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引言:

斜板沉淀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固体颗粒的实验方法,通过借助重力作

用和斜板的倾斜角度,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本文将详细介绍

斜板沉淀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原理:

斜板沉淀实验基于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其密度、粒径以及液体的粘

度有关的原理。当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形成悬浮液时,通过倾斜的斜板,可以使得固体颗粒在斜板上沉淀下来。沉淀速度与固体颗粒的特性有关,较大

的颗粒沉淀速度较快,较小的颗粒沉淀速度较慢。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斜板、试管、悬浮液和计时器。

2. 将悬浮液倒入试管中,注意液面的高度要适中。

3. 将斜板倾斜放置于试管中,确保斜板与试管底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4. 开始计时,记录下固体颗粒开始沉淀的时间。

5. 观察固体颗粒在斜板上的沉降情况,记录下固体颗粒完全沉淀的时间。

6.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出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斜板沉淀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较大的颗粒沉淀速度较快,而

粒径较小的颗粒沉淀速度较慢。

2.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悬浮液的粘度有关,粘度较大的悬浮液会减慢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3.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悬浮液中的颗粒浓度有关,颗粒浓度较高的悬浮液会增加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应用:

斜板沉淀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实验应用的例子:1. 污水处理:通过斜板沉淀实验可以分离出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2. 矿产资源开发:斜板沉淀实验可以用于矿石中矿物的分离和提取,从而实现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医药制造:在药物制造过程中,斜板沉淀实验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中的固体颗粒,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结论:

通过本次斜板沉淀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以及斜板沉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斜板沉淀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对于分离和纯化固体颗粒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斜板沉淀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斜板沉淀实验报告 引言: 斜板沉淀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固体颗粒的实验方法,通过借助重力作 用和斜板的倾斜角度,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本文将详细介绍 斜板沉淀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原理: 斜板沉淀实验基于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其密度、粒径以及液体的粘 度有关的原理。当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形成悬浮液时,通过倾斜的斜板,可以使得固体颗粒在斜板上沉淀下来。沉淀速度与固体颗粒的特性有关,较大 的颗粒沉淀速度较快,较小的颗粒沉淀速度较慢。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斜板、试管、悬浮液和计时器。 2. 将悬浮液倒入试管中,注意液面的高度要适中。 3. 将斜板倾斜放置于试管中,确保斜板与试管底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4. 开始计时,记录下固体颗粒开始沉淀的时间。 5. 观察固体颗粒在斜板上的沉降情况,记录下固体颗粒完全沉淀的时间。 6.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出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斜板沉淀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较大的颗粒沉淀速度较快,而

粒径较小的颗粒沉淀速度较慢。 2.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悬浮液的粘度有关,粘度较大的悬浮液会减慢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3.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悬浮液中的颗粒浓度有关,颗粒浓度较高的悬浮液会增加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应用: 斜板沉淀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实验应用的例子:1. 污水处理:通过斜板沉淀实验可以分离出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2. 矿产资源开发:斜板沉淀实验可以用于矿石中矿物的分离和提取,从而实现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医药制造:在药物制造过程中,斜板沉淀实验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中的固体颗粒,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结论: 通过本次斜板沉淀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以及斜板沉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斜板沉淀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对于分离和纯化固体颗粒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斜板沉淀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斜板沉淀池设计(答案参考)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 4.斜板高度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

离l 3=0.8m ,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 校核: ,符合 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0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 2b a h m θ????=-=-?=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斜管(板)沉淀池技术说明

