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2018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中国2018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中国2018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中国2018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中国2018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

自2018年3月下旬美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以来,各方对于这场争端始终保持着关注,对于这场争端最终的走向,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也有着许多猜测。2018年12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1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数据远低于预期值,较此前几个月的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来看,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11月份的数据似乎是一个转折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渐渐显露出来了。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失速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1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00.8亿美元,其中进口贸易额1826.7亿美元,出口贸易额2274.2亿美元,三者同比增速分别为4.3%、5.4%、3%,较9月、10月同比增长速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就像是踩了一脚刹车。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增长失速的现象。

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两成左右。1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与中美贸易摩擦脱不开关系。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彼此征加关税,使得出现了企业抢关税时间窗口的现象,不少企业都抢在关税落地之前,大量备货,这使得中美贸易摩擦反而短时间内增加了双方的进出口贸易额。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抢关税窗口期现象的消失,真实的中美贸易情况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进出口数据来看,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已经冒出了头。11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贸易同比增长速度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下滑25.04%。实际上从9月、10月份开始进口贸易额已经出现轻微的负增长。出口方面,11月份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速度也出现了掉头向下的趋势。当然11月份数据出现大幅下滑,可能也部分受到了此前企业抢关税时间窗口导致透支了后面的消费额度,使得11月份的数据更加难看。

重要贸易地普遍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除了美国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导致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大幅下滑,中国其他的几个主要贸易地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联盟,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9月同比增长13.95%,10月同比增长13.71%,11月就只有5.96%。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内部一直问题不断,肇始于希腊的欧债危机持续影响欧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今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五国仅爱尔兰挣脱出困境,其他几个国家依然处在困境中。激烈的利益冲突使得2016年英国通过脱欧公投,走上了脱欧之旅,欧盟的稳定性面临挑战。近期法国又爆发了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骚乱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欧洲经济体的动荡无疑对处在国际贸易体系下的其他贸易伙伴不利,其中就包括中国。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在11月份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由此前16%左右的平均水平骤降至0.48%。濒临负增长。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民间的经济互动也十分频繁,但是11月份东盟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值得关注。

中国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在11月份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日本从此前9%左右下降到1.51%,韩国从14%左右突然下降到-6.4%。

另外还有中国的重要邻邦,与中国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在11月份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9月份的17.53%、10月份的25.66%,突然下滑到0.86%。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进出口重要的贸易中转站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速度

在11月份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香港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中转站,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仅次于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排在第六位。香港11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速度仅为3.18%,远低于此前平均20%左右的水平。

美国经济强势复苏

11月不光是美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速大幅放缓,中国几大重要的贸易地区同比增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这背后或许暗示了当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部分表明了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美联储的持续加息,给其他经济体都带来了压力。

虽然12月7日美国公布的11月份新增非农业就业人口数据只有15.5万,不及预期值20万,但是失业率数据和平均每小时工资年增长率都符合预期值,其中失业率为3.7%,持平前值,处在历史低位。

从表四可以看到,美国的失业率在2009年达到历史高位10%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目前已经处在历史低位的3.7%,相比较而言,中国2018年10月份的调查失业率为4.9%。显然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很强劲,美元加息预期依然很强,对于其他尚处在复苏中的经济体而言,这会是一个不小的外部压力。

中国进口数据下滑

从具体的贸易品类来看。中国对原油、农产品、汽车、铁矿砂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力度也在减退。

在主要的进口商品中,排第一位的原油,虽然11月份的进口贸易金额继续猛增,同比增长了57.58%。但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在2018年以来持续大幅上涨。如果从原油进口量来看,2018年以来原油的进口量增速较2017年已然放缓。

排在第二位的农产品是本轮中美贸易摩擦中中方反制美国的重要领域之一,从进口数据来看,2018年也确实出现了大幅下滑,11月份的进口金额下滑了8.42%。大豆进口金额下滑了35.17%。

排在第三位的铁矿砂及精砂也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截至2018年11月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3%,累计进口金额同比下降了2.8%。排在第六位的汽车及汽车底盘的进口数量也出现了负增长,并且跌幅在扩大。

