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

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其研究表明在没有更改手术方式的前提之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患者的死亡率由0.44%下降至0.07%。现在看来,在当时更改术中麻醉方式是一次大胆而又合理的尝试,选择对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干扰更小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来替代全身麻醉,其有利于骨科患者的术后康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是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另一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中的有效应用是多模式镇痛。现今已有大量数据表明:使用多模式镇痛的患者,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减少,故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亦随之减少,同时,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更为少见,患者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得以明显减轻。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之中,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术前、术中以及术后。

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术前的应用

1.患者入院基本流程

在完成术前初步健康评估之后,除了对骨科住院患者应当进行常规影像学、心电图检查之外,并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现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其他系统疾病,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进行全面料及和准确评估,并经过相关科室会诊后予以针对性治疗,及时处理和纠正可能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在术前将患者调整至最佳状态。同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吸烟史,嘱患者戒烟,因为吸烟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具有相关性,可导致患者组织氧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等。

2.术前教育及心理准备

在手术前,绝大部分患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是恐惧心理。有文献报道称,麻醉前的患者教育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不仅如此,术前教育可增加患者对于手术本身以及术后康复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增强了患者对于手术的信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最重要的是其有利

于实现术后加速康复。术前患者教育应当由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配合进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术后麻醉苏醒后进食指导,术后康复锻炼指导,并提前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由于术中麻醉所致的暂时性皮肤感觉缺失或是运动障碍等。目前相关数据提示:术前教育与指导对于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总时间以及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无明显作用,但是其可以显著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开展术前教育是临床工作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ERAS指南或共识均将“术前宣教”列于项目首位,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不高,但均强烈推荐,体现出病人的理解配合即依从性对完成ERAS路径的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应避免将术前宣教流于形式,特别是在病人多、医疗工作繁重的大医院,应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模式,真正使病人理解其在完成ERAS项目中的重要地位。

3.术前禁食禁饮

传统理念下,在接受骨科手术前需要长时间的禁食禁饮,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则推荐在术前2小时前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饮品,包括:清水、葡萄糖水等,但不包括含酒精的饮料。相关研究表明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缓解分解代谢。

4.超前镇痛

大多数骨科患者,例如骨折、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患者、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超前镇痛是在术前采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症状,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对于镇痛药物的需求,并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于诊疗的满意度和配合程度。

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术中的应用

1.麻醉方式的选择

良好的麻醉可以减轻患者应激,促使患者开始早期活动及锻炼,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组成环节。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研究提倡使用多模式麻醉方案,在该模式下可因协同效应而减少各种麻醉剂的使用剂量。目前,骨科手术之中更多的选择硬膜外麻醉等非全身麻醉方案,其原因在于这些麻醉方案其麻醉效果不亚于全身麻醉,同时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心脏负担、减少术后肠麻痹发生风险等。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称,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选用全身麻醉的患者,较选用硬膜外麻醉者,更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例如:肺栓塞、肾脏损伤、感染等,同时,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其所需要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近期,相关研究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术的患者的全身麻醉效果与脊髓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提示非全麻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患者术后更少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另外1份国外多中心研究提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出现术后严重疼痛的风险是非全身麻醉者的8.5倍,而出现持续

性术后疼痛的风险是非全身麻醉者的2.5倍。术后持续性疼痛或是术后严重疼痛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由于疼痛而无法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处于长期制动状态下,可明显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该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猝死等严重后果。

故在临床工作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要临床主管医师与麻醉医师进行全面仔细的沟通后决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例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采用硬膜外麻醉风险较全身麻醉更小,也更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

2.术中保温

骨科手术病人在复温过程中易产生应激反应,可显著增加心血管负担,损伤机体功能,因此患者应当在术中维持正常体温,必要时应当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可减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同时减少术中出血。国外多篇文献指出维持骨科手术患者的术中体温恒定应当是麻醉护理的目标之一。相关文献报道维持术中体温恒定有利于降低术中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同时亦可以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目前,维持术中体温相对恒定主要依赖于保温毯等设备。

3.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根据病人、术者的技术等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创伤是

病人最为重要的应激因素,而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术后康复的进程,提倡在精准、微创及损伤控制理念下完成手术,以减小创伤应激。术者尤应注意保障手术质量并通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等环节促进术后康复。

