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9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公有资源人人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可为什么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城市道路为什总是拥挤不堪能够采取哪些可行的办法为什么大多数高速公路旁都有垃圾,而人们自家的院子里却很少有为什么有的生物(例如黄牛)能够得以延续,而有的(大象)却濒危灭绝了呢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蕴涵的经济学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
上述几个现象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公有资源”相关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谈及公有资源,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寓言----“公有地悲剧”故事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靠养羊为为生,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有地。
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
相反的,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土地上放羊。
集体所有权很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这块草场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们在操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上的人口增加,镇公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而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
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上寸草不生。
由于公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的羊毛业也消失了。
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得来源。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的呢实际上,公有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他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的质量。
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
如果牧羊人可以共同行动的话,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的繁殖数目减少在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
从公有地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一个人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公有资源的享有。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一、中国移动的业务套餐是一种价格歧视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通”(针对高端商务人群)、“动感地带”(针对年轻人群,价格敏感群体)、“神州行”(针对中间客户,客户的年龄、职业跨度都很大)三大品牌。
另外,在每种品牌中,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对于通讯服务的偏好(如,爱好发短信、语音通信、网络服务等)推出不同的业务套餐,每种业务套餐的资费都不同,最大限度的获取消费者剩余。
二、关于异地恋失败概率较大的博弈论分析现实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恋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分居两地,比如我们的本科同学,毕业之后,可能一方A地工作或者读研,一方在B地工作或者读研。
在漫长的2、3年里,双方只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来实现平时交流,而见面只能在假期或者节日(寒暑假、五一、十一)。
这样,当双方交流较少的时候,感情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
而这时候,在某一方或者双方的现实世界里,可能出现一个人(异性),能够在现实中满足情感上的需求,从而一方会隐瞒另一方单独与之感情交往,就出现各种猜忌、背叛、另觅新欢,直至双方得知真相之后分道扬镳。
理论分析:在这里先抛开人性和道德,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归咎于双方信息的不完全,即你不知道我现实中在干嘛,我也同样。
(即使通讯,同样可以通过谎言来欺骗)。
根据偏好原理中的“越多越好”的原则,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一个对象总是比少一个对象好(这就是传说中的“备胎”)。
原因在于,在信息不对称中,既可以保持与原男女朋友的关系使对方不知道,又可以从新欢中获得额外的效用。
并且,我们可以假定多增加一个对象,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比如,拥有一个对象的时候,效用为5,拥有两个的时候为8。
而一个都没有的时候,效用为1。
这里对象数目从0到1的边际效用为4,大于从1到2的边际效用为3。
并且假定,多经历一段感情,其获得的效用比前一段是不断递减的,所以双方坚定的总效用10(5+5)大于分手后各自新欢的效用8(4+4)。
微观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理论,亦如艺术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同样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那么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必然隐含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
理论的研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的归纳,实际行为的成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来依托。
因此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才会使理论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获得长远的进步。
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更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现在的生活行为,并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就能够对我们平时的生活行为,特别是经济生活行为起到了规范和指导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正是如此,我们要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过去的生活行为,分析我们现在的生活行为并加以指导、规范和规划,并预测我们的生活行为。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来谈谈四川农大成都校区的手机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吧。
中国国内的手机卡主要有两种: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
我国手机卡市场为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其中两大寡头即为中国移动公司与中国联通公司。
这两大寡头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组织内部必然会采取各种战略与策略来分割与占有市场。
例如,市场选择战略与市场竞争战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等。
