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科试卷及答案_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华科试卷及答案_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华科试卷及答案_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华科试卷及答案_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卷A (闭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需要(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2.余3码10001000对应的2421码为( )。

A .01010101 B.10000101 C.10111011 D.11101011 3.补码1.1000的真值是( )。

A . +1.0111 B. -1.0111 C. -0.1001 D. -0. 1000 4.标准或-与式是由(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5.根据反演规则,()()E DE C C A F ++?+=的反函数为( )。

A. E )]E D (C C [A F ?++=

B. E )E D (C C A F ?++=

C. E )E D C C A (F ?++=

D. E )(D A F ?++=E C C

6.下列四种类型的逻辑门中,可以用( )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7. 将D 触发器改造成T 触发器,图1所示电路中的虚线框内应是( )。

图1

A. 或非门

B. 与非门

C. 异或门

D. 同或门

8.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数相乘的组合电路,应有( )个输出函数。

A . 8 B. 9 C. 10 D. 11 9.要使JK 触发器在时钟作用下的次态与现态相反,JK 端取值应为( )。

A .JK=00 B. JK=01 C. JK=10 D. JK=11 10.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码的奇偶位发生器(假定采用偶检验码),需要( )个异或门。

A .2 B. 3 C. 4 D. 5

二.判断题(判断各题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在括号内记“×”,

并在划线处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原码和补码均可实现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 )

2.逻辑函数7),M(1,3,4,6,

C)B,F(A,∏=则m(0,2,5)C)B,(A,F ∑=。 ( )

3.化简完全确定状态表时,最大等效类的数目即最简状态表中的状态数目。( )

4.并行加法器采用先行进位(并行进位)的目的是简化电路结构。 ( )

5. 图2所示是一个具有两条反馈回路的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 )

图2

三.多项选择题(从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

其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小数“0”的反码形式有( )。

A .0.0......0 ; B .1.0......0 ; C .0.1......1 ; D .1.1 (1)

2.逻辑函数F=A ⊕B 和G=A ⊙B 满足关系( )。

A. G F =

B. G F ='

C. G F ='

D. 1G F ⊕=

3. 若逻辑函数∑∑==5,7),m(0,2,3,4,C)B ,G(A,,m(1,2,3,6)

C)B ,F(A,则F 和G 相“与”的结果是( )。

A .32m m +

B . 1

C . B A

D . AB 4.设两输入或非门的输入为x 和y ,输出为z ,当z 为低电平时,有( )。

A .x 和y 同为高电平 ;

B . x 为高电平,y 为低电平 ;

C .x 为低电平,y 为高电平 ;

D . x 和y 同为低电平. 5.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可用( )描述。

A .真值表 B. 流程表 C .逻辑表达式 D. 状态图

四. 函数化简题(10分)

1.用代数法求函数B A C B AC AB ?+?++=C)B,F(A, 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2.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F(A ,B ,C ,D)=∑m(2,3,9,11,12)+∑d(5,6,7,8, 10,13)

求出最简“与-或”表达式和最简“或-与”表达式。(6分)

五.设计一个将一位十进制数的余3码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组合电路,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15分)

图3

要求:

1.填写表1所示真值表;

2.利用图4所示卡诺图,求出输出函数最简与-或表达式;

图4

3.画出用PLA实现给定功能的阵列逻辑图。

4.若采用PROM实现给定功能,要求PROM的容量为多大?

六、分析与设计(15分)

某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1) 写出该电路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

(2) 填写表2所示次态真值表;

表2

(3) 填写表3所示电路状态表;

表3

(4)设各触发器的初态均为0,试画出图6中Q

1、Q

2

和Z的输出波形。

图6

(5)改用T 触发器作为存储元件,填写图7中激励函数T 2、T 1卡诺图,求出最

简表达式。

图7

七.分析与设计(15分)

某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框图 如图8所示。图中:

11222212y y x x Y x x y ++=

212121211x x y y x Y y x x ++=

212y x x Z =

要求: 1.根据给出的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表达式,填写表4所示流程表;

表4

2. 判断以下结论

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 该电路中存在非临界竞争; ② 该电路中存在临界竞争;

3.将所得流程表4中的00和01互换,填写出新的流程表5,试问新流程表对应的电路是否存在非临界竞争或临界竞争?

