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6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目的1. 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
2. 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3. 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
2.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
3.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专著,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及成果。
2. 实证研究法:在小学开展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3. 访谈法:对学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1. 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情境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设计: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美术课程,如动画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教学实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创新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
2. 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价教学效果。
3.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渐加深,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显突出。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美术学科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美术课经常被挪用或侵占;二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把握美术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陈旧;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做其他科作业或看闲书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术兴趣,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美术的兴趣和特长,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通过研究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研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 通过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针对我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2. 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 探索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月):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月):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边实践边总结,随时收集资料。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农村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小学美术学科作业设计的优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创意,作业评价标准单一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也限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美术学科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提高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问题和不足。
2. 探索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
3. 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效的作业设计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对当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业内容的选取、作业形式的创新、作业评价的多元等方面。
2. 调研和总结国内外优秀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案例,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3. 基于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包括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多元化评价标准等。
4. 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和目标,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美术作业模板,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著作、学术论文和教学案例,了解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美术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优化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业设计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4.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应用优化策略进行作业设计,观察和评估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作业设计的问题。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研究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业设计案例,提炼经验和启示,提出优化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美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搜集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资料,提炼有益经验。
3. 设计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4. 总结教学实验成果,提出推广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美术教育理论资料,分析现有教学模式。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案,观察学生反馈。
4. 归纳总结法:对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有效教学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1. 现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
2. 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3. 设计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4. 实验成果表明,创新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通过对现有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改革小学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我们找到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结论本课题通过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设计并实践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案。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通用6篇)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篇1我校《学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讨论》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头进行试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讨论,在实践中乐观探究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讨论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殊是现在,学校的同学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老师往往对同学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熟悉,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进展。
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果好,绘画、唱歌力量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怜悯心和毅力,自信念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心情急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肯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养教育关注同学全面进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内,促进同学的可持续进展,我校非常重视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究,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学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讨论》课题。
二、课题讨论的依据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依据课题组讨论的内容结合我校同学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学校生年龄特点和共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讨论的目标和重点学校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同学身心进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对全体同学与关注个别同学相结合;敬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进展相结合;老师的科学辅导与同学的主动参加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加他们的自我调控力量,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力量,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人格的健全进展。
重点:人际沟通,学习适应及共性辅导。
四、课题讨论的内容依据学校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班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同学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学校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同时,各班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
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有想法、有思维、有逻辑、大胆想像,能通过美术语言勇于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目标:我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内容: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
(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
(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
(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
(4)图案可以想象。
(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4、观察生活中喜欢的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特征。
5、让课堂更加生动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合作探究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容体系,继续为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合作探究”原属美学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合作探究”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
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
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合作研究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合作研究”,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小学美术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中期和结题报告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学生的研究兴趣不高等。
因此,开展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效果和研究态度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 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促进作用;- 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态度的影响;- 提出有效的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教学策略。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小学某个年级的美术课作为研究对象。
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对照组将进行传统的个人研究。
通过实施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体验。
4. 预期结果预计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实验组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方面的成绩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实验组学生对美术研究的兴趣和态度更为积极;- 实验组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5. 研究意义通过开展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研究,可以有助于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同时,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研究还可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中期报告1. 研究进展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 完成相关文献综述,总结了小学美术小组合作研究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设计了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开展了实验教学,并收集了实验数据;- 进行了初步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研究目标。