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术后的应用

1.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倡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以用于术后疼痛的控制。既往所使用的全身麻醉,以及术后单一地使用静脉阿片类药物作为术后镇痛方案,在现在看来是不适合于接受骨科手术患者的。现今,术后早期临床常用的镇痛方式包括有:患者自控硬膜外阻滞镇痛、神经阻滞镇痛、关节周围浸润麻醉以及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等,并配合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口服止痛药物。众多学者认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继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相关文献指出,骨科手术后,予以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配合或不配合阿片类药物)均可以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2.术后补液及恢复饮食

传统观念下,为了在术后维持患者的血压,往往在术后给予大量液体输入,这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因补液过度,导致心脏前

负荷增加,同时术后补液多为晶体液,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而导致组织间液集聚,术后肢体水肿甚至肺水肿,影响术后康复。故术后应当尽快让患者恢复经口进食、饮水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肠黏膜功能,防止菌群失调和异位,还可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清醒状态下患者可逐步由饮水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并根据胃肠耐受量逐渐增加。

3.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

骨科手术后早期活动以及康复治疗是骨关节外科加速康复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骨科手术后早期活动以及康复锻炼与最终预后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术后,应当为患者制定周密的康复计划,确定并达成每天的康复目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早期下床活动,因其可以增加肠蠕动和肺活量,加快体质恢复,预防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文献报道称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胰岛素抵抗、肺功能下降并可以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术后不满意的血糖控制可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而肺功能下降或是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可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及住院费用的增加;长期制动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轻者可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疼痛,重者甚至可因肺动脉栓塞而导致猝死。相关数据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尽快开始下地活动有利于

术后康复,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长度约1.8天,而国内护理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一般护理病人,不仅如此,术后早期开始活动并接受康复锻炼指导的患者在具有更好的关节功能的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明显减低。

4.术后引流管处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不推荐骨科手术常规使用引流管,若必须使用时建议在24小时内拔除,以免发生逆行感染。

四、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实践中的问题探讨

1.减少围手术期应激是ERAS的理论基础

可致围手术期病人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紧张焦虑、麻醉、创伤、疼痛、术后并发症等均为导致应激反应发生的因素,以致影响病人内环境的稳定。ERAS即是通过对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优化,将上述应激因素减到最少,进而促进病人康复。20世纪90年代末,ERAS相关路径在结肠外科成功实施,通过对传统路径的优化,可显著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降低医疗支出。借鉴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成功经验,目前ERAS在骨科领域开始应用,对传统治疗理念及路径造成了一定冲击甚至颠覆。ERAS路径源于临床实践,具有循证基础,对临床实践虽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但应用过程中仍应兼顾医疗环境的复杂性、配

套措施的建立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做到真正以病人的康复为首要目的和基本原则。

2.注重团队建设

ERAS相关路径包括病人入院前、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等多项内容,应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建立包括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专业人员的团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对ERAS路径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一般是以外科医生为主导,麻醉科医生协同,设计针对ERAS项目的具体量表,护理人员具体负责并记录相关路径的实施质量及病人的完成状况,随时调整、修正。由于任何单一学科不可能完整地实施ERAS,建立多学科团队至关重要。与麻醉科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术中液体治疗、术后疼痛管理等方面。术中提倡限制性液体治疗的理念,大量研究证实,传统开放式的液体治疗可致病人液体负荷过重,为不良应激因素,且导致术后吻合口水肿,不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对于因麻醉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提倡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动脉血压,保障器官灌注,强调出入量零平衡的液体治疗策略。提倡多模式镇痛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好,但呼吸抑制、胃肠麻痹、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显著,不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可以多种模式的镇痛方案组合替代或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如硬膜外麻醉、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及使用非甾体

抗炎药(NSAIDs)等。为减少病人术前准备中因长时间禁食导致的应激反应,提倡将术前禁食及禁饮时间延后,禁食时间由术前12h延后至术前6h,术前2h仍鼓励病人口服碳水化合物饮品,此环节也需要麻醉科医生的认可,传统方案中规定术前6h禁饮,主要顾虑是麻醉诱导过程中胃储留物有致病人误吸的风险。大量研究表明,对于不合并胃排空延迟及消化道梗阻的病人,胃排空时间为1.0-1.5h,因而将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h,具有循证基础。

其次,要采用多模式,即个体化原则来实施ERAS。应充分认识到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医疗行为与临床效果间存在的不确定性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性。ERAS实施过程中应审慎评估病人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有无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对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能快则快,不能快时不勉强快,否则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延迟病人的康复。

3.个体化原则,不可盲目照搬

ERAS路径中包括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术前宣教、营养评估及纠正、术中保温、限制性液体治疗、早期下床活动等,具有普适性,应予坚持,有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大部分ERAS相关项目的循证医学基础源于结直肠外科的成功经验,后将其拓展并应用于其他学科。骨科具其有特殊性,表现为标准术式少、手术复杂性高、术后并发症类型多、患者病情严重程