我们在这里不从理论上讨论中国移动公司与中国联通公司这两大寡头内部的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定价、定产量策略所采取的依据与不同的措施。
大学生市场在手机卡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所以,中国移动公司与中国联通公司不然会采取各种各样、多层次的措施来争取与占有这个大学市场或获取相对更大的市场份额。
首先,他们必然通过广告、传单等各种方式来传播该公司手机卡的信息,以让大学生消费者付出更多的沉没成本。
这里的沉没成本是指大学生获取该信息所已消耗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哪个公司让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多,即其所支付的沉没成本也就更多,那么它必然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或在市场中占有更加有利的地位。
因为大学生在购买手机卡时,必然要筛选他头脑中已有的对手机卡的相关信息,即他已支付的沉没成本,对他尚未获取的信息,即莫须有的沉没成本,必然会放弃,所以信息的成功传播对公司手机卡的销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决策和市场交互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稀缺资源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尽管微观经济学常常被视为一门理论学科,但它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需求与供给价格变动影响供需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当某个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供给相对不变,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亦然。
这个原理在购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双11购物季节,许多商品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商家普遍提高价格以迎合市场需求。
相反,在某些不受欢迎的时段购物,由于需求低迷,商家往往会降低价格以促销。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对满足需求的效用递减。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同一种食物在吃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腻烦。
例如,一开始吃巧克力的时候,每块巧克力都非常美味,但当你吃了一盒巧克力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你的口味可能会感到疲倦,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享受。
消费者选择约束选择约束选择是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的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
比如,周末有限的时间里,你可以选择看电影、锻炼、和朋友聚餐等不同的活动。
根据你的个人偏好和资源限制,你需要作出最佳选择,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你的需求。
替代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你面临购买决策时,你必须考虑到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以及你放弃的其他可能的选择。
例如,如果你决定购买一件新衣服,你必须考虑到这笔花费对于你购买其他物品或储蓄的机会成本。
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市场结构对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垄断市场中,一家公司控制着整个市场,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反,在竞争性市场中,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价格较低,质量较高。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易、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经济问题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微观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假设某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变化。
需求方变化是指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供给方变化则表示供给该商品的生产者数量发生变化。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方程。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解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此外,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市场会重新达到新的均衡。
如果需求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上涨和数量增加;而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跌和数量增加。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二:弹性与税收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的反应程度。
在税收问题中,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高,意味着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反之,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低,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观经济学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或收入弹性等指标,来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
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供求关系。
而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小,政府则需要寻找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案例三: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市场垄断是指某个供应商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得额外利润。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垄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
讨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
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
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
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
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
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应用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人、家庭和企业等单个经济体的行为和在市场上互动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需求和供给、生产和成本、市场结构、价格决策、贸易和资本市场等方面。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观经济学的原理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需求表示市场中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则表示市场中企业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是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市场价格会上涨;反之亦然。