了解学生学习绘画现状,掌握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线描写生,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绘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发展。
强调各课程之间的综合,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2.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23年3月-2023年5月)1.学习相关理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3年5月-2024年2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生有意识的创作线描打下基础,所以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线描文化的研究。
(2)小学生如何欣赏线描作品的研究。
(3)如何认识点、线、面的研究。
(4)分割形状的方法研究。
(5)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研究。
2.为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研究和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的探究。
3.这一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
4.对内容分类,改变学生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其他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探究,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
收集经验材料,为撰写经验总结做准备。
(三)总结阶段:(2024年2月-2024年4月)1.撰写经验总结论文、结题报告。
2.课题成果的推广。
3.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工作,小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效: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提高了,无论是在学生出勤还是学习用具准备方面都比过去有了一定的进步。
2.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3.学生对美术线描画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作业上交数量的增多、作业质量的提高、作业表现更认真了。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1一、研究的缘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
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
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
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
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
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024年小学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小学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在____年,我担任小学美术学科教师,全年分为春季、秋季和冬季三个学期,共进行了9个月的教学工作。
工作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管理和成果评价等方面。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设置了丰富的艺术活动和课题,如素描、水彩、剪纸等。
同时,我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美术课题,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方面,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我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班规班纪、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注重扬长避短,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成果评价在成果评价方面,我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通过阶段性测试、作品展览、学习记录、听课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
同时,我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此外,受到疫情影响,教学过程中也要面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我通过合理规划课程和用好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____年的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索一种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方法我们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估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 创设多样化的艺术创作环境,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绘画软件和投影设备,拓展学生的艺术表达方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技法的传授和作品的模仿。
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组学生在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作品更加独特和有个性。
- 实验组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也有所增强。
- 对照组学生在技法的掌握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艺术表达方面相对较弱。
结论本研究表明,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我们建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推广创新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合小学生的艺术教育策略。
局限性和建议在本研究中,我们只针对了一所小学和有限的样本进行了实验。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考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张晓明. (2015).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美术教育,12(4), 20-25.- 李丽. (2018). 创新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美术教育, 9(2), 45-50.。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模块化整合》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缘由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的编排上虽课程之间有所联系,但有时特点不明显,有的课与课之间内容松散,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不了连接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转变为现当代教学思维模式,将美术教材进行模块化整合,将“传统教学意识”转变为“模块化意识”,实施模块化教学,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二、研究目标模块化整合主要以横向模块化整合为主。
横向模块化整合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找寻一个年级的课与课之间的统一点,制定一个大的课程主题,将相似或可联系的课程梳理整合起来,并根据课程的相似和不同,将学习内容划分组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一套完整的模块化教学案例,案例分为主案例和分支的子案例,建立起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训练体系,将原本的课时有效压缩整合,实现美术教学的统整性、阶段性、有效性。
三、研究资料 1 1 、相应书目阅读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造就全人类的艺术教育》(德)托马斯.维尔德格鲁伯著王剑南译《课堂教学新变化》赵国忠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美)威金斯2、课堂教学、人教版教材、教辅用书学习认真钻研人教版一、二年级学段小学美术教材和教辅用书,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联系理论反思总结,坚持做读书笔记。
四、研究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p ^p 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有用信息,以达到某种研究目的的方法。
本课题中文献法使用目的是为了了解课程与教材,了解美术教材的设计和模式,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
2、观察法: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p ^p 的一种研究方法。
篇一: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得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得背景:想象力就是人类独有得宝贵财富。
人得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就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得开发就是微乎其微得,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得想象力就是最好得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得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其性质就是教育取向得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得角度瞧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得本学科知识能力得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得各方面素质与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得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得作用。
“儿童就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就是自由得、自主得,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她们得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得自由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得。
但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得升高,她们得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得童趣,缺少自己得想象。
我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就是临摹得,有得只就是改变一下原画得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得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
培养想象力就是美术教育教学得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得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她们就是缺乏一种美术得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得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得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得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得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得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得、有重点得、有系统得以及可操作性得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得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得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得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得价值。
小学美术小课题(共5篇)第一篇:小学美术小课题“小组合作”创设和谐美术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和谐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和谐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内容体系,继续为和谐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
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和谐”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小学美术课程已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在美术老师的引领下,度过了一段充满色彩与创意的学习旅程。
现将小学美术课程总结如下:
一、课程回顾
1. 基础绘画:孩子们从最基本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巧开始学习,逐步掌握了绘画的基本规律。
2. 艺术鉴赏:通过欣赏中外名画、民间艺术等,孩子们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
3. 手工制作:孩子们动手实践,学会了剪纸、泥塑、编织等手工技艺,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创意设计: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作品,培养了创新思维。
5. 美术实践活动:组织户外写生、参观美术馆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
二、收获与成长
1. 艺术素养提升: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孩子们对美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审美观念逐渐形成。
2. 创意思维培养: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3. 动手能力增强:手工制作课程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4. 团队协作精神: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5. 情感表达:美术作品是孩子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孩子们学会了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展望未来
小学美术课程虽然即将结束,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美术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我国的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感谢各位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美术学习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助力!
