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法工资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1
单休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合法
单休工资计算方法为:单休工资≥正常日工资*2。
具体而言,我国的法定工作时间是每周44小时,每天8小时,用人单位可以加班,但是每周最少保证一天的休息时间,但是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支付加班费。
周六日加班,每天的工资是正常日工资的2倍。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因此月计薪天数只需要减去年休息日,即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全国节假日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或者有家人朋友参加工作的人应该都很关心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工资的一些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工资的计算方法,毕竟工资是所有劳动人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那么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之未订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订书面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各地有差异,多数地区规定为当月应得工资。
比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规定,用人单位因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应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资,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当月工资包含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应按分摊后该月实际应得奖金数予以确定。
广东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会议纪要中认为,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但不包括以下两项:(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二)、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津贴、补贴等。
国定假日三倍工资如何计算
接下来,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定假日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首先,需要确定劳动者在国定假日工作的具体时长。
如果劳动者在国定假日上班,上班时长一般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
也有些行业、岗位会根据具体工作规定,在全天或半天范围内进行计时。
2.其次,需要确定劳动者的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平时工作时期的薪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等。
3.然后,计算国定假日三倍工资的具体金额。
根据劳动法规定,国定假日三倍工资是在劳动者基本工资基础上的加倍。
具体计算公式为:国定假日三倍工资=基本工资×3
4.最后,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基本工资和三倍工资的计算结果来计算实际的工资数额。
如果劳动者在国定假日工作的时长超过了正常上班时长,则需要按照加班工资的规定进行计算,超过正常工时的部分按照加班工资的倍数进行计算。
以上就是国定假日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的介绍。
国定假日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根据具体的劳动法规定和公司的内部规定进行具体操作。
劳动者在享受国定假日三倍工资时,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
同时,雇主也要遵守法律规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工资计算公式及标准
工资计算公式及标准如下:
1. 正算法: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3.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4. 出勤天数比例= ÷(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请注意,在计算工资时,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1. 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计算月薪,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2.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
3. 还有一些企业不使用来计算月薪,而是将“带薪法定节假日”的天数算入实际出勤天数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标准应以所在单位的规定为准。
工资计算方法工资计算方法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同时废止。
请事假工资计算方法所谓事假,即员工因为自己的事向单位请的休假。
由于事假并非公事,而且也不是国家规定的带福利性质的假期,所以事假通常是无薪的。
对于员工请事假怎么扣减工资,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约定,但它有个前提条件:不能逾越法律的强制性和原则性规定。
实践中,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资。
但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
因此,扣除事假工资的最高限是劳动者的`月工资;21.75×事假天数。
按照上述规定,肖某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如果自身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保护,则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获得帮助。
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 12月=21.75天法定假日: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
劳动法工资的大陆情况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工资计算的三种方法在工作中,工资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工资的计算方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工资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计时、计件和计量三种方法,下面就一一阐述。
一、计时工资计时工资即以时间为单位计算的工资,它是按照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