2.生产和成本生产和成本是另一个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念。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必须支付的与生产无关的费用,如租金、利息等;变动成本则是指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劳动力、原材料等。
企业必须在考虑成本和利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决策。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等。
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市场结构的变化会对市场价格和供给产生影响。
4.贸易和资本市场贸易和资本市场是微观经济学另外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贸易市场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例如资源配置和就业等。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和债券等证券来实现资产增值。
二、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微观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是企业家、政策制定者、学者甚至是普通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受益。
下面是几个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场景和案例。
1. 定价策略定价策略是企业家日常经营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定价的制定往往不仅仅是成本的考虑,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弹性和竞争压力。
例如,当需求弹性较高时,企业需要灵活调整价格,以避免萎缩;当市场竞争力较弱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提高利润。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获得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得现象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得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得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得一些涉及经济现象得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得现象当生活中得一些商品涨价或者就是降价,只就是模糊地知道就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得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得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得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得位置,几年前在我得家乡还就是会瞧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就是让我感到惊奇得就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得时候有得却被砍掉了,最初只就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就是比较浅显得,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就是苹果这一类得农产品得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就是在MC=MR=P得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得,刚开始得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就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得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得数量也就是逐步增多得,市场上苹果得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与供给决定得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就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得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就是理性得,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得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
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片一AC])*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渐渐的我们发现,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变高。
慢慢的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储蓄,拿钱生钱的想法就渐渐的成为了我们的想法。
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钱找一个合适的归宿,开始去求助一些专业人士来进行打理,毕竟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在很多人眼里,金融理财师对于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的,而金融知识对于一般人来说又是非常高深的。
但是其实,金融知识虽然有一些在道理上听起来是非常有高深的,但是这些知识却能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得以浅显的应用,那么今天老师就先来给大家来简单的讲讲微观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很可能看完以后您会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感到豁然开朗。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简单的来说之所以叫微观,是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一个个体,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当研究个体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这个对象的供给和需求等经济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简单的举个例子,今年苹果丰收了,苹果的价格会怎么变。
又比如,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那么对于大米的需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常的来说,老百姓更关注一件商品的价格。
而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件商品而言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这件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所谓供给,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该商品的产出量。
而需求呢?则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外部环境对该产品的需求量。
一供一需两者共同决定了一件商品的价格。
