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29.41 KB
- 文档页数:21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检验的概念微生物检验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检验和鉴定食品、饮用水、药品、环境等物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物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是否达到卫生标准,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1. 保障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障公共卫生。
2. 保障产品质量: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企业检测产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疾病预防: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流程1. 采样:根据不同的检验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设备进行样品采集。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以提取出微生物进行检测。
3. 细菌培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以获取单一的微生物种类。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5. 微生物计数: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或定量。
6.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评估样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四、微生物检验中的常用方法1. 培养法:将样品涂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条件恰当的培养环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
2. 影像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微生物,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3. 生化鉴定法:根据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鉴别微生物属种。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五、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问题1.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不同的微生物污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条件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3. 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细菌的黏附器官)、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芽胞(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方式)。
3.肽聚糖: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
4.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5.外膜层: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6.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7.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8.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9.细菌的生长曲线主要包括四期:延缓期、对数期(最佳研究时期)、稳定期、衰亡期。
10.细菌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①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
②接合(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③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④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
11.细菌非染色标本:检查细菌动力。
12.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3.革兰染色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石炭酸复红)。
14.标本处理的一般原则:早期、无菌、适量、方法、安全。
15.培养基种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克氏双糖铁)、营养培养基(巧克力平板)、特殊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
检验师微生物检验知识点集锦微生物检验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及对药敏试验进行评估。
作为初级检验师,你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分类。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掌握不同类别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如细菌的形状、胞壁和胞质等。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检验方法-样品采集及处理:理解不同样品(如血液、尿液、分泌物等)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步骤,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方法:熟悉不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接种方法和培养条件等。
-鉴定方法:了解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药敏试验:掌握药敏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用于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常见病原微生物-常见病原菌:学习常见病原菌的分类、形态和致病特点,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常见病毒和真菌:了解一些常见的病毒和真菌的致病性和检测方法,例如流感病毒、念珠菌等。
-传染病的检测:学习不同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和流行性感冒等。
4.质控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了解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内外质控、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估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安全措施: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个人防护、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实验室的卫生管理等。
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你还需要掌握实验中的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技能。
微生物检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检验项目,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1.培养方法:培养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培养方法包括常规培养和不同培养手段。
常见的培养手段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胶体培养等。
2.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判断其种属、属或是菌株的过程。
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而现代鉴定方法则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常用的鉴定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3.纯化和分离方法:对于复杂的微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纯化和分离,以便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纯化和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分光技术、平板法和筛选法,以及最新的流式细胞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DNA测序技术等。
4.对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抗生素敏感性是指微生物对抗生素的反应情况。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E测试和微量稀释法等。
5.流行病学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种群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监测常用的技术包括病原体分子鉴定、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6.污染控制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可以评估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灭菌消毒、高温杀菌和辐照等。