度不一等特点。因此,在一些特殊性问题的处理如术后饮食恢复、引流管理等方面应兼顾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及潜在并发症等因素,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简单化盲目照搬其他手术的成功经验。比如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其可不放置引流管,术后即可下地,日间手术等,但应用到脊柱外科的大手术中则无法完全适用。

4.开展ERAS必须与当地医院情况接轨

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医保政策等存在较大差异,远复杂于开展ERAS较为成功的欧洲国家。因此,ERAS理念及路径虽有循证医学基础,执行过程中仍应与国情及医院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发展的视角评价ERAS的开展情况。经济发达地区三级医院病源处于过饱和状态,ERAS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的可行途径,值得推广提倡,但某些二级医院病源远未饱和,缺乏开展ERAS的紧迫感及基本条件,不必在同样标准及同样模式下执行ERAS的相关路径。而且不同医院的团队配置和医护认识水平也不同,必须在对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进行充分教育培训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纠纷。

五、总结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的康复效果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众多国内外的研究均提示加速康

复外科理念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风险,而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然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关节外科乃至骨科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也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以及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验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之中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探索加速康复外科里面某部分工作项目在骨科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机制。可以预料到的是,加速康复外科之中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理念也将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进步而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也将会有更多的学科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实现不同交叉学科之间、不同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之间的高效且有方向性的学术交流,更可以从临床的各个不同的方面发挥着其学科优势,最终从多个方面造福广大患者。我科亦将坚持ERAS理念在骨科的推广应用,以便更好的服务福建省的广大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

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其研究表明在没有更改手术方式的前提之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患者的死亡率由0.44%下降至0.07%。现在看来,在当时更改术中麻醉方式是一次大胆而又合理的尝试,选择对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干扰更小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来替代全身麻醉,其有利于骨科患者的术后康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是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另一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中的有效应用是多模式镇痛。现今已有大量数据表明:使用多模式镇痛的患者,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减少,故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亦随之减少,同时,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更为少见,患者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得以明显减轻。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在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依据下,对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多项优化措施,从而最大化减少患者受到的应激反应,并加快其康复。ERAS的运用,也恰好顺应了如今医疗模式发展的趋势,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其康复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文章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ERAS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关于ERAS理念 ERAS,也被称作是“fast-track surgery”,翻译成中文就是“加速康复外科”。从其本质上分析,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提出的所有措施,都需要以循证医学相关依据作为基础,将医疗安全作为其基本的保障和条件。其次,ERAS 运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针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不但需要针对其机体本身生理上的痛苦,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心理上的应激状态,如今已有很多资料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的机体康复有着非常明确的关联。最后,在运用ERAS下的各项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此处提及的“康复”,并不只是狭义上理解的康复锻炼,也并非是某一项或是多项干预措施,而是从患者的治疗开始到其完全治愈阶段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患者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整体康复。 (二)关于创伤骨科 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其他骨科领域不同,创伤骨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也为运用ERAS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看,创伤骨科中的患者患病部位相对比较繁杂,疾病种类也较多,其往往是突发性的,比如受到较大的意外事故等等,在较短时间内,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应激。在临床上,创伤骨科具有以下几项特点:①患者疼痛状况表现非常明显,因此需要采取及时缓解措施。②由于骨性组织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且组织愈合后并不表示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一般都需要再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③伴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年人出现骨折的概率越来越高,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半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给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更需要实施ERAS的干预。④创伤骨科的疾病比较多样化,即使是不同患者的某一个部位出现相同损伤,但其程度、类型存在差异,在治疗时的处理也大不相同。⑤一般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在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在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摘要: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关联,老龄化进展下该 疾病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目前针对此病症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鉴于患者年龄大与 手术创伤性等因素,术后恢复周期长,且潜在风险高。因此,治疗期间护理干预 较为受到重视,尤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常用。本文将以此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 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脆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是应用在手术治疗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目 标为实现患者早期康复。以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为例,术后恢复周期相对较长,因患者年龄较大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针对此种情况,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进一步强化护 理效果。 1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原因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外部因素以跌倒为主,老年人受年龄因素影响骨质下降,且多患有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跌倒,且跌倒后骨折风险较高。而髋部在解剖结 构特征方面,跌倒时受压或创伤明显[1]。老年人骨量减少与骨脆性增加会增加外 力作用下骨折发生可能性。其中骨质疏松作为主要诱发因素存在,尤其以女性发 生率较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可诱发骨质疏松。另外, 老年人还可伴随神经肌肉减退,肌力下降,反应减缓,保护性反应能力下降,增 加跌倒机会。 2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重点

