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2
桂林航院电子工程系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说明书设计题目: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专业:通信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 6 月 28 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成绩评定表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任务书专业:通信技术学号: 2 姓名:一、设计题目: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二、设计要求:1.要求采集温度精确到度。
2.显示测量温度三、设计内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样品制作四、设计成果形式:1、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4000字);2、样品一套。
五.完成期限: 2010 年月日指导教师:贾磊磊年月日教研室:年月日目录一摘要 (1)设计要求 (1)二理论设计 (2)硬件电路计 (2)2.1.1芯片介绍 (2)2.1.2 DS18B20简介 (7)设计方案 (9)2.2.1.显示方案 (9)2.2.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2.2.3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11)三.系统的调试 (13).硬件的调试 (13)实验结果 (19)四、设计注意事项 (19)点阵设计注意事项 (20)单片机注意事项 (16)仿真器使用注意事项 (16)五.设计心得体会 (17)总结与体会 (17)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其中,温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单片机是一种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等部分于一体的器件,只需要外加电源和晶振就可实现对数字信息的处理和控制。
因此,单片机广泛用于现代工业控制中。
本论文侧重介绍“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及相关内容。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温度控制系统作为现代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家电和环境控制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 熟悉PID控制算法的应用;4. 分析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常见的有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等;2. 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温度控制;3. 加热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调节加热功率;4. 冷却装置:用于降低环境温度,以实现温度控制。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温度控制系统: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加热器和冷却装置连接起来,确保各组件正常工作。
2. 设置控制器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以实现稳定的温度控制。
3. 测量环境温度: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输入控制器。
4. 控制温度: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加热器和冷却装置的工作状态,使环境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5.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和加热器/冷却装置的工作状态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控制器的调节算法,系统能够在设定值附近维持稳定的温度。
但是,由于传感器的精度、控制器参数的选择等因素,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温度波动。
2. 温度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超调量等参数,以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
3. 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温度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评估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温度控制系统,探究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传感器准确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棚智能温控实验报告大棚智能温控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大棚内温度进行自动调控的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验证大棚智能温控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大棚:使用面积为10平方米的大棚,安装了透明的塑料薄膜。
2. 温控器:使用一款智能温控器作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
3. 传感器:在大棚内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
4. 加热设备:使用一台电热器作为加热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器开关来调节加热功率。
5. 计算机:用于与温控器和传感器进行连接和数据采集。
实验步骤:1. 设置温度范围:根据农作物的需求,我们将温度范围设置在18℃到30℃之间。
2. 开始记录数据:启动温控器和传感器,开始记录大棚内的温度数据。
3. 观察温度变化:通过计算机上的监控界面,实时观察大棚内的温度变化。
4. 调节加热功率:当大棚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温度时,打开加热器并逐渐增加加热功率,直到温度达到设定范围为止。
当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温度时,关闭加热器。
5. 结束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利用记录的数据,分析大棚智能温控系统对温度的调控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棚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有效地维持大棚内的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波动。
在实验过程中,大棚内的温度在18℃到30℃之间波动,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并且温度变化与设定的目标温度基本一致。
实验结论:大棚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通过对温度的精确调控,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同时,智能温控系统的自动化调控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改进: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智能温控系统。
例如,可以增加湿度传感器,实现对大棚内湿度的自动调控;可以引入光照传感器,实现对大棚内光照强度的自动调控。