斜管(板)沉淀池技术说明 根据沉淀原理,在一定流量Q 和一定颗粒沉降速度U。的条件下,沉淀效率E 与池子的平面面积A 成正比,即E=U。A/Q。将池子在高度上分成N 个间隔,使池子平面面积加大,沉淀时间缩短,提高沉淀效率。 结合排泥的需要,斜板沉淀池在池子中加入斜板,加大了水池过水面积和湿周,同时减少了水力半径,在同样的水平流速条件下降低了雷诺数,减少了水的紊动,沉淀效果好。 斜管沉淀池是在沉淀池内安装许多间隔较小的平行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与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相同,在水力条件上,斜管比斜板水力半径小,因而雷诺数更低,沉淀效果更显著。斜管沉淀池池容小,节省占地面积,被国内外众多水厂采用并积累了大量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其问题是维护管理较复杂,斜管斜板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斜板和斜管沉淀池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转中遇到水量、水质变化时应加强注意和管理。采用此类沉淀池还应注意絮凝的完善和排泥的合理布置等。 (1)斜板沉淀池设计要点 ①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主要有上向流、侧向流及下向流(同向流)三种。 ②斜板沉淀池设计颗粒沉降速度μ,液面负荷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颗粒沉降速度可采用0.16~0.3mm/s,液面负荷可采用 6.0~12m3/(m2·h),低温低浊水宜采用下限值。 ③倾角O∶根据斜板材料和颗粒情况而异,一般为了排泥方便常用倾角60°。 ④板距P∶即两块斜板间的间距,侧向流斜板P一般采用80~100mm; 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 ⑤板内流速v∶上向流时根据表面负荷计算;侧向流时可参考相当于平流式沉淀池的水平流速,一般为10~20mm/s;下向流时,可根据下向表面负荷计算。 ⑥在侧向流斜板的池内,为了防止水流不经斜板部分通过,应设置阻流墙,斜板顶部应高出水面。 ⑦为了使水流均匀分配和收集,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进、出口应设置整流墙。

斜管(板)沉淀池的知识点汇总,及常见问题解决!

斜管(板)沉淀池的知识点汇总,及常见问题解决! 斜管沉淀池的原理及特点 根据浅池原理,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沉淀池面积越大,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就越高,与沉淀时间没有关系;沉淀池越浅,沉淀时间就越短。斜管填料式沉淀池的沉淀区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或斜管把水流分隔成薄层,体现了浅池原理。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是: 1.利用了层流原理,水流在板间或管内流动,水力半径很小,所以雷诺数较低,一般情况下,雷诺数Re在200左右,水流呈现层流状态,对沉淀极为有利,斜管内水流的弗劳德数约在1*10^-3~1*10^-4之间,水流呈稳定状态。

2.增加了沉淀池的面积,使沉淀效率提高。当然,由于斜板的具体布置、进出水的影响及板或管内流态的影响等,处理能力不可能达到理论倍数。实际提高的沉淀效率与理论沉淀效率比称为有效系数。 3.缩短了颗粒沉淀距离,使沉淀时间大大缩短。 4.斜板或斜管填料内絮状颗粒的再凝聚,促进了颗粒进一步长大,提高了沉淀效率。 斜管填料沉淀池的结构 斜管斜板式沉淀池的结构与一般沉淀池相同,是由进口、沉淀区、出口与集泥区四个部分组成,只是在沉淀区设置有许多斜管或斜板。图1为斜管式沉淀池的典型结构。 图1 斜管沉淀池结构

在斜板斜管沉淀池中,按照水流流过斜板的方向,可分为上向流、下向流和平向流三种,如图2所示。水流由下向上通过斜管或斜板,沉淀物由上向下,它们的方向正好相反,这种形式称作上向流(也称异向流)。水流向下通过斜管或斜板与沉淀。 图2 斜管沉淀池水流方向 物的流向相同,这种形式称作下向流(也称同向流)。水流以水平方向流动的方式,称为平向流(也称横向流,仅适用于斜板)。 1.进水区 水流从水平方向进入沉淀池,进水区主要有穿孔墙,缝隙墙和下向流斜管进水等形式,使水流在池宽方向上布水均匀,其要求和设计布置与平流式沉淀池相同。为了使上向流斜管均匀出水,需要在斜管以下保持一定的配水区高度,并使进口断面处的水流速度不大于0.02-0.05m/s。 2.斜板斜管的倾斜角

