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福利经济学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编辑]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福利经济学概念解析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领域,它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本文将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一、福利经济学的定义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学科。
它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经济福利,更注重整个社会或群体的福利状况。
福利经济学的的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实现社会的最大福利。
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用于评估社会福利的总体水平,是一个将个人福利综合起来的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通常由个人福利函数的总和或加权平均构成,其中个人福利函数则反映了个人对于不同经济政策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偏好。
三、边际效用和效用最大化福利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它指的是个体获得的额外单位资源或商品所带来的满足度的增加。
福利经济学认为,当个体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社会福利也会得到最大化。
四、市场失灵与福利改善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市场失灵来解析福利改善的可能途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分配资源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
福利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干预市场,可以通过政府调节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实现福利的改善。
五、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是福利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另一个重点。
社会保障是指通过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如医疗保险、养老金等,以减轻个人在风险面前的压力,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收入再分配则是通过税收和福利机制调整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和效率。
六、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通过对政府决策的机制和制度进行分析,可以推动政府行为朝着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方向发展。
七、福利经济学的应用与挑战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福利经济学归纳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成效的评判与判定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样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点1、旧福利经济学(明白得)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照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差不多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幸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福利经济学归纳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管理社会资源以提高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跨越许多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政策等。
本文将对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应用领域、政策实现和争论进行归纳。
一、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即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福利,如收入、教育、安全和健康等。
福利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工具是福利函数和效用函数。
福利函数是一个用于衡量社会福利的函数,它将个人的福利聚合在一起以产生总的社会福利。
效用函数定义了一个函数,可以衡量一个个人或社会行动产生的效用。
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福利和效用时考虑了市场和成本效益分析,以优化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福利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1. 卫生保健福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卫生保健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卫生保健资源有限,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卫生保健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保险、支付政策和医疗费用控制制定,可以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和高效。
2. 教育福利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制定受教育者的激励机制、资助教育和解决教育不平等等政策,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教育资源分配。
3. 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福利计划的目标、价值和效果,并提供制定福利决策所需的经济分析和评估。
三、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需要考虑一系列的经济学原则和工具,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干预等。
福利经济学述评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最大福利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综述、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述评。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以效用和福利为基本概念,旨在寻找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使得社会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其中,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而福利则是指社会成员因拥有某种资源或能力而获得的福利水平。
在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综述福利经济学有许多重要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涓滴理论、平等分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涓滴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益处,这些好处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阶层,最终惠及所有人。
平等分配理论则资源的公平分配,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福利经济学的实践应用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时,会参考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以实现更公平、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此外,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选择投资项目时,也会考虑福利经济学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福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福利经济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进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但也可能带来就业结构调整和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全球化可能会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对福利经济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福利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探讨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安排。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福利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也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福利经济学概念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福利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最大化福利的总和。
福利经济学将个体的效用和社会的效用相结合,并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1. 福利经济学的起源福利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济学研究中。
当时,学者开始关注贫穷、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与社会改革运动紧密相关,旨在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善社会福利。