这种工资计算方式适用于那些工作场所存在较为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常见的计时工资包括按时薪、按日薪、按月薪等。
按时薪是根据工作时长来计算薪酬的,按日薪是以一天为计算期限计算薪酬的,按月薪则是以一个月为计算期限计算薪酬的。
计时工资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计算。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它忽略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等,相当于将所有员工都归为一类,缺乏个性化。
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根据员工工作的产量来计算工资的,它是以数量为单位计算的工资。
计件工资适用于那些工作量非常直观、易于计算且需要高度专业技术的工种,如装置、制革、缝纫、制单等等。
计件工资的优点是比较公正,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的工作表现。
但是,这种工资计算方式也有缺点,它无法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安全、雇主的生产成本等因素。
三、计量工资计量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工作成果来计算工资的,通常以完成的任务或达成的目标作为计算基础。
计量工资适合于解决那些工作难以计算的问题,如销售行业、管理岗位、研究开发岗位等。
计量工资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等,能够激励员工不断进取。
但是,计量工资的缺点在于难以设置合理的计算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
综上所述,每种计算工资的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工作特点、工作场地和雇主意愿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工资计算方式。
无论哪种工资计算方式,都需要雇主在计算工资时保证公平公正、及时足额地支付员工薪酬,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方法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具有普遍性、固定的假期,一般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劳动者享受休假的同时,也应该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家规定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劳动者享受休假的工资待遇与正常工作日的工资待遇一致,不能因休假而减少工资。
这是由《劳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劳动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所规定。
其次,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的工资待遇一般应当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计算:1.工资按日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的规定,工资按照每天工作的工资计算标准进行发放。
例如,员工的工资标准为每天200元,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连续3天,那么该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应该获得3天的工资,即3天x200元=600元。
2.工资按月计算: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是按照月份计算并发放的,那么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工资计算方式会有所不同。
具体计算方式为,将劳动者每月工资总额除以月平均工作日数,用得到的数额再乘以法定节假日的天数。
例如,员工月工资为6000元,月平均工作日为20天,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连续3天,那么该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工资计算为,(6000元÷20天)x3天=9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享受休假,应该获得法定节假日上班工资的200%作为加班费。
如果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期间需要继续工作,应该按照加班工资标准进行计算。
例如,员工的加班工资标准为每小时20元,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连续3天,该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加班工作了8个小时,那么该员工获得的加班费计算为,8小时x20元/小时x200%=320元。
最后,企业在制定工资计算方案时,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合理地为劳动者提供工资报酬。
劳动者在享受法定节假日的同时,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如果发现工资计算不正常,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工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岗位级别和工作表现,确定其基本工资数额。
2. 考虑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相应的绩效奖金。
绩效奖金可根据公司的评定制度进行评定,并与基本工资相加。
3. 计算各类津贴: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公司政策,考虑是否有各类津贴,如餐费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
将各类津贴与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相加。
4. 扣除个人所得税: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根据工资收入金额和个人所在地的税率进行计算,并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5. 考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根据国家规定,将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6. 其他扣款:根据公司政策和员工情况,考虑是否有其他扣款项目,如事假扣款、迟到扣款等。
将其他扣款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最后,将以上各项计算结果相加,即可得出员工的实际工资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公司的工资计算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公司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法定假日三倍工资计算方法一、引言法定假日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共休息日,员工在法定假日上班通常可以获得额外的工资待遇。
