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71
第五章思考题A、B、C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错)。
它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2(对)。
正常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额,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中再剔除正常利润(或机会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1.3 D 经济学上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需要的时间。
1.4 C 这是属于规模报酬问题,与长期生产函数有关。
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对应的是规模报酬递减。
1.5 A 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要求是等产量曲线不变,调整等成本曲线,调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位置。
由于题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和切点,而等产量曲线固定,只能调整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即增加成本),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
故是增加投入,选A。
1.6 A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本题中企业购买或使用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正是这部分的有形成本,所以是显性成本,选A。
1.7 D AFC=TFC/Q,由于TFC在短期中固定不变,而Q在不断增加,故AFC 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它的曲线是一直趋于下降,选D。
1.8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9 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生产者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行为和市场交互中的决策过程。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这意味着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生产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水平。
2.生产者是理性的。
生产者根据市场条件、成本、收益和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之间通常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消费者。
4.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供给。
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减产量和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主要包括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
供给函数描述了生产者根据不同价格水平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本函数描述了生产者生产产品所需的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关系。
生产者根据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做出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通常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产量和价格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者可以平衡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竞争状况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和价格水平。
2.生产成本:成本是生产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
5.竞争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
效用和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1. 简介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生产者(企业、组织)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关注生产者如何在面临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最佳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2. 生产者的目标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指生产者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
生产者通过决策来选择产品的生产数量、定价策略、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等因素,以最大化利润。
3.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者如何将输入资源转化为输出产品的关系。
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Y = f(X1, X2, …, Xn),其中Y表示产出(输出),Xi表示输入资源。
生产函数可以是线性的、双曲线的、S形的等形式。
生产函数的特征对生产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生产函数的斜率表示了边际产出率,即单位资源增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可以通过比较边际产出率和边际成本来决定是否增加资源投入。
4.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供给决策是生产者面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权衡而做出的决策。
供给决策包括决定生产数量和定价策略。
生产数量的决策涉及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会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会减少产量。
定价策略的决策涉及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生产者需要考虑自身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以及自身的生产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
5. 生产者的创新行为创新是生产者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通过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开拓市场和增加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率。
生产者可以通过研发新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或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来实现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推出新的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生产者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设计和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第七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三篇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 完全垄断理论第十一章 垄断竞争理论第十二章 寡头市场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第十四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第四篇 不确定下、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十五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的经典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经过长期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托尔斯泰佩尔模型、购买决策过程理论和认知决策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序的,只有当前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常常被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当前的需求层次选择购买哪种产品或服务。
例如,当消费者需要满足生理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购买食物或水;当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购买保险产品来保障自身的安全,等等。
托尔斯泰佩尔模型托尔斯泰佩尔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托尔斯泰·佩尔(Howard L. Perloff)在1967年提出的。
该模型描述了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情绪需求、感知过滤机制、个人决策过程、个人行动和评估后的反馈。
首先,消费者的情绪需求是触发购买决策的动机,例如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渴望或兴奋。
然后,感知过滤机制会筛选出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信息,过滤掉无关的信息。
接着,个人决策过程涉及消费者对不同选项的评估和选择。
在个人行动阶段,消费者会将购买意图转化为实际行动。
最后,购买后的体验和反馈将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未来的购买决策。
购买决策过程理论购买决策过程理论是由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等学者于1965年提出的。
该理论将消费者行为分为五个阶段:需求认知、信息搜索、评估和比较、决策和购买、使用和评估。
首先,消费者在需求认知阶段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或欲望。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解释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
这个理论主要关注企业的决策,包括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价格如何确定,以及如何分配生产要素等。
生产者行为理论通常与消费者行为理论配合使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中,企业被视为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机构,因此所有的决策都是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的。
企业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市场需求、成本、竞争对手等。
因此,企业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出最优的决策。
首先,企业需要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这个决策取决于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
如果市场需求高并且生产成本低,企业通常会选择生产这种产品。
如果市场需求较低或生产成本过高,企业将倾向于停止生产相关产品。
其次,企业需要决定如何定价。
价格通常是企业决策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市场竞争、生产成本、产品的独特性等。
如果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它们可能会降低产品价格以争夺市场份额。
如果企业有独特的产品或品牌,它们可能会定价高,因为消费者认为高品质意味着高价格。
最后,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分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利润,因此需要在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本以减少劳动力成本,那么他们通常会这样做。
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满足生产,那么他们可能会增加雇佣成本更便宜的劳动力。
生产者行为理论对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在制定政策时也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
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对于决策者、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 1.企业及其生产技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也称厂商,是指可以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决策,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关系或状况。
技术不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细节,而是指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
2.生产集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企业产出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即将投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用生产集来描述。
生产集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各种组合的集合。
如图5-1阴影部分所示。
图5-1 生产集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一般可表述为:()12,,,n Q f x x x =⋯⋯。
该生产函数说明:(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 (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 ,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为简化分析,对于投入一般只考虑劳动(L )和资本(K )两个要素,因此,简化后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L K =4.常见的生产函数的形式 (1)线性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或称完全替代技术的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Q f L K aL bK ==+其中,a 和b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
该生产函数的经济含义是,按这种生产函数安排生产时,企业只会使用两种要素中较便宜的一种,而不会同时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即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或者称为完全互补技术的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min L K Q f L K a b ⎧⎫==+⎨⎬⎩⎭其中,a 和b 分别为大于零的常数,它们常被看做劳动和资本的技术系数,分别表示了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西方经济学》章节重难点第一章导言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一、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两者矛盾的方法。
2.稀缺性的含义: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与人们无限的需要,资源总是稀缺的。
但这并不否认人类的无穷欲望。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
”3.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l)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2)怎样生产以及何时生产这些产品或劳务;(3)为谁生产这些产品或劳务。
4.选择是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1、完全理性。
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
经济行为是理性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他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
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
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为: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1)消费者: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
即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3)政府: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
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公平等等。
2、完全信息。
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