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
- 格式:xl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2、练读问句:“植物靠的啥办法?”(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课笔记
标题: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堂笔记:
一、生字
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有:植、物、得、就、旅、种、子、办法。
其中“植、物、旅、种”为翘舌音,“得”为多音字,在本课中读轻声de。
二、词语
植物、妈妈、有办法、种子、豆荚、炸开、离开、观察、发现。
三、重点句子
1.植物妈妈有办法,她们的孩子各不相同。
2.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靠弹力传播果实。
3.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4.豆荚炸开后,豆荚和里面的豆粒一起弹射出去,最远能弹到九米
以外。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极了。
四、中心思想
本课讲述了植物妈妈如何传播种子,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方式,同
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五、写作特点
本课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过程形象化、生动化。
同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轻轻地吹过”、“纷纷出发”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本课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原文】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麼辦法?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
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
【教案】教學要求:1、通過教學使學生瞭解課文仲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繼續學習瞭解自然段(本課指“節”)內容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結合詞語句子確定“得”的三種不同讀音。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瞭解蒲公英、蒼耳、石榴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1、設計、製作有關課件,收集實物蒲公英、蒼耳、石榴等;準備田字格黑板。
2、瞭解學生已有的與課文中內容相關的知識情況。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寫文中生字。
2、理解生詞、詩句,瞭解蒲公英、蒼耳、石榴、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掌握破音字“得”的不同讀音。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抓住“植物”一詞,導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瞭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二)學習“得”字不同讀音。
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讀一讀,全班讀。
(三)檢查自讀情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節讀課文,學生聽後評議,正音。
2、說說每小節講了哪種植物,它們是怎樣傳播自己的種子的。
三、細讀,理解課文詩句。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邊看課文邊思考:這一自然段給大家提出了什麼問題?2、練讀問句:“植物靠的啥辦法?”(二)學習第2、3、4、5自然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ppt词卡头饰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小学部语文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课文内容浅显,寓意深刻。
语文要素是“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不料长了蚜虫,他却只顾葫芦,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后来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掉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联系的看问题。
这篇课文出现在本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体会文章道理的能力,所以本篇课文的寓意更加深刻,比起前两篇课文,难度稍高,需要同学们更多的联系实际生活和思考才能体会寓意,这也体现了“思维方法”这一单元主题的训练逻辑。
此外,文章的配图也值得注意,两幅插图分别对应了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都落了的情景。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谢、盯”字。
2)读准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葫芦”的轻声,学会重点词句的朗读方法。
(重点)3)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了解葫芦生长的规律和要素,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欢,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难点)(教学目标设计意图)之所以拟定这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巩固。
2)教予学生常用的朗读方法。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朗读技巧有了初步的体会,但方法仍旧比较单一,可以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引导,学会朗读的多种技巧,从而提升朗读能力,符合“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要求。
3)《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课标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且各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从朗读中体会语言,品味情感态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摘要:一、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概述二、课文内容概括1.标题:《小猫钓鱼》2.作者:人教版教材编写组3.内容简介:- 故事背景:农村的河边- 主要角色:小猫、小狗、小鸭、妈妈- 故事情节:- 小猫跟着妈妈去钓鱼- 小猫被河边的蝴蝶吸引,离开钓鱼地点- 小狗和小鸭帮助小猫找回鱼钩和鱼线- 小猫重新开始钓鱼,最终钓到一条大鱼- 妈妈表扬小猫和其他小动物三、课文主题及教育意义1.主题:坚持与毅力2.教育意义:- 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面对困难,要学会互相帮助- 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正文:在我国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小猫钓鱼》的故事。
这篇故事由人教版教材编写组编写,旨在通过寓言的形式,向孩子们传递专心致志、互帮互助和坚持不懈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农村河边。
在那里,小猫跟着妈妈一起钓鱼。
开始时,小猫认真地观察妈妈钓鱼的方法,并试着模仿。
然而,当河边的蝴蝶翩翩起舞时,小猫被吸引得离开了钓鱼地点。
它追逐着蝴蝶,完全忘记了钓鱼的事。
这一幕被一旁的小狗和小鸭看见了,它们决定帮助小猫找回鱼钩和鱼线。
经过一番努力,小狗和小鸭成功地找回了鱼钩和鱼线,并将其归还给小猫。
重新拿起鱼钩和鱼线的小猫,吸取了教训,决定一心一意地钓鱼。
最终,在妈妈和小狗小鸭的鼓励下,小猫钓到了一条大鱼。
妈妈高兴地表扬了小猫,同时也表扬了小狗和小鸭,称赞他们都是好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专心致志,不能被周围的诱惑所干扰。
其次,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互相帮助,与身边的人一起克服困难。
最后,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教育我们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
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看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晴,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第2课我是什么我会改变的。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人们叫我“云”。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无数小水滴。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沖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第3课植物妈妈有一个主意。
如果孩子长大了,就要和妈妈说再见,要在世界各地生活。
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的方式是什么?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第三个⼩板凳》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第三个⼩板凳》原⽂ 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师也不喜欢他。
有⼀天早晨,⼤家都把⾃⼰的⼿⼯课作业交给了⽼师。
⽼师从⼀⼤堆泥鸭⼦、布娃娃、⽊制品中,拿出⼀个很不像样的⼩板凳,⽣⽓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孩⼦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
⽼师看了他⼀眼,说:“世界上还有⽐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声说:“有的。
”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课本⾥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板凳,说:“⽼师,这是我第⼀次和第⼆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它虽然不好,但⽐这两个强⼀些。
”⽼师看他这样努⼒,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篇⼆】⼩学⼆年级语⽂《第三个⼩板凳》教案 教材概述: 《三个⼩板凳》是长春版⼩学语⽂教材⼆年级上册中的⼀篇课⽂,记叙了爱因斯坦⼩时候做⼩板凳的事,在叙述时,课⽂主要以⼈物对话为主,在⼈物对话中体现爱因斯坦强烈的⾃信⼼和做事坚忍不拔的精神。
学习⽬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的14个⽣字,认识部⾸“”和多⾳字“教” (2)继续学习运⽤多种⽅法识字,激发学⽣识字的兴趣。
2、过程与⽅法: 尝试以课⽂⽂本为中⼼的初步的⾃主、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读课⽂,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做事认真,肯花⼒⽓,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的录像⽚、电脑 教学重点: 朗读课⽂,体会⽼师为什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到爱因斯坦做事肯花时间肯花⼒⽓的精神。
教学时间: ⼀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的想象⼒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强,⽽这篇⽂章中的主⼈公⼜是据学⽣⽣活年代久远的,可能学⽣理解起来会有⼀定的难度。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