其中,三倍工资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计算方法法定假日三倍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三倍工资 = 日常工资× 3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首先,确定员工的日常工资。
日常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日所获得的工资,通常是按小时计算的。
2. 然后,将员工的日常工资乘以3,得到三倍工资的金额。
3. 最后,将得到的三倍工资作为员工在法定假日工作所应获得的工资。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法定假日三倍工资计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法定假日的定义: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如果员工在这些日期上班,就可以享受法定假日三倍工资待遇。
2. 工作时间的确定:法定假日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工作时间安排而定。
如果员工在法定假日上班,工作时间应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计算。
3. 工资计算基数:日常工资是计算法定假日三倍工资的基数,因此员工的日常工资应该是合法合规的。
公司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员工的工资标准。
4. 工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法定假日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给员工,不能拖欠或延迟支付。
5. 工资税收问题:法定假日三倍工资作为员工的收入,应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
公司应及时扣除个人所得税并按时缴纳。
四、案例分析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定假日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我们举个例子进行分析。
假设小明的日常工资为100元/小时,公司规定在国庆节这一天需要上班。
根据法定假日三倍工资计算方法,小明在这一天的工资计算如下:三倍工资 = 100元/小时× 3 = 300元因此,小明在国庆节这一天的工资为300元。
五、总结法定假日三倍工资是一种常见的工资计算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在法定假日上班。
一、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最低工资标准(元)=全省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最低月生活费用支出×每一个就业者的平均赡养人口系数+调整数。
前款所指调整数的确定,主要考虑当地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就业状况、劳动者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实际工资增长水平等因素。
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不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元)=月最低工资标准÷20.92天÷8小时×(1+单位应当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单位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1+浮动系数)。
所指20.92天,为每月实际工作天数,其计算公式为:(全年365天-104天休息日-10天法定休假日)÷12月。
所指8小时,为每天法定工作时间。
所指保险费比例,以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府规定的标准为准。
所指浮动系数的确定,主要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等因素。
二、最低工资不包括哪些?(一)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奖励性工资;(四)用人单位通过提供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六)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拒不支付的,对用人单位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怎么认定一、前言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往往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如何认定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从相关法律法规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为您解答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怎么认定。
二、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4. 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三、没有劳动合同工资认定的原则1. 公平原则: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资的认定应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实际劳动报酬原则:工资的认定应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计算。
3. 参照合同原则: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同行业、同工种、同职位的其他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认定。
四、没有劳动合同工资认定的方法1. 按照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工作天数,按照用人单位规定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
2. 按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根据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按照约定的工资单价进行计算。
3. 参照同行业、同工种、同职位的工资水平认定: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同行业、同工种、同职位的其他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认定。
4. 参照集体合同规定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有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标准,那么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进行认定。
五、没有劳动合同工资认定的程序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就工资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认定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诉讼:如果劳动仲裁不能解决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案例分析案例一:张某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半年,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