2. 基本概念(1)效用:效用是指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福利经济学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个体的效用水平,通过对个体效用函数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个体福利的影响。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整个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通过将个体效用进行加总,得出社会福利的总和。
3.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描述了个体如何根据自身的个人喜好和选择进行消费决策,通过最大化效用来实现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2)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指市场经济无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福利无法最大化。
市场失灵可能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情况,福利经济学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福利函数:福利函数是一种将个体效用加总为社会福利的函数。
它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
常见的福利函数包括总效用函数、平均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函数等。
4. 福利经济学的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经济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中。
(1)贫困救助政策: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确定贫困救助政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贫困人口的福利水平,减少贫困率。
(2)环境政策:福利经济学也被用于环境政策的制定。
比如,通过排放交易制度来平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名词】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又通常称为个人偏好。
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一、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异同答: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旧福利经济学有如下要点:1、以基数效用为基础,即认为人的效用可以具体量化,表示为某些物品消费或收入的函数,进而得出社会福利总量函数为个人福利之和,从而分析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指出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
3、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产品和边际私人净产品不一致。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要点:1、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
即认为个人效用只可以测出强弱,排出第一、第二的顺序。
2、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
3、创建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他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合理性。
4、提出社会补偿原则,认为社会政策变动后必然导致社会成员有的受益,有的受到损害,而社会福利总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就是要看受益的人得到的益处能不能弥补补偿受到损害的人以后还有部分剩余。
二、无差异曲线答: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也称作等效用线。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社会福利的分配、调节以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它基于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假设,考虑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并致力于通过经济政策的设计来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尔弗雷多·帕雷托。
他们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
这一定理成为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数学工具和理论模型。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是通过社会选择机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社会选择机制是指决策者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和利益来制定公共政策。
在福利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来衡量个体对不同商品或资源的需求程度,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通常采用加总个体效用的方法,以使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最优性。
最优性意味着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分配方案,使得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
最优性的考量既包括经济效率,也包括公平性。
经济效率是指资源在不同个体之间的最佳分配,而公平性则关注资源的分配是否公正。
福利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权衡公平和效率的方法,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发生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时。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于不直接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例如,工厂因为污染对周围社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负面外部性。
公共物品问题则是指某些商品或服务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提供,因为它们无法被排除和竞争。
例如,国家安全和公共道路是公共物品。
福利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其中之一是政府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税,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并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
1. 效率福利经济学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供需关系,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公平福利经济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通过对收入和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的优化,实现社会市场秩序的协调性和公平性。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如社会政策制定、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和福利改革等方面。
1. 社会政策制定福利经济学为政府的社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它通过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以及政策对社会福利函数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2. 税收政策福利经济学分析了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研究税收的效应和激励机制,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建议。
3. 社会保障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以提高社会的经济安全性和公平性。
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和公平性,福利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4. 福利改革福利经济学研究福利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改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的福利变化等。
通过分析福利改革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政府制定福利改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福利经济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断发展和演变。
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社会福利,指的不仅仅是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对贫困人口或者受灾群众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
2.福利经济学一直认为,社会福利就是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而且社会福利仅仅与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相关,与其他方面都无关,这一观点被称为福利主义,也称为个人主义。
3.福利经济学是试图明确表达一些命题的研究分支,我们根据这些命题来判断一种经济状态对应的社会福利比另一种经济状态对应的社会福利是高还是低。
4.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
5.非理性可能至少是出于下面两种原因:1.顽固地坚持一些习惯、习俗、原则等。
2.对危险或痛苦的过分恐惧,或者受快乐的过分诱惑。
6.休谟的这种划分被西方经济学家们称为“休谟的铡刀”或者“休谟定律”。
