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回想》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细观察、勤思索、常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社戏 3课时端午日 1课时本命年的回想 2课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单元小结1课时三、教材分析: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
读罢这些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及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一):课前预习:1、开始本单元学习,刚好是“国庆”节后,“重阳节”将临。
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回家向家人、长辈或者通过图书、网络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活动形式、和现今的发展变化,作好记录以备交流。
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二):课堂学习:1、交流课前所积累的知识,明确“重阳节”之类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浏览课文,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问题情境:(1)、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为什么?(3)、了解单元内容后,你有何感受?3、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本文通过描述看戏、偷豆的故事情节,描绘出了美丽的江南特有的景色,写出了农村孩子纯真的品格。
本命年的回想(2001年10月12日至2003年10月12日)此次本命年的范围是2001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年八月二十六申时)至2003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年九月十七申时)。
此次本命年是学习阶段(小学四年级上册至小学六年级上册)阶段生日(包括阴阳历):2001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蛇年八月二十六申时)辛巳年,戊戌月,戊申日,庚申时。
2001年10月21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蛇年九月初五申时)辛巳年,戊戌月,丁巳日,戊申时。
2002年10月10日16时25分(农历壬午马年九月初五申时)壬午年,庚戌月,辛亥日,丙申时。
2002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壬午马年九月初七申时)壬午年,庚戌月,癸丑日,庚申时。
2003年9月30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羊年九月初五申时)癸未年,辛酉月,丙午日,丙申时。
2003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羊年九月十七申时)癸未年,壬戌月,戊午日,庚申时。
男方生辰八字命盘如下帅哥姓名:XXX出生时间:1991年10月12日16时(农历辛未年九月初五申时)十神七杀正财日主劫财乾造辛未戊戌乙卯甲申支十神偏财正财比肩正官十神:食神伤官比肩劫财偏印正印七杀正官大运:丁酉丙申乙未甲午癸巳壬辰辛卯庚寅2岁12岁22岁32岁42岁52岁62岁72岁1993 2003 2013 2023 2033 2043 2053 2063生肖属羊,命宫为离,头胎可能生女。
您属于东四命,宜住东为佳,最佳坐向为坐南向北。
1.(2001年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第三部分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一、文章结构二、写作特色本文浓墨重彩向我们介绍了“过大年”的民风民俗,在这幅民俗风景画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重的乡土气息,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动传神。
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
例如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意;“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与“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颇有一点情趣,令人不觉一笑。
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记忆都是一幅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生动而传神,并不时激起人们会心的微笑。
课文线索清晰,如数家珍,逐一叙说。
这特别表现在第4段中,作者按照时间,从腊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货、吃腊八粥等10件事情,如数家珍似的掐着指头逐一叙说,或明确交代时间,或以一定的语句承上启下,如“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由此及彼。
顺着时间一件不落地往下说,本易犯流水账之病,但由于件件都属特别的风俗,相互不可替代,特别是由于作者生动传神的叙说情致饱满、兴趣盎然,读者只会感到认识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赞不绝口。
总之,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从腊月初一的“预热”开始,向我们详细叙写了农历年的种种风俗,读来亲切质朴,地方色彩浓重。
第四部分能力方法综合一、记叙文阅读技巧:品味语言特色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练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首先应注意到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
记叙性文章的语言,通常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为总体特色,阅读中要在这一共性中发现各自文章的不同个性,体会其语言的独特意蕴。
科技说明文,要抓住科技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本命年的回想知识点七年级的同学们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时,需要掌握不少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梳理一下。
首先,了解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
刘绍棠是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淳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从文章的体裁来看,这是一篇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作者围绕“本命年的回想”这一主题,自由地展开叙述,却始终紧扣着对家乡过年习俗的回忆和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
在字词方面,同学们要注意一些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
比如“糁儿”的“糁”读“shēn”,“涿州”的“涿”读“zhuō”,“阖家”的“阖”读“hé”。
在书写时,要注意“簸箕”“鬼祟”“赏心悦目”等词的正确写法。
接下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一一直写到正月初一,详细地描绘了家乡过年的种种习俗。
腊月初一,炒年货。
孩子们一闻到香味,就迫不及待地冲过去,那种热闹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腊月初一之后,还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用各种米、豆、干果熬成的,营养丰富,味道香甜。
腊八蒜则是在腊八这天把蒜瓣放到醋里,到了过年的时候,蒜就变得碧绿碧绿的,吃起来酸辣可口。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糖瓜祭灶”是必不可少的。
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人们用糖瓜贿赂他,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接下来的日子,人们更加忙碌了。
“扫房”“糊窗户”“宰猪”“炖肉”“杀鸡”“蒸馒头”“置办年货”,每项活动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
这一天,要贴春联、贴门神、挂灯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
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放鞭炮,直到深夜。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相互拜年,祝福新年吉祥如意。
文章通过对这些过年习俗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乡村年俗画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如“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炒年货时的热闹和火力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