手术治疗后疼痛明显,而疼痛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早期活动耐受性等 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术后早期疼痛管理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整体位减轻疼痛,如适当抬高腿部等,并辅助患者勤翻身,减轻长期卧床不适感。可通过VAS法评 估疼痛程度,若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则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若疼痛可忍受,可 实施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法、冷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2]。早期活动是快速康 复外科护理干预重点,术后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参考医师建议早期辅助患者活动。早期活动重点在于关节与肢体被动活动,如下肢肌肉收缩、踝关节与脚趾旋转屈 曲等。早期活动可预防肌肉挛缩及下肢静脉血栓,为早期主动功能训练奠定良好 基础。在病情稳定且可下床活动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床旁站立,适应 后护理人员辅助下缓慢行走。患者早期康复可受多因素影响,而并发症的发生可 直接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有必要加强并发症防控。经早期活动可预防血栓与压 疮形成,对于老年患者还需及时辅助排痰与雾化吸入等,清理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3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效果 张涛[3]等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对比常规围术期护理,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且并发 症发生率较低。胡爱芳[4]针对53例常规护理、53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老年髋 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调查,显示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且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早期活动计划,经尽早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也可辅助防控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赵琴[5]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参与加快康复外科护理促进老年髋部 患者早期康复,且强化并发症防控效果,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其原因为经早期康 复锻炼与疼痛管理等,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且防控并发症相关性痛苦,有利于实现满意度提升。章云[6]等学者的研究中也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综合护理促进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性恢复。 结论:经既往相关研究资料查阅,对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 围术期护理,而其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近年来较为受到重视。且绝大多数资料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应用股骨颈骨折占成人骨折的3.6%,多数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 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可导致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出 现严重破坏,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很高,而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降 低患者关节疼痛,使得患者尽快恢复站立或行走功能,改善患者全身机能,减少或避免因长 期卧床导致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早在1997年丹麦学者KEHLET首次提出加速康 复外科理念(ERAS),即采用循证医学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内容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及出院后,其核心在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早拔管、控制 输液、多模式镇痛、营养支持、心理健康宣教等多方位措施来缩短患者的康复过程,减少住 院患者的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我院将此理念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1月至12月股骨颈骨折的住院病人,共31例,男性15例,女 性16例,年龄在46岁~98岁,平均年龄74.9岁。 2.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健康教育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对骨折的 危害、治疗情况以及康复过程了解较少,思想顾虑重,对治疗康复不配合,为使手术能够顺 利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能积极配合,术前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因此科室成立了ERAS护理小组,患者入院后ERAS护理小组成员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评定结 果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改善不稳定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向患者宣教 骨折的危害,重视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及配合,发放图文并茂的术前健康宣教手册,达到术 后康复效果目的。 2.1.2营养评估营养不良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延长住院时间已成为共识,血清白蛋白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在髖关节置换中,由于创伤性原因易合并有营 养不良现象,可导致患者康复时间长,住院费用增加,所以术前营养干预很重要,及时纠正 低蛋白血症,输注人血白蛋白,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调节善食结构。 2.1.3术前功能训练指导目的是掌握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也可增加肌力,帮助术后 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血栓、感染、关节脱位等)。(1)患者平卧,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两腿间放一软枕)。(2)关节功能训练: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足趾、 踝关节旋转、屈伸运动。2-3次/日,10-15下/次5-10秒/下。直腿抬高练习:2-3次/日,10-15下/次,5-10秒/下。臀肌收缩锻炼:髋膝屈曲活动(足跟滑动),等长外展练习。(3)肺功能训练: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每天3次,每次20下。 2.1.4术前禁食禁饮临床传统术前患者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近年来,国 外有研究表明,术前禁食过长,会使患者术前处于脱水状态,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麻醉风险,术后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延缓康复速度,采用ERAS后患者麻醉前禁食6小时,禁饮2 小时,不但减轻了患者饥饿、口渴、焦虑状态,还能降低术后低血糖的反应,有效减少患者 围术期应激反应,利于术后康复。 2.1.5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责任护士了解各项检查结果,治疗基础疾病,排除不良隐患及手术禁忌症,做好术前皮肤准备,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在国内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该 理念提倡在手术前、手术期和术后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加强患者失能器官的保护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将分析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 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骨科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疾病的评估、术前疾病控制和营养支持等。在加速 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包括呼吸道感染、深静 脉血栓等。疾病控制可以减轻手术后的反应,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此外,营养支持也是加 速康复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营养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和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手 术后身体的康复。 2.手术期的护理 在手术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是促进骨科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在手术过 程中,科学的麻醉和手术技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此外,普及早期活动训练、术后镇痛和疼痛管理等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早期活动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镇痛和疼痛管理 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活动功能锻炼。 3.术后的康复 在骨科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功能训 练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合 理的镇痛和疼痛管理措施也可以促进相应肌肉的运动功能,减轻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感。 通过加速康复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 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国外先进医疗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加速康 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在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应用中也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应 用效果。相信在护理人员重视康复治疗、积极践行加速康复理念的情况下,必将极大地提 升骨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和质量,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视角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视角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加速康复外科(ERSA)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新的视角出发,提高外科病人的康复效果。我们将首先梳理ERSA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一种新的实践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ERSA的优势与现实意义。 ERSA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荷兰医生Kehlet 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RSA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综合康复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尽管ERSA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适应症范围有限、康复计划不够个性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方法。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拓展ERSA的适应症范围。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心理干预在ERSA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应病人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康复信心。 为了验证这一实践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一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进行实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并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表明,采用新实践方法的病人恢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同时,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在提高外科病人康复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拓展适应症范围、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ERSA的效果。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推动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主题: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及其在骨科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骨科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康复外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简单的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外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病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现在,康复外科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各类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的运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的运用

