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主要讲述内容我国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本课上接消费、企业,下启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本课考核方式为选择题和材料题相结合。
学情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对于大多数高一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合理的分配”是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共鸣,从此处入手教学或学习理解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
本课课程内容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运用分配的知识解析实际案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重难点重点: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原因、意义难点:多种分配方式;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归纳教学;讨论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情回顾:1、储蓄存款的含义、类型2、商业银行的含义、业务、作用3、股票的含义、利益来源、作用4、债券的含义、类型5、保险的含义、类型、原则1.1 按劳分配为主体教:观察8张图片,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学:结合书本,观察图片,分析问题教: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发展起来,我国的GDP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国际市场,是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忽视或舍弃的。
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已经做成了一个“大蛋糕”,现在这个蛋糕已经做大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
分蛋糕教:没错,但是要怎么分呢?这就是本堂课要讲述的重点。
分蛋糕用书本上的话叫做分配制度。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所有制基础。
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理解我国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能力目标:准确的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和地位。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提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掌握。
高一新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很强,但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知半解,又难以做到准确领会,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然后自觉转化成为自己的正确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学教材,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挑选、整合学生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整体思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及亲友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2、3、4、5、课上:按照“创设情境——观察经济生活;分析情境——领悟经济生活;感悟情境——解析经济生活”的思路进行教学。
1. 让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主体。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知道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3. 让学生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分配制度。
2. 讲解按劳分配: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
3. 讲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讲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应用。
2.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按劳分配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我国分配制度的认知。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理解他们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一、教案导入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知识讲解1. 按劳分配的概念按劳分配是指按照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强调个人努力和贡献与收入的直接关系。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2.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2)个人劳动的时间和强度。
(3)个人的技能和能力。
(4)个体的劳动所得。
三、实践操作1. 集体经济分配方式集体经济分配方式是指按照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按一定比例分配利润或收益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强调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在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仍然是主要的原则,但也需要考虑集体组织的利益和发展。
2. 国家公共财政分配方式国家公共财政分配方式是指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和分配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基本民生和公共利益。
在这种方式下,按劳分配仍然是主要原则,但也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均衡。
3. 工资制度分配方式工资制度分配方式是指根据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岗位等级和工资标准,确定个人收入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和能力,同时也考虑到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公平。
工资制度下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四、案例分析以各国按劳分配制度为例,简要分析其特点和问题。
1. 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在中国,按劳分配主要以工资制度为主,同时也有集体经济分配和国家公共财政分配的方式。
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和能力,但也面临着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
2. 讲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解释按劳分配的含义,阐述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介绍我国分配制度的背景和发展,强调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分配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1.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分析实际操作和评价。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复习引言课的内容:回顾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阐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介绍衡量劳动量和质量的标准。
3.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通过具体案例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过程。
4. 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分析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评价其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意义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搜索当前热点问题排行榜,2011热词,搜索相关视频、图片、新闻素材备用【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新课导入】通过新闻导入,播放视频《统一全国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统一的设问,从而引起学生关注分配不公问题,到底采取何种分配方式和制度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前的分配不公的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正在努力的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它有什么优越性?又有什么不足呢?今天我们就开始来讲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回忆一下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再具体的讲一讲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同学回答(略)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教师讲解: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什么是按劳分配?教师讲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理解按劳分配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二是分配的对象是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的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三、当堂训练:(约10分钟)1.“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增加投入,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
有人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这种观点()A.主张同步富裕B.主张平均主义C.只讲公平,不讲效率D.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A.①B.①②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3.(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5.2010年4月27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5月1日起由860元上调到1100元。
该举措有利于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促进政府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④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6.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注: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用于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已超过了公认的国际警戒线。
下列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有①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②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逐步完善储蓄、债券、保险、股票、商品期货和房屋出租等多种市场,让居民拥有更多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单元(章节)课题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本节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作用。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合教材,获得对相关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及分配知识的初步认识,体会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炼的课题按劳分配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难点: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练习册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新课导视频导入法:播放视频《分配制度影响社会财富的归集和流向》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入自主学习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和要求: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分配依据: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基本原则主体布置学生自学任务,让学生认真看书,找出按劳分配的相关知识学生认真看书并圈出相关知识问题探究《练习册》P49 研习一合作探究问题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2.点评学生的回答3.过渡:小王说的对吗?为什么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同组学生讨论问题并回答,并思考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合作讨论按劳分配好还是平均分配好?讨论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及其重要性1.布置学习任务,将按劳分配与平均分配的含义打在白板上,让学生讨论2.教师归纳:按劳分配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学生认真讨论并回答问题问题探究按生产要素分配讨论59页小吴一家的收入那些属于按劳分配取得?剩下的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学生认真看材料并在书中寻找答案知识拓展什么是生产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信息要素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群体收入的来源,展示生产要素的种类认真听讲并做笔记知识识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上标记学生认真思考并做好笔记知识整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异同(表格形式)教师在白板上打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空白的填写学生认真配合并思考回答课堂检测内容完成PPT上面的课堂练习题课后完成课时作业13的好题狂练部分作业布置预习内容预习下一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布置。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程标准●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标准解读分配制度主要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准确地理解分配制度涉及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涵义,包括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那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它是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
