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中药方及感冒发烧常用方对证用法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1
家庭常备中药方及感冒发烧常用方对证用法
家庭常备中药方
夜晚孩子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问题的紧急处理,由于抓中药的限制,可在自己家里长期备上一些,每剂药备上2剂,写好名称备注,以供紧急情况下用!以下方剂,基本上可以解决家庭
的常见之急!
桂枝汤(发热汗出、鼻流、清涕、鼻塞)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大枣2枚炙甘草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证+咳嗽)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杏仁3 厚朴5 大枣2枚炙甘草5
桂枝二陈汤(桂枝汤证+咳嗽、痰多、浊鼻涕多)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陈皮5 半夏5 茯苓5 大枣2枚炙甘草5
桂枝二麻黄一汤(受风初起,怕冷、清涕、无汗、咳嗽)
桂枝6 白芍6 麻黄3 杏仁3 生姜2片大枣2枚炙甘草6
桂枝二越婢一汤(受风初起,怕冷、清涕、咽干、痛,咳嗽黄白痰、口干等)桂枝6 白芍6 麻黄5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大枣2枚炙甘草5
小青龙汤(外感风寒,咳喘、流清涕、喷嚏、痰液清稀)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证+口干、烦躁)
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生石膏
15
大青龙汤(外感寒邪初起,发热高烧、怕冷、无汗、唇红、烦躁,服后汗出后,
即停,出汗后不可重复再用)
麻黄6桂枝6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大枣2枚炙甘草6
柴胡桂枝汤(发热、汗出、头痛、关节痛、呕恶、心烦、咽干等)柴胡9 黄芩6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大枣2枚炙甘草6
麻黄附子细辛汤(素体阳虚,或有过敏鼻炎,怕冷、流清涕、喷嚏、不发热、
乏力、嗜睡等)
麻黄6 黑附片6 细辛2 炙甘草8水煎服,
处方中用药针对2--8岁的年龄,成人可多喝一些,更小的可少喝一些,量不变,!
煎服法:水煎服,水开后煎20分钟,早中晚各一次,一日一剂
如果不能辩证,调理会员请咨询孙老师!
附: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或市面上常见的寒凉类中成药或体弱之患者,感冒发烧不论一起病是否经误治,多表现为少阳病或三阴证。
为了方便患家患病求己,求索就证用方,特著此文。
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感冒发烧,口干而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口苦口臭口粘,颈肩背部酸痛,恶风畏寒,腰酸,纳呆,可兼往来寒热或胁肋部不适疼痛、头晕目眩,平素大便溏或食凉则腹泻者。
柴胡9克,桂枝8克,干姜8克,炙甘草5克,菟丝子6
克,黄芩4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3克。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二三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次。
小儿量:上方一煎分二至三次服或用小剂量。婴幼儿干姜易炮姜,减辛辣味便于喂服,每服药二至四汤匙。
加减法:口干饮水多、咽喉红肿,黄芩、天花粉均用9克,干姜易炮姜;颈背部酸痛或恶风畏寒证不显,桂枝减至3克。
如在炎热夏季或患者当下恶风畏寒无汗症不显或有热汗或
形瘦体弱、体温不甚高者,可用小剂量:
柴胡4克,桂枝3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菟丝子2
克,黄芩2克,天花粉2克,生牡蛎2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注:⑴、此证型为少阳病,类象于湿煤燃烧后冒出的黑烟
在狭小不通风的空间里弥漫。正治一方面开窗通风,一方面添材旺炉火。
⑵、此方不效可易以当归四逆理中汤。
2、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
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
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
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
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
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3、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感冒发烧,疲软嗜睡,两眼乏神。
浑身酸痛或恶风畏寒,患者自觉外有寒邪包裹,不得舒张,耐寒能力下降或夏季较平常不畏热。无汗或少汗,胸闷。体温不甚高。一般无面颊
红烫。
白术5克,党参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黑附子3~6克,当归7克,桂枝8克,白芍3克,细辛3克,通草2克,大枣2
枚(掰开)
煎法同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服药前
先用药之热气熏脸。
加减法:腰酸者加菟丝子6克,枸杞3克,黑附子用3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用小儿量;黄芪体质平素多汗易汗表现为此汤证之当下虽少汗或不易汗出,可调整药量:桂芍等量,去通草,细辛减量或予小儿
量。
小儿量: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菟丝子3克,枸杞3克,当归2,桂枝3,白芍2,细辛1,通草2,大枣2枚(掰
开)
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经寒证兼脏寒。类象于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衣,憋闷头晕,汗出不畅快。正治一方面去衣透气排汗,一方
面饮热稀粥以助汗源。
⑵、方药对证,见有汗、尿、疹为排寒之象。如见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