中国进口数据下滑对于全球其他出口国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经济走强有利于世界经济。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依然不明朗。不过可喜变化在于2018年12月初中美之间已经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并拟定了一个谈判的时间窗口。或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给市场带来一些好消息。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指导老师:陈平路教授学生:李勤学号:M201373450 院、系班级:2013级FMBA1308班

目录 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1 2 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3 制造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 4 人名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7 5 总结,,,,,,,,,,,,,,,,,,,,,,,, 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78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 %;2000 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为2492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总额为5096.5 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2 年猛增20% 以上,达到6207. 7亿美元;2003年出口总额达到8509. 9亿美元,净增数2300 多亿,比2002年翻一番;2004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547. 7 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5 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上升到500,成为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德国。2005年进出口额达到14221.2 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 2.8 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00; 进口6601.2 亿美元,增长17.6%。2006年1-9 月进出口总值为127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 亿美元,增长26.500; 进口5813.8 亿美元,增长21.700; 进出口顺差1098.5 亿美元,增长60.4%。自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 4 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 3 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F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中国制造,金融等行业为例,一个代表了现在最高进出口贸易额,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配以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说明国内政策和全球化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政策经济增长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根据统计数据将进出口贸易和中国GD戌曾长趋势制成折线图,分别为图 1 和图 2 所示。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值和GDP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 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7%。从1980

中国进出口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相关理论,用R语言软件处理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线性模型,结果证实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用外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外汇储备这5个因素与我国进口总额成正相关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我国正出口成负相关关系,而且GDP因素对进出口总额影响最大。 关键词:进出口总额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储蓄额外汇储备汇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R语言软件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俨然成为了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不一定的贸易强国,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起着不可小處的作用,可中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很低,而且比重还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GDP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之重,所以为了保持我国GDP持续稳定增长,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对外贸易就很有必要了。 就目前理论研究来看,影响我国进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等。本文就以上因素与进出口总额的实证分析,以及验证他们的关系。 二、各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原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X1。2006年我国外贸总额达到我国GDP的65%,尽管真实性有待考究,可从反面角度看中国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从1999年的61,16%逐年下降到2007年只有48.79%,下降了将近20个点,也正是我国的内需不足才使得我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99年的44%逐年增长到2007年占62.8%%,显然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飞升离不开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贡献。因此GDP作为衡量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重要因素。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对对外贸易的总额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X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包括对外借款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我国进出口额增量60%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个体企业哟哟其实制造业,在外商投资中制造业占七成,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使得中国制造加工业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如果外资不断进入那么中国的进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长。相反外资撤走对我国的打击将是很大的,所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这一因素很重要。 4、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价------X4。这个因素对外贸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我国长期实行人民币跟美元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能自由进行外汇交易。每进行一笔进出口贸易之后,厂商都要计算自己的换汇成本,并以之与当期外汇汇率作比较,虽然我国汇率波动一直不是很大,发展比较稳定,但可以作为一个因素进行考虑。 5、外汇储备-------X5。 6、此因素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6。此因素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贸易额。 三、数据的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3.1综合考虑影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因素收集数据整理如下表: 表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Rauch(1997)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张可以产生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_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_冯维江