通过综合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PID实验报告范文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是一种常用于控制系统的算法,它根据当前的误差值和历史误差值的积累来调整控制量,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PID算法来控制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一个温度传感器、一个发热器以及一个温度控制器。
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控制对象上,将发热器与温度控制器连接,并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计算机。
2.确定控制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将系统的温度稳定在一个特定的温度值。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目标温度设定为50°C。
3.参数调整:调整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即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
开始时,我们可以将这些参数设置为一个合理的初始值,例如Kp=1,Ki=0.1,Kd=0.014.实验记录:记录系统的温度变化过程。
在开始实验之前,将控制对象的温度设定为初始温度,并将PID控制器的输出设定为零。
记录系统的温度、控制量和误差值。
5.PID计算:根据当前的误差值、历史误差值和时间间隔,计算PID控制器的输出。
6.控制实施:根据PID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发热器的加热功率。
根据输出值的大小调整发热器的功率大小。
7.实验分析:观察系统的温度变化过程,并分析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PID参数,使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响应性能都较好。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可以观察到系统温度在初始阶段有较大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开始逐渐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
通过对PID参数进行调整,我们发现参数的选择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
当比例系数Kp较大时,系统对误差的响应速度很快,但也容易引起过冲现象,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找到一个合适的值。
当积分系数Ki较大时,系统对积累误差的反应较快,可以很好地消除稳态误差,但也容易引起系统的超调。
pid控制实验报告PID控制实验报告引言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PID控制实验,验证PID控制算法的效果和优势,并对PID控制的原理、参数调节方法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使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通过实验,验证PID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掌握PID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调节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原理本实验所用的设备为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一个加热器和一个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加热器用于调节环境温度,控制器用于实现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是基于误差的反馈控制算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不断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使得系统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PID控制算法由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三部分组成。
比例控制通过比例系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误差的线性关系;积分控制通过积分系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误差的积分关系;微分控制通过微分系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误差的微分关系。
通过合理调节这三个系数,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温度控制系统:将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控制器连接在一起,确保信号传输的正常。
2. 设置期望温度: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一个期望的温度作为控制目标。
3. 调节PID参数: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系统的特性,调节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使得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4. 开始实验:启动温度控制系统,观察实际温度与期望温度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PID控制算法的效果和优势,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PID控制下,温度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第I 页课程设计说明书数字显示温度控制器设计制作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本次设计一个数字显示温度的测量与控制装置.应用温度敏感元件和二次仪表的组合,对温度进行调节、控制,且能直接读数.经实验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温度测量与控制的工业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数字电压表温度控制执行机构。
第II 页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 (1)2数字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 (1)3温度控制器电路的设计 (3)3.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3)3.2采样电路及校准电路 (4)3.3上下限采集电路 (5)3.4温度比较电路 (6)3.5 温度控制电路 (7)3.7 显示温度电路 (10)3.8 直流电源电路 (12)3.8.1稳压电源设计 (12)3.8.2 电路设计 (14)4整机工作原理 (14)5整体电路图 (16)致谢 (18)参考文献 (18)课程设计说明书1 设计任务及要求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压变化,在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或低电平从而对控制对象加热器进行控制。
其电路可分为三部分:测温电路,比较/显示电路,控制电路。
设计要求:(1):实现题目要求的内容(2):电路在功能相当的情况下越简单越好(3):要求输入电压为5V,红绿发光二极管为负载(4):调节电位器,使红,绿发光二极管交替点亮2 数字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方案1:此电路是一种数字温度控制器的参考设计方案图1 方案流程图原理:温度检测电路通过热敏电阻检测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时钟发生器产生的脉冲启动A/D转换电路。
通过A/D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利用4课程设计说明书线——7段显示译码器/驱动器将得到的BCD码送至LED数码显示管显示。