摘要:现阶段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理念是快速康复外科,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现已在妇产科、麻醉科、骨科和泌尿外科等广泛应用,骨科手术患者在选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水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也是未来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分析快速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骨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中心思想是提升围手术期患者恢复水平,针对医疗环节中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和补充。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骨科手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患者骨伤到一定程度才会选择手术治疗,所以患者的创伤会比较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应激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内涵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在整个围手术期中利用各种护理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应激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水平[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不是单纯的理念知识,其内容涵盖麻醉学、营养学和心理学等,包括术前理论知识讲解、术中手术方法、术后科学护理等。它突破了传统手术中忽视心理疏导、不主张术前检查、手术不严格禁食、围手术期镇痛单一、围手术期抗生素输液过多、主张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放置等不合理护理程序。 2骨科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必要性 骨科手术患者因恢复时间长,病情较重,所以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做出判断,围手术期护理环节的严谨性非常重要。一般在髋、膝关节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比较广泛[2]。经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多种形式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削弱患者应激反应,应用快速康复外科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进程较常规护理程序快,并且有效规避了并发症的发生。 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3.1术前禁食护理。术前4h禁饮,8-12h禁食,经过研究发现,我国骨科手术患者需要禁食时间长达12-20h,4-10h内禁止饮水,显著高于规定禁食时间。禁食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烦渴、饥饿等症