表5

图8

八.分析与设计(15分)

某组合逻辑电路的芯片引脚图如图9 所示。

图9

1.分析图9 所示电路,写出输出函数F 1、F 2的逻辑表达式,并说明该电路功能。

2.假定用四路数据选择器实现图9 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请确定图10所示逻辑电路中各数据输入端的值,完善逻辑电路。

图10

3.假定用EPROM 实现图9 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请画出阵列逻辑图。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 2.C ; 3.D ; 4.B ; 5. A ; 6.D ; 7.D ; 8.A ; 9.D ; 10.B 。

二.判断题(判断各题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在括号内记“×”,并在划线处改正。

每题2分,共10分)

1.反码和补码均可实现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

2.逻辑函数7),M(1,3,4,6,

C)B,F(A,∏=则7)m(1,3,4,6,C)B,(A,F ∑=。 (×) 3.化简完全确定状态表时,最大等效类的数目即最简状态表中的状态数目。(∨) 4.并行加法器采用先行进位(并行进位)的目的是提高运算速度。(×)

5. 图2所示是一个具有一条反馈回路的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

三.多项选择题(从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AD ; 2.ABD ; 3.AC ; 4.ABC ; 5.AC 。

四. 函数化简题(10分) 1.代数化简(4分)

B

A B AC A B AC AB AC B AC AB )A C (B AC AB B

A C

B A

C AB C)B,F(A,+=++=++=++=+++=?+?++=

2.卡诺图化简(共6分)

最简“与-或”表达式为: C B C A F += (3分) 最简“或-与”表达式为: )C B (C)(A F +?+= (3分) 五.设计(共15分)

1.填写表1所示真值表;(4分)

ABCD

WXYZ ABCD WXYZ 0000 0001 dddd dddd 1000 1001 0101 0110

2.利用卡诺图,求出输出函数最简与-或表达式如下:(4分)

3.画出用PLA 5分)

4.若采用PROM 实现给定功能,要求PROM 的容量为:(2分)

4(bit)24?

六、分析与设计(15分)

(1) 写出该电路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3分)

(2

(3

(4)设各触发器的初态均为0,根据给定波形画出Q 1、Q 2和Z 的输出波形。

(3分)

(5)改用T 触发器作为存储元件,填写激励函数T 2、T 1卡诺图,求出最简表达式。(3分)

七.分析与设计(15分)

1.根据给出的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表达式,填流程表;(5分)

2. 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①该电路中存在非临界竞争;

正确。因为处在稳定总态(00,11),输入由00变为01或者处在稳定总态(11,11),输入由11变为01时,均引起两个状态变量同时改变,会发生反馈回路间的竞争,但由于所到达的列只有一个稳定总态,所以属于非临界竞争。

②该电路中存在临界竞争;

正确。因为处在稳定总态(11,01),输入由11变为10时,引起两个状态变量同时改变,会发生反馈回路间的竞争,且由于所到达的列有两个稳定总态,所以属于非临界竞争。

3.将所得流程表3中的00和01互换,填写出新的流程表,试问新流程表对应的电路是否存在非临界竞争或临界竞争?(4分)

新的流程表如下:

新流程表对应的电路不存在非临界竞争或临界竞争。八.分析与设计(15分)

1.写出电路输出函数F

1、F

2

的逻辑表达式,并说明该电路功能。(4分)

2.假定用四路数据选择器实现该电路的逻辑功能,请确定给定逻辑电路中各数据输入端的值,完善逻辑电路。(5分)

3.假定用EPROM实现原电路的逻辑功能,可画出阵列逻辑图如下:(5分)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专升本《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业练习题6 解析与答案 一、单选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哪种逻辑门“只有在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才是1”? () A.或非门B.与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 答案:A 解析: 或非门 2.设两输入“与非”门的输入为x和y,输出为z,当z=1时,x和y的取值一定是() A. 至少有一个为1 B. 同时为1 C. 同时为0 D. 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D 解析: 与非逻辑 3. 两输入与非门输出为0时,输入应满足()。 A.两个同时为1 B.两个同时为0 C.两个互为相反D.两个中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A 解析:输入全为1 4. 异或门的两个输入为下列哪—种时,其输出为1? A.1,l B.0,1 C.0,0 D.以上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输入不同 5. 下列逻辑门中哪一种门的输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并联使用?()A.具有推拉式输出的TTL与非门B.TTL集电级开路门(OC门) C.普通CMOS与非门D.CMOS三态输出门 答案:B 解析: A,C普通与非门不能并联使用; D三态输出门并联使用是有条件的:它们的使能端(控制端)必须反向,即只能有一个门处于非高阻态