实验报告控制器1. 引言控制器是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获取测量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控制系统,探讨控制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和性能表现。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包括:- 理解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学习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方法;- 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并测试其性能。
3. 实验设备和材料- 电脑;- 控制系统试验箱;- 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 电源供应器;- 执行机构(如电动阀门);- 监测仪器(如示波器)。
4. 实验步骤4.1 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待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温度控制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电动阀门)到控制系统试验箱中,我们可以获取温度信号并调节执行机构来控制系统的温度。
4.2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控制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通过调节这些控制参数,我们可以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4.3 控制器调节在设计控制器后,需要进行实际的调节工作。
根据试验箱中的调节装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控制参数来调整控制系统的性能。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使用监测仪器来监测系统的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微调。
4.4 性能测试在完成控制器调节后,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改变设定值或输入干扰,观察控制器的响应以及系统是否能够快速恢复到设定状态。
同时,可以记录系统的调整时间、超调量等性能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5.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控制器能够快速响应输入信号,并使系统的温度稳定在预设范围内。
与设计要求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的性能良好。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控制器的性能下降。
因此,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参数调节和优化,以确保其性能持续稳定。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概述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设备与材料 (2)3. 实验原理 (3)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4)1. 实验内容 (5)1.1 温度控制器的基本操作 (6)1.2 温度控制器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7)2. 实验步骤 (8)2.1 安装温度控制器 (9)2.2 校准温度计 (9)2.3 设置温度控制器参数 (11)2.4 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13)2.5 分析实验结果 (13)三、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14)1. 实验数据 (15)1.1 温度控制器的温度读数 (17)1.2 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 (18)1.3 温度控制器的实际输出温度 (19)2. 结果分析 (19)2.1 温度控制器的性能评价 (20)2.2 温度控制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分析 (21)四、实验结论与建议 (22)1. 实验结论 (23)2. 实验建议 (24)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温度控制器,让学生了解温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温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全面掌握温度控制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控制器的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通过一系列实验,了解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性能特点,验证其在实际环境中的温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验也旨在培养实验者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设备与材料温度控制器:作为实验的核心设备,本实验选择了高精度数字式温度控制器,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恒温箱实验箱:为了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采用了具有温控功能的恒温箱或实验箱。
通过调节箱内的温度,可以观察温度控制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实验四温度控制系统(一)一.实验目的:1.认识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环节和各环节的作用。
2.察看比率、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作用,并比较其他差及稳固性。
3.察看比率度δ、积分时间T I、微分时间 T D对控制系统(闭环特征)控制品质的影响。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电动温度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中常有的一种,其作用是经过一套自动控制装置,见图 4-1 ,使炉温自动保持在给定值。
图 4-1温度控制系统炉温的变化由热电偶丈量,并经过电动温度变送器转变为DDZ-Ⅱ型表的标准信号0~10mA直流电流信号,传递到电子电位差计XWC进行记录,同时传递给电动控制器DTL,控制器按误差的大小、方向,经过预约控制规律的运算后,输出0~10mA直流电流信号给可控硅电压调整器ZK-50,经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调理加到电炉(电烙铁)电热元件上的沟通电压,除去因为扰乱产生的炉温变化,稳固炉温,实现自动控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察看系统各环节的构造、型号、电路的连结,熟习可控硅电压调整器和电动控制器上各开关、旋钮的作用。
(二)控制系统闭环特征的测定:在以下实验中使用以下详细数值:δ1(50%),δ2 (80%),T I 1(50s),T I 2 (40s),T D1(30s) 来察看比率与积分控制规律的作用(1)观察比率作用将δ置于某值 50%,记着δ旋钮在δ1的地点,积分时间置最大(T I=max),微分开关切向0,将扰乱开关从“短”切向“扰乱” ,产生一个阶跃扰乱(此时为反向扰乱),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扰乱加入的时辰,察看并记录在纯比率作用下达到稳固的时间及余差大小。
(2)观察积分作用保持δ =δ1不变,置 T I =T I 1,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积分作用加入的时辰,注意察看积分作用怎样除去余差,直到过程基本稳固。
2.观察 PI 控制作用下的过渡过程保持δ 1 ,T I 1 不变,将扰乱开关从“扰乱”切向“短” ,产生一个正向阶跃扰乱,察看过渡过程到基本稳固。
pid温度控制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PID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热水壶水温,检验PID控制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的效果。
