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是,却不限于学校教育。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和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所以,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会教育非常重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应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作用,是更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教学活动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教学环境就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教学环境的内容包括社会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节奏加快,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又被其左右的一个群体。因此,社会信息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一个必须认真加以调节控制的因素。这就需要学校、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共同培养学生。

二、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改革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如今,我们的管理者——班主任,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不知如何去管理学生”。因为以往,班主任对小学生小到扫地把如何拿,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管,并且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听从其安排和布置,唯恐照顾不周。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再用一种封闭性的观点和办法对学生简单地说“不”与“是”或“可以”与“不可以”,收效甚微。

既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那么当然需要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因为21世纪的世界主题是知识创新,它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断裂。教育要面向未来,唯有学会创造才是最佳出路。如果我们挖掘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那么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1、学生对交往的需要

现在独身子女居多,由于其在家中地位的特殊使孩子缺乏交往能力,但21世纪的人才要求会生存,会发展,会生活,会创造,会交往。因此,班主任除了应创设一个团结的集体,还应扩大学生的交往圈。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2、学生对环境的需要

小学生处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他们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重视、尊重;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求知交友,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做基础。在三大环境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成长的阶梯,社会是施展才干的大舞台,所以早日让学生踏入社会,就能让学生在更繁杂、更大的环境中适应、生存,得到有利的发展。

3、学生对情感的需要

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首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先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这种说教是令人振奋、愉悦、有帮助、有关心感的,他们往往会积极的接受。反之就会消极地接受,从而影响人的活动。良好的社会教育,能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孩子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

4、学生对求知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这种求知的需要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等方面。因而,班主任工作应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除了教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求知,这样才能使他们坚强地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班主任极其微小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还有将近2/3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小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发展,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利用社会力量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各种辅导或指导。

五、班主任工作怎样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1、树立学生的“小公民”意识,建立制度保证

很多小学生都明白在学校要成为一名好学生,就应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是他们在家庭、社会中,或许由于儿童的天性或许由于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家长平日的娇生惯养,从而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太明白。孩子的认识速度是很快的,他们正确认识事物后,便会朝着正确方向去努力。

2、学校与社会共同策划,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有少先队大队部,社会有学生活动室,但常常各管各,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与社会,队部与活动室联系起来,共同策划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少先队基地、大队部举行的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而且为锻炼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班主任也可以请居民干部来学校,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作诸如“小朋友应为社会争创市级文明小区做贡献”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出自己在社会中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公民职责的表现。也可以请居委会干部在“国旗下讲话”向小朋友讲述在社会中该怎样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们懂得学校、社会和社会教育对他们的希望是一致的,增强他们争做强者的意识。

六、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年幼好奇,对什么都会有自己的憧憬和向往,每当自己有一种欲望时总能大胆尝试、追求。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节假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敢于创造,乐于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解,让孩子多体验一些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及时从社会了解到反馈信息,表扬其中的好人好事,挖掘出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促学生向良性方面转变,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培养完整、向上、独立有主见的人格

前面提到的各种小队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身体力行,把环境美当作荣誉,在其中享受一种成功的愉悦。如:有一个小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为居民大楼服务,学生们共同讨论,在楼内张贴了布告,动员居民清扫大楼的公用楼面,学生们定期带头打扫公共场所,结果,大人们纷纷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劳动;孩子们又在大楼里办起了专栏,包下了黑板报,用他们稚嫩的笔触认真地宣传重要的时事形势,推荐社会中的好人好事,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出力,不少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社会建立了服务组织十分高兴。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在校内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及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热情,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