7.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以生产有用的产物或者改善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药、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
常见的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和基因转导等。
总之,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技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微生物检验技术将为疾病诊断、污染控制和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下面将分别从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面来总结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点。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下面将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1. 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从生物学特性上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直接在植物或培养基上形成蓝、紫色颗粒。
细胞壁是由聚糖和一种特殊的脂质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这类细菌能在治疗性的延续性用药下适度存活。
(2)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则是指革兰氏润湿的时候是红色的细菌,单层数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能力更强,但是也更容易受到抗菌素或药物的影响。
这类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2. 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种含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在酵母天然的酵母营养生长,大部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表现形成孢子的原始生长特性。
酵母菌包括念珠菌、假丝酵母等。
(2)菌丝菌菌丝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由菌丝组成,通常由菌落分离。
它们通常是真菌,因为它们在呼吸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真菌菌丝。
菌丝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二、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在含有以上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生长。
1. 培养基的分类与特点培养基是一种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富营养基、简单基、选择基和不同温度适应基等。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第一章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包括显微镜、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一、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接种和分离工具1.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璃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
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化、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对于正确识别和鉴定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是检验微生物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液体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等,并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操作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率、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pH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微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6.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培养、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病毒检测等。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
8.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参数和阈值,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
微⽣物检验技术知识点1微⽣物:是⼀群形体细⼩、结构简单、⼈⾁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显微镜放⼤⼏百倍、⼏千倍甚⾄⼏万倍才能看到的⽣物。
2 微⽣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克次⽒体、⽀原体、⾐原体;真核细胞型:酵母菌、霉菌、微藻类等;⾮细胞型: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病源微⽣物:感染⼈、动植物,导致疾病发⽣的有害微⽣物,称之为病原微⽣物。
4、微⽣物对产品的污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微⽣物来源:⼟壤、空⽓、⽔、⼈和动植物、⽣产原料、⽣产器械及包装材料等5 微⽣物检验的意义:1)是衡量动植物性产品卫⽣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也是判定被检产品能否⾷⽤的科学依据之⼀。
2)通过微⽣物检验,可以判断产品加⼯环境及产品卫⽣环境,能够对产品被微⽣物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管理⼯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类、动物和⾷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3)微⽣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针,可以有效地防⽌或者减少⾷物中毒、⼈畜共患病的发⽣,保障⼈民的⾝体健康;同时,它对提⾼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等⽅⾯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6微⽣物检验的范围与对象:微⽣物检验<>范围1.⽣产环境的检验:车间⽤⽔、空⽓、地⾯、墙壁等。
2.各种产品的原、辅料检验:包括⾷⽤动物、⾕物、添加剂等⼀切原辅材料。
3.各类产品加⼯、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包括⾷品从业⼈员的卫⽣状况检验、加⼯⼯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4.产品的检验:重要的是对出⼚产品、可疑产品及⾷物中有毒⾷品的检验.微⽣物检验<>对象7类(1)⾷品(2)化妆品(3)药品(4)⼀次性⽤品及其他⽣活⽤品(5)应施检疫的出⼝动物产品(6)环境(7)有关国际条约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卫⽣检验的进出⼝商品我国卫⽣部颁布的⾷品微⽣物指标有菌落总数、⼤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肠菌群是指⽰⽔质受粪便污染的指⽰菌,细菌总数指⽰⽔体受污染物污染的情况。
微生物检验技术重点第一章绪论1.食品卫生标准的内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的情况,为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生产环境的检验;原辅料的检验;食品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的检验;食品的检验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及其毒素、其他指标5.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集落总数6.大肠菌群(MPN):需氧与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多。
7.致病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致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杆菌8.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1)微量生化反应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2)气相色谱法;(3)荧光免疫分析(4)电阻抗技术(5)放射测量法(6)PCR技术9.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第二章配置实验室:(1)环境(2)人员(3)设备(4)检验用品(5)培养基与试剂环境: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应与办公室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与布局:1、应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无需特殊选址,可共用普通建筑物,宜在建筑物一段或一侧。