快速康复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快速康复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快速康复是指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一系列围 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快速康复理念融合了诸多的学科理念,有外科学、麻醉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以及心理学等。该理念能够在整个围手术期间,让医 生的手术水平有较大的提升,让病人尽快康复出院,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 周转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所以快速康复理念在骨科领域,尤其是在工全膝关 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实用。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宣教:在医院施行快速康复计划时,医师应当向病人及家属系统性地 介绍各种与这些手术措施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需要让抽象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图像化,让病人或家属易懂,容易接受,容易记住,还要着重对患者进 行有关快速康复计划的精神宣教,使病人有心理上的准备,可减少术前焦虑心理 紧张情绪,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争取得到良好配合。 2.术前营养及支持:快速康复外科计划主要针对的是择期实施手术、无较严 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没有特殊的营养不良原因的高龄病人则不需单独进 行手术前的肠道内的营养或者给予其肠腔外的营养和支持。有极严重胃肠营养不 良者,不主张早期立即实施手术,需要先加强病人的肠道外的营养支持,等胃肠 营养状况完全改善康复后,患者才能手术;必要时可以请营养科进行营养测评, 制定营养方案,进食高蛋白食物或蛋白粉,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或贫血、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 3、手术日饮食及输液管理:麻醉前6小时进食蛋白质,麻醉前4小时进食 碳水化合物,麻醉前2小时进饮清饮料,麻醉清醒后可进食,进饮,主要是为了 快速补充人体水分、维生素以及能量,减轻病人手术前、手术后的饥饿、口渴、 腹泻等各种不适,减少应激反应,同时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心理耐受 能力。一般输液量控制在1000ml左右。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 研究进展 【摘要】近些年来国外开始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track surgery,简称FTS)。在经过众多学者的临床试验后,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以及骨科等众多科室中。其中骨科围手术期实施FTS 可有效使得应急水平降低,同时还能减少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促进患者加 快康复。同时,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主,本文对骨科医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探讨,对国内外关于快速康复骨科护理进 行如下综述研究。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骨科护理;研究进展 临床骨科患者在术后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阶段,而在康复治疗 期间,康复效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国外的骨科临床患者在术后可给予一整套详 细且系统的护理方式,它可显著使得骨科患者的恢复速度及效果提高。而经过多 年临床实践,我国近些年来骨科医务人员将实际情况以及传统治疗方式两者结合,从而制定策划出一套合理科学的骨科术后护理方式,为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有 效保障。 1.快速恢复外科概念 FTS概念主要为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多种循证方式,从而使得并发症 发生率以及手术应激降低,同时还可加快患者恢复。该模式并非独立,它涉及多 个领域,主要包括有麻醉学、外科学、康复医学、营养学、心理学以及护理学等。同时还将运用最新的微创技术、术后镇痛、麻醉方法、术后营养早期支持,早期 康复、术后心理护理以及早期下床活动。FTS理念相对于传统物流方式有以下几 点优势(1)对新患者心理更为重视。(2)不注重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患者术前 无需禁食禁饮6-8小时。(3)围手术期防止补液过多,提倡围手术期采取多模 式止痛。(4)术后可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以及早期经口进食。(5)不提倡使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手术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 院2009 年8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128 例患者在骨科手术中接受快速康复外科 治疗的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8 例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术后随访,无切口感染、无深静脉栓塞、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快速 康复外科理念,可改善病人整体状况,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 更好地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骨科手术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53-02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主要包括 快速通道麻醉(fast-trackanesthesia,fTrA)、微创技术(MIS)、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 力的术后护理( 如术后早期进食、运动) 等,来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从而达 到快速康复目的[1-3]。其内容涵盖了外科学、麻醉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护理 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具体内容包括最新的麻醉方法、微创技术、优良的术后 镇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活动及积极康复锻炼等[4-5]。快速康复外科 应用到骨科领域,通过对手术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时期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整体生理状况,促进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前处理措施1.1 术前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常 规的X 线检查、心电图及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因子、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根据 检查、检验结果对病人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及时对患者及其家 属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宣教,制定针对性地健康教育计划,可采取与患者谈心,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等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介绍与其他骨科病人进 行交流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详细告知骨科手术病人各阶段的康复时间和康复建议,提高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 1.2 术前心理准备良好的术前教育及心理准备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影响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需要,提高患者满意度[4-5]。 很多患者面对手术会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增加了手术危险性和并发症的发 生率,根据康复外科理念,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减轻生理应激反应, 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可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快速康复外科的治疗 模式与传统处理措施有很大不同,因此,应对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患者和家 属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的各阶段治疗方法、步骤、目的,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 的理解和配合。 2 术中处理2.1 麻醉方法的选择:全身麻醉由于其并发症较多一般不作为首 选麻醉方法。快通道麻醉能够为快速康复外科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 加速麻醉后 的恢复, 避免术后的并发症, 减轻术后疼痛, 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是开展快速康复外 科的必要保障。张卫华等[6] 认为,快通道麻醉选择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不 仅可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全麻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减少了药物本 身及其代谢产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和对循环系统的干扰, 使患者术中、术后 生命体征平稳。良好的麻醉可减轻患者应激,促使患者早期进行锻炼,缩短住院 时间,是快速康复外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2.2 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创伤大小对骨科术后的康复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骨折指的就是骨头完整性受到破坏,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本身极限时,就会发生骨折,大多都是因为外力所导致的,在受伤后,局部会疼痛、肿胀、出现畸形,多发性骨折或者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休克,造成生命危险。快速康复护理的概念是由国外医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以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为原则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1.骨折护理要点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制定措施应对并发症以及其他突发情况,全面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其他生命体征,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每隔半个小时需要详细记录患者心跳、血压、呼吸等各项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配上呼吸机,做好记录,当患者肺部功能严重受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还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昏迷的病人中,呼吸道梗塞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松开患者贴身衣物,包括内衣、皮带,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微微后仰,同时避免出现舌后坠;(2)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要多鼓励患者咳嗽排出呼吸道中的痰,在咳嗽的同时应对伤口处进行适当压迫,保护骨折部位;(3)做好鼻气管吸引工作。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现肋骨骨折后多半意识不清、痰多,且较为粘稠,此时医护人员可用鼻气管吸引,将吸痰管深入到患者鼻腔中,刺激患者进行咳嗽、喷嚏,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10-15秒左右为宜;(4)气管插管。如果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较多,且不容易排出,就要进行气管插管。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查看胸部是否能够正常运动,尤其要注意无法正常进行胸部拍片的患者;与此同时要记录患者皮下气肿的延伸范围,如果延伸速度过快,需要及时通知医