ADABB 二、多选题(选择所有合适的答案) 用TTL 与非门、或非门实现反相器功能时,多余输入端应该( ) A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B.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C.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高电平 D.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高平 答案:BC 解析: 多余输入端对与逻辑要接1,对或逻辑要接0 三、简答题 1. 分析如下两个由或非门、异或门、非门以及与非门构成的逻辑电路,请你:①写出F1和F2的逻辑表达式;②当输入变量A ,B 取何值时,两个电路等效? 答案:{ ① 根据图可写出两个电路的输出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12()F A A B A A B A A B A A B A AB AB A A B F AB A B =⊕+=?++?+=??+++=+==+ = ②列出两个电路的真值表: 可见,无论A,B 取任何值,两个电路都等效。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补) 一. 选择题(从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并将代号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EEPROM 是指( D ) A. 随机读写存储器 B. 一次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C.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D.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下列信号中,( B C )是数字信号。 A .交流电压 B.开关状态 C.交通灯状态 D.无线电载波 3.下列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中,( B D )属于时序逻辑电路. A.多路选择器74153 B.计数器74193 C.并行加法器74283 D.寄存器74194 4.小数“0”的反码形式有( A D )。 A .0.0……0 B .1.0……0 C .0.1……1 D .1.1……1 5.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C )。 A .同时为0 B. 同时为1 C. 同时改变 D. 同时作用 6.由n 个变量构成的最大项,有( D )种取值组合使其值为1。 A. n B. 2n C. n 2 D. 12-n 7.逻辑函数∑= )6,5,3,0(),,(m C B A F 可表示为( B C D ) 。 A.C B A F ⊕⊕= B.C B A F ⊕⊕= C.C B A F ⊕⊕= D.C B A F ⊙⊙= 8.用卡诺图化简包含无关条件的逻辑函数时,对无关最小项( D )。 A .不应考虑 B.令函数值为1 C .令函数值为0 D .根据化简的需要令函数值为0或者1 9.下列逻辑门中,( D )可以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10.设两输入或非门的输入为x 和y ,输出为z ,当z 为低电平时,有( A B C )。 A .x 和y 同为高电平 B . x 为高电平,y 为低电平 C .x 为低电平,y 为高电平 D . x 和y 同为低电平 11.下列电路中,( A D )是数字电路。 A .逻辑门电路 B. 集成运算放大器 C .RC 振荡电路 D. 触发器 12.在下列触发器中,输入没有约束条件的是( C D )。 A.时钟R-S 触发器 B.基本R-S 触发器 C.主从J-K 触发器 D.维持阻塞D 触发器 13.标准与-或表达式是由( B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14.设计一个模10计数器需要( B )个触发器。 A . 3 B. 4 C .6 D .10 15.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至少需要( B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16.4线-16线译码器有( D )输出信号。 A . 1 B. 4 C .8 D .16

华科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气11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电力电子部分实验报告 姓名学专业班 同组学号专业班号 同组者 实验评分表

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实现 DC/DC PWM升压降压变换电路性能的研究 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性能的研究 DC/AC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性能的研 究 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 实验三十九信号的调制—SPWM信号 的产生与实现 教师评价意见总分 目录

实验二十八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现 (4) 实验二十九 DC/DC—PWM升压、降压变换电路性能研究 (11) 实验三十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性能研究 (14) 实验三十一DC/AC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性能研究 (23) 实验三十九信号的调制—SPWM信号的产生与实现 (32) 实验心得 (40)

实验二十八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分析并验证基于集成PWM控制芯片TL494的PWM控制电路的基本功能,从而掌握PWM 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外围电路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将宽度变化而频率不变的的脉冲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电路中的开关管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的适时、适式的通断;而脉冲宽度的变化与变换器的输出反馈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输出变化时,通过输出反馈调节开关管脉冲驱动信号,调节驱动脉冲的宽度,进而改变开关管在每个周期中的导通时间,以此来抵消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满足电能变换的需要。 本实验中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PWM控制芯片TL494来完成实验,当然在进行具体的PWM控制之前,我们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和认识该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方式,如何输出?输出地双路信号存在怎样的关系?参考信号是如何形成的?反馈信号是如何加载到控制芯片上,同时又是如何以此反馈信号来完成输出反馈的?另外我们也必须了解和认识到对不同开关管进行驱动时,为保证开关管的完全可关断,保证电路的正常可靠工作,死区时间的控制方式。最后我们也要了解为防止电力电子变换器在突然启动时,若开放较宽脉冲而带来的较大冲击电流的影响(和会给整个电路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控制芯片要采用“软启动”的方式,这也是本实验中认识的一个重点。 三.实验内容 (1)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软启动功能。 (2)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反馈电压Vf对输出脉宽的影响。(3)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反馈电流If对输出脉宽的影响。(4)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保护封锁功能 (5)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死区电压对输出脉宽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采用单路输出,将端口13接地。 1.PWM脉宽调节:软启动后,在V1端口施加电压作为反馈信号Vf,给定信号Vg=2.5v,改变V1端口电压大小,即可改变V3,从而改变输出信号的脉宽。V3越大,K越大,C=J+K越大,脉宽越小;反之脉宽越大。记录不同V1下的输出波形并与预计实验结果比较。 2.软启动波形:为防止变换器启动时较大的冲击电流,控制芯片TL494和其他控制芯片相似也采用了软启动。在启动时,为防止变换器冲击电流的出现,驱动脉宽应从零开始增大,逐渐变宽到工作所需宽度。本实验中此功能由脉冲封锁端口电位的逐渐开放来实现,电位又打逐渐变小,便可实现软启动。为对控制芯片的该控制过程有更明确和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观察芯片启动过程中“启动和保护端口4”(TP3)的电压波形变化并与实验前预测进行比较。