一、设计和建立PID温度控制系统本实验采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控制器,其中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电热水壶内部的温度。
为了控制电热水壶的加热和停止加热,我们采用继电器模块,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来实现电热水壶的加热和停止加热。
本实验还采用了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温度数据和PID控制结果。
PID控制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P(proportional)、I(integral)、D(derivative),它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及预设值,计算出控制量,实现控制目标。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电热水壶加热时的水温,设定的目标温度为40℃。
二、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连接Arduino开发板和其他硬件模块,电热水壶的加热和停止加热分别由继电器的开关状态来实现。
2、编程实现编写程序,包括温度检测、PID控制计算、控制电热水壶加热和停止加热、LCD显示等功能模块。
具体的程序实现细节见下文。
3、调试进行调试,测试温度控制系统的效果。
三、实验结果电热水壶温度控制的PID算法具体实现如下:``` c++// 定义PID控制器struct PID{float Kp; // P参数float Ki; // I参数float Kd; // D参数float pre_error; //上次误差float integral; //积分值} pid;pid.Kp = 5; // 由系统特性等确定pid.Ki = 0.1;pid.Kd = 1;const int relayPin = 2; // 继电器控制引脚2const int ledPin = 13; // LED控制引脚13void setup(){Serial.begin(9600);lcd.begin(16,2);pinMode(relayPin, OUTPUT);lcd.display();lcd.clear();// 变量初始化pid.pre_error = 0;pid.integral = 0;}void loop(){// 读取温度float temp = getTemperature();// 计算PIDfloat error = setpoint - temp;pid.integral += error * sampleTime;float derivative = (error - pid.pre_error) / sampleTime;float output = pid.Kp * error + pid.Ki * pid.integral + pid.Kd *derivative;// 控制电热水壶if(output > 0){digitalWrite(relayPin, HIGH);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else{digitalWrite(relayPin, LOW); digitalWrite(ledPin, LOW); }// 保存本次误差pid.pre_error = error;// 显示温度和PID值lcd.setCursor(0, 0);lcd.print("Temp:");lcd.print(temp, 1);lcd.setCursor(0, 1);lcd.print("PID :");lcd.print(output, 1);// 延时一段时间delay(sampleTime);}// 读取温度float getTemperature(){byte data[12];byte addr[8];if ( !ds.search(addr)){ds.reset_search();delay(250);return -1000;}if ( OneWire::crc8( addr, 7) != addr[7]){Serial.println("CRC is not valid!");return -1000;}if ( addr[0] != 0x28){Serial.println("Device is not a DS18B20 family device."); return -1000;}ds.reset();ds.select(addr);ds.write(0x44,1);byte present = ds.reset();ds.select(addr);ds.write(0xBE);for (int i = 0; i < 9; i++){data[i] = ds.read();}int16_t raw = (data[1] << 8) | data[0];if (type_s){raw = raw << 3;if (data[7] == 0x10){raw = (raw & 0xFFF0) + 12 - data[6];}}else{byte cfg = (data[4] & 0x60);if (cfg == 0x00) raw = raw & ~7; // 9 bit resolution, 93.75 ms else if (cfg == 0x20) raw = raw & ~3; // 10 bit res, 187.5 ms else if (cfg == 0x40) raw = raw & ~1; // 11 bit res, 375 ms// default is 12 bit resolution, 750 ms conversion time}float celsius = (float)raw / 16.0;return celsius;}```实验通过控制器成功将水温控制在设定值40℃左右,且温度波动很小,表明PID控制器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实验一温度控制系统(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和各环节的作用。
2、观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作用,并比较其余差及稳定性。
3、观察放大倍数P、积分时间I、微分时间dt对控制系统(闭环特性)控制品质的影响。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电动温度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一套自动控制装置,见图1,使炉温自动维持在给定值。
图1 温度控制系统炉温的变化由热电偶测量,并通过电动温度变送器转化为标准信号4~20mA直流电流信号,传送到电子电位差计进行记录,同时传送给电动控制器,控制器按偏差的大小、方向,通过预定控制规律的运算后,输出4~20mA直流电流信号给可控硅电压调整器,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调节加到电炉(电烙铁)电热元件上的交流电压,消除由于干扰产生的炉温变化,稳定炉温,实现自动控制。
三、实验内容1、在相同扰动作用下,作出两条不同比例度的纯比例温度控制动态曲线,综合分析比例度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2、在相同扰动作用下,作出两条相同比例度不同积分时间的比例积分温度控制动态曲线,分析积分时间对控制系统的影响3、作出比例积分微分温度控制动态曲线,综合分析微分时间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4、观察小比例度时的温度两只动态曲线,综合分析原因。
四、实验步骤1、观察系统各环节的结构、型号、电路的连接,熟悉可控硅电压调整器和电动控制器上各开关、旋钮的作用。
2、控制系统闭环特性的测定:在以下实验中使用的P1 ,P2 ,I1,I2 ,dt1,Cr1的具体数值由各套实验装置具体提供。
(1)考察比例作用将δ置于某值P1 ,积分时间置最大(I=999),微分时间dt置于提供值不变,Cr1置于7,将干扰开关从“短”切向“干扰”,产生一个阶跃干扰(此时为反向干扰),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并记录在纯比例作用下达到稳定的时间及余差大小。
(2)考察积分作用保持P=P1不变,置I=I1,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积分作用加入的时刻,注意观察积分作用如何消除余差,直到过程基本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1.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如何设计和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我们需要调节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已经准备就绪。
这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计算机等。
