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文化文学常识训练二(附答案详解) (2)
- 格式:docx
- 大小:22.55 KB
- 文档页数:4
文化文学常识训练(二)及答案详解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主要分为修行、经世、致用三个主题,其中致用是指技术发明等。
B三伏,是初、中、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在公历7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初、中、末伏规定的时间都是10天。
C三省六部制西汉开始发展,隋代演变为三省六部,唐朝正式确立,宋代门下省、尚书省废止。
D解绶:辞免官职。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科举取士制,隋朝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开设“志行修谨”“清乎于济”两科,并设置进士科,因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
B三省六部制西汉开始发展,隋代演变为三省六部,唐朝正式确立,其中礼部掌管学校、典礼、外交、科举考试等。
C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文章。
D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知府,也称太守,州府最高行政长官,东汉末年称“州牧”,隋代称“太守”“刺史”,唐宋称“知府事”。
B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C墨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重视依靠推理的方法和理性知识。
D中庶子,战国时期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掌管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的左右亲信或门客,宋以后称权贵子弟,犹称公子。
B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是朝会、祭祀、庆赏、选士、教学等大典举行的地方。
C赭衣,古代囚衣,以赤土染成。
D长史,边远的郡设长史,是文官职位。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兄终弟及,亦作兄死弟及,兄长离世,弟弟接替,为周代王位继承制度。
B告老,也作“请老”,指官员因老辞职,后泛指年老退休。
C《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D“二京”,指洛阳与长安,分别为东汉与西汉的都城。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黄门驸马与中庶子一样,都是掌管国君车辆马匹的官,但存在时期不同。
B青衣与青衫一样,均为官职低下者所服。
C吏部掌管官吏任免,礼部掌管科举考试。
D门下省主管审议,尚书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去职,表示离开官职,不再担任原来的官职。
B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唐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C古代皇后的死,可以称“崩”,也可以称“薨”。
D岐黄,黄帝和歧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后用作中医学术的代称。
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代少数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B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俗称元宵节,别称上元节,与中元节农历上相差六个月。
C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可用于封王贵族,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生育的皇子公主。
D古代私学以孔子办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畿,古代靠近国都的地方。
B符节,用木或玉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引申为“符契”、“契约”、“文书”。
C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约在新谷登场的八月。
D驿长,一般由地方豪族担任,主持驿站事务,职务可终身不变,免除一切徭役。
1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大比,科围,每一年一次,乡试及第者称为举人,乡试之榜称“乙榜”,乡试也称乙科。
B尚书,古代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始于秦,明朝废除,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管称为尚书。
C袍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为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D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1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B县令为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万户以上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
C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最早的五音,分别指唇舌齿喉鼻。
D九州中,江南曰扬州,河南曰雍州。
1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叫祭酒。
B九州自战国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尚书》九州分别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C顿首,俗称磕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
D阡陌。指田间小路,东西向为阡,南北向为陌。
答案:
1.B中伏为10或20天
2.A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3.C墨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
4.D是武官职位,掌兵马之权
5.A为商代王位继承制度
6.B古代指婢女,无官职
7.B应为“汉代制度”
8.A《孔雀东南飞》是汉民族
9.B用木或竹刻成
10.A每三年一次
11.D河西曰雍州
12.D东西向为陌,南北向为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