大学物理作业(二)答案

班级___ ___学号____ ____姓名__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m 与M 水平桌面间都是光滑接触,为维持m 与M 相对静止,则推动M 的水平力F 为:( B ) (A)(m +M )g ctg θ (B)(m +M )g tg θ (C)mg tg θ (D)Mg tg θ 2.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形碗口由静止下滑,质点在碗内某处的速率为v ,则质点对该处的压力数值为:( B ) (A)R mv 2 (B)R mv 232 (C)R mv 22 (D)R mv 252 3. 如图,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C ) (A) 大小为零 (B )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v A 相同 (C)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v B 相同 (D)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物体在B 点所受合力相同 二、填空题 1. 已知m A =2kg ,m B =1kg ,m A 、m B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μ=0.5,(1)今用水平力F =10N 推m B ,则m A 与m B 的摩擦力f =_______0______,m A 的加速度a A =_____0_______. (2)今用水平力F =20N 推m B ,则m A 与m B 的摩擦力f =____5N____,m A 的加速度a A =_____1.7____. (g =10m/s 2) 2. 设有三个质量完全相同的物体,在某时刻t 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并且v 1=v 2=v 3 ,v 1与v 2方向相反,v 3与v 1相垂直,设它们的质量全为m ,试问该时刻三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m v 3________. 3.两质量分别为m 1、m 2的物体用一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当两物体相距为x 时,系统由静止释放,已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x 0,当两物体相距为x 0时,m 1的速度大小为 2 2 121 Km x m m m + . 4. 一弹簧变形量为x 时,其恢复力为F =2ax -3bx 2,现让该弹簧由x =0变形到x =L ,其弹力的功为: 2 3 aL bL - . 5. 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拴于不可伸长的轻绳上,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为R ,角速度为ω,绳的另一端通过光 滑的竖直管用手拉住,如把绳向下拉R /2时角速度ω’为 F m A m B m M F θ A O B R v A v B x m 1 m 2 F m R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四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题目:译码显示电路

附: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18 完成日期:2020年7月05日学号:182018010 姓名:叶健行成绩: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一)数码显示译码器 1、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 LED数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字显示器,图1 (a)、(b)为共阴管和共阳管的电路,(c)为两种不同出线形式的引出脚功能图。 一个LED数码管可用来显示一位0~9十进制数和一个小数点。小型数码管(0.5寸和0.36寸)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显示光(通常为红、绿、黄、橙色)的颜色不同略有差别,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5~10mA。LED数码管要显示BCD码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译码器,该译码器不但要完成译码功能,还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 (a) 共阴连接(“1”电平驱动)(b) 共阳连接(“0”电平驱动)

(c) 符号及引脚功能 图1 LED 数码管 2、BCD 码七段译码驱动器 此类译码器型号有74LS47(共阳),74LS48(共阴),CC4511(共阴)等,本实验系采用74LS48 BCD 码锁存/七段译码/驱动器。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图2为74LS48引脚排列。 其中 A 、B 、C 、D — BCD 码输入端 a 、 b 、 c 、 d 、 e 、 f 、 g — 译码输出端,输出“1”有效,用来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 LT — 灯 测试输入端,LT =“0”时,译码输出全为“1” BI R — 灭 零 输入端,BI R =“0”时,不显示多余的零。 RBO /BI — 作为输入使用时,灭灯输入控制端; 作为输出端使用时,灭零输出端。 (二)扫描式显示 对多位数字显示采用扫描式显示可以节电,这一点在某些场合很重要。对于某些系统输出的的数据,应用扫描式译码显示,可使电路大为简化。有些系统,比如计算机,某些A/D 转换器,是以这样的形式输出数据的:由选通信号控制多路开关,先后送出(由高位到低位或由低位到高位)一位十进制的BCD 码,如图(三)所示。图中的Ds 称为选通信号,并假定系统按先高位后低位的顺序送出数据,当Ds1高电平送出千位数,Ds2高电平送出百位数,……一般Ds 的高电平相邻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选通信号可用节拍发生器产生。 如图(四)所示,为这种系统的译码扫描显示的原理图。图中各片 LED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题与答案(试卷D)