3.2 连接系统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温度控制器,并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计算机。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3.3 设置初始参数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设置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将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设置为较小的值,微分时间设置为0。
3.4 开始实验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观察温度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3.5 调节参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通过增大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增大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可能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调节微分时间可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6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不断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并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的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性能指标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较大的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较大的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实验报告引言: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
PID控制器通过不断调整控制量,使得被控对象的输出尽可能接近所期望的目标值。
本文将对PID控制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PID 参数的调节方法,了解PID控制器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 一台计算机2. 编程软件(如MATLAB)3. 实验装置(可选项,如温度控制装置、电机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对象:可以选择温度控制装置、水位控制装置或电机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设计PID控制器:根据实验对象的特性和目标,设计合适的PID控制器,包括确定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
3. 参数调节:通过试验和分析,调节PID参数,使得控制系统的性能最优。
4. 实验记录和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PID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这里以温度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讨论。
1. 初始状态:实验开始时,温度控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温度与目标温度存在误差。
2. 比例控制作用:PID控制器根据比例系数KP对误差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量。
当误差较大时,控制量较大,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随着误差减小,控制量逐渐减小,使系统温度逐渐接近目标温度。
3. 积分控制作用:当误差存在积累时,积分控制作用发挥作用,通过积分系数KI 对误差进行处理。
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使得系统温度更加稳定。
4. 微分控制作用:微分控制主要处理误差的变化率,通过微分系数KD对误差变化的斜率进行处理。
微分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5. 参数调节: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系统响应和性能要求,通过试验和分析逐步调节PID参数,使得系统的控制响应更加稳定和准确。
实验分析:PID控制器在实验中的表现取决于PID参数的选择和调节。
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一、功能及性能指标根据设计任务基本要求,本系统应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可以进行温度设定,并自动调节水温到给定温度值。
(2)可以调整PID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控制对象与控制品质要求。
(3)可以实时显示给定温度与水温实测值。
(4)可以打印给定温度及水温实测值。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温度设定范围40℃~90℃,最小区分度1℃。
(2)温度控制静态误差≤1℃。
(3)双3位LED数码管显示,显示温度范围0.0℃~99.0℃。
(4)采用微型打印机打印温度给定值及一定时间间隔的水温实测值。
二、总体设计方案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具有热储存能力大,惯性也较大的特点,水在容器内的流动或热量传递都存在一定的阻力,因为可以将它归于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大惯性环节。
一般来说,热过程大多具有较大的滞后,它对于任何信号的响应都会推迟一些时间,使输出与输入之间产生相移。
对于这样存在大的滞后特性的过度过程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案。
1)、输出开关量控制2)、比例控制(P控制)3)、比例积分控制(IP控制)4)、比例积分加微分控制(IPD控制)结合本例题设计任务与我们采用比例积分加微分(PID)控制。
其特点是微分的作用使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变化的速度成比例,它对克服对象的容量滞后有显著地效果。
在比例基础上加入微分作用,使稳定性提高,同时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
采用PID的控制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对诸如控制精度,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等控制品质的要求。
三、系统组成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
因此,应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组成一个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以满足检测、控制应用类型的功能要求。
另外,单片机的使用也为实现水温的只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界面及多机通信皆空提供了可能。
而这些功能在常规数字逻辑电路中往往难以实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电子产品综合项目实践设计报告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项目:液晶显示电冰箱温控器的设计班级:学号:11111111姓名:XXX授课教师:XXX制定日期:年月日摘要近些年来,家电领域产品变化、技术发展、更新换代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但作为白色家电冰箱的变化似乎不大。
传统的电冰箱的冷藏室温控器旋钮一般有7个数字,这些数字并不表示冰箱内具体的温度值,而是表示所控制的温度档位。