张某离职时,公司与张某就工资发生争议。
经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根据张某实际工作天数和同行业工资水平,判决公司支付张某工资。
案例二:李某在一家企业工作了一年多,同样未签订劳动合同。
合理合法的工资计算方法一、基本工资的确定。
1.1 基本工资是工资计算的基础部分。
这就好比盖房子的地基,没有它,整个工资体系就会摇摇欲坠。
一般来说,它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行业的平均工资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比如说,在一个小县城,由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给出的基本工资可能就会比大城市低一些。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大城市的消费水平高,人们需要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这就叫“量入为出”,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本工资,不能盲目跟风。
1.2 同时,基本工资也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政府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可不能低于这个标准给员工发工资,这是底线,是“雷池”,绝对不能越界。
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个规定,那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员工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部门也会对企业进行处罚。
二、加班工资的计算。
2.1 加班工资可是员工辛苦加班应得的报酬。
加班有不同的情况,平时加班、周末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这就像不同等级的“战斗”,报酬也不一样。
平时加班,按照法律规定,一般是1.5倍的工资。
这就意味着员工多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企业就得给予相应的补偿。
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
2.2 周末加班呢,通常是2倍工资。
周末本是员工休息放松的时间,被企业占用了,那企业就得付出更多的报酬。
这也是合理的,员工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企业工作,企业不能亏待员工。
如果企业在这方面耍心眼,那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员工肯定不会答应。
2.3 法定节假日加班就更特殊了,是3倍工资。
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大家休息或者庆祝的日子,像春节、国庆这些重大节日。
员工在这些日子加班,那可是在为企业做“特殊贡献”,企业必须给予3倍工资的优厚报酬。
这是对员工权益的尊重,也是企业遵守法律的表现。
三、绩效工资的考量。
3.1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发放的。
这部分工资就像一个“胡萝卜”,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劳动者协商达成的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金额。
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计算方法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下面将介绍工资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一、工资计算公式。
工资计算公式是根据劳动合同、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的,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和奖金等部分。
具体的工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基本的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标准× 计发天数。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标准计算得出的基本工资金额,计发天数是指劳动者实际出勤的天数。
2. 绩效工资 = 绩效工资标准× 绩效系数。
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情况确定的工资部分,绩效工资标准是企业规定的绩效工资的基本标准,绩效系数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绩效情况确定的系数。
3. 补贴和奖金 = 各类补贴和奖金金额之和。
补贴和奖金是指根据国家规定或者企业制度给予劳动者的各类补贴和奖金,包括交通补贴、餐补、住房补贴、年终奖金等。
二、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方法是指企业根据工资计算公式确定的工资标准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出勤计算。
出勤计算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出勤情况确定工资的计算方法,包括正常出勤、加班、请假、旷工等情况的处理。
2.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情况确定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包括考核标准、考核周期、考核方式等内容。
3. 补贴和奖金发放。
补贴和奖金发放是指企业根据国家规定或者企业制度给予劳动者各类补贴和奖金的发放方法,包括发放标准、发放时间、发放方式等。
三、工资计算注意事项。
在进行工资计算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合法合规。
工资计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工资计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工资计算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工资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1.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
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最基本的部分,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基本工资率来计算的。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工资 = 工作时间× 基本工资率。
其中,工作时间是指员工实际工作的时间,基本工资率是企业规定的基本工资标准。
2. 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计算的,通常包括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两部分。
绩效工资计算方法如下:绩效工资 = 个人绩效工资 + 团队绩效工资。
