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7.46 KB
- 文档页数:4
循环经济的逻辑探讨与启示【摘要】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本文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朴素循环经济思想、现代意义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循环经济的逻辑基础、工业革命后人类发展的误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几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解。
本文认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和经济学研究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一元”倾向,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予以纠正。
【关键词】循环经济;逻辑;启示从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到大卫·皮尔斯和图奈的“循环经济”,表明人类在思考自身的物质文明创造到底应该怎样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与社会进步这三者似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关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本文从古代相对朴素的循环思想开始,梳理循环经济的自然逻辑,借鉴前人的智慧,与现代经济理论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尝试探寻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朴素循环经济思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其中,生产力进步是奴隶制往封建制过渡的源动力。
中国的农耕文化也随之发展壮大。
与农耕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先贤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
《周易》的主要思想就是阴阳相合、天人协调。
《黄帝内经》则通过外在经验总结发现人体与我们所处的天地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体自成一方世界,人若想健康长寿,必须使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相合,遵循自然规律。
《庄子·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中庸》语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部儒家经典也向我们阐释了对待天地自然应有“中和”之境界,非如此,天地不能各行其位,万物不能各得其所。
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宋儒也提出了“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既如此,人岂能舍万物而只逐自身利益?明代王阳明提出了“夫圣人之心,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一文读懂《“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落实。
2021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这份规划包括六个部分,分别为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园区和绿色技术创新。
下面我们将依次解读这六个部分。
一、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通过减少能耗、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的过程。
在规划中,中国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研发节能环保技术、更新制造工艺和优化能源结构等手段,大力推进绿色制造。
二、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绿色、低碳、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在规划中,中国将积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力争到2025年,清洁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14%。
三、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不断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模式。
在规划中,中国将推进循环经济,加大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促进绿色产品制造和产业链升级等。
四、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指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减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和社会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
在规划中,中国将优化供应链结构,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广绿色物流和绿色采购等。
五、绿色产业园区绿色产业园区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地区,依托高新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建设的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园区。
在规划中,中国将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环保的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模式,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绿化、节能等方面的水平。
六、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在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利用响应环保、节能的技术,实现清洁、高效、经济的发展。
在规划中,中国将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培育高精尖绿色技术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职责范围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职责范围包括:
1. 提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咨询与指导:为循环经济企业、项目提供政策解读、政策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适应相关政策规定。
2. 组织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培训与交流:组织循环经济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循环经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评估与支持:为循环经济相关项目提供评估和支持服务,包括技术评估、市场评估、经济评估等,为项目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4. 搭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和发布相关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市场准入、人才招聘、技术合作等服务。
5.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循环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 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投资:协调相关金融机构,为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服务,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的流动和投资。
7. 协助政府部门监测和评估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的监测、评估和报告,为政府制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8.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循环经济组织、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和技术,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
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循环经济领域立法的法律。
该法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循环经济的概念和范围:循环经济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以优化资源流和物质流、增强经济系统的再生能力、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法律将循环经济的范围明确界定在物资和能源领域。
二、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法律重点加强了政府的分级管理、产业引导、政策激励、法治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法制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
三、加强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法律明确了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循环经济领域的规范和监管。
四、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法律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五、促进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法律倡导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和共同应用。
六、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法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支持。
总的来说,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法律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双循环经济年级:姓名:双循环经济【热点背景】1.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平衡,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投资恢复快于消费,大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恢复不平衡,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较大压力。
看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更趋明显,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看国内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
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将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中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
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经过多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产业技术进步也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封闭起来脱离世界主流,只会拉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关于《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
策解读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2()9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本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上海资源
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
一起来看看规划的具体内容吧。
一、指导思想将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的重要抓手,以“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为理念统领,以优化结构、控制
总量、提升效率为主要途径,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关键支撑,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5页(P15-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F124.5
【相关文献】