数字越小,箱内温度越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的控制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电冰箱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冰箱的温控器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因此,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温度、方便的设定和修改并且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些冰箱采用了电脑只能温控及LCD(或LED)箱门外温度显示。
所谓智能温控就是通过感温头精确感应,把冰箱内温度的变化传递给中央控制芯片,由芯片控制制冷系统使冰箱内温度达到显示屏上设定值,使用者只需要根据食物的种类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即可,以此达到最大的保鲜程度。
这里介绍一种电脑型电冰箱温控器的设计电路,使用128*64字符型带背光的液晶模组作显示,显得豪华、气派,具有时代气息。
摘要 (2)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5)2.1系统功能描述 (5)2.2系统总体结构 (5)图2-1系统整体框图 (5)第三章硬件系统的设计 (6)3.1微处理器(单片机) (6)3.2 温度传感器DS18B20 (7)第四章软件系统的设计 (10)4.1液晶显示模块(TG12864.c) (10)4.2 测温系统(DS18B20.c) (11)4.3 定时模块(TIME.c) (11)第五章仿真机的调试与运行 (13)第6章结束语 (14)附录: (14)第一章引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也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
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称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ID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探究其在温度控制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验证PID控制器在温度控制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 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PID控制器。
- 数据采集仪: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 电脑:用于控制PID控制器和进行数据处理。
2. 实验方法:- 设置目标温度:根据实验要求,设定目标温度为X摄氏度。
- 参数调整: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P)、积分系数(I)和微分系数(D),找到最佳参数组合。
-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评估PID控制器的性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设定了目标温度为X摄氏度,并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在初始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个较小的比例系数,以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逐渐增加了比例系数,同时调整了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以达到更精确的温度控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并在设定的目标温度附近保持稳定。
当温度偏离目标温度时,PID控制器会根据偏差大小和变化趋势来调整输出信号,以实现温度的快速调整和稳定控制。
尤其是积分和微分项的引入,使得PID控制器具有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参数调整过程中,我们发现比例系数的增加会加快温度的响应速度,但也容易引起过冲现象;积分系数的增加可以减小温度的稳态误差,但过大的积分系数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微分系数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过大的微分系数可能引起噪声干扰。
综合考虑,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最佳的PID控制器参数组合,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自动控制设备。
它能够通过对温度的监测和调节,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器系统,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温度控制器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研究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原理:温度控制器主要由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温度,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比较器中。
比较器将传感器信号与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然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来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
实验步骤:1.搭建温度控制器系统:将传感器与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依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温度控制器系统。
2.设定温度值:通过调节比较器上的旋钮,设定一个期望的温度值,作为控制器的参考。
3.监测温度变化:将传感器放置在需要控制温度的环境中,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
4.控制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比较器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器根据信号来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环境温度逐渐趋于设定值。
5.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温度控制器的响应时间和温度稳定性等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有关。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控制器的响应速度较快;当温度变化较小时,控制器的响应速度较慢。
2.温度控制器的稳定性取决于传感器的准确性和控制器的精度。
传感器的准确性越高,控制器的稳定性就越好。
3.温度控制器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漂移现象,即温度偏离设定值。
这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和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器系统,深入了解了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与环境温度变化幅度、传感器准确性以及设备维护等因素有关。
pid控制实验报告PID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ID控制器的调试和实验验证,掌握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由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对象的测量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的参数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使控制对象的输出值逼近设定值,实现控制目标。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PLC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作为控制系统,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反馈控制,调节加热器的功率输出,控制温度在设定值附近波动。