个人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来计算的,而团队绩效工资是根据整个团队的工作表现来计算的。
3.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
加班工资是员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后所获得的工资,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加班工资 = 加班时间× 加班工资率。
加班时间是指员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加班工资率是企业规定的加班工资标准。
4. 奖金计算方法。
奖金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所给予的一定金额的奖励,奖金计算方法如下:奖金 = 基本奖金 + 绩效奖金 + 其他奖金。
其中,基本奖金是企业规定的固定奖金,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计算的,其他奖金是根据特定情况给予的奖金。
5. 扣除项目计算公式。
除了工资收入外,员工的工资中通常还包括一些扣除项目,如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
扣除项目计算公式如下:应发工资 = 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 + 加班工资 + 奖金扣除项目。
应发工资是员工实际应该获得的工资金额,扣除项目是指需要从工资中扣除的各项费用。
6. 综合所得税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收入大小来计算的,综合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综合所得税 = 应发工资×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发工资是员工实际应该获得的工资金额,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的。
法定日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一直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劳动者应该对如何计算法定日工资特别关注。
家有明确的法定日工资计算方法,对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法定日工资以及它如何计算。
首先,什么是法定日工资?我国劳动法中,法定日工资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日工资,以元为单位。
我们国家,法定日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法定日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劳动者的月应收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助和加班工资等)除以当月工作天数。
2.于一个月有4周,每周有5个工作日,如果当月工作时间不足4周,则每天就需要多加几分钟,以让劳动者补足4周的工作时间,也就是将月总工时数乘以每天的工作时间,再除以每月的总工作时间,得出每天的工作时间。
3.每月应收工资除以每天的工作时间,即可得出每天的工资金额。
例如,劳动者A的月应收工资为3000元,其当月工作时间为4.5周,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那么他每天的法定日工资为: 3000
÷4.5×8=1777.78元。
此外,劳动者应当注意,国家对法定日工资另有规定,应当遵守。
例如,在我国,法定日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当依据劳动合同确定报酬标准;另外,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时,双倍工资支付。
同时,劳动者也要关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条款,如工作时间、工作日、加班等规定,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法定日工资计算方法,劳动者应当充分了解法定日工资的计算方法,同时要注意遵守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等工作规定,以便保障自身劳动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请求计算公式劳动争议案件需劳动仲裁前置,劳动仲裁阶段就需明确劳动仲裁请求,如一旦计算基数和计算方法错误,可能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
本文针对常见劳动仲裁请求计算方法汇总,供劳动者参考。
同时,因我国劳动用工的地区差异性,需根据各地劳动用工政策和审判实践确定。
一、加班工资1、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月2、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月)3、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月)÷8小时4、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8×加班时数×1.5倍5、休息日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休息日加班天数×2倍6、法定休假日加班费=加班费计算基数÷21.75×法定休假日加班天数×3倍劳动者主张加班费,需结合用人单位工时工作制度及加班规章制度进行认定。
同时,需查明劳动者的实际出勤情况、调休情况。
最后,根据用人单位已经加班工资支付情况,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和加班时长计算未支付的加班费。
二、未休年休假工资1、未休年休假工资=月工资标准(在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21.75×未休年休假天数×2倍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当年度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劳动者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劳动者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计入)3、职工新进用人单位时当年度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计入,例如,折算后4.8,则当年度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为4天)三、工资差额1、试用期工资差额=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中取低者(如果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则用最低工资)-实际支付的试用期工资2、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劳动者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所有应得工资之和。
合理合法的工资计算方法首先,工资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工资水平,确保工资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公正合理原则:工资计算方法应公正合理,不歧视、不压榨劳动者,遵守平等原则。
同等工作量、工作质量的劳动者应获得相同的工资。
3.保护性原则:工资计算方法要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在工资支付、提现等方面的权益。
