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格式:docx
- 大小:9.55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顺序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且课本上该部分内容可读性较强,所以我设计了一些助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向父母或园艺师咨询树干呈“S”形的盆景的栽培法、含羞草触碰实验。
这些课前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还使学生体会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不管这些问题学生自己能否解决,拿到课堂中来交流,会使科学课更灵动、精彩,在课堂上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延伸与提高,这样的科学课才是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3章第1节,共二课时。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七年级时学生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有无应激性是其中之一,但学生对此概念是抽象认知的,学习今天这节课后才能具体理解。
该部分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做知识铺垫,是较基础重要的内容。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应性与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向性运动,教学难点为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即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的关系的认知)以及植物向性验证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演示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来突破难点,植物向性验证实验在课外多指导学生。
三、教案内容呈现第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人的手被针刺后会缩回来,从而避免了继续受到伤害。
若对植物施加刺激,它们会有反应吗?生:会有反应,比如触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闭合。
1。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一、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常见的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作用: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生长素1、产生位置:产生于胚芽尖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如茎的尖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等。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如除杂草)。
3、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即:生长素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生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
4、胚芽鞘尖端实验(1)达尔文两次实验变量是是否保留胚芽鞘尖端,当保留胚芽鞘尖端时,胚芽鞘向光弯曲,党切除胚芽鞘尖端时,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或尖端)有关。
(2)拜尔的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移到胚芽鞘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向另一侧移动,则在实验D中,推出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三、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例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 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C.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D.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1、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进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放出了(C )A. CO2B. 乙烯C. 脱落酸D. 生长素2、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 )A. 延缓叶片变黄B. 促进叶片衰老C. 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 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例2】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去除杂草,原因是(C )A. 生长素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B.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C.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D. 任何浓度的生长素都会导致杂草的死亡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B.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C. B点时生长素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D. 除草剂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2、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律;2.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3.能够分析和解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植物的组成和结构;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植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1.植物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响应;2.植物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3.植物的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1.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2.植物的竞争和合作关系;3.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设计植物生长实验;2.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3.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互动教学。
四、教学过程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讲授植物的组成和结构;2.演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讲授植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1.讲授植物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响应;2.讲授植物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3.讲授植物的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1.讲授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2.讲授植物的竞争和合作关系;3.讲授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设计植物生长实验;2.操作实验并收集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并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五、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3.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课本和参考书籍;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3.电子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围绕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展开,通过讲授、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体温的控制一、本章概述:本章在新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题。
主要通过学习后,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反响,行为反响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的。