ERAS在临床骨科应用体会

ERAS在临床骨科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6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名。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 发症、临床指标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临床指标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骨科患者护理 干预当中,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ERAS;临床骨科;应用体会 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一般年龄跨度较大,疾病类型多样且复杂,所以围术期 的康复管理非常重要,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加快康复进程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但 目前并没有公认的骨科快速康复方案[1]。为寻求一种可以促进病情快速康复的围 术期管理理念,本文为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骨科患 者66例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和结果 总结如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用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均为骨 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研究对象分组,各组均为33例。参照组中,男生 和女生人数依次为17例和16例,包括年龄最大者87岁和年龄最小者16岁,中 位年龄为(46.65±10.27)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例 数分别为10例、13例、6例、4例。观察组中,男生和女生人数依次为18例和 15例,包括年龄最大者86岁和年龄最小者17岁,中位年龄为(46.78±10.36)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例数分别为9例、15例、7例、2例。两组相比所得,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较大区别,符合比较条件,P>0.05。

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理念是近年来跨学科护理管理改革中新型的一种护理服务,其目的 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的一种康复护理 手段。骨科患者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是这类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 疼痛、感染、压力性损伤、肢体功能障碍、便秘等均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预后。因此,给予骨科术后患者系统的围手术期管理,也是骨科 手术后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介绍当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护理的 护理措施,护理技巧等,促进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 相关护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1.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作为新型外科模式,是指为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 发症、降低病死率在围手术期采取的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多学科综合优 化措施。其对传统的外科进行补充及完善,继微创外科后的一种新理念,由于其 内容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康复医学,外科学及护理学等多个学科,包 括了新型的麻醉方法,微创手术方式,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早期的肠内营养及 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等,其理念可以运用到临床大部分领域中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研究认为,其与传统的护理理念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及优越性,注重患者的 心理状况,注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其不常规行胃肠道 准备,无需严格禁食,避免过量补液,不常规放置各种管道,术后持续镇痛,提 倡早期下床活动,尽可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作用机理 目前比较前沿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应用到护理的过程当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系统且全面的执行护理措施。患者的 焦虑、疼痛、低温、安置各种导管都是创伤因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促进 机体分泌儿茶酚胺,是患者产生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应激反应,术后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都与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关系,所以在围手术期准备的过程中要避免各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护 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丹麦外科医生凯莱特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的概 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围术期病人的最佳处置工作中,特别 是在关节置换这一非常成熟的手术过程中。近几年,这一思想也开始应用于骨科 围手术期患者的处理中,应运用循证医学证实的各种有效手段,将与手术相关的 应激最大可能降低[1-3],防止器官功能障碍,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预后, 以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由于多种有效措施的结合而产生的协同效应,近年来也 被广泛应用于矫形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结合而产生 的协同效果,近年来在矫形外科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贯穿于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是今后护理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髋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前言 近几年逐渐流行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也称为术后快复科(ERAS),是近 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概念[4],采用多种有效的循证医学证实手段对围术期患者 进行治疗,有效地减少患者心理和身体所受的创伤压力和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 低手术相关应激状态,预防器官功能障碍,改善预后,可有效降低患者身心所受 的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从而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5]。因其康复效 果好,现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科、骨科、泌尿科等科室。并且逐步与矫形、髋关节置换等手术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 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题报告如下。 1采用FTS的必要性 临床常用的护理手段是常规护理。但是因其护理内容相对单一,且普遍,护 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FTS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

快速康复在骨科的应用

快速康复在骨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快速康复在骨科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156例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各78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3.6±3.1)天,住院费用为(5836.6±974.3)元;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7%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的87.2%,并发症发生率3.8%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的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 骨科收治的患者,往往所受的创伤较大,治疗后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长期的治疗和恢复往往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承担着较大的负担。这种负面心态,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对骨科患者,对症治疗固然至关重要,有效的护理同样不可或缺。基于此,我院近年來在骨科应用了快速康复护理,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现就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156例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各78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患者男女比为45:33,年龄在26岁到73岁之间,平均为(47.2±7.4);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为47:31,年龄在24岁到75岁之间,平均为(48.0±7.7)。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治疗方法等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在纳入本次研究前,均已经经过各种检查手段对病情予以确诊;(2)全部研究对象中,均不含重要脏器障碍患者、脊髓受损患者以及颅脑受损患者;(3)全部研究对象中,均具有正常的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方法 患者入院以后,按照不同的分组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模式。 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的生活护理、用药护理,以及