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工作过程

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工作过程 斜管或斜板沉淀池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工作过程基于渐进式沉淀原理。污水从污水管进入沉淀池,经过初级沉淀后,进入斜板或斜管部分,水流沿着斜板或斜管缓慢下降,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悬浮物质逐渐沉淀下来,经过二次沉淀后,净化后的水体通过出水口排放出去。 下面详细介绍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的工作过程: 1. 初级沉淀 在污水进入斜板或斜管部分之前,需要经过初级沉淀。初级沉淀主要是通过引入污水时的流速降低,促使污水中的较大悬浮颗粒物沉淀沉淀到池底。初级沉淀可减轻斜板或斜管部分的工作压力,提高排放水的质量。 2. 斜板或斜管部分 斜板或斜管部分是沉淀池的重要部分。水流进入斜板或斜管部分时,由于相对平均流速较缓,水中的悬浮物质得以沉降到池底,而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则被容器中的板或管筛选和离心效应分离。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气体也会释放出来,并通过通气管道排出。 3. 二次沉淀 在经过斜板或斜管部分后,水体中的悬浮物应该被逐渐清除,但是还有一些悬浮物沉淀在水中。为了让排出水的质量更加清澈,需要进行二次沉淀。二次沉淀通过增加水的停留时间,使污水中残留的所有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形成一层污泥。

4. 污泥处理 沉淀池的污泥需要定期清除,否则污泥可能继续发酵,产生异味,当然,也可以使用增氧等处理方式使池中的污泥更好地降解。清泥的方法一般为人工或机械清理,机械清理使用泵将污泥抽出,人工清理使用铲子等工具进行清理。 斜管或斜板沉淀池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污水处理场所的需要,不论是小区污水还是工业污水,都可以使用斜管或斜板沉淀池来处理下水道水。此外,沉淀池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斜管沉淀器 斜管沉淀池原理

斜管沉淀器斜管沉淀池原理 斜管沉淀器是采用乙丙共聚、玻璃钢或聚氯乙烯蜂窝斜管,倾角为60℃,斜长1m,内切圆直径为35-50MM不等,根据水质可以改变内切圆直径,以达到最佳沉淀效果。适用于广大农村、乡镇、农场、部队营房和中小企事业单位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及小型污水项目。 而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池;也统称为浅池沉淀池。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 这种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可根据原废水的试验数据来设计不同流量的斜管沉淀器,使用时一般都要投加凝聚剂。 斜管材料要求轻质、壁薄、坚固、无毒而价廉。国内多采用塑料和玻璃钢,也有用石棉水泥和石棉瓦楞板,涂以树脂加固层作斜板的。也可做成蜂窝状管形,称为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采用乙丙共聚、玻璃钢或聚氯乙烯蜂窝斜管,倾角为60℃,斜长1m,内切圆直径为35-50MM不等,根据水质可以改变内切圆直径,以达到最佳沉淀效果。可根据用户要求或原废水的试验数据来设计加工斜管沉淀器,使用时一般都要投加混凝剂。适用于广大农村、乡镇、农场、部队营房和中小企事业

单位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及小型废/污水项目。 斜板沉淀池工作原理: 斜板沉淀池又称浅层沉淀池,在池中将平行薄板按45º~60º倾斜设置,废水从斜板下面,通过薄板间通道向侧上方流去,悬浮物沉积在斜板上,自动滑落进入污泥斗。 斜管沉淀净水法是在泥渣悬浮层上方按装倾角60度的斜管组建,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或经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毅腾环保斜管沉淀池的构造: 由斜管(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º角,长度通常为1.0m左右,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斜板(管)区上部清水区水深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斜管沉淀和斜板沉淀

斜管沉淀和斜板沉淀 斜管沉淀和斜板沉淀 引言: 在水处理领域,斜管沉淀和斜板沉淀是常见的沉淀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本文将介绍斜管沉淀和斜板沉淀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斜管沉淀 1. 斜管沉淀的原理 斜管沉淀是一种通过重力沉降来分离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方法。斜管沉淀池中,一组斜放的管道被用来提供足够大的沉降面积。当水流从上部进入斜管沉淀池时,固体颗粒由于重力而沉降到底部,而清水则从斜管的顶部流出。通过这种方式,水中的固体颗粒可以有效地被去除。 2. 斜管沉淀的应用 斜管沉淀常用于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等领域。它可以去除悬浮固体和颗粒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斜管沉淀可以作为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单元,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并提高整体处理效果。斜管沉淀还常用于园林、游泳池和鱼塘等场所,以保持水的清澈