《数字集成电路基础》试题D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共30分) 1. 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PN 结中的多子______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 2. NPN 型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其发射结和集电结的外加电压分别处于 ______偏置和_______偏置。 3. 逻辑变量的异或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4. 二进制数A=1011010;B=10111,则A-B=_______。 5. 组合电路没有______功能,因此,它是由______组成。 6. 同步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Q n+1=______,其约束方程为:_____ _。 7. 将BCD 码翻译成十个对应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________,它有___ 个输入端,____输出端。 8. 下图所示电路中,Y 1 =______;Y =______;Y 3 =_____ 二、选择题(共 20分) 1. 四个触发器组成的环行计数器最多有____个有效状态。 A.4 B. 6 C. 8 D. 16 2. 逻辑函数D C B A F +=,其对偶函数F *为________。 A .()()D C B A ++ B. ()()D C B A ++ C. ()() D C B A ++ 1 A B 3

3. 用8421码表示的十进制数65,可以写成______。 A .65 B. [1000001]BCD C. [01100101]BCD D. [1000001]2 4.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时,若每个方格群尽可能选大,则在化简后的最简表达式 中 。 A .与项的个数少 B. 每个与项中含有的变量个数少 C. 化简结果具有唯一性 5. 已知某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为 。 A .C Y = B. A B C Y = C .C AB Y += D .C C B Y += 三、化简下列逻辑函数,写出最简与或表达式:(共20分) 1. 证明等式:AB B A B A B A +?=+ 2. Y 2=Σm (0,1,2,3,4,5,8,10,11,12) 3. Y 3=ABC C AB C B A C B A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 2 - 一、选择题 1. 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法则的是 D 。 A.C ·C=C 2 B.1+1=10 C.0<1 D.A+1=1 2. 一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 C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 1 B. 2 C. 4 D. 16 3. 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 D 个变量取值组合? A. n B. 2n C. n 2 D. 2n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是 A 。 A .真值表 B.表达式 C.逻辑图 D.状态图 5. 在一个8位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无符号整数是 D 。 A.(256)10 B.(127)10 C.(128)10 D.(255)10 6.逻辑函数F=B A A ⊕⊕)( = A 。 A.B B.A C.B A ⊕ D. B A ⊕ 7.求一个逻辑函数F 的对偶式,不可将F 中的 B 。 A .“·”换成“+”,“+”换成“·” B.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C.变量不变 D.常数中“0”换成“1”,“1”换成“0” 8.A+BC= C 。

A .A+ B B.A+ C C.(A+B)(A+C) D.B+C 9.在何种输入情况下,“与非”运算的结果是 逻辑0。 D A.全部输入是0 B.任一输入是0 C. 仅一输入是0 D.全部输入是1 10.在何种输入情况下,“或非”运算的结果 是逻辑1。 A A.全部输入是0 B.全部输入是1 C.任一输入为0,其他输入为1 D.任一输入为 1 11.十进制数25用8421BCD码表示为 B 。 A.10 101 B.0010 0101 C.100101 D.10101 12.不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 为 C 。 A.(0101 0011.0101)8421BCD B.(35.8)16 C.(110101.11)2 D.(65.4)8 13.以下参数不是矩形脉冲信号的参数 D 。 A.周期 B.占空比 C.脉宽 D.扫 描期 14.与八进制数(47.3)8等值的数为: B A. (100111.0101)2 B.(27.6)16 C.(27.3 )16 D. (100111.101)2 15. 常用的BCD码有 D 。 A.奇偶校验码 B.格雷码 C.ASCII码 D.余三码 - 3 -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 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 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 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 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 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 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 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闭合控制电路及挂箱上的电源开关,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输出电压为“0V”;闭合主电路,用示波器观测T1两端电压;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记录使T1由截止变为开通的门极电压值,它正比于通入T1门极的电流I G;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将加在晶闸管和电阻上的主电源换成交流电源,即“AC15V”直接接“R1”一端,T1的阴极直接接“O”;依次闭合控制电路、挂箱电源、主电路。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并记录T1的端电压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分析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实验完毕,依次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用导线连接“DT02”单元输出端子“OUT11”和“OUT12”与“DE01”单元的脉冲变压器输入端“IN1”和“IN2”;取主电源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DP01”单元的同步信号输出端“A”和“B”连接到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同步信号输入端“A”和“B”;将“DE01”的脉冲变压器输出“g1”和“k1”分别接至单向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第二次实验是Quartus11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由于是第一次使用Quartus11软 件,实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创建工程并且编译通过之后得不到仿真波形 解决方法: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在创建符号文件时,未对其重新命名,使得符号文件名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一样。在改变符号文件名之后成功的得到了仿真波形。 (2)得到的仿真波形过于紧密不便于观察 解决方法:重新对仿真域的时间进行设定,并且对输入信号的周期做相应的调整,最终得到了疏密有致的仿真波形。 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Quartus11的使用方法,并且熟悉了电路板的使用。在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半加器和全加器)也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真正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实验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点: (1)刚开始创建工程时选择的目标芯片一定要与实验板上的芯片相对应。 (2)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保证线与端口连接好,并且注意不要画到器件图形符号的虚线框里面。 (3)顶层文件的实体名只能有一个,而且注意符号文件不能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相同。 (4)保存波形文件时,注意文件名必须与工程名一致,因为在多次为一个工程建立波形文件时,一定要注意保存时文件名要与工程名一致,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5)仿真时间区域的设定与输入波形周期的设定一定要协调,否则得到波形可能不便于观察或发生错误。 心得体会:刚接触使用一个新的软件,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如在引脚设定时一定要做到“对号入座”,曾经自己由于这一点没做好耗费了很多时间。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基本都是自己独立排查解决的,这对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地提高和锻炼,总之这次实验我获益匪浅。 第三次实验是用VHDL语言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由于Quartus11软件在之前已经使用过,所以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与实验要求相对应的VHDL程序。 总体来说此次实验比较顺利,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区分实体名称和结构体名,这一点是程序编写的关键。其次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中时钟的设置很关键,设置不当的话仿真波形可能不正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学会用VHDL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Quartus11软件的使用。 实验八彩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MPD-15实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班级:自动化1405 姓名:KZY 学号:0901140450X 指导老师:XXX