7.20世纪30年代初,福利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福利经济学不应该是规范的,而应该是实证的,或者说是“价值中立”的。
8.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或者经济福利的。
2.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的物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3这样的基数效用可以进行一般人的人际间的比较。
4,。
继承了应该效用主义伦理学的传统。
9.帕累托被认为是序数效用理论之父。
10.我们所熟悉的帕累托标准,即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到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变化,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变化就是好的,可取的,人们所希望的。
11.帕累托标准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为基础,试图建立所谓“价值中立”的理论。
12.各种补偿检验,无论是卡尔多标准、希克斯标准、西托夫斯基标准,还是李特尔标准,尽管考虑到了帕累托标准所没有考虑的情况,但是都没有能够在逻辑一致的前提下获得完全的社会排序,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帕累托标准的不足。
13.各种补偿检验理论本是针对帕累托标准的缺陷提出的,但是它们仍然于事无补。
14.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试图指出如何可以获得对某种社会状态的评价,即其对应的社会排序是什么。
15.阿罗于1951年提出了一个一般可能性定理,指出:对于特殊的只有三种状态的选择情况,要从个人偏好推导出社会偏好,需要满足一些合理化的条件。
不过,阿罗最后强调,能够同时满足这些合理化条件的社会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
因此,阿罗的这一定理也被称为不可能性定理。
16.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针对社会福利函数概念提出的。
17.一个人真正的福利是多少,不能够仅看他的收入和财富是多少。
18.个人生活水平也是一个涉及非福利主义的问题。
19.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幻觉:1.GDP就是全部。
2.经济增长就是单纯的GDP的增加。
3.经济增长是没有代价的。
4.经济增长可以使国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也就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
20.从福利主义到飞福利主义的重大转折都缘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21.解决阿罗的不可能性,方法之一是把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一个条件--非可比性--扩展为完全可比性。
22.解决阿罗的不可能性,社会选择理论的这种解决方法基本质是:坚持福利主义而放弃序数主义。
23.传统效用主义社会福利函数有以下几个假设:1.福利主义和帕累托原则。
2.可分性。
3匿
名性。
4.连续性。
24.黄有光于1975年提出了与传统效用主义相同的社会福利函数,并称其为“完全的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25.公平的分配却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除非所有的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偏好即相同的效用函数。
26.公平等价分配:对于某种特定的效用分配状态,如果存在一种消费品组合,进行了没有嫉妒的配置之后,可以得到这种特定的效用分配状态,那么,这种特定的效用分配状态就是公平等价分配。
27.罗尔斯的正义标准,个人福利的度量实际上并不必要。
这是罗尔斯标准的一个优点。
28.福利主义研究和社会选择理论的共同点:是社会选择理论强调效用的人际间比较方面的信息可以解决不可能性一样,多数的平等和正义理论都假设了一定程度上的人际间效用比较。
29.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和第二基本定理,二者都试图说明市场经济在效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30.市场经济效率的两个认识误区:1.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有效率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市场经济都是有效率的。
其次,由于现实经济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许多所谓的健全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最好,并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企业都一定有效率。
2.市场经济是好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他是有效率的。
首先,不是所有的市场经济都有效率。
其次,评价一种经济制度是好还是坏,是否有效率是一个标准,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准。
31.第一基本定理假设:市场上的所有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消费都是局部不饱和的;不存在外在性以及其他非市场化的相互
影响,没有同情和嫉妒。
32.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33.物质福利问题的概念基本上可以进行一般人的人际间比较,。
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理论学的传统。
旧福利经济学以基数效用理论为基础。
34.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使西方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正是罗宾斯《论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的出版,引发了该问题。
35.决定了帕累托标准只是一个效率标准而不是一个包括了分配问题在内的完全标准。
36.福利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比较:1。
西方福利经济学假设个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社会状态应该根据个人选择进行排序。
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个人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个人。
2.西方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应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社会福利以个人福利或者个人效用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3.西方福利经济学提出帕累托标准以及其他的一些福利标准来判断社会状态变化的好坏,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完全错误的。
4.西方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选择理论试图通过个人排序得出社会排序,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5.西方福利经济学中的基本定理表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帕累托最优的,最好的。
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这么认为。
解决帕累托标准的缺陷以及不可能性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要么放弃福利主义或者个人主义,要么放弃叙述主义。
2,黄有光主张放弃叙述主义转而采用基数主义,福利主义或者个人主义是合理的,不要放弃,这就算是社会选理论所采用的主张。
3,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主张放弃福利主义转而采取非福利主义,也就是或得社会排序,不仅要考虑个人效用,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而叙述主义可以保留。
4,帕累托标准的缺陷同样在于坚持序数主义和个人主义。
5,社会伦理的发展以及福利经济学所经历的从福利主义到非福利主义的重大转折都缘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问题;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效率?1,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市场经济都是有效率的。
西方经济学理论力图证明的是;市场经济如果满足了一定的条件的话,它就会是有效率的,这个条件首先就是完全竞争。
2,其次,由于现实经济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许多人所谓的健全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3,现实中市场经济的效率只是相对而言的。
4,最后,并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企业都一定有效率。
福利经济学与马克思相关观点比较 1,西方福利经济学假设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社会状态应该根据个人选择进行排序。
2,西方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应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社会福利以个人福利或者个人效用为基础。
3,西方福利经济学提出帕累托标准以及其他的一些福利标准来判断社会状态变化的好坏,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完全错误的。
4,西方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选择理论试图通过个人排序得出社会排序。
5,马克思在肯定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的同时,解释了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西方福利经济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体系与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根本不同的。
另外,马克思主义明确表示自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是代表促进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的,是为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这一点是西方福利经济学乃至整个西方经济学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