和透明度。 3. 斜管沉淀的优势 (1)高效去除悬浮物:斜管沉淀具有较大的沉淀面积,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2)节约空间:与传统的沉淀池相比,斜管沉淀占用更少的空间,适用于有限的场地。 (3)易于维护:斜管沉淀的运行和维护相对简单,不需要频繁的清理和维修。 二、斜板沉淀 1. 斜板沉淀的原理 斜板沉淀是利用板块之间的间隙来实现沉淀的方法。斜板沉淀池中, 一系列斜放的板块被安装在沉淀池中,板块之间形成间隙。当水流通 过斜板沉淀池时,固体颗粒被拦截在板块之间,随着水流的下降而沉 淀到底部。清水则从斜板的顶部流出,实现固液分离。 2. 斜板沉淀的应用 斜板沉淀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场所,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 自来水处理等。斜板沉淀可以去除颗粒物、油脂和悬浮物,提高水质。它可以作为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配合其他工艺单元一起使用,以达 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斜板(管)式沉淀池技术说明

斜板(管)式沉淀池技术说明 (1)基本原理 由前述的理想沉淀池的特性分析可知,沉淀池的工作效率仅与颗粒的沉降速度和沉淀池表面负荷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 如图4-26所示,将池长为L、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成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设水平流速(v)和沉速(uo)不变,则分层后的沉降轨迹线坡度不变。如仍保持与原来沉淀池相同的处理水量,则所需的沉淀池长度可减少为L/n。这说明,减少沉淀池的深度可以缩短沉淀时间,从而减少沉淀池体积,也就可以提高沉淀效率。这便是1904年Hazen 提出的浅层沉淀理论。 沉淀池分层和分格还将改善水力条件。在同一个断面上进行分层或分格,使断面的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从而降低雷诺数,增大弗劳德数,降低水的紊乱程度,提高水流稳定性,增大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系数。

根据上述的浅层沉淀理论,过去曾经把普通的平流式沉淀池改建为多层多格的池子,使沉淀面积增加。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时,排泥十分困难,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应用。将分层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如各斜隔板之间还进行分格,即成为斜管沉淀池。 斜板(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方形和多边形。除圆形以外,其余断面均可同相邻断面共用一条边。斜板(管)的材料要求轻质、坚固、无毒、价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厚0.4~0.5mm的薄塑料板(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一般在安装前将薄塑料板制成蜂窝状块体,块体平面尺寸通常不宜大于1m×1m。块体用塑料板热轧成半六角形,然后黏合,其黏合方法如图4-27所示。 (2)斜板(管)沉淀池的分类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管)沉淀池分为逆向流(异向流)、同向流、横向流(侧向流)三种类型,如图4-28 所示。 逆向流的水流向上,泥流向下。斜板(管)倾角为60°。 同向流的水流、泥流都向下,靠集水支渠将澄清水和沉泥分开(见