China Business Update / September 2010 24 投资环境的声浪逐渐升高。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未果,到处理力拓商业贿赂事件引起的“非议”,到谷歌中国从内地迁往香港,再到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抱怨在中国“遇到了25年来最艰难的商业环境”,一系列事件似乎表明外资对中国经营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被一些人列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的依据。 不仅如此,世界银行近期公布了一项对87个国家4个方面的外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的研究。这份报告显示,与东亚、亚太乃至全球各国相比,中国对外资的股权限制更加严格,外资在华建立子公司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报告的主要撰稿人皮埃尔?吉斯兰(Pierre Guislain)更是直言:“跟87个国家相比,在具有限制性的政策法规所占的比例方面,中国的行业限制数量要比世界许多其它国家都多”。 直观的事件与“客观”的调研言之凿凿,似乎坐实了中国外商投资环境堪虞之状况。然而,也有一些人为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证。例如,代表了16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的华南美国商会刚刚对外发布了《2010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报告称其九成会员企业对目前中国的经商环境较为满意,会员企业今年在中国的再投资预算增长44%,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亦有 人以客观数字为证,指出自2009年8月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各月均呈同比增长态势,而2010年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加39.6%,上半年累计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亦达到19.6%。如此大好形势,岂可谓外资环境恶化? 在我们看来,抱怨者的质疑固然有待商榷,辩护者的解释也并非无懈可击。商人以逐利为职,自然希望环境对自己越有利越佳,个别企业在经营中遇不如意事而有所表达实属平常。只是因为其中一些在华企业声名显赫,才特别引人关注且容易为人所利用罢了。以个案而论“环境恶化”殊不足道。伊梅尔特在私人餐会的抱怨被曝光之后,旋即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是通用电气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发展得很好,并且必将长期发展下去。”至于世界银行的报告虽有其一定的“客观性”与严谨性,但因为调查主要考察的是各国对外国投资的相关法规,而这只是投资环境的一个方面,并且与经济规模大小、投资机会多寡、经济成本高低等相比,仅是相对次要的方面,因此在“全面性”或“代表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以此论证中国投资环境之优劣,其结论亦不可靠。 当然,以企业对中国经营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来举证也存在问题,不仅样本选取及回答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更因为这样的调查缺乏国际比较的视角。至于用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数字为据虽然颇为有力,但影响外资进出的除了投资环境,更有经济形势。外资增长的数字并不能完全排除是因为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因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 ——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期,在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手段之下,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球的背后,则是与世界各国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比例相比前些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令国内相关部门担忧不已。外贸经济学在国内研究时间尚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决策者认为只有出口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认为进口则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负面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却并不全面。因此,针对国内当前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国内经济现状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总结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government a serie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measures, the scale of China's indus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becoming a "world factory"". Behind China's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it is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th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facto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ratio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s, a significant change, this change caus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domestic concerns. Foreign trade economics in domestic research time is shor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policymakers think only exports to mak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impor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conomic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from the micro level and macro level summa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put forward own thinking. 【Key words】import trade,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4)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稳定增长,进口有所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 二、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果: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对美国、东盟、印度双边贸易进出口值分别为7731.9亿元、 6713.9亿元、1038.2亿元,分别增长3.2%、4.5%、7%。其中,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9%、23.3%。同期,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也增势良好,分别增长22.2%、9.6%。对东盟、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个新兴市场或地区出口值合计占我出口总值的 2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三、贸易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8029.8亿元,增长4.2%,占我进出口总值的14.5%,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6.5%,明显高于同期出口总体增速。 四、外贸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比重显著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93万亿,增长1.9%,占我进出口总值的34.9%,比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提升。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外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五、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07万亿元,下降5.7%,占我进出口总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2%,快于总体出口增速7.3个百分点。 六、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形势较好。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2万亿元,增长6.4%,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57.7%。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6291.6亿元,增长 6.1%,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20%。同时,运输工具、手机和金属加工机床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 七、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对外贸易效益提升。一季度,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加。其中,铁矿砂进口2.3亿吨,增长2.4%;原油 8034.1万吨,增长7.5%;大豆1563.1万吨,增长1.9%。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9.8%。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下跌45%,原油下跌46.8%,大豆下跌18.6%,煤下跌18.6%,成品油下跌38.7%,铜下跌13.3%。一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对外贸易依存度及数据

1990-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一、导论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该指标是反映报告期内我国对外贸易总规模、总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进出口总额统计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一般贸易是指指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 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加工贸易是指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其他贸易是指除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以外的贸易方式。 二、数据与图形

表一:1990-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表(单位:亿元) 表二: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出口数据