基于以上原则,我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合理合法的工资计算方法:1.固定工资制:根据劳动合同约定,雇主每月或每周支付固定金额的工资。
固定工资制适用于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相对稳定的职位,如行政人员、技术员等。
2.计件计酬制:按照劳动者完成的工作数量进行计酬。
例如,根据生产工人的生产数量或销售人员的销售额进行计算。
计件计酬制激励劳动者多做贡献,提高工作效率。
3.绩效工资制: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估结果计算工资。
绩效评估可以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绩效工资制激励劳动者提高自身能力和业绩。
4.薪酬奖励制度:在工资计算基础上,根据劳动者在特定工作阶段或项任务中的突出表现给予额外的奖励。
薪酬奖励制可以激励劳动者积极向上,提高工作动力。
5.薪资水平调整制度:根据劳动市场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对员工的薪酬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整。
调整应公正合理,确保薪资水平与员工的实际贡献相符合。
总之,合理合法的工资计算方法应考虑劳动者的工作成果和努力程度,公正透明地进行计算和支付工资。
同时,合理的工资计算方法也应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计算工资的方法工资是指雇员为了报酬而从事劳动所得到的报酬。
在现代社会中,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了解如何计算工资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计算工资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了解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
基本工资通常是按小时、日、周或月计算的。
一般来说,基本工资=工作时间×小时工资。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每小时的工资是10美元,一个月工作了160个小时,那么他的基本工资就是1600美元。
其次,考虑加班工资的计算。
加班工资是指超出正常工作时间范围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一般是,加班工资=加班时间×加班工资率。
例如,如果加班工资率是基本工资的1.5倍,一个员工加班了20个小时,那么他的加班工资就是20×10×1.5=300美元。
另外,还需要考虑奖金和津贴的计算。
奖金和津贴是一些额外的报酬,通常是根据员工的表现或者工作条件而定。
奖金和津贴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是固定金额,有的是按照销售额或者绩效来计算。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最后,要考虑扣除项目的计算。
在计算工资时,还需要考虑一些扣除项目,比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
这些扣除项目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当地的税法和社会保险政策来确定的,需要注意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规定。
综上所述,计算工资的方法涉及到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和津贴、扣除项目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计算方法。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合法地计算工资,保障自己的权益。
这才是最合理合法的工资算法马上要算十月份的工资了,由于涉及到一个7天长假,全勤还好,工资满额发。
可如果涉及加班或者缺勤可怎么算呢?怎么算才是合理合法的呢?前些年做人事,还做专员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工资表,也着实研究了一番,早想分享下所得,奈何一直没有静下来心写。
恰逢国庆,有朋友问及工资计算,于是抽个时间写写。
欢迎拍砖、探讨。
说到这里想起今年过年同事把2月份工资表发给老大审批,老大直接打回了。
2月份,我们公司放假比较多,2月15号上班。
应出勤天数10天,我请了5天假,算工资的同事直接把我的工资除以2,给发了一半。
老大说这样算不对,难道孟老师不享受节假日吗?我问同事工资是怎么计算的呢?同事说她是按如下方法计算的:员工月应发工资=员工月基本工资÷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加班工资-社保个人部分。
我说你这个计算公式没有问题,但是应出勤天数和实际出勤天数你是怎么算的呢?她说出了自己的统计方法,我知道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这里面她混淆了两个概念:“计薪天数”和“出勤天数”。
在展开说明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计薪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年的计薪日=365(天)-52(一年52周)×2天(每周休息2天)=261天。
请注意这个概念,就是说除了周末,其他时间(法定节假日也是计薪日,是带薪的,不出勤也要算工资)。
那么全年计薪日具体到每月有大小月之分,平均到每个月就是261÷12=21.75天,平均每个计薪日的日工资=员工的月基本工资÷21.75。
这里没疑问吧?所以员工的月基本工资=平均每个计薪日的基本工资×实际计薪天数=员工的月基本工资÷21.75×实际计薪天数。
这里也没疑问吧?关于法定节假日这个概念大家也要先明确下,国庆虽然连休7天,但实际法定节假日只有3天,分别是10月1号、2号和3号。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关于解读《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解答时间:2008年11月10日作者:中国总裁培训网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二○○八年一月三日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标题】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内容分类】劳动标准【颁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日期】【实施日期】【主题词】劳动工资工时通知【发文号】劳社部发〔2000〕8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二○○○年三月十七日解读:一、个人认为“新算法”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计薪天数”这个概念。
“计薪天数”承担起新酬计算基准天数的重任,从此结束了20.92天既是月均工作天数又是计薪天数的历史。
二、月均工作日根据11天法定节假日调整为20.83天,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日”的概念,清楚的划分出假日、休息日加班的界限,多于工作日的出勤要按照规定计算加班工资。
此概念与考勤制度联系紧密。
工作日休息日休假日1月22天8天元旦1天18天8天春节3天3月21天10天4月21天8天清明1天5月21天9天劳动节1天6月20天9天端午1天7月23天8月21天10天9月21天8天中秋1天10月20天8天国庆3天11月20天10天12月23天8天总计250天11天平均工作日250/12=20.83天计薪日(250+11)/12=21.75天三、明确了11天法定节假日为带薪假日,以日计薪的员工在法定假日没有工资的现象将得到缓解。
当然21.75天的计薪基数使加班工资略有下降。