斜板沉淀原理

斜管/ 斜板沉淀器 (一)基本概述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池;也统称为浅池沉淀池。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可根据原废水的试验数据来设计不同流量的斜管沉淀器,使用时一般都要投加凝聚剂。斜管沉淀净水法是在泥渣悬浮层上方按装倾角60度的斜管组建,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或经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二)设备特点 1、结构简单、无易损件、经久耐用、减少维修。 2、运行稳定、容易操作。 3、动力少、节约能源。 4、占地省、投资少、上马快、效率高。5停留时间短,沉淀效果高,处理效率高,曝气强度低,节约占地,不需污泥回流。 (三)使用范围 1、电镀废水中含多种金属离子的混合废水、铬、铜、铁、锌、镍等去除率均在90%以上,一般电镀废水经处理后均可达到排放标准。 2、煤矿、选矿废水可使浊度在500-1500毫克/升降至5毫克/升。 3、印染、漂染等废水色度去除率70-90%,COD去除50-70%。 4、制革、食品等行业废水大量有机质的去除,COD 去除率50-80%,杂质固体去除率90%以上。 5、化工废水的COD去除率60-70%,色度去除60-90%,悬浮物达排放标准。 (四)结构简介 1.斜管、斜板材料:玻璃钢(FR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 2.斜管断面一般为正六边形,斜板断面可为平行板,亦可为正弦波形板。 3.斜管(板)顶部以上清水区高度为1.0—1.5m,底部以下配水区高度不小于1.0—1.5m。机械排泥时,配水区高度应大于1.6m,便于安装和检修。 4.斜管(板)中水流的Re数小于500,Fr数为10-3—10-5, 5.斜管设计流速为1.0—4.0mm/s,斜板为10-20mm/s。 (五)安装使用 1.斜管安装时应用胶液或电粘接等方法粘接固定。平行板斜板则用支持架固定,波形斜板用穿心螺杆固定。 2.安装时倾斜方向不应使水流直冲斜管(板)。 3.定期冲洗,合理管理,降低因生物膜疯长引起堵塞现象。 4.斜管(板)平面不得承受集中负荷。 5.不得在安装有斜管(板)区域内使用明火。 (六)沉淀原理 斜板、斜管统称为浅池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沉淀原理基础上的。设有一理想沉淀池,池窖V,表面积A,池长L,宽=B,高=H,处理水量Q,停留时间t,沉降速度U0。则V=Qt,H=Uot,Q=Uot/H=U0A由浅池沉淀原理可知:沉淀效率仅为沉淀池表面积的函数,而与水深无关。当沉淀池容积为定值时,池子越浅则A值越大,沉淀效率越高。所以,如果将沉淀池按高度分隔为n层,即分隔为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沉降单元,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深度由H减小到H/n,则沉淀池中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 U0扩大到u U0/n ,沉速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也由u/U0增大到nu/U0,从而使该沉淀池悬浮颗粒去除率比原来增大了n倍。显然,分隔的浅层数越多,去除率也相应提高。将这一原理可制成斜板或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采用乙丙共聚、玻璃钢或聚氯乙烯蜂窝斜管,倾角为60℃,斜长1m,内切圆直径为35

高效斜板沉淀池

高效斜板沉淀池 (2021-03-29 13:20:51) 标签: 环保沉淀池 教育 高效斜板沉淀池 1 原理 1.1 浅池沉淀理论 如下图,在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程度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 u0。 沉淀池原理图 假如处理得水流量为V,沉淀池底面积为A,沉淀时间为t,那么 V=H·A/t,t=L/v=H/ u0,即得 V=A u0 可见,沉淀池的处理才能,只与沉淀池的底面积A和沉降速度u0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 假如用程度隔板,将H分为3等层,每层深H/3,如图(a)所示,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那么只需L/3,就可将沉速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小到1/3。假如池长L不变,见图(b),由于池深为H/3,那么程度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沉淀掉,也即处理才能可进步3倍。