基础知识包括3章:一、卫生检验综合知识二、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三、传染病病原第一章卫生检验综合知识第一节:计量法规一、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一)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二)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第三十三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3、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考核合格后,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不得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三)法定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3);(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4);(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5)。
注:1.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
2.[]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3.()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4.角度单位度分秒的符号不处于数字后时,用括弧。
5.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6.r为“转”的符号。
7.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8.公里为千米的俗称,符号为km。
9.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一、名词解释: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µg/ml)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1、原理:(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
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
【主要学说——细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
革兰阴性菌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细菌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1、细菌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由外向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绪论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必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洁比表面积大,吸取多,转化快繁衍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 微生物类型依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3. 医学微生物学的进展简史;.微生物的发觉与讨论(1)列文虎克创造显微镜,最早观看到微生物;微生物学讨论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第一节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的形状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分(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别组分:G+ 菌,G- 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2.细胞壁的功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1)维护细菌固有形状和抗击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锐性有关;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荚膜:功能: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中介体;但不含胆固醇;有抗吞噬和抗击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一般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 型的形状特点,检验要点;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肯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 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依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4.G+ 菌和G- 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其次节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 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的生长繁衍(一)细菌生长繁衍的条件1. 充分的养分物质2. 相宜的酸碱度3. 合适的温度4. 必要的气体环境包括: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多为~;多数病原菌为35℃~37℃;O2 和CO 2;主要是按细菌对O2 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细菌生长繁衍的规律细菌的繁衍方式:无性二分裂;细菌的繁衍速度:大多数细菌20~30 分钟即可分裂一次;2.细菌的养分类型和养分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一)能量代谢细菌猎取能量的途径——生物氧化;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二)分解代谢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 试验等;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第三节细菌与环境1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3.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二,细菌的掌握(一)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无活菌存在的状态;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衍的方法;4.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其次章真菌的基本性状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分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细菌致病三大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分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全身感染的类型其次篇第五章第一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细菌的检验技术细菌形状检验技术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 2.革兰染色法【方法】其次节细菌的接种与培育技术调配—溶化—调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储存细菌在各种培育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看要点;培育基的概念培育基的分类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糖( 醇,苷)类发酵试验,O/F 试验,MR 试验,VP 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I 试验,C 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理,操作要领,观看结果要点及其应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KIA 和TSI 的试验原原理: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pH ↓ →呈酸性变色(或显现气泡2,O/F 试验(或产气)原理:依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3,甲基红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育pH 下降至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出现红色反应;为甲基红试验阳性;4,V-P 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 试验阳性;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β -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 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 