b5E2RGbCAP在这一章中,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响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引导学生关注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科学前沿的进展。
p1EanqFDPw本章在前面的第二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各种影响〞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如何做出相应反响等内容。
DXDiTa9E3d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了讲授、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响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开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前沿科学。
RTCrpUDGiT本章教材首先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无论是动物的行为还是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以人为事例,或者从我们身边的事例选材的。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
要从自身出发,从而了解生物。
这符合新课程的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5PCzVD7HxA其次,本章的教材共安排了36幅教学彩图,以及一些表、实验等。
它们的安排主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时,使之具体化。
如: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等。
因此读图和识图能力在本章可以很好的开展。
同时在图与图中,通过查找相同与不同点,到达学习知识和把握知识的目的。
jLBHrnAILg第三,本章教材仍然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特别强调调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根底,还强调了“科学史〞的教育。
专题3.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感应性目录 (1) (2) (3) (3) (6)1.植物的感应性(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
(2)刺激:地球引力、光照、水分、化学物质、接触等。
(3)表现形式: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2.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举例: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负向地性等。
(2)类别▲向光性:①实验:用一个花盆种小麦。
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 cm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
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有光的小孔方向生长。
②概念: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
③意义: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向地性①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
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
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为不管广口瓶如何放置,芽都是向上生长,根都是向下生长。
②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③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向水性:①概念: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
②意义: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其他:向化性(化学物质)、向触性(接触)等。
3.感性运动(1)实验:将一盆含羞草放在实验台上。
以下每项操作都要在全部叶片展开时进行。
①用笔轻轻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小叶将慢慢地闭合。
②用笔较重地敲一下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将快速地闭合。
③用笔猛烈地敲一下含羞草植株上部的叶子,含羞草将全部闭合并且茎会下垂。
(2)概念: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2、培养对自然界现象的探究兴趣3、学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难点重点: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难点: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教具准备ppt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上,对于概念性的内容要求降低,例如向化性,向触性,感温性,感光性。
感振性这些名词都不再要求,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对于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是新增加的内容,应当加以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区分两者。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放在窗台上朝窗外生长的植物图片和触碰含羞草的视频播放,引出新课。
师:像这种植物能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叫做植物的感应性。
板书:一、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提问:植物除了会对光作出反应,还会对什么刺激作出反应?提问:课本图3-1中,是植物对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生自做1分钟后开火车式回答:如果捕蝇草学生回答不顺利,则播放1分钟左右的视频师投影正解。
师:对于这株植物,大家猜测是环境什么因素导致它弯曲的?谁能设计实验来证明。
我们一起看到活动3-2,并思考以下问题:思考与讨论1、在如图3-2的实验中,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2、实验选用植物的幼苗而不选成熟植物,你能根据这一点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哪一部分决定的吗?3、你能再设计一个麦向光性的对照试验吗?播放植物的向光性实验视频板书:向光性提问5:植物的这种特性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好处?猜想:这棵放在暗箱中,已经发芽的土豆,它的茎能绕过“迷宫”最终钻出暗箱侧壁的通光孔吗?思考:农民播种的时候,撒下的种子朝各个方向都有,但种子萌发后,胚根,胚芽会向各个方向生长吗?播放向地性实验视频板书:向地性,负向地性提问:这样的特性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猜想:在太空中,植物的根向哪边生长呢?播放池塘边植物根的向水性视频思考:为什么图中的植物根这样生长?板书:向水性思考:植物根向水生长有什么重要意义?任务:课本P92页探究活动,作为我们今天的作业,同学们完成探究活动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3.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顶端优势原理,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简介,教育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顶端优势原理,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
(2)顶端优势。
[解决办法](1)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植物向光现象及生长素名称的由来。
(2)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生长素对植物向光性的影响。
(3)观察自然界树木的形态,思考其原因。
(4)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顶端优势原理。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不同方法处理情况下,植物生长的状况。
[解决办法]详细分析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状况。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为什么在向光性实验中,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大,却是生长快呢?[解决办法]说明向光性实验中,生长素浓度大,是在促进生长浓度范围内相对浓度大,并没到抑制程度。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燕麦植株形态图,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系列图,窗台上向光生长的盆栽植物(图像),葵花向阳(图像),向光性原理(动画),顶端优势原理(动画)。
六、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上植物激素的概念,总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2.分析一系列燕麦实验结果,推测原因。
3.分析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弄清培养无籽番茄的具体操作方法。
4.分析芽对插枝生根的影响。