中国出口数据 在全球需求疲软形势下,中国出口外贸企业却发现一丝曙光,他们不断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这对中国来说固然是好消息,但腾道觉得扩张本身却会加剧贸易紧张关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这是美国在1968年曾经占到的比重,此后任何国家一直都望尘莫及。 中国出口增加:中国出口最多五类产品(左);中国与日本、德国及美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右) 报道称,这一成功推倒了之前的普遍预期。外界原本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兑美元在上个10年也升值将近20%,将导致该国的市场份额被成本更低的竞争者夺走。 然而,中国在近几十年工业崛起时期兴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正在让出口保持旺盛,也为外贸企业生产高价值产品提供了基础。 “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丹麦一家银制品生产企业的前中国总经理Fredrik Guitman说。他并表示,可靠的交货时间比价格更重要。“他们说45天,就是45天。”

不过,中国外贸企业在较复杂生产线方面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在对长期以来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去库存化,比如钢铁,该行业已经成为刺激全球贸易紧张关系的一大因素。本周美国和其它七个国家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钢铁供应过剩的问题。许多人把过剩归咎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2015年进口大幅下降逾14%,一些经济学家因此暗示,中国正在部署“进口替代”战略,将外国品牌挤出国内市场。 中国国务院在4月20日的常务会议上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对外贸企业贷款并提高机电出口退税率。机械和机械设备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 这种政策或许不会受到美国的欢迎。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已呼吁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征收45%的关税,这一信号似乎已引起美国选民的共鸣。 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果特朗普的主张成为政策,则成功实现价值链上移的中国企业的海外获利可能遭到贸易战的破坏。 腾道认为当今的中国外贸出口情况是相当严峻的,一方面像特朗普这样的国家打压,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疲软给我们外贸企业带来相当大的阻力。腾道在这里建议我们的外贸企业使用腾道外贸大数据,分析好外贸市场的实时变化,调查好外贸客户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生存。 中国优势 中国企业在外国市场百折不挠,主要依赖于该国对规模巨大且完整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使得中国外贸企业在外国公司看来更加迅速,也更加可靠。这些外国公司将全部或部分产品外包出去。 “可靠性和速度比价格更重要,”前文提到的丹麦企业前中国总经理Guitman说,“商品缺货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价格略高带来的损失。” 这一制造业环境使得生产原创产品的企业调整其产品并扩大规模。 “中国出口结构或许不像高收入经济体那么高端。但在更好的劳动力教育程度和创新投资增长之下,中国产品的单位价值逐渐变高,而且需要技术更熟练的劳工,”分析师报告称。 批评人士称,中国之所以能提升价值链,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其施压外资企业转移技术,加上有系统且持续地刺探国外业界技术。 分析师说,中国有为数众多的中型外贸企业在生产无人机、高科技电子标签、智能家居和风力发电设备,他们所受关注度或许不如腾讯这类社群媒体,但对于那些自满的外国对手,这些公司所形成的威胁非同小可。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预期归为三大类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一是宏观经济、国家外贸外资政策以及政局的稳定;二是国家监管框架的效率,如劳动关系、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等;三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熟练工人流动性不足与技术集约化条件下的技能和技术禀赋。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调研报告,题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这份报告是在2002年对中国5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进行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城市,对投资环境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所调查的2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近期世界银行所作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在投资环境的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一些邻国,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优于印度,但落后于泰国。印度的铺砌道路占56%,我国为88%,泰国为97%;印度每1000人有3部私人电脑,我国每1000人有12部,而泰国为23部;从每1000人拥有的电话数量看,印度为131部,我国为294部,泰国则为371部。 第二,在对174个国家的调查中,我国的政治稳定性高,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现中等,政府管制造成的成本低于印度和巴基斯

坦。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于印度。 第四,总体来看,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基本相当。但我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要低于一些东亚邻国。如在泰国,销售额的5.6%要用于研发,而我国只有2%。 第五,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明显。 第六,我国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低,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二、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 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环境的要素指标描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domestic entry and exit barriers)、生产技能和技术禀赋(skills and technology endowment)、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参与全球化程度(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私人部门参与程度(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非正式支出(informal payment)、税收负担(tax burdens)、法院工作效率(count efficiency)、金融环境(finance)等10个方面。以这10项指标衡量并综合静态数据和动态潜力,世界银行得出我国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排名(详见附表)。我国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2003年1-10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全国的88%;中部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国的9%;西部只有13.5亿美元,占全国的3%。世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