试验;6,七叶苷水解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育基中的Fe2+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育基变黑;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2,硫化氢试验硫化氢与培育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原理: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成黑色化合物;3,尿素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育基呈碱性反应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原理: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形成绿色化合物三,碳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原理:有的细菌能利用培育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独的碳源,盐产生碳酸盐,使培育基呈碱性反应四,酶类试验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原理: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2,触酶试验继而形成氧分子显现原理: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气泡;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5,硝酸盐仍原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仍原培育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α-萘胺结合,生成N- α-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留意事项;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锐试验药物敏锐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抗菌药物敏锐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 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锐试验告);(K-B 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正确发报第三篇第十章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第一节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2.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3.氧化酶阴性4.仍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触酶(+)肠道挑选性培育基: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肠杆菌科抗原:O抗原(菌体抗原),K 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肠杆菌科鉴定依据: 1.革兰染色2. 触媒,氧化酶,硝酸盐仍原3.KIA ,MIU ,IMViC , 其他生化反应4.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IMViC 试验:吲哚(I ),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二,埃希菌属形状染色: 1. 短杆菌2. 革兰染色阴性3. 有鞭毛4. 有菌毛培育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S-S ——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生化反应:IMViC(++-- )大肠杆菌KIA:A A +-血清型表示法:O:K:HETEC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o不耐热肠毒素(L T),65 C30min 被破坏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凝结性大肠埃希菌EAECEIEC 毒力测定试验:豚鼠眼结膜试验卫生学标准:每ml 饮水中细菌总数≤100 个,每1000ml 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 3 个,每100 ml 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三,沙门菌属5 个;对人类有致病性: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形状染色:G杆菌;周身鞭毛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蛋白质,产生H2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SS):无色透亮或半透亮,中心黑色菌落伤寒沙门菌KIA:K A-+标本实行:第1-2W,血,骨髓;第2-3W,粪便,尿;全程取骨髓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 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 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帮助诊断肠热症;TO≥1:80,TH≥1:160;PA,PB 均≥1:80 才有意义;动态观看:双份血清抗体四倍上升有诊断意义四,志贺菌属形状染色:符合肠杆菌特点,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分点培育特性:肠道鉴别培育基上的无色透亮,乳糖不发酵菌落抗原分类:依据O抗原分4 群,40 余型,我国常见 B 群A 群——痢疾志贺菌群——福氏志贺菌BC群——鲍氏志贺菌群——宋氏志贺菌D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KIA:K A--MIU:---外毒素: A 群(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ST)有3 种生物活性1. 肠毒素:类似ETEC毒素,霍乱肠毒素作用——水样泻2. 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有毒性,引起变性坏死3. 神经毒性:损耗动物神经系统(麻痹,死亡)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六,变形杆菌属形状染色:有周鞭毛培育特性:扩散生长,有迁徙生长现象;在培育基中(含5%琼脂)加入%石炭酸就形成单个菌落;肠道挑选性培育基上形成无色透亮菌落变形杆菌KIA:K A+ +MIU:+ +/- +八,耶尔森菌属历史: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形状染色:G 球杆菌,两极浓染培育特性:一般培育基,生长缓慢,24-48h ,R 型“破草帽”状菌落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黑死病)常见临床类型:腺鼠疫,败血型鼠疫,肺鼠疫标本采集:临床标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非临床标本(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其次节弧菌科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一端单一鞭毛,运动快速;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为多见弧菌属(一)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疫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O1群,古典生物型);印尼苏拉威西岛(O1群,埃托生物型);孟加拉湾(O139 群)已发生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前六次为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第七次为埃尔托生物型形状:新从患者标本中分别出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在患者“米泔水”样便中,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排列;菌体一端有鞭毛,悬滴观看时呈“穿梭”样运动培育特性:养分要求不高,故用Ph8.4-9.2 碱性培育基;分别(挑选)能在无盐培育基中生长(区分其它弧菌);在的碱性胨水中经35℃4~6h 增菌后可在液体表面大量繁衍形成菌膜抗击力:较弱;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怕酸,正常胃酸4min霍乱肠毒素(C T):最猛烈的致泻毒素吐泻期:猛烈吐泻,米泔样免疫力:病人愈后可获得坚固免疫O1 群霍乱弧菌的O 抗原:由A,B,C 三种抗缘由子组成;通过不同组合可形成三个型别:由AB组成小川型,AC组成稻叶型,ABC组成彦岛型常用的挑选性培育基:1. 硫代硫酸盐- 枸橼酸盐- 胆盐- 蔗糖(TCBS) 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2.4 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生长并将培育基中的碲离子仍原成元素碲, 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3. 