5.探索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通过前一章“天气与气候”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影响。
本章内容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生物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如何做出相应的反应的等有关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应对环境各种刺激因素所作出的生命活动调节,即植物的感应性,包括植物的感应运动和向性运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此外,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实验类的探究活动,以比较完整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法、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应注意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能够区分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3.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以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
能力目标:1. 尝试判断和解释生活中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 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的向性运动。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各种行为。
2.了解生物的节律性行为及原因。
3.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4. 了解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技能目标:1.学会观察比较2.学会分析归纳3. 学习如何查阅和收集资料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感应现象的分析难点:植物感应现象的分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1节完整内容,1节实验)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点出主题(猜谜语,点出动物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设问: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行为?----------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归纳--------出示FL ASH动画:昼夜节律和季节规律,归纳生物的节律性行为-----------设问:植物的行为手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出示新闻,深化主题--------小结,巩固练习教学准备1、含羞草、音叉2、豆发芽实验装置3、生物行为图片4、学生探究表格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猜谜语:打一动物生:猜想,回答小小姑娘满身黑,身带剪刀满天飞,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行---()设问:这个谜语说明了燕子的行为受什么影响?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要下雨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录象:斑马的迁徙问:这是哪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师总结:动物的行为会受到许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昼夜温度、阳光、食物、天气、水、触碰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行为,影响生物行为的环境因素还有很多,这是一个省略号,留待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
当这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讨论:是否动物的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他是无节律的呢?展示flash:猫头鹰和招潮虾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规律答:环境观察答:雨,温度(湿度,气压)观察答:温度观察答:温度,食物等等学生分析,总结,记录观看总结: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有周期性变化,使生物在自然界的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节律性看图讨论:1.猫头鹰和鼠在昼夜变化时是怎样活动的?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环境因素是__和__等2.人类的昼夜活动规律与它们相同吗?3.本地区哪些动物有与猫头鹰类似的节律性行为?二.环境因素对植物行为的影响:科学探究:有什么办法使含羞草的叶片合拢?比比哪组想到的办法最多?说明:植物的行为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问:向日葵的向阳性是受到什么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实验演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这是由于阳光和重力的环境因素而造成师: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触性、向水性、向化性、向热性等师:植物向性都可以用实验来探究,以下向性中你最想探究哪一个?选择一个进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具体见实验报告单观察,分析,提问讨论,分析,巩固实验,分析,总结答:阳光观察学生实验,探究(实验课)展示录象:说明:有些植物还有感振性总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受到外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外界环境的都能做出多种行为出示材料:1991年,从5月2日开始,沅江140公里流域和武水20公里流域发生了突发性的大量死鱼事故(约50万公斤),持续40多天,跨越一州一地五县,损失严重,影响深远。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开花、结果、休眠等过程。
2. 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
3. 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b. 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c.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准备:a.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生长、开花、结果、休眠等。
2.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
3. 解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如光照、温度、水分、激素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照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让学生思考植物对其他调节因素的反应,如温度、水分等。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回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2. 强调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进一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站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3.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变化而进行调节的过程。
2. 调节机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来实现的,其中包括激素、酶、光合作用、光敏反应等。
3. 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调节失调,植物就会出现生长发育的异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产效益和美观性。
三、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
发育的影响。
3. 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通过给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通过让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让学生掌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本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的感应性2、了解哪些现象是向性运动,哪些是感性运动3、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3、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媒体与实验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区分常见植物感应性的类型2、理解植物通过感应性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难点:1、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分2、感应性产生的原理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兴趣也很浓厚,知识点较少,引导学生了解区分开常见生活现象即可。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2)捕蝇草对昆虫刺激做出的反应(视频)(3)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演示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触摸,亲自感受一下师:向日葵花盘向着光转动,捕蝇草在昆虫经过时捕捉昆虫,含羞草在碰触时叶片闭拢,这些植物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什么?生:植物的感应性师:是的,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我们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要写板书)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运动。