四、实验步骤。
1. 首先,设置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为初始值,将控制系统接通,使加热器开始工作。
2. 然后,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观察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3. 接着,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4. 最后,记录和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总结调节经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调节,我们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控制系统响应曲线。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比例参数的增大会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引起超调和振荡现象;2. 积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稳态误差,但会增加超调和振荡的幅度;3. 微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超调和振荡,但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掌握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电子温度计实验报告电子温度计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是物体内部能量分布的一种体现。
测量温度是科学研究和生活中常见的需求,而电子温度计作为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电子温度计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原理介绍:电子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温度传感器通常采用热敏电阻,即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二、实验设备和步骤:实验所需设备包括电子温度计、热源、温度控制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电子温度计连接到温度控制器上,并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为所需的温度范围。
2. 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热源,确保热源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
3. 将电子温度计放置在待测物体的表面,并等待一段时间,使温度传感器与物体达到热平衡。
4. 读取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温度控制器的设置,以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测量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电子温度计显示值,并计算了相应的温度。
结果显示,电子温度计的测量精度较高,与设定的温度控制器值相比,误差较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之间的热传导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其次,电子温度计的响应时间较短,但在温度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延迟现象。
此外,电子温度计的使用范围也有限,对于极高温或极低温的测量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电子温度计作为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其测量精度受到的影响因素。
在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验证和校准。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使用电子温度计对不同温度下的测量,验证了其测量精度较高的特点。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温度控制器班级:学号: 电气0806 姓名: 08291174 老师: 李长城 合作者: 姜久春李志鹏一、实验要求和目的本课程设计的课题是温度控制器。
●用电压输入的变化来模拟温度的变化,对输入的模拟电压通过ADC0832转换成数字量输出。
输入的电压为0.00V——5.00V,在三位数码显示管中显示范围为00.0——99.9。
其中0V对应00.0,5V对应99.9●单片机的控制目标是风机和加热器。
分别由两个继电器工作来模拟。
系统加了一个滞环。
适合温度为60度。
◆当显示为00.0-50.0时,继电器A闭合,灯A亮,模拟加热器工作。
◆当显示为为50.0-55.0时,保持继电器AB的动作。
◆当显示为55.0-65.0时,继电器A断开,灯A熄灭,模拟加热器停止工作。
◆当显示为65.0-70.0时,保持继电器AB的动作◆当显示为70.0-99.9时,继电器B闭合,灯B亮,模拟风机的工作。
二、实验电路涉及原件及电路图由于硬件系统电路已经给定,只需要了解它的功能,使用proteus 画出原理图就可以了。
实验设计的电路硬件有:1、AT89S52本温度控制器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CPU,12MHZ晶振AT89C52的引脚结构图: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52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
AT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个读写口线,AT89C52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
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Flash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此外,AT89S52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可为0Hz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暂停工作,而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掉电模式冻结振荡器而保存RAM的数据,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
主要功能特性:•兼容MCS-51指令系统•8k可反复擦写(>1000次)ISP Flash ROM•32个双向I/O口•4.5-5.5V工作电压•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时钟频率0-33MHz•全双工UART串行中断口线•256x8bit内部RAM•2个外部中断源•低功耗空闲和省电模式•中断唤醒省电模式•3级加密位•看门狗(WDT)电路•软件设置空闲和省电功能•灵活的ISP字节和分页编程•双数据寄存器指针89S52芯片的各引脚功能如下:GND 接地Vcc 接电源P0.0-0.7 开漏双向I/O口P2.0-2.7 内部上拉的双向I/O口P1.0-1.7 内部上拉的双向I/O口P3.0-3.7 内部上拉的双向I/O口特殊功能引脚:MOSI,MISO,SCK(P1.5,P1.6,P1.7)用于ISP编程RXD(P3.0)串行输入口TXD(P3.1) 串行输出口WR (P3.6)外部数据存储器写信号RD (P3.7)外部数据存储器读信号T0 (P3.4) 定时器0外部输入T1 (P3.5) 定时器1外部输入INT0 (P3.3) 外部中断0INT1 (P3.2) 外部中断1RST 复位ALE 地址锁存使能EA/Vpp 外部寻址使能/可编程电压PSEN 程序存储器使能XTAL1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输出端2、ADC0832这是一个串行的AD转换芯片,实验所用的是八个管脚的芯片:芯片接口说明:· CS_ 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使能。