能在无盐培育基上生长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的区分试验:羊红细胞溶血;鸡红细胞凝集;V-P 试验;多粘菌素 B 敏锐试验;Ⅳ组噬菌体裂解;Ⅴ组噬菌体裂解标本采集和运输: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亦可实行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实行肛门拭子;标本应防止接触消毒液;实行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准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拭子直接插入卡-布运输培育基中动力和制动试验:直接取“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 或压滴) 标本后,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看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同法重新制备另一标本涂片,在悬液中加入 1 滴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诊断血清( 效价≥1:64) ,可见最初呈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停止运动并发生凝集,就为制动试验阳性快速诊断:将标本接种于含有霍乱弧菌荧光抗体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4~6h,如有霍乱弧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发荧光的菌球;本法适用于做大量标本的初筛SPA协同凝集试验:以霍乱弧菌IgG 型抗体与SPA阳性葡萄球菌结合作为试剂,与米泔水样便或增菌液作玻片凝集,立刻显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粘丝试验:将%去氧胆酸钠水溶液于霍乱弧菌混匀制成深厚菌液,1min 内悬液由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时可以拉出丝来(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性形状: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极单毛)培育特性:在无盐培育基上不能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氯化钠浓度为 3.5%,超过8%不能生长TCBS琼脂平板: 蔗糖不发酵而呈蓝绿色菌落第三节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一,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疾病: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长短不一,单鞭毛,氧化酶阳性生长温度:25~42℃分别培育与鉴定: 1. 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2. 可产生多种色素:荧光素与绿脓素血琼脂平板:透亮溶血环O/F 试验:氧化型第四节其他革兰阴性苛氧菌一,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原发化脓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包括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心包炎,鼻窦炎及中耳炎等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分别培育:需要X,V 因子;养分要求高,血琼脂平板培育基,巧克力琼脂培育基菌落特点:巧克力琼脂培育基, 小,无色透亮菌落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育时,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四,布鲁菌属传染源:病兽,以羊,牛,猪多见传播途径:病兽的组织,尿,乳液等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易感人群: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屠宰的工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全身乏力,疼痛微生物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培育特性:需氧菌,养分要求较高;生长缓慢(5~7 天)第十二章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形状与染色: G瘦长微弯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X 等文字形;异染颗粒——形状上的鉴别特点培育特性:养分要求高,吕氏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亚碲酸钾BAP:挑选鉴别培育基,黑色菌落——鉴别依据毒力试验: 1. 体外法: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 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2. 体内法:用豚鼠作毒素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抗毒素中和试验其次节炭疽芽胞杆菌临床意义:炭疽是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炭疽毒素:爱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 1. 接触——皮肤炭疽食用——肠炭疽2.吸入——肺炭疽3.+形状染色: 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芽胞: 1. 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心2. 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育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3. 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体严禁解剖培育特性: 1. 一般培育基上卷发状菌落:12~15h 不溶血,18~24h 稍微溶血3. 肉汤:絮状沉淀生长4. 明胶:37℃18~24h 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5.NaHC O3BAP:有毒株-- 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 鉴别要点)无毒株—粗糙型菌落抗原构造: 1. 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 热沉淀反应),特异性不高,可作追溯性诊断2. 荚膜多肽抗原: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串珠试验: 炭疽芽胞杆菌在每毫升含有0.05-0.5U 青霉素的培育基中,可发生形状变异,形成大而匀称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珠状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是一类瘦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耗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致病物质:荚膜,脂质和蛋白质等菌体成分免疫性: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特性: 1. 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抗酸性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2. 专性需氧,养分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 2 ~5w 才显现肉眼可见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就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厌氧性细菌的检验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第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第一节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瘦长,松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与储存宿主: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含菌尿液污染的水源),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生物学特性: 1. 螺旋一端或两端呈钩状2. 有两根周浆鞭毛,运动活泼-3. 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梅毒1. 先天性: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2. 获得性:性传播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1.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后 3 周左右局部显现无痛性硬下疳,感染性极强;2. Ⅱ期梅毒:发生于硬下疳显现后2~8 周,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3. Ⅲ期(晚期)梅毒:发生感染 2 年后,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生物学特性: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标本:Ⅰ,Ⅱ期梅毒取下疳渗出液,梅毒疹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先天性梅毒取脐血其次节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状上呈多样性,可通过细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育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生长后能形成分枝长丝,故命名为支原体;G,但不易着色,Giemsa 染色呈淡紫色;油煎蛋样的菌落所致疾病: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血清中显现冷凝集素,能在0-4 ℃条件下凝集人红细胞(37℃时却无此效应);此凝集试验为非特异性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帮助诊断试验衣原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特殊发育周期,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胜利分别鉴定出沙眼衣原体:我国学者汤飞凡于1956 年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Q病,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亲密,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反应(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一般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 k,X2)的Weil-Felix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第十六章常见真菌1.