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不变,这时供大于求,该商品就会出现降价,所以对于有一些商家而言,为了保护自己商品的价格不至于短期之内大幅贬值,往往会出现控制产量或者销毁多余库存的决定(把卖不完的牛奶倒到田里)。
而如果需求增大,而供给不变时,该商品的价格就会出现上升,所以有一些厂商也会有意去制造一些供不应求的假象,来让自己的商品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反观价格也其实也能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对于一般的商品而言,价格上升往往会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而反之价格下降则会出现需求上升的局面,这些浅显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这个需求的变化有时候也不是线性的,而有一些商家也会利用这些非线性的变化来寻求更高的收益。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它探究了如何理性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在需求和供给之间达成平衡,如何优化效率和利益等等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供需原理供需原理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当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不变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
相反,当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不变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
这个原理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如果某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人们对此电影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影院没有增加放映次数,那么这部电影的票价就会上涨,因为供给量没有增加,而需求量却上升了。
反过来,如果一家餐厅的供应量增加菜品的品种异口同声,但吃饭的人数都没有增加,那么这个餐厅就可能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收益原则是指决策者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加权的决策规则。
在做出决策时,人们考虑的不仅是获得的收益,还要考虑成本和可能的损失。
如果收益低于成本,那么该决策就是不理性的。
例如,旅游计划是一个涉及成本-收益原则的决策。
在计划旅游行程时,人们通常会考虑旅行的成本,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饮食费用等等,以及旅游的收益,如获得娱乐、放松、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收益。
如果旅游的成本超过预期收益,那么这个决策就对人们来说是不划算的。
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是指,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当一种选择被做出时,就有其他的选择无法得到。
这些被舍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收益就被称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例如,一个刚开始工作的人和一个退休的人,在同一个地方投资一万元,在同一时间段里,刚开始工作的人需要为房租、食品、衣服、以及其他各种生活需要支付费用,而退休的人则没有这些费用负担。
因此,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这笔钱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边际原理边际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分析工具,它将重点放在每一单位增量上。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
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从校园生活谈经济垄断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都很多,以至于没有一个单独的卖方或买方能够影响该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力量决定价格。
而当市场环境中只有一个或几个生产厂商,但有很多买方,则形成了垄断。
那一个或几个厂商具有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接下来,开始对学校这个环境之中讨论。
分为以进货量下几种情况讨论:1. 假设学校对于学生是一个彻底封闭的市场环境2. 假设学校在大市场环境中仅仅是一个小部分1.(1)首先,就第一种情况开始讨论,若学校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即可以把学校看做一个完整的市场。
学校内的商铺即可看作生产厂商,同学们即为消费者。
那么首先假设学校内只有一个卖水果的商铺,而假设所有同学都会吃水果。
则毫无疑问,该商铺形成了完全垄断。
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该商铺该如何决定自己的产量(即进货量)及定价,来是自己获得最大利润。
P*Q* 在上图中,市场需求曲线D 就是该商铺平均收益曲线。
同时MR 为边际收益曲线,AC 为平均成本,MC 为边际成本。
(2)假设学校之中有几家水果店共同竞争。
则这些厂商构成垄断势力。
不妨假设学校有4家水果店,在水果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a-bP (如图),,而四家中的任意一家水果店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比市场需求弹性大的多。
、倘若其中一个商家A ,要将价格从稳定价格P0提高到P1,而销售量不会像完全竞争市场一样降为零,原因:1.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比如有的同学住的宿舍楼距离A 店比较近,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宁愿花更多价钱去买A 的水果;或者还有可能是A 的水果品种与其他点不同,导致消费者会不惜花更多的钱也去购买A 的水果2.有可能别的几家水果店也会提高价格。
从而,A 面临的需求就取决于它的产品与其他几个竞争者的产品的差别以及相互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而其需求曲线大致如图所示。
价格 数量D=AR MR MC AC价格价格数量市场A商家由图中A商家的需求曲线以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便可得出其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以及售价。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
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 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至此,对苹果树数量减少现象已分析完毕,可能影响因素还有多个,我的分析可能会不全面。
从机会成本角度浅析生活中的小事对于身边的一个小事,也是很普遍的一件生活琐事,现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
我家住在三楼,一楼有一对老夫妻,生活过得很滋润,也很让人羡慕,白天会出去散散步,去菜市场转转,晚上也很充实,在广场跳交谊舞。
五楼的王叔叔则是位上班族,只有在早晨他出去上班和傍晚回来时才会碰见他,只能说年轻时是需要奋斗的。
有时傍晚我会跟妈妈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就会遇见一楼的奶奶和五楼的叔叔,但他们买菜的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
老奶奶买菜一般是先把菜市场逛个遍,察看不同摊位的蔬菜质量价格,最后择优而买,有时甚至不惜走一段路到其他市场去买。
王叔叔则要简单得多,就近碰到合适的则买,很少花时间去逛菜摊和进行比较,那么,老奶奶的这种做法是否比王叔叔的实惠呢?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我会觉得老奶奶更节俭,更聪明,因为毕竟是在比较了多家摊位之后,会得出,去哪家买会更便宜,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多。
