者在政党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材料,是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的科学方法。
而只有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只有把“政治实际状况和矛盾分析与政治思想价值矛盾分析结合起来”③,透过大量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出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当代西方国家,体制内政党在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过程中,表现为各政党用纲领、政策和领袖的个人魅力在公开的选举竞争中争取选民的支持,并以选举竞争中所形成的“人民的公意”作为合法执掌国家权力的依据;而各政党为了获取执政权,就不能不在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反映公民的政策选择和政治意愿,从而使政府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之上,使政府系统民主化,这无疑是一种民主的进步。
所以,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在本质上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机制,政党通过发挥公民参政的组织和中介作用,使公民参政更容易和更有效地得以实现,公民则通过政党影响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
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通过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为公共政策。
二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政党是适应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要求而产生和兴起的。
在资本主义①②③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张友渔、石啸冲、王邦佐、王沪宁:《政治学》,载《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95页。
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随着公民普选权的逐渐获得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要求参与政治过程,相应地就必须一种组织和协调公民参与政治的机制,而“政党就是随着公民选举权的扩大,以及各种集团试图通过动员选民去支持那些对不同利益都有吸引力的政策以谋求公职而得到发展的”。
①从政治过程上看,投票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选民采取的旨在使当权者能对其决策负责的一种手段;通过定期选举中的投票,公民可以向决策者公开表达政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