加速康复理念为骨科康复提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9287971.html, 加速康复理念为骨科康复提速 作者:严寒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041-01 说到加速康复理念,我想大多数的人一定会问到加速康复理念是什么?它能给骨科围术期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它有没有危险?以及很多的没提到的等等疑惑。在此,我们对于加速康复理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释,加速康复理念其实也可以是字面上就能理解的意思,因为这个康复理念就是为了让患者能尽快的康复、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而用另一个角度来说的话,只不过是从它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各方面的围术期内护理和手段来减少患者被病痛折磨的难熬和康复速度来理解。接下来让我们详细的说说吧,具体内容如下: 1 骨科手术后的一般康复 在骨科手术中,其实也分为很多种类型,像是归类于骨折方面的、肌肉拉伤方面的、或者骨头坏死等等的。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是护理得当就可以治愈的。但是在手术后,有几点明显的手术后会出现的情况我们不得不说一下。 骨科手术后有的患者是会出现这几种情况的,但是请患者家属不要慌张和害怕,因为你们要时刻记住你们的情绪心情是会给患者带来影响和不安的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鼓励患者积极的进行术后康复护理训练哟。第一个,在手术后患者会感觉到腹胀、进而消化不良造成的便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腹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手术时进行麻醉后造成的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也有一种原因是手术前禁食、禁水等为了不影响到后面手术而采取的措施进而使得水和电解质失衡也是造成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脹的原因。第二个,时刻注意并观察手术切口的引流情况和及时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该患者的护理人员是要时时刻刻关注和观察切口的情况的,像是敷料有没有渗出等等。而且,在观察到患者渗血较多使得敷料外渗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了及时的通知医生给患者换药外,还要及时的给患者的局部使用无菌棉垫垫上,同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牢记,在此过程中是严禁使用止血药的。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使为了防止它影响到移植骨膜的血液供应。而在患者切口放置引流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引流是密闭的状态,以防造成逆行的感染。注意,放置引流袋的位置要固定、可靠,同时时刻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液量、性质呈现等,同时并把它的数据用笔记下来,做好记录。第三个,密切观察着生命体征的心电变化。同时要时时刻刻注意到患者的面容、口唇、神志情形状况等等,防止患者出现手术不适造成危及生命的恶化现象。第四个,是对于术后疼痛、倦怠及疲劳的护理。它主要是在麻醉的药效退去后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手术结束当天晚上的切口的部位。若是患者真的疼的承受不了的话,护理人员可以在请示医生的同意下给患者使用镇痛剂,从而达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的应 用 向敏峰;漆奋强;蒋清柏;韦福旺;覃骅晶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指导下胸腔镜多发肋骨骨折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的11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40例,B组、C组各39例,三组均在ERAS理念指导下优化围手术期胸管管理措施,分别在胸腔引流液量≤100 mL/24 h、≤200 mL/24 h和≤300 mL/24 h 时拔除引流管,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拔 除胸管后胸片检查情况、拔除胸管后再次胸腔穿刺率及置管率、拔胸管后VAS疼 痛评分,并观察术后24 h及拔胸管即刻的胸腔积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 B组和C 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43±1.20) d、(2.11±1.07) d,住院时间分别为(8.16±2.25) d、(7.03±2.06) d,均比A组的(5.28±1.55) d、(10.83±2.72) 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胸管后第1天和第7天胸片复查,C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胸膜残腔的发生率分别为28.2%、10.3%,10.3%、2.6%,均高于A组的5.0%、2.5%,2.5%、0和B组的10.3%、2.6%,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拔除胸管后,C组患者的胸腔穿刺率为17.9%,均高于A组的2.5%和B组的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拔胸管即刻胸腔积液 常规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术后第4天A组、B 组、C组分别为(4.3±0.7)分、(3.6±0.5)分、(3.2±0.5)分、术后第5天A组、B组、C组分别为(4.0±1.1)分、(2.5±0.7)分、(2.2±0.8)分,A组和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在借助胸腔镜微创技术前提下,术后引流量≤200 mL/24 h和≤300 mL/24 h时拔除胸管安全可行,对术后快速康复有利,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