把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把处理才能进步n倍。这就是浅池沉淀理论。 为理解决沉淀池的排泥问题,浅池理论在实际应用时,把程度隔板改为倾角为α的斜板,α采用50°~ 60°。所以斜板的有效面积的总和,乘以cosα,即得程度沉淀面积: n A=∑A1cosα 1 由式V=A u0,如保持沉淀效率及u0不变,沉淀区面积A增大n倍,理论上通过的水量也可增大n倍。高效斜板沉淀池就是借助于装许多斜板来增大沉降面积A,形成许多浅层沉淀池,因此斜板沉淀池的处理才能可以显著地进步。 1.2 工作原理 废水由进水管进入池体,向下流通过位于池体中间的进水室,由导流板反射,再通过里面的进水布水口进入斜板。 随着溶液向上流动,其所含的固体颗粒就沉淀在平行的斜板组件上,然后滑入池体底部的污泥斗,在污泥斗中,污泥浓缩后通过污泥出口排出。而其澄清液分开斜板通过顶部的出水通路孔流出,然后通过可调出水堰流聚集,由出水管流出。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 (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如果不明白也可以仔细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 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 液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由于悬浮固体浓度低,而且颗粒之间不发生聚集,因此在沉降 过程中颗粒的形状、粒径和密度都保持不变,互不干扰地各自独立完成匀速沉降过程。 自由沉淀实验一般在沉淀柱里进行,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 淀受柱壁干扰。 在沉淀柱内,某个沉淀时长t对应着一个颗粒沉速u0 = h / t。此时颗粒物的总去除效 率为 e?(1?p0)?1 u0?p00udp 式中 e----总沉淀效率; 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也就是我们测定的残留率); 1-p0----沉速大于或等于u0的颗粒去除百分数; u0----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 u----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0的颗粒沉速。 工程上常用下式计算 e?(1?p0)? ?p?u u0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 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700mm。工作水深即由柱内液面至取样口的 距离。 2. 配水系统一套。 3. 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 4. 本实验使用浊度来代替悬浮物的测定。 1 四、实验步骤 按照实际的实验步骤来写,下面的是参考。 1. 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3. 准备实验用原水。先将一定量的高岭土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 使分散均匀。 4. 配水箱中水质均匀后,启动水泵,同时打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 洗管路中的沉淀物。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刻度线处。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时间, 沉淀实验开始。 5. 当时间为时,用量筒在取样口处取水样100 ml(注意:取水样时,需先放掉一些水, 以便冲洗取样口处的沉淀物),在每次取样前后读出水面高度h。 6. 测定浊度。 五、实验结果整理

斜板(管)沉淀池.

第四节沉淀池 四、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原理没汁的新型沉淀池。与普通沉淀池比较,它有容积利用率高和沉降效率高的明显优点。 (一)浅层沉降原理 设有一理想沉淀池,其沉降区的长、宽、深分别为L、B和H,表面积为A,处理水量为Q,表面负荷为q0,颗粒沉速为u0,则由公式(3-19),可得Q=u0A。由此可见,在A一定的条件下,若增大Q,则u0成正比增大,从而使u≥u0。的颗粒所占分率(1-p0)和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u /u0都减小,总沉降效率ET相应降低:反之,要提高沉降效率,则必须减小u0,结果Q成正比减小。以上分析说明,在普通沉淀池中提高沉降效率和增大处理能力相互矛盾,二者之间呈此长被落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如果象图3-10那样,将沉降区高度分隔为n层,即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沉降单元,那末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深度由H减小到H/n,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u0扩大到u≥u/n,沉速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也由u/u0增大到n u/u0,从而使公值大幅度提高;反之,在E T值不变,即沉速为u0的颗粒在下沉了距离h后恰好运动到浅层的右下端点,那末由u0/v`=h/L和h=H/n可得v`=n v,即n个浅层的处理水量Q`=HBnv=nQ,比原来增大了n倍。显然,分隔的浅层数愈多,E T值提高愈多或Q`值增加愈多。 图3-10 浅层沉降示意图 此外,沉淀池的分隔还能大大改善沉降过程的水力条件,当水以速度v流过当量直径为d e的断面时,雷诺数Re=d e vρ1/μ,d e=4R(R为水力半径)。若原沉淀池内水流的雷诺数为Re,则分隔为n个浅层后的雷诺数Re`=(B+H)Re/(nB+H)。如果再沿纵向将池宽B也分为n格,即相当于n2个管形沉降单元,那末其雷诺数Re"=Re/n。显然,只Re"<R`<Re。实际上,普通沉淀池中,Re=4.O ×103-1.5×105,水流处于紊流状改而在斜板和斜管沉淀池内则可分别降至500和100,远小于各自的层流临界雷诺数103和2.0×lO3,可使颗粒在稳定的层流状态下沉降。其次,由于浅层和管形沉降单元的水力半径R很小,表征水流稳定性的佛劳德数Fr=v2/Rg可增大至10-3~10-4以上。上述沉降面棚大和水力条件改善的双重有利因素,不但使斜板、斜管沉淀池能在接近于理想的稳定-条件下高效率运行,而且也大大缩小了处理单位水量所需的池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