1.《"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2.加快废旧物资循
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3.《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
的政策解读4.《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5.《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颁布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循环经济较大规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当前,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循环经济还将推动形成一批新产业和新产品,对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显著,但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环境污染加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5.0%;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饮用水源地取水仍有23.6%超过Ⅲ类标准;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势必会持续增长,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
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耕地质量退化趋势不断加重。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27%)的67.4%;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出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
以循环经济视角解读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县域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多层次、不平衡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构成了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实施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破解之道,努力提升和改造经济质态、产业业态、环境生态,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欧阳琳、张瀚文、蒋京桥、李普、蒋欣言和文逸群六位学者共同撰写了专著《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3年7月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它是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花费3年多时间集中撰写完成的,为近年来湖南县域经济学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该书既探讨了县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又介绍了县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操作性问题;既介绍了诸多县域经济政策的方法与发展走向,又讨论了衡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改革方向,内容丰富翔实,行文流畅,格式规范,具有诸多独到见解与创新之处。
该书总结和评价了近20年来湖南衡阳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特别是阐述了影响衡阳各主要阶段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阐明了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演进过程,总结了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衡阳县域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概括。
对十二五期间影响衡阳区域发展因素及区域格局作了科学分析与展望。
本书不仅总结了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也对省内乃至国内县域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作了多角度的阐述,发展了我国衡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对衡阳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l.内容全面系统,阐述角度新颖。
本书首先进行了纵横渐入的论述。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了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县域经济结构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现阶段的主要特点。
接着,又进一步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目标和原则。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解读:发展循环经济『热点关键词』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全球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热点背景』2007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国环境展望: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指出,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境地。
据估计,2025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
而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上升为政治、社会、文化问题。
近年来,能源消费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并且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例偏低。
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跟不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
现有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自从2005年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辅助策略。
『考点分析』一、问题及原因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落实还存在不少障碍。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没有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
近年我国以增加供应为主要目的建设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继上马,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增大节能减排的压力。
第二、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为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
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
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
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环保产业政策支持解读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新兴产业,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
环保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支持政策、产业规划、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发展、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环保产业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压力巨大。
严峻的环境问题迫使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支持政策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专项资金、国际合作等。
财政支持方面,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环保领域,用于科技研发、设施建设、企业发展等。
税收优惠方面,对环保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给予减免,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
专项资金方面,设立了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产业规划为了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包括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
清洁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设备制造、环保工程建设等,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还支持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一方面,政府鼓励传统产业向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效益。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环保产业领域。
六、市场发展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环保产业市场逐渐壮大。
政府通过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市场需求,推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五大案例解读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官方网站:产业规划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山西国锦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项目背景为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省将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0年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外,山西省确定“十二五”时期经济的发展合肥循环经济园发展规划项目简介 合肥循环经济园为省级开发区,位于合肥东郊30公里处,巢湖之滨,肥东县境内。
蒲县后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项目背景(一)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园区煤炭产业链条短。
产品主要以简单的煤炭资源开采为主,主要走的是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方式。
企业利润90%都来源于煤炭开采,初级产品比重大、结构单一,且煤产业链短,仅有的煤电热产业链、煤焦化产业链也只是徘徊在初级发展阶段。
(二)园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竞争力不强蒲县的企业个数和工业增加值在全市17个区县中排名12位,在全市21家主营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中无一家是蒲县企业,南山区“循环经济”推进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力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
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却日益严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深圳经过几十年年的经济特区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了多重保障循环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
垃圾处理、生态城市、绿色产业、节能减排……似乎什么概念都能往循环经济这个大筐里头装。
说得多了,似乎我们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不那么确定了。
循环经济究竟是什么,循环经济这块蛋糕能做多大,很多人说不清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
《战略》提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战略”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此外,《战略》提出了近80个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涉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