(完)。
小学美术结题报告篇一: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导,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育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进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咱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可是,咱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着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愈来愈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咱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摹仿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份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切想象创作。
培育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知咱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尚未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咱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办法,以增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我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
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一)、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想象能力是学生美术创作趋于多样化和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学限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多放在教室里完成,且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要求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备齐,因此对落实《标准》的一些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本组结合了课题方案和新《标准》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分化,注意力不持久,我们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如课例《各种各样的汽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是比较自由的,他们不知道主题,常常把不相关的内容画在一起,作画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很多学生边作画边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
我们还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画画、玩玩、说说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座位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二年级有几课画玩具的内容,我们从玩玩具到画玩具,学生八人四桌并起来为一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先自己玩再介绍给别人玩,然后挑出几个介绍得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学生带着玩时的愉悦心情去描绘现实和想象中的玩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我们在教学上加强实现智力价值,此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学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形成了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对美术特别喜欢,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美术学习机会,把兴趣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形成了美术“差生”。
在教学中我们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了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淡的学生我们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2、处理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对学生的美术想象有很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教师的友好、温和与学生的想象力成正比关系。
1960年,里皮特和怀特对权威、民主和放任三种类型研究后发现,民主型教师的学生个性差异最大,并很少出现急躁和对同伴的侵略性。
权威型教师虽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创造的情感。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教学中学生是进行美术创作的主体,他们是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之下想象创作的,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路是难得的,教师给学生带路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新《课标》,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还要求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对学生讲解指导;有时帮助学生,当学生的助手;有时当学生的听众;有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角色也在不停的变换,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画创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我们在评价他们的想象作品时,不是直接予以评分,而是先充当听众,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提出意见时以商量的语气,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
3、延长创作时间。
现行课时安排比较适合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而给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带来了不便,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结果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这样的时间远远不够,很熟练的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但画面的细节没有,这样对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借鉴了语文作文课的安排,对课时作了调整,一般两节美术课完成一张作品,对于提前完成的学生,要求其尽量使画面丰富。
由于两节美术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先收回画纸,以免学生弄丢画纸,第二节课重新发回去作画。
4、积极利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接触相关内容,如图片、范画作品等,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音像店的想象画教学光盘,在VCD上进行放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象画法,在欣赏这块内容中我们把作品图片刻录到光盘中,并且自制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视频转换卡连接到电视上进行教学,并对教学中电脑的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5、合理进行美术思维想象训练。
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形成了思维想象上的惰性,对于简单的问题尚能解决,遇到难题就不想动脑筋,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这种情况在美术课中最为常见,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开发极为不利。
针对这些情况,本组对学生作适当的思维想象训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1)图式的各种训练。
图式,拉丁语原意指轮廓。
轮廓是图形区分最基本的手段,相同功能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图式。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这种训练: a一物与另一物的基本图式近似,只需略加修饰就可完成形象创造,如《在石块上画画》一课,根据这块的形状,想象出新的形象;《芋艿雕刻》一课,根根据芋艿的自然形状刻成各种有趣的小玩具。
b一些物体与另一物体的局部图式近似,按一定的方式组构起来,完成形象创造,如《蔬果的联想》根据蔬果的形状与一些小动物的局部形象相似,通过适当的削、剪、拼、插等方法制作有趣的动物。
另外我们还利用图式的接近和重叠现象,进行图式的变通和视觉隐喻,如《撕纸拼帖》通过撕出的偶然形,重新组合、添加获得新形象,通过以上训练启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的敏感性,也丰富了他们的创作内容。
(2)对形的夸张训练。
物体都有存在的一个常态,常态给人的是一种静止之感,视觉和心理都不会为之紧张和兴奋,偏离常态则会引起人的紧张和兴奋,并竭力使之往返常态。
形体的夸张有运动夸张、形状夸张和形式夸张,其中形状夸张在儿童作品中最为常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物体的变形、过分扩大形状等训练,如《大西瓜》一课,要求学生从“大”字着手,想象大西瓜的各种可能性,有的想到西瓜房子,有的想到西瓜飞船。
另外,我们还在各册增加教学内容,如《蚂蚁》,有些学生扩大蚂蚁的形状,在头、身、脚等处画上小蚂蚁,有的用各种线和形来装饰蚂蚁的身体。
(3)造型因素的局部夸张运用。
一般美术将造型因素,如形态、色彩、质量感、肌理都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各自特征都在共性之中,在儿童美术想象创作中可将各种造型因素分解后加以夸张训练,使人更深层次地理解视觉形象,发展和丰富了造型语言,给儿童美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空间和层面。
A色彩:儿童美术不以模仿客观对象为目的,所以其作品更注重了色彩的主观表现性。
对色彩的表现,低段的学生不受任何限制,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描绘事物,如《太阳》一课中,学生用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描绘的形象各不相同;高段学生在训练中加强了色彩的要素——明度、冷暖和纯度要求,并能考虑到色调的表现,学会调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