实验一、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 1.实验目的:熟悉了解集成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双脉冲形成过程及掌握集成触发电路的 应用。 2.实验内容:集成触发电路的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设备: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MPD-15实验设备中“模拟量可逆 调速系统”控制大板中的“脉冲触发单元”。 4.实验接线:见图1 图1 该实验接好三根线:即SZ与SZ1,GZ与GND,U GD与U CT连接好就行了。 5.实验步骤: (1)将实验台左下方的三相电源总开关QF1合上;(其它开关和按钮不要动) (2)将模拟挂箱上左边的电源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控制箱便接入了工作电源和三相交流同步电源U sa U sb U sc (注:U sa U sb U sc 与主回路电压:U A16 U B16 U C16相位一致)。 (3)将模拟挂箱上正组脉冲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正组脉冲便接至了正组晶闸管。 (4)用示波器观察U sa U sb U sc孔的相序是否正确,相位是否依次相差120°(注:用示波器的公共端接GND孔,其它两信号探头分别依次检查三个同步信号)。 (5)触发器锯齿波斜率的整定 (6)触发器相位特性整定:

实验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研究及其工作原理。 2、研究该电路在不同负载(R、R+L、R+L+VDR)下的工作情况,波形及其特性。 3、掌握晶体管整流电路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 1、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 2、万用表一块 3、模拟量挂箱一个 4、MPD-08试验台主回路 三、实验接线 1、先断开三相电源总开关QF1; 2、触发器单元接线维持实验一线路不变; 3、主回路接线按图5进行。 A N0 图5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虚线部分用导线接好) 四、实验步骤(注意:根据表1中 所对应的Uct数据来调节Uct大小)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课后答案(邹红主编)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1101010.01)2; (3)(11.0101)2; (2)(111010100.011)2; (4)(0.00110101)2; 解:二进制数按位权展开求和可得等值的十进制数;利用进制为2k数之间的特点可以直接将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数。 (1)(1101010.01)2=1×26+1×25+1×23+1×21+1×2-2 =(106.25)10=(6A.4)16 (2)(111010100.011)2=1×28+1×27+1×26+1×24+1×22+1×2-2+ 1×2-3=(468.375)10=(1D4.6)16 (3)(11.0101)2=1×21+1×20+1×2-2+1×2-4 =(3.3125)10=(3.5)16 (4)(0.00110101)2=1×2-3+1×2-4+1×2-6+1×2-8 =(0.20703125)10=(0.35)16 1-2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后4位有效数字。 (1)(378.25)10; (3)(56.7)10; (2)(194.5)10; (4)(27.6)10; 解法1:先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再用进制为2k数之间的特点可以直接将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378.25)10=(101111010.0100)2=(572.2)8=(17A.4)16 (2)(194.5)10=(11000010.1000)2=(302.4)8=(C2.8)16