1.8万亿元,蛋糕有多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在“战略”中提到,构建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和构建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是重点任务,并对每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目标。
除了传统的煤炭、电力、石油等传统工业行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等基础农业,此外,旅游业、通信服务和资源再回收利用类企业都在“战略”的规划之列。
以电力工业举例来说,“战略”提出到2015年,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到325克标准煤/千瓦时,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0%,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
对于石油化工业的要求则是到2015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减少30%。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包括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绿色消费等等,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战略”规定,到2015年,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产值达到1.2万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
在垃圾分类方面,到2015年,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3万吨/日。
循环经济不仅涉及到资源再利用和整合,它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科技水平密不可分。
对此,“战略”还提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个大话题,怎样通过合理投资和规划,在拉动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起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某些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呢?对此,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核心的问题是要优化投资结构,不能够再去搞那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搞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企业,也不能搞产能过剩的企业,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供给更好地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所以,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们现在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是考虑民生,考虑“三农”,考虑节能减排,考虑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保。
重点是用于这些方面,绝不能再去搞那些过剩的产能,盲目的重复建设。
张平还介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我们企业自身的素质还比较低,产业的结构、产业的质量还不高,结构还不合理,我们自己创新的能力还不强。
所以,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来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条途径。
第二,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产能过剩。
第三,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
第四,我们鼓励我们的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工业领域改造是重头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降低21%、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了循环化改造。
除了上述提到的电力、石油行业外,工业领域的改革还包括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学、建材、造纸、食品与纺织工业和产业园区。
提出到2015年,纺织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取水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20%、30%,纺织纤维再利用总量达到800万吨;钢铁行业废钢回收利用量达到1.3亿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7%,重点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普及率达到95%以上;食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降低16%、30%,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等要求。
政策先行,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促进企业积极走向循环经济呢?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强化企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张家港是国内最早做循环经济的城市之一,它们提出的“补链模式”概念很好,就是想办法找到一个企业,与现有的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无法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就不要。
所以他们的模式超越了招商引资的概念,而是招商选资,很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此外,产业的结构、布局和规模,必须要与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关键。
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的调控余地都要大,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对一个地方而言,有什么样的资源和环境,就应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根据他的概念,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种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从整体上来看一定要高效和和谐。
所谓高效,就是说产出率要高,资源和能源消费要少,所谓和谐就是说环境和经济要协调发展、区域之间要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中,与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一同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还包括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和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打开市场,经济政策更给力在《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之前,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不在少数。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2009年,循环经济法实施,对循环经济给出了定义: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在这些基础上,《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有哪些具体有利的措施,能够确保目标有效实施呢?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其官网上介绍,《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具体包括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健全法规和标准,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研究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和计量检测体系。
三是加强循环经济管理和监督,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循环经济管理,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四是强化循环经济技术和服务支撑,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加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
五是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建立统计核算制度和数据发布制度,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把资源产出率作为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综合性指标,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六是强化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推广示范经验,在全国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把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关课程。
七是加强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利用各种国际交流平台,创新合作方式,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八是加强循环经济组织领导,国务院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部署重大任务,把握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对于扩大市场来说,经济政策无疑是最给力的。
“战略”提出,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试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制度,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还包括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银行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多种信贷方式等财政、金融政策。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顶层设计发展循环经济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据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对如何推进循环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是实现循环发展的具体行动,从而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战略》明确了提高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具体目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对各行业、各领域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顶层设计十分重要。
高吉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整体上来看,建设一种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一定要高效和和谐。
所谓高效,就是说产出率要高,资源和能源消费要少,所谓和谐就是说环境和经济要协调发展、区域之间要统筹发展。
在高吉喜看来,“所有的资源要素都有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比如一块林地,既可以砍下来去卖钱,也可以不砍用来保持水土。
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资源属性,因为可以直接看得到,有直接效益,但是环境属性是潜在的、长期的,因不能带来明显的直接效应而往往被忽视。
”我国现在提出了生态文明,各个部委应思考如何统筹协调这两个属性。
“从实际操作上,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我国,对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在开发的初始,政府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非常必要,要靠外部的输血形成良性互动。
”他这样说。
如此说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布局、发展方式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能够建立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包括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这一点和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高吉喜委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