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方式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等。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那么,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达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精神;可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并不意味着这些要素投到任何地方都会得到等量回报,因为它的报酬大小要受市场供求、价格、经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那么的意义〔2〕能力方面• 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3、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教学难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知识结构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必要性按劳分配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
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课堂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对国家的分配制度和原则能够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和意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形式、必然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分配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一)课前准备与预习:1、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2、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结合本节课课本知识完成学案预习填空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上周星期天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
3、教师课前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环节与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好,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讲授新课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过渡连接:那么什么是按劳分配呢?不仅我们有疑惑,咱们学案材料里的小王也有很多疑惑,那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小王的疑惑,一起来学习并且尝试解决他的问题。
教学设计 ( 主备人:范立芬 ) 学科长审查签名: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主体及其原因.教学难点:我国当前分配制度形成的原因二、预习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导入:《同富不同路》问题1:由以上漫画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某国有企业车间我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哦我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是高级技工,工资自然比他们高。
我是高级技工,工资自然比他们高。
初级技工月工资2000元初级技工月工资2500元高级技工月工资5000元小李老王小张问题2:在同一个国企车间,为什么他们的收入不一样?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因为该车间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材料一:该车间因为工作突出,获得500000元奖金,对于这5万元奖金的分配三人有不同的看法; 小李说:我虽然干的不多,可不能少了我的老王说我正需要一个高级金表,最好能满足我的需要;小张说; 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问题3:你如何评价这三人的观点?你认为奖金应该如何分配?小李要求平均分配,老王要求按需分配,小李要求按劳分配。
小李的看法比较合理。
因为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走进海尔看分配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
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
“学习技术,提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然成风问题4:海尔集团的分配制度发生了什么转变?海尔集团的分配有什么意义?结论: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意义: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材料三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外企做财务会计,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和他人开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收入总和还要高。
问题 5 小吴的爸爸和姑姑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小吴的爸爸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姑姑承包集体土地种蔬菜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蔬菜收购与运输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这则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了我国目前分配方式具有多样性。
除占主体地位的按劳分配,还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所得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或外资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居民存款储蓄所得利息或购买债券或股票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所获的工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或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或细信息所得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练习内化:判断一下个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劳动要素)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资本)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资本)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资本)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信息)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劳动要素)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按劳分配)材料四:联想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联想的飞速发展。
大量人才加盟联想,大量资本购买联想股票,投资联想,联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联想股票不断升值,联想投资人也因而获益。
联想的发展造就了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问题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什么意义?结论: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调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促进生产力发展)。
四目标检测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 )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 A )决定的。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劳动性质和特点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现阶段,我国之所以要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B )①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②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的平等地位③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不高④劳动仍是谋生手段,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差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五、配餐作业A组: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A )①生产决定分配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③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④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
这一分配制度的形成( D )①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③能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④体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①②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把土地集中租赁过来种经济作物,外出打工的村民每年能拿到土地租赁金,在家的村民既在自己田里耕种,也在合作社打工,每天种地也拿起了工资,而且收入也不错。
材料中体现的分配方式有( C )①按劳分配②按技术要素分配③按土地要素分配④按劳动要素分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组:据2010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增势平稳。
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10 699元。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2%,经营净收入增长8.6%,财产性收入增长20.7%。
回答2~3题。
1.城镇居民收入实现多元化,主要得益于( B )A.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B.我国分配形式的多样化C.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合理D.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中增幅最突出的是人均财产性收入,出现这种现象( D )①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结果②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具有的合理性、合法性③体现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④体现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在我国现阶段,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A 私营企业工人工资B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C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C组:过去人们说:“只有靠劳动挣钱才是光荣的。
”现在人们说:“只要依法挣钱都是光荣的。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说法变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