(3)(56.7)10 =(111000.1011)2=(70.54)8=(38.B )16 (4)(27.6)10 =(11011.1001)2=(33.44)8=(1B.9)16 解法 2:直接由十进制数分别求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由于二进制 数在解法 1 已求出,在此以(1)为例,仅求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2018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课程要求及题目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下)》课程要求 一、课程安排及要求: 本学期数字实验教学内容为综合课题设计,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第7周和第10周实验按班上课,第8周和第9周实验室全开放,学生根据开放实验安排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和地点,要求每人至少参加2次课内开放实验。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二、成绩评定 数字综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验收答辩:占总成绩的50% ●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如下(按百分制批改,占总成绩的30%):

三、实验题目 题目1 抽油烟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CPLD器件和实验开发板,设计并实现一个抽油烟机控制器。 基本要求: 1、抽油烟机的基本功能只有两个:排油烟和照明,两个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2、用8×8双色点阵模拟显示烟机排油烟风扇的转动,风扇转动方式为如图1所示的四 个点阵显示状态,四个显示状态按顺序循环显示。风扇转动速度根据排油烟量的大小分为4档,其中小档的四个显示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为2秒,中档为1秒,大排档为0.5秒,空档为静止不动(即停止排油烟),通过按动按键BTN7来实现排油烟量档位的切换,系统上电时排油烟量档位为空档,此后每按下按键BTN7一次,排油烟量档位切换一次,切换的顺序为:空档→大档→中档→小档→空档,依次循环。 双色点阵模拟排油烟风扇转动示意图 3、设置按键BTN0为立即关闭按键,在任何状态下,只要按下BTN0,排油烟风扇就 立即停止工作进入空档状态。 4、设置按键BTN3为延时关闭按键,在大中小三档排油烟状态的任何一个档位下,只 要按下BTN3,排油烟风扇将在延时6秒后停止工作进入空档状态。延时期间用数码管DISP3进行倒计时显示,倒计时结束后,排油烟风扇状态保持静止不动。在延时状态下,禁用排油烟量档位切换键BTN7。 5、设置按键BTN6为照明开关键,用发光二极管LD6模拟照明灯,系统上电时照明灯 LD6处于关闭状态,按动BTN6来切换LD6的点亮和关闭。 6、系统工作稳定。 提高要求: 1、给油烟机加上音效,分档模拟排油烟风扇的噪音。 2、自拟其他功能。

实验报告-电力电子仿真实验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309班 学号: 1131540517 学生姓名:王睿哲 指导教师:姚蜀军 成绩: 日期:2017年 1月2日

目录 实验一晶闸管仿真实验 (3)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实验 (6) 实验三电压型三相SPWM逆变器电路仿真实验 (18) 实验四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仿真实验 (25) 实验五VSC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实验 (33)

实验一晶闸管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晶闸管仿真模型模块各参数的含义。 理解晶闸管的特性。 实验设备:MATLAB/Simulink/PSB 实验原理 晶闸管测试电路如图1-1所示。u2为电源电压,ud为负载电压,id为负载电流,uVT 为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电压。 图1-1 晶闸管测试电路 实验内容 启动Matlab,建立如图1-2所示的晶闸管测试电路结构模型图。

图1-2 带电阻性负载的晶闸管仿真测试模型 双击各模块,在出现的对话框内设置相应的模型参数,如图1-3、1-4、1-5所示。 图1-3 交流电压源模块参数

图1-4 晶闸管模块参数 图1-5 脉冲发生器模块参数 固定时间间隔脉冲发生器的振幅设置为5V,周期与电源电压一致,为0.02s(即频率为50Hz),脉冲宽度为2(即7.2o),初始相位(即控制角)设置为0.0025s(即45o)。 串联RLC分支模块Series RLC Branch与并联RLC分支模块Parallel RLC Branch的参数设置方法如表1-1所示。 元件串联RLC分支并联RLC分支 类别电阻数值电感数值电容数值电阻数值电感数值电容数值单个电阻R0inf R inf0 单个电感0L inf inf L0 单个电容00C inf inf C