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点及微生物学检验;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第十七章常见病毒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结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验;2.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其次节肝炎病毒1. HAV ,HBV ,HCV ,HDV ,HEV 五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2.乙肝五项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第三节逆转录病毒HIV 的微生物学检验;1. HIV 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就;2.HIV 的生物学特性;第四节其他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以上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五节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共性,种类;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验;第十八章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临床常见标本采集及运输,检验程序,报告方式,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医学检验—微生物基础(一)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1.定义:是存在自然界中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数千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分类:(1)原核细胞型:细胞器不完整(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细胞器完整,可进行有丝分裂(真菌、原虫等)(3)非细胞型:无典型细胞结构,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亚病毒、阮粒)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正常菌群:指定居在人类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2.条件致病菌: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
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
(1)病原菌侵入机体致病与否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力(2)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使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菌群失调(3)大肠埃希菌可作为水被粪便污染的主要指标。
空气中细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通常测定1m3空气中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数作为细菌污染空气的指标。
(4)属于菌群失调引发的二重感染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大量繁殖而引发腹泻(5)如果正常人发生菌群失调症,原因是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三、全身感染分为:1.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不在血中繁殖2.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全身中毒症状3.毒血症:病原菌不侵入血流,但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症状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eg: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测量单位:•细菌:µm•病毒:nm2.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成分(脂多糖LPS),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式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真菌检测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微生物检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
一、微生物培养1. 细菌培养条件:细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大多数细菌在37摄氏度下生长最适宜,pH值维持在7左右,而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3. 培养方法: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混悬液培养法。
其中,平板法是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使其凝固后可以在上面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生长情况。
常见的培养时间包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等。
二、菌种鉴定1. 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法。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其种类,包括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氧气需求、氧化酶活性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观察其抑菌圈的形成情况,以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2. 微量稀释法: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细菌混合,通过改变抗生素浓度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抗生素敏感性。
3. 自动化敏感性测试: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方法对大量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通过对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 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 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 M. tuberculosis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
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 7 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 C过夜,可形成直径约 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 SPA 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 检测有 A 蛋白的存在。
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 CT)的关系如何。
答: LT 是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因对热不稳定,故称为不耐热肠毒素。
其65 C 30min 可被破坏。
LT分为LT- I和LT- n, LT- H与人类疾病无关,LT- I是引起人来胃肠炎的致病物质。
其结构包括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
B 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 GM1 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 A 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 ATP 转变为 cAMP 。
胞质内 cAMP 水平增高后,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可持续几天的腹泻。
LT- I与霍乱肠毒素两者间的氨基酸的同源性达75%,他们的抗原高度交叉。
什么是 O157 : H7 大肠杆菌?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是什么?答: O157 :H7 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血清型,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
其致病物质是其表达的志贺毒素。
如何根据 O 抗体和 H 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答:若 O 、H 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 O 不高 H 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 O 高 H 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 O 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应注意什么?答 :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程取不同的标本。