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想一想几天后小麦的幼苗会怎样生长?生:会向上生长(或会向光的方向生长)师:小麦幼苗确实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植物生命活动的
调节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知道植物向性运动的类型及外界刺激因素;
2、通过研究植物向性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设计,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八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第一课时植物的感应性,内容贴近生活,提到的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所熟知,甚至有学生已有向光性的前概念,可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建构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并补充其特点。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但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还有一定难度,考虑欠周到,留足时间交流完善实验设计,渗透对照思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难点: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水性对照实验的设计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自然界是个神奇的世界,随着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生物也在不断地通过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来适应周围变化着的环境。
植物虽然不能像动物一样快速运动,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进行自我调节。
2【讲授】激发兴趣。
课题: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肖律行为的的资料。
2、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重点难点:动物的节律性行为,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的分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上一章学过的有关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天气:1、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将下雨
2、地丧、台风前的动物行为等等
气候:1、沙漠仙人球的特点,各地农作物的特点。
2、沙漠中的抬尾芥虫等等
一、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看P89图3・3讨论】猫头鹰和鼠的昼夜节律性行为
2、(1)猫头鹰和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而白天与夜晚主要有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差异,因此,温度和光照等都是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外界因素。
(2)人类与他们不同, 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所以温度和光照等是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外界环境因素,
2、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也会使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详见附录:动物的节律性行为节律性行为
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彖,称为节律性行为,或叫生物节律。
例如很多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和睡眠行为在一天之内很有规律地发生;温带地区的动物大都每年在一左的季节繁殖一次,甚至在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它们的游动,或从水域上层到下层也表现出某种肖律性。
因此节律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是动物适应环境节律的结果。
节律性行为约可分为四类:
潮汐节律一一涨潮落潮,是由月球的引力作用于地球的海洋所引起的。
这样生活在潮间带(就是涨潮时为海水淹没,潮落时又需出的海滩)的许多动物的活动,也跟着产生节律性的变化。
例如涨潮时,潮水带来了许多食物,牡蛎将壳打开,进行取食活动。
退潮时将壳紧闭。
许多蟹类,在涨潮时,躲进洞穴或岩缝,因为它不像牡蛎那样固着在礁石上,就有冲走的危险,落潮后,即出来在沙滩上积极觅食。
月节律一一右律周期为28天,以月亮的运行为左时因素,因此和潮汐节律紧密相关。
例如银汉鱼的产卵,总是在大潮时到沙滩产卵,大潮应是月圆之夜。
人类的女性排卵,也以月为周期,所以有28日为周期的月经来潮匚但这和月亮的圆缺没有关系。
可是还有了一个“潮"字,如月经来“潮”、初“潮”(女孩子第一次的月经)等,可见国人很早把这种月规律性•比喻为潮起潮落了。
日右律一一节律周期为24小时,其行为和白昼黑夜的交替相关。
有些动物白昼活动,称为昼行性:有些动物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还有些在早晨、黄昏活动,称为晓暮行性。
但由于昼夜24小时又受季节的变化而有昼夜平分之时(春分.秋分季节),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之时,而且不同纬度情况不一样,因此,这种习性,也是变化的。
在春末和整个夏季, 许多鸟类喜晨昏活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但到了冬日却变成昼行性了,因为晨昏温度太低的缘故。
年节律一一节律周期为一年。
例如很多鸟类、哺乳类一年只繁殖一次,多选在温度适宜、食料丰富、适于幼仔生活的时期,这是进化中形成的适应。
昆虫会在冬季进入滞冇期或休眠期,一些种类的哺乳动物以冬眠数月度过寒冷,两栖类、爬行类是变温动物,更需冬眠了。
鸟类则发生迁徙,每年随季节的变化在繁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居,称为候鸟。
在我国,春夏季节飞来繁殖,秋冬南去越冬的鸟,称为夏候鸟,如家燕、黄鹏等。
秋季飞来越冬,春季
北去繁殖的鸟,称为冬候鸟,如大雁、野鸭、天鹅等。
还有些鸟,繁殖区和越冬区都不在我国境内,但南来北往经过我国休息、觅食,称为候鸟中的旅鸟或过路鸟。
侯鸟迁徙的旅程一般都很长,有几百、几千公里的,还有上万公里的,如北极燕鸥(Sterne poradisaea), 每年迁徙飞行4万公里以上。
由于这些节律行为,使人们想起动物体内是否有个生物钟?生物钟是确实存在的,但不是墙上挂的钟也不是手上戴的表,而是决泄生物时间节律的生物化学机制。
是由生物世世代代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个体和种群生存发展的内部调节活动。
例如激素的有规律的分泌活动,以及世代形成的条件反射,变成了本能传递了下来,才表现出节律性活动。
例如, 周期性的繁殖活动,通常都和光照强度,日照长短、食物状况、异性个体的吸引等因素引起的性激素分泌水平相联系。
冬眠显然和食物的匮乏.温度的过低引起的生理活动水平的减低有关,进而又作为本能遗传下来。
鸟类的迁徙,更为复杂,日照长短、食物状况,可能是直接的动因,引起激素活动的变化,而作为一种本能,它还和历史上冰河期,冰河的南侵,而后又缓缓退去,鸟类随着躲避而又一步步回归的历史过程联系在一起。
多少世代过去了,还在重复着祖先经历过的旅程。
当然也不是不可改变,由于地表环境的变迁,迁飞的路线、停留地点也会有所改变。
天鹅、野鸭等水禽,在南飞越冬或北返繁殖的途中,如遇适宜的水而, 食物丰富,也会中途留下,不“思"归去。
例如北京近年来常见到天鹅野鸭驻留,令人髙兴。
这说明我们的环境质量在提高。
二.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刺激作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
【看图讨论】向日葵向太阳一一对光照作出的反应
茎的背地生长一一对地球引力以及光照的反应
捕蝇草捕猎物一一对猎物重力的反应
【小结】植物的感应性是它们对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等刺激作出的反应。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实验:探究含羞草会对哪些刺激做出反应?
这种植物在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触碰)的时候,它的叶子舒张,在尽情的享受阳光, 但是当我们用手轻轻触碰它的时候,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叶子会害羞的闭合。
暗箱:密闭的暗箱里放着一盆植物,阳光在另一侧,过一段时间植物会怎么长?答:绕过暗箱的秘道向阳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