最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卷(有答案)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 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需要(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2.余3码10001000对应的2421码为( )。 A .01010101 B.10000101 C.10111011 D.11101011 3.补码1.1000的真值是( )。 A . +1.0111 B. -1.0111 C. -0.1001 D. -0. 1000 4.标准或-与式是由(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5.根据反演规则,()()E DE C C A F ++?+=的反函数为( )。 A. E )]E D (C C [A F ?++= B. E )E D (C C A F ?++= C. E )E D C C A (F ?++= D. E )(D A F ?++=E C C 6.下列四种类型的逻辑门中,可以用( )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7. 将D 触发器改造成T 触发器,图1所示电路中的虚线框内应是( )。 图1 A. 或非门 B. 与非门 C. 异或门 D. 同或门 8.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数相乘的组合电路,应有( )个输出函数。 A . 8 B. 9 C. 10 D. 11 9.要使JK 触发器在时钟作用下的次态与现态相反,JK 端取值应为( )。 A .JK=00 B. JK=01 C. JK=10 D. JK=11 10.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码的奇偶位发生器(假定采用偶检验码),需要( )个异或门。 A .2 B. 3 C. 4 D. 5 二.判断题(判断各题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在括号内记“×”, 并在划线处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原码和补码均可实现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0403班 学生姓名陆文祥 指导教师宋宇 2016 年12 月1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简易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2.简易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 3.简易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 4.简易玩具电子琴的设计与制作 5.自选题目:自动电子钟 目录 设计实验一 (4) 设计实验二 (8) 设计实验三 (11) 设计实验四 (15) 自选题目 (20)

设计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简易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二、设计目的 1、了解计时器主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 3、熟悉集成电路及有关电子器件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能显示两位秒信号的数字电子钟,分电路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调测三个阶段完成。 四、实验内容 (一).设计原理思路: 本次设计以数字电子为主,分别对时钟信号源、秒计时显示、分计时显示、小时计时显示进行设计,然后将它们组合,来完成时、分、秒的显示并通过本次设计加深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以及更熟练使用计数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门电路的能力。电路主要使用集成计数器,如74ls90、74ls48,LED数码管及各种门电路和基本的触发器等,电路使用直流电源供电,很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数字电子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六十进制秒、分计数器、二十进制时计数器;以及秒、分、时的译码显示部分等。 (二)实验电路图 图1 数字电子钟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03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电力晶体管(GTR)驱动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GTR对基极驱动电路的要求 2.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连接实验线路组成一个实用驱动电路 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 3.光耦合器输入、输出延时时间与电流传输比测试 4.贝克箝位电路性能测试 5.过流保护电路性能测试 三.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1.检查面板上所有开关是否均置于断开位置 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 (1)开关S1、S2打向“通”,将脉冲占空比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1和2点间的PWM波形,即可测量脉冲宽度、幅度与脉冲周期,并计算出频率f与占空比D 当S2通,RP右旋时:

当S2断,RP右旋时: 当S2通,RP左旋时: 当S2断,RP左旋时: (2)将电位器RP左旋到底,测出f与D。 (3)将开关S2打向“断”,测出这时的f与D。 (4)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测出这时的f与D。 (5)将S2打在“断”位置,然后调节RP,使占空比D=0.2左右。 3.光耦合器特性测试 (1)输入电阻为R1=1.6K 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 a.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及“6”与“1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大学物理作业答案(下)

65. 如图所示,几种载流导线在平面内分布,电流均为I ,求:它们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 1 R I B 80μ= 方向 垂直纸面向外 2 R I R I B πμμ2200- = 方向 垂直纸面向里 3 R I R I B 4200μπμ+ = 方向 垂直纸面向外 66. 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无限长直圆筒,电荷面密度为σ,该筒以角速度ω绕其轴线匀速旋转。试求圆筒内部的磁感应强度。 解:如图所示,圆筒旋转时相当于圆筒上具有同向的面电流密度i , σωσωR R i =ππ=)2/(2 作矩形有向闭合环路如图中所示.从电流分布的对称性分析可知,在ab 上各点B 的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且B 的方向平行于ab ,在bc 和fa 上各点B 的方向与线元垂直, 在de , cd fe ,上各点0=B .应用安培环路定理 ∑??=I l B 0d μ 可得 ab i ab B 0μ= σωμμR i B 00== 圆筒内部为均匀磁场,磁感强度的大小为σωμR B 0=,方向平行于轴线朝右.

67.在半径为R 的长直金属圆柱体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 的长直圆柱体,两柱体轴线平行,其间距为a (如图)。今在此导体内通以电流I ,电流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求:空心部分轴线上O '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 (22r R I J -= π 1012 1 r J B ?= μ 2022 1 r k J B ?-=μ j Ja O O k J r r J B B 021******** 21)(2 1 μμμ=?=-?= += r R Ia ) (22 2 0-= πμ 68.一无限长圆柱形铜导体,半径为R ,通以均匀分布的I 今取一矩形平面S (长为L ,宽为2R ),位置如图,求:通过该矩形平面的磁通量。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 0 A B A+B 进位 1 A B A-B 借位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真值表 S A B Y Cn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0 0 卡诺图: S 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00 01 11 100 0 1 1 0 0 1 1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