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17.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认识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更替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古文阅读能力有限。
在《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掌握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更替原因。
2.难点: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的变迁。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的更替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明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情况;- 掌握夏朝的国家地位、王位交替特点;- 理解商朝的兴衰原因;- 熟悉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视频展示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产生兴趣;- 结合图片、资料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各朝代的基本情况;- 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夏商周三代的比较分析;- 通过小组展示、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明辨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情况、兴衰原因和特征的介绍。
教学难点:理解商朝的兴衰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商周三代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产生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情况、兴衰原因和特征。
- 使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朝代的历史地位、王位交替特点等。
3. 比较分析:- 分组合作,进行夏商周三代的比较分析,列出各朝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帮助学生理解商朝的兴衰原因,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 教学总结:-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概括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意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短文,总结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兴衰原因和特征。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这一单元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插图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究。
在学习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并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了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时空观念:使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解释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及其特点。
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 史料研究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4. 时空定位法:教师利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夏朝的城堡、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唐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唐三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夏商唐三代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制度;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夏朝的兴起和衰落;2.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3. 唐朝的兴起和重要事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理解夏商唐三代的历史发展进程;2. 掌握夏商唐三代社会制度的演变。
难点1. 分析夏商唐三代的相互关系和衰落原因;2. 比较夏商唐三代社会制度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夏商唐三代历史的兴趣;2. 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夏商唐三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3. 案例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夏商唐三代的相互关系和衰落原因;4. 讨论法:组织全班讨论,比较夏商唐三代的社会制度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夏商唐三代历史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夏朝的兴起和衰落(15分钟)- 分组讨论夏朝的兴起原因和重要事件;-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 研究商朝的兴起和衰落(15分钟)- 分组讨论商朝的兴起原因和重要事件;-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 研究唐朝的兴起和重要事件(15分钟)- 分组讨论唐朝的兴起原因和重要事件;-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 案例分析夏商唐三代的相互关系和衰落原因(20分钟)- 给学生分配案例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并总结夏商唐三代的相互关系和衰落原因;-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
6. 讨论夏商唐三代社会制度的异同(2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夏商唐三代社会制度的异同;-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六、教学归纳总结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和讨论,归纳夏商唐三代的历史背景、事件和社会制度,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唐三代的历史演变的文章。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懂得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西周的分封制。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搜神记》里,有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其意思是: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奔向月宫。
将去之前,嫦娥请有黄用蓍草给她占卜。
有黄占卜后说:“大吉大利。
你独自轻轻地往西边去吧。
如果遇到天色灰暗,你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以后会美好起来的。
”于是,嫦娥就飞进了月宫,这就成为月宫里的蟾蜍。
《搜神记》提到的嫦娥和后羿据说都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当我们学习完本课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新课学习(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重点内容。
教师:夏朝是谁建立的?学生:禹教师:夏朝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公元前2070年教师:当时采取的是什么制度?学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格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三、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四幅生产工具的图片,点出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后,出现了私有产品,进而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人了进入了阶级社会。
今天我们就来学会中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即夏商周的更替。
讲授新课:学生自主学习(一)填写表格:一、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教师重点分析夏朝的世袭制、家天下、国家机器等内容。
商朝的迁都。
解释西周的国人暴动。
设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这一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师生探讨:1.原因:夏、商、西周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重视生产,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从而我们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过度: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疆域示意图后设问:面对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假如你是统治者,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二、西周的分封制展示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教师解释等级制的划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为西周的统治阶层;平民和奴隶为被统治阶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商夏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b.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朝的衰落和崛起的原因;c.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a. 利用图表、地图等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b.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c.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商朝的衰落和崛起;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a. 呈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b. 鼓励学生分享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感想。
2. 导入新课:a.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了解?”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铺垫今天的研究内容。
3. 研究核心知识:a. 利用PPT或黑板,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中商朝的衰落和崛起的原因;b. 分组讨论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4. 合作探究: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b. 小组分享所选事件或人物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5. 拓展延伸:a.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写下感想;b. 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朝的衰落和崛起的原因,掌握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们培养了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板书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商朝的衰落和崛起- 主要原因:政治经济变革- 重要人物和事件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媒体工具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概况,包括其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背景。
2. 掌握三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夏、商、周三朝的更替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尤其是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同时辅以思考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文化成就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课堂教学。
3. 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4. 课前预习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开启本课的学习。
导言中,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短视频,使学生对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有所感知。
之后,教师会以讲述者的身份简要介绍这三个朝代的重要性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知识呈现1. 夏朝概述在知识呈现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夏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通过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介绍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尤其重点介绍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等,以此让学生了解夏朝的兴衰过程。
2. 商朝的崛起在商朝部分,教师将介绍商朝的建立背景、商人的发展以及商朝的文化特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表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好奇心强,但在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历史的发展规律,学生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的课件。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典型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夏商周的更替》。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禅让制”到外为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归纳三朝兴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继承法。
2、方法与技能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栋梁的伟大抱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兴衰;国家机器的实质;世袭制与禅让制;分封制与继承法。
难点: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对国家机器的理解。
对本课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难度极大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1/ 7三字经导入:“夏传子,家天下……”【讲授新课】自主学习:1、夏朝的统治中心在那里?夏是怎样管理国家的?2、禹死后夏朝的王位是如何继承的?有何影响?3、夏朝最后一个王是谁?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夏朝走上了灭亡?师:(出示幻灯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指出阳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统治中心,国家统治机器-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出示幻灯片──说说你的想法: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师: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师: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出示幻灯片──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汉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辽宋与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域定。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授课人课题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第1课,在教材位置上开启第二单元的新篇章,上承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为后来讲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先秦时期等历史作铺垫。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兴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分封制是西周主要的制度。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先前了解了史前时期的相关知识,按照时间脉络学习夏商周时期顺理成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理清历史分期。
七年级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史事并为较深了解,因此虽然大部分知识较为简单,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理清夏商周王朝的基本概括,并对一些重点知识采取材料研读、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等方式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学习目标:1.通过夏商周建立的时间线索,了解三代的更替。
通过国家建立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对比,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历史解释)3.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总结王朝衰亡的共性和朝代兴衰、更替的规律,认识人心向背是朝代更替的关键。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
五、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人心向背是朝代更替的关键。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夏朝、商朝和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的兴衰,和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了解中国奴隶社会产生、发展和等级制度的形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听故事,形象思维占优势,能够学习一些较为系统的科学知识,喜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此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要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历史史实的方法和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节选)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方面,学生能以顺应的心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独立看书、看图,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
2.教师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
提示: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学习盘庚迁殷和商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4.图片展示: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照
5.教师讲述:正是由于夏桀的昏庸暴政,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夏灭亡后,建立的是商朝,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很多的巧合,夏朝的末代君王是位暴君,商朝的末代君王纣也是位暴君。
设计意图:对于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首先要知道三要素,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国家机构的设置是国家的主要特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阶级本质。
目标导学三:武王伐纣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1.教师讲述:正是由于商纣的暴政,结果导致了和夏朝一样的亡国。
商灭亡后,建立的是周朝,史称西周。
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西周取代商朝的过程。
2.教师提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补充:(1)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3)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目标导学四:西周的分封制
1.材料展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2.图片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说出封者与被封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设计意图:看周初形势图过渡到分封制,把西周分封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降低难度,补充讲解分封的原则和宗法制,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的利与弊,突破难点和重点3.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内容作用
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
主要封国燕、齐、吴、鲁、宋、晋
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
兵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教师讲述: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两位败家之君,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
这两位君主分别是谁?
周厉王和周幽王。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归纳总结等深入浅出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效果良好。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反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3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