但是我的这种观点现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并不正确,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是理性的。
就像企业家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在选择生产一种产品的时候,他所放弃的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生产其他产品所带来的利润。
同样王叔叔如果也在逛完菜市场之后,再进行购买,是要付出代价的。
老奶奶逛完菜市场之后,会得到有关商品价格的信息,然而获得信息是有代价的,是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这是寻找信息的成本。
信息也会带来收益,有更充分的信息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决策,这种决策会使经济活动的收益更大。
老奶奶逛菜摊就是一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所用的金钱(如磨损鞋子所需的支出)和时间就是成本。
由于对各个摊位蔬菜质量与价格信息了解而买到更好更便宜的菜就是收益。
但是人不可能得到完全信息,因为得到完全信息的成本高到不可能实现。
所以,人无法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如果做出决策是不去寻找信息,作为随机决策,决策失误的概率很大,这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但如果用过多的金钱与时间去寻找信息,搜索信息成本大于收益,其行为也是非理性的。
如果我们把多寻找一点信息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把多获得这点信息所增加的收益称为边际收益,那么,正像工业企业一样,寻找信息应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时就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
不同的人买菜方式不同正在于他们的搜寻成本不同。
如前所述,搜寻信息的成本包括实际支出(鞋子磨损或坐车费)和时间。
假设实际指出可以忽略不计,搜寻成本可以用寻找信息的机会成本代表,机会成本是为寻找信息而消耗的时间的其他用处,或这种用处带来的收入。
因为一楼的老奶奶已退休,颐养天年,无事可做,她的机会成本为零,即为寻找信息而花的时间并没有其他用处。
当然,如果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做家务、其他活动,或引起疲劳,则成本就不为零了。
所以,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老奶奶逛菜摊买到物美价廉的菜是一种理性行为。
也许,逛菜摊、讨价还价还会给老奶奶带来无限乐趣呢!(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老奶奶的孩子不在身边,这样出去逛逛可以和更多的人打交道,聊聊天)上班族则不一样了,假设王叔叔上班每小时可得收入20元。
如果他逛菜摊买到的菜比不逛菜摊买到的才便宜20元,那么,多逛一小时菜摊,边际搜寻成本为20元,边际收益20元,那么,他用一小时逛菜摊寻找信息就是合理的。
但是,现实中,逛一小时菜摊的收益没有这么多,那他逛菜摊就是非理性的。
所以,他总是就近菜摊随便买一点。
所省下来的时间能带来的收益大于逛菜摊的收益,当然也是理性的。
通过机会成本便可以理解老奶奶和王叔叔的行为。
从价格需求弹性浅析身边的小事购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些现象有时会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现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浅析。
在平时收到的宣传单或报纸上,有着花花绿绿的广告版面,从新店开业到学校招生、快餐店的打折券,再到某商场跳楼大甩卖,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堆积如山。
最常见的当属大型百货商店的促销广告了,关于季节性新品上市和清仓促销信息,诱惑着消费者的眼球。
常见的现象是,名牌服装和家具等以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目标消费者的商品占了大半部分。
相反,像一些过日子必须用得着的日用消费品则很难在大型百货公司的促销单上觅到踪影,即便是偶尔找到个别生活必需品在促销,但大部分都在后面加了一个“限量发售”的小尾巴。
从我的购买经历来看,在我被日常消费品的促销吸引去了之后,也会顺便看看其他稍高档的商品,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为自己的高档商品吸引顾客群而已。
那么,为什么大型百货公司商店不对生活必需品进行打折呢?答案很简单,虽然贵点,但消费者不得不买的商品就没有降价的必要。
像食品这类的生活必需品,反倒是居家附近的超市里打折的频率远远超过大型商店。
实际上,在我看来,超市跟大型百货商店走的是同一路线,超市也是通过对蔬菜、水果肉类的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眼球,把消费者吸引到店里来,再通过销售其他昂贵的商品以确保超市有充分的赚头。
这实际上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是对不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的把握。
商场在做促销计划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价格变动对销售的影响。
根据价格需求弹性=(P/Q)*(△Q/△P),如果将价格降低10%,需求会提升10%,亦即Ep绝对值会大于1,那么总的销售额是会增加的,能够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反之,即使降价10%,而需求增长不到10%的话,亦即Ep绝对值会小于1,那么打折反而会导致销售收入萎缩。
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
将服装的价格降低10%,而需求能够提升10%以上的话,则此衣服的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度较高;相反,价格降10%,需求没有明显变化,就表明此衣服的需求对价格的变动无弹性。
若Ep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对商场来说总收入还是增加的,若Ep绝对值小于1,需求缺乏弹性,则商场总收入减少。
食用油类和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无论价格如何上涨,其需求都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为对生活必需品等商品来说,其价格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敏感。
相反,奢侈品的价格如果很高的话,其需求就会大幅下降,但是因为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商场便可以采取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后再打折,会让消费者充分享受打折带来的利益与满足感,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这样也会使得商场收入增加,因此这类商品常常都会光荣地登上打折排行榜。
电影院也一样,对于那些比较清闲的人来说,她们会选择找打折电影票,她们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低,因为他们即使花时间看电影也不会减少他们的收入,而对于那些好不容易才抽空看场电影的人来说,即使晚上电影票价较贵,也不得不选择在晚上去,早晨的时间属于弹性时间,所以票价要卖得便宜些,买电影票的人便会增多,这样才会使电影院收入提升,晚上的时间属于非弹性时间,所以票价要卖得高些,即使票价很高,也会有一部分人仍然来看电影。
价格需求弹性会决定我们消费者的总支出变化和商场的总收入变化。
像我们这些20出头的大多数年轻人,是迷迷糊糊、莽莽撞撞就过了20几岁,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也留下了许多依然不解的疑问。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门叫“经济学”的学问。
随着经济学的日渐成熟和发展,这门学问中的理性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当中,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上例便可看出。
个人理解,经济学就是一门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