· CH0 模拟输入通道0,或作为IN+/-使用。
· CH1 模拟输入通道1,或作为IN+/-使用。
· GND 芯片参考0 电位(地)。
· 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
· 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
· CLK 芯片时钟输入。
· 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单片机对ADC0832 的控制原理:正常情况下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4条数据线,分别是CS、CLK、DO、DI。
但由于DO端与DI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DO和DI 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
(见图3)当ADC0832未工作时其CS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CLK 和DO/DI 的电平可任意。
当要进行A/D转换时,须先将CS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
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CLK 输入时钟脉冲,DO/DI端则使用DI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
在第1 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DI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
在第2、3个脉冲下沉之前DI端应输入2 位数据用于选择通道功能。
3、共阳极LED数码管三、程序设计流程本来预习中,我已经找到了一种芯片可以做AD转换的,是ADC674,但是实验要求用ADC0832的,过程不同,但是程序思路是基本不变的。
我的预习中使用了两种思路设计关于温度变化导致继电器动作的程序:采用12位AD转换器AD1674可以实现000——999的输出显示。
另外用内部定时器来产生中断,定时采集数据信息。
具体的设计思路有如下:1、思路<500?Y-----开加热,转下N-----转下>550?Y-----关加热器,转下N-----转下<650?Y-----关风机,转下N-----转下>700?Y-----开风机,结束N-----结束这种方法思维,可以任意时刻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直接进行相应的继电器操作。
设输入信号量为X,相关的核心程序为:MOV 30H,#500MOV 31H.#550MOV 32H.#650MOV 33H,#700 PD0:CLR CyMOV A, #XSUBB A,30HJNC PD1MOV P1.0,#1 PD1: CLR CyMOV A, #XSUBB A,31HJC PD2MOV P1.0,#0 PD2: CLR CyMOV A, #XSUBB A,32HJNC PD3MOV P1.1,#0 PD3: CLR CyMOV A, #XSUBB A,33HJC JSMOV P1.1,#1 JS: SJMP $2、思路通过和500、550、650和700进行比较,确定在小于500时,开发加热器和大于700时,开风机。
在500——550到650——700的区间中间,需要与前一段时间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才能确定如何对继电器发命令。
具体为:MOV 30H,#500MOV 31H.#550MOV 32H.#650MOV 33H,#700 PD0:CLR CyMOV A, #XSUBB A,30HJNC PD1 MOV P1.0,#1 PD1: CLR CyMOV A, #XSUBB A,31HJNC PD2CLR CyMOV A,#X SUBB A,@R0JNC PD2CPL P1.0 PD2: CLR CyMOV A, #XSUBB A,32HJNC PD3CLR CyMOV A,#X SUBB A,@R0JNC PD3CPL P1.1PD3: CLR CyMOV A, #XSUBB A,33HJC JSMOV P1.1,#1 JS: MOV @R0,#X SJMP $通过按照电路板画出原理图后,我觉得这个思路不是很好。
和同组的同学讨论过后,发现了同组的同学思路极其敏捷。
他通过用CJNE的语言,判断Cy的大小来进行判断温度,进而进行继电器工作,十分简便快速。
因此我们最后用了这个方法来进行编程序。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集数据后的算法。
设采集量为X(0~255),转换成AB.C(00.0~99.9)。
X×100÷256=AB.CX先乘100,高八位就相当于已经除了256,即AB部分;低八位再除10,获得C部分。
◆显示字形,继电器控制及继电器LED灯控制详请见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AB.C中的B字码需要加个小数点,以及取反序的共阳码。
四、实验原理图见后附件1五、实验程序ORG 0000HLJMP MAINORG 0500HMAIN:MOV SP,#80HSETB P1.4LCALL DELAYMOV R7,#8;取8次值,存R7MOV R0,#0;和的低八位,存R0CLR CCLR AMOV R1,#0;和的高八位,存R1XIAODOU: LCALL ADMOV A,R0ADD A,R2;R2为采集值MOV R0,ACLR AADDC A,R1MOV R1,ADJNZ R7,XIAODOUMOV R6,#3;移位3次,意在除8,存R6 CHU8: CLR CMOV A,R1RRC AMOV R1,AMOV A,R0 RRC AMOV R0,ADJNZ R6,CHU8;除8后R0存平均值MOV A,R0MOV R3,ALCALL BCDLCALL DISPLAY;除8以后DISPLAY LCALL RELAYANDLEDSJMP MAINAD: MOV A,#00HMOV R2,A;数据初始化 SETB P3.3 ;CS置高 CLR P3.2 ;CLK清零 CLR P3.3 ;片选CS SETB P3.0;第一个脉冲下沉之前,DI必须置1,起始信号LCALL MC ;脉冲SETB P3.0;输入DI,设置信号为10,选择通道0单独工作LCALL MCCLR P3.0LCALL MCMOV 30H,#08H;读取8位数据ADDATA: MOV C,P3.1 ;接收MOV ACC.0,CRL ALCALL MCDJNZ 30H,ADDATA;8次之后结束数据接收 SETB P3.3 CLR P3.2 SETB P3.1MOV R2,ARETMC: SETB P3.2NOPNOPNOPCLR P3.2NOPNOPNOPRET;BCD转换成AB.CBCD: MOV A,R3MOV B,#100 MUL ABMOV 40H,A ;低八位40H MOV 41H,B ;高八位41H MOV A,41HMOV B,#10DIV ABMOV 50H,A ;A MOV 51H,B ;B MOV A,40HMOV B,#10MUL ABMOV A,BMOV 52H,A ;C;显示AB.CDISPLAY: SETB P1.5SETB P1.6SETB P1.7MOV A,50HMOV DPTR,#TABMOVC A,@A+DPTRMOV P0,ACLR P1.5 ;显示A ;共阳极,低电平有效 LCALL DELAY SETB P1.5MOV A,51HMOV DPTR,#TABMOVC A,@A+DPTRORL A,#01HMOV P0,ACLR P1.6 ;显示B. LCALL DELAYSETB P1.6MOV A,52HMOV DPTR,#TABMOVC A,@A+DPTRMOV P0,ACLR P1.7 ;显示C LCALL DELAYRET;继电器和LEDRELAYANDLED: CLR CMOV A,R2CJNE A,#128,JP ;50 JP: JNC JP1SETB P1.2CLR P1.0CLR P1.3SETB P1.1SJMP COMJP1: CJNE A,#141,JP10 ;55 JP10: JNC JP2CLR P1.3SETB P1.1SJMP COMJP2: CJNE A,#166,JP20 ;65 JP20: JNC JP3CLR P1.2SETB P1.0CLR P1.3SETB P1.1SJMP COMJP3: CJNE A,#179,JP30 ;70 JP30: JNC JP4CLR P1.2SETB P1.0SJMP COMJP4: CLR P1.2SETB P1.0SETB P1.3CLR P1.1COM: RETTAB: DB 0FCH,60H,0DAH,0F2H,66H,0B6H,0BEH,0E0H, 0FEH,0F6H ;共阳码反序DELAY: MOV R5,#02HDELAY0: MOV R4,#0FFHDELAY1: DJNZ R4,DELAY1DJNZ R5,DELAY0RETEND六、实验电路原理图仿真见后附件2七、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根据原先所制的原理图,我们编写了程序,用proteus仿真,效果很理想(除了上限不能达到99.9,只到达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