肠热症第1、2 周取外周血,第 2、3周取粪便、尿液,全程可取骨髓分离培养细菌。
简述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快速方法。
答:常规鉴定:①初步鉴定②最后鉴别③鉴别试验④血清学鉴定⑤非典型菌株可用传代法及毒力试验进行鉴定。
快速诊断:①直接凝集②免疫荧光菌球法③协同凝集试验④乳胶凝集试验⑤分子生物学方法幽门螺杆菌与空肠弯曲菌的异同?答: 1. 尿素酶试验 2.产生大量尿素酶 3. 婴幼儿腹泻霍乱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剧烈腹泻及严重脱水的症状?答:霍乱弧菌可产生致泻性极强的霍乱肠毒素,该毒素由 1 个 A 亚单位和 5 个相同的B 亚单位组成, B 亚单位使毒素分子与真核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A 亚单位具有酶活性功能。
A 亚单位进入细胞后,激活腺苷环化酶,令胞内 cAMP 水平增高,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是何菌?其生物学性状有何特点?v答: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
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 4 C不生长,而42 C生长。
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 5 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非发酵菌鉴定原则及初步分群试验答:分群依据:①氧化酶试验②葡萄糖氧化发酵③动力④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假单胞菌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答: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多为腐生菌,少数为植物和动物寄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
其共同特点是:革兰阴性、直或微弯、较细长、散在排列、无芽胞、有荚膜,多数有鞭毛,专性需氧,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5 C,少数能在4 C或42 C生长。
生长中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
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答:①标本的采集:按疾病和检查目的,采取不同的标本。
②标本直接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③分离培养和鉴定。
简述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过程。
答:白喉棒状杆菌存在于白喉患者的喉头气管及鼻腔粘膜,有时皮肤、结膜等部位也可见到。
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细菌多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白喉棒状杆菌在鼻咽部粘膜处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
白喉杆菌在侵犯局部增殖,产生外毒素致病。
简述白喉杆菌体外毒力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答:①琼脂平板毒力试验。
将含有20%牛血清肉汤琼脂分注与平皿中,每只平皿10ml , 50 C冷却,在凝固之前,将浸有白喉抗毒素血清稀释液的滤纸条沉于琼脂内,制成平板(Elek 平板)。
在与滤纸条相垂直的方向将待检菌画直线接种,划线宽度约6-7mm ,两端与皿壁连接。
同时,与之相距 10mm 处平行划线接种一标准产毒菌株,作为阳性对照。
37 C培养24-48 小时,若菌苔两侧出现斜向外延伸的乳白色沉淀线,并与其邻近的标准产毒株的沉淀线相吻合,则为产毒株。
② SPA协同凝集试验:将白喉抗毒素IgG先吸附在SPA上,再加入待检菌培养物上清液。
若有白喉外毒素,则与SPA-IgG结合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③对流电泳:将已知的白喉抗毒素和待检菌培养液分置琼脂板两孔之中,电泳30min 后,若两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表明待检菌为产毒株。
临床上对疑似的炭疽患者怎样鉴定病原。
答:若从标本中检出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端平截、呈竹节状排列,并有明显荚膜,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可产生芽孢,呈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扁平、干燥、无光泽的菌落;动力阴性,牛乳凝固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和青霉素抑菌试验均为阳性,则可报告:“检出炭疽芽胞杆菌” 。
有条件者可应用 DNA 探针,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其他鉴定试验作为参考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做。
同时应注意与其它芽胞杆菌相鉴别。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和实际应用。
答:( 1 )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 )方法:取 5UPPD 或 OT0.1ml 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经 48— 72h 检查反应情况。
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3)结果分析:①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 0 • 5 — 1 . 5cm之间。
这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示正患结核病;②强阳性硬结直径超过1 • 5cm 以上,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③阴性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 • 5cm,说明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荨麻疹等)、霍奇金病、结节病、艾滋病。
(4)应用:①选择 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②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③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高,这一特点有何意义?答:结核分枝杆菌胞壁含脂质多,与其染色性、抵抗力、生长速度及致病性等特性有密切关系,脂质中的分枝菌酸使其具有抗酸性;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可防止菌体内水分的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且脂质中的磷脂、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等毒性成分以不同机制致病。
简述从标本中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答: 1.显微镜检查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法是用接种环取病人痰液中浓厚部分或离心沉淀(3000r / min , 20min) 的尿沉淀物 2— 3 接种环涂片,涂片要厚。
经自然于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齐-尼抗酸染色,或作金胺“o ”荧光染色。
前法用油镜检查,后法用荧光显微镜高倍镜检查。
镜检时应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观察至少 100 个视野。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后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为蓝色。
经荧光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黑色背景中呈亮黄色。
涂片镜检结果应报告“找到抗酸性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 ,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
(2) 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如果直接涂片镜检不易检出结核杆菌,应采用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所谓浓缩集菌涂片即为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是采用漂浮集菌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使涂层加厚,一般取 3— 4个接种环,涂抹面积大约直径在 15mm 即可,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用 PCR 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设计结核分枝杆菌特异 rRNA 片段的引物进行扩增,然后用结核分枝杆菌rRNA 序列特异的 DNA 探针与之杂交。
PCR技术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大于 95 %。
3 .抗PPDIgG的检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 PPDIgG ,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 80%— 90%。
简述抗酸染色的步骤及结果,并举出两种抗酸菌。
答:①初染:石炭酸复红加温染 5min②脱色:3%的盐酸酒精脱色1min③复染:美兰染 1min 结果:抗酸菌为红色,非抗酸菌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