“计薪天数”明确了日工资的计算标准,为薪酬计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此概念与薪酬计算规则联系紧密。
四、综上,HR的薪酬和考勤制度在数据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工作日”的基础上根据“计薪天数”确定的日工资标准来计算薪酬,使HR 的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
“新算法”的实用性由此得到体现。
问题一:20.83天是不是只是指月工作日?不用这个计算工资?如果计算工资的话,就用21.75天算?是不是只有加班、法定假日工资按21.75天算,其余的都按照20.83天算呢?答:可以说20.83天与计算工资没有直接关系,但是20.83天是计算出勤天数的基准!新算法明确规定了21.75是计薪日,所以21.75天是用来计算日工资的基准!明确了“出勤天数”和“日工资”,接下来工资如何算就简单了。
法定假日现在为带薪假日,平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都是按照21.75天计薪日得出的“日工资”来计算加班工资。
其余的也就是正常工作日、或者是缺勤,还是按照21.75天计薪日得出的“日工资”来计算工资。
日工资的计算只有一种算法:月工资/21.75天,很明确,再无其他。
应出勤的天数上图中已经列出,是以月均20.83天来衡量的的,也很明确,再无其他。
另有HR同仁指出:20.83是全年各月平均全勤天数,21.75是全年各月评价计薪天数,在具体计算工资时,只有21.75参与计算,即,如果约定月工资标准为x,员工正常出勤就可得到工资x。
如果缺勤,则得:月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27.15*缺勤天数;如有加班,则得:月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27.15*平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天数*相应百分比。
当然,全年各月实际全勤天数不固定,故以上的计算方法则忽略此点;如果,日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当月全勤天数的话,就可以避免其离职时导致的以往多付或少付工资的情况,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正常出勤每月的工资数不恒定。
注:此次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改动的关键之处在于:1、原来20.92天为月均工作天数,在实际操作中20.92天既是工作天数又是计薪天数,但是却没有明确计薪天数的概念。
2、新算法明确提出计薪天数的概念,明确11天法定假日为带薪假日,20.83天承担工作天数的职责,21.75天承担计薪天数的职责。
事实上是有利于薪酬核算实操的问题二:举个例子,假如某员工月薪为800元,一月份实出勤26天(每天8小时),本月有元旦一天,正常休息,那么他的加班工资和本月工资是否可以这么算?该员工加班天数为26天-20.83天=5.17天=41.36小时(劳动法规定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个小时,这样加班算不算违法?)加班工资为:(800元/21.75天)*5.17天=190.16元则该员工总工资为:800+190.16=996.16元还是:(800元/21.75天)*20.83+190.16=956.32元?答:首先要明确的是:20.83天为月均工作天数,是衡量加班的基准,但是20.83天不直接参与工资核算,因为每个月的实际应出勤天数(工作天数)和20.83天是有差异的,(2008年每月的工作日见上图)假如某员工月薪为800元,一月份实出勤26天(每天8小时),本月有元旦一天,正常休息,那么他的加班工资和本月工资为:一月份应出勤天数22天,该员工实际出勤26天,元旦休息,所以:该员工加班天数为26天-22天=4天=32小时(符合劳动法规定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个小时)加班工资为:(800元/21.75天)*4天*1.5=220.67元(加班工资按照平时加班150%计算,这里假设为:都是平常加班,没有周末(休息日)加班的情况,全部按照150%计算,方便解释。
如果加班发生在11天以内的应按300%计算。
)则该员工总工资为:800+220.67=1020.67元。
另有HR同仁指出:此处的这个800元,应该是一个月内应出满勤后的工资:即1个月内除周六周日双休日和本月内的法定假日后满勤,即可得800元。
还有这里讲了每天都是8小时工作,那么这里的应出勤即1月内的周一到周五的出勤天,4天是加班,应该是上了4个周六或周日的班,这里的加班费是按2倍计算的,而非平时加班的1.5倍计算。
所以:员工的总工资为800+加班费800/21.75*4*2=1094.25元。
(个人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问题三:某公司一线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元旦正常休息,元旦这天工资该按何标准作补偿?如:基本工资150元,满勤奖100元,计件工资按30元/天(假定每天完成定额),1月出勤26天(除元旦应出勤22天)。
工资=150+100+22*30+(26-22)*1.5*30+30(作为元旦计件补偿)=1120元,合法吗?答:一般来讲,对于实行计件制的员工而言,计件即意味多劳多得,上一天班拿一天钱,既然元旦正常休息,就没有工资补偿。
1月除元旦,应出勤22天,实出勤26天,显然4天加班应该是4天周六或周日,根据国家规定,应按日工资的 1.5倍支付,即工资=150+100+22*30+(26-22)*(1.5*30+30)=1210元(但实际上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算的,即工资=150+100+22*30+(26-22)*1.5*30=1090元)问题四:利用“倒扣法”来计算新入职的员工底薪,合理吗?请看以下例子:是以按以前计薪天数20.92,(如果该员工1月7日正式上班,底薪为800元))1月底薪工资=800-(800/20.92*4)=647.04现在计薪天数更改为21.751月底薪工资=800-(800/21.75*4)=652.87答:“扣减法”: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月)-应发日工资×未出勤天数;“累加法”:实发工资=应发日工资×出勤天数;显然,“扣减法”的计算方法中需要直接引用“应发工资”工资这个数据,而一般来说“应发工资”这个数额是固定的(比如800/月),实际上由于每月工作天数不同而“应发工资”额也是不同的,但是日均工资=800/21.75是个固定的数据,如果用扣减法计算工资则产生出勤天数与计薪天数不符的矛盾,导致工资数据不严谨。
例如:月工资=800,日工资=800/21.75=36.78,如果在3月份和和7月份某员工请事假一个月,用扣减法计算则会出现问题800-36.78*21=27.62;800-36.78*23=-45.94。
同样是请一个月事假应该不发工资,可见扣减法计算的结果是不利于执行的。
所以,运用“扣减法”的前提是将月工资(800元)按照每月的实际计薪日进行折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这个必要。
而“累加法”的原则是,上一天班发一天工资,利于薪酬核算实际操作。
另有HR同仁指出:运用累加法计算缺勤也有问题:例如:08年7月份正常出勤天数应为23天,某员工月薪1000元,7月请事假一天,则其7月出勤为22天。
如果按累加法来计算该员工7月的工资则为:(1000/21.75)x22=1011.5元,也就是说,该员工请假一天,公司还应该多发他11.5元钱。
(个人倾向于用扣减法来计算缺勤后的工资。
)“也就是说,该员工请假一天,公司还应该多发他11.5元钱。
”如果不请假,那么则发的更多,累加法的意义在于干一天活拿一天钱!员工考勤不能以月工资/21.75天×出勤天数来算,因为如果这样你的日工资是全年平均的21.75天了,而你的出勤天数是根据当月的一个实际天数了,你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与出勤天数已经产生矛盾,所以是以扣减法是合理公平的,因为你全年的日工资都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