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标、预期结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研究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就学生本身而言,阅读能力决定着他们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
从教改的趋势看。
新课标在总结过去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针对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意见,在尊重人文学科教学特点和母语教育一般规律,尤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更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语文老师必须意识到这种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把语文教学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去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子、新方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抓住阅读这一环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从我校初中生阅读现状看,目前,他们的阅读能力偏低,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去阅读;从我校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测试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偏低。
所以培养学生通过筛选有用息的能力、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评价能力等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迫不及待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要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与研究。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于文化传承和传统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分析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如何?2.学生对于诵读教学的态度和反应如何?3.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
1.课堂观察:选择几节语文课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反应,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学生访谈:采用访谈方式,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了解学生对于诵读教学的感受和看法。
3.文献资料分析:查阅相关的教材、专业书籍和研究文献,了解诵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结果经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存在课堂重复枯燥、诵读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学生对于诵读教学普遍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认为诵读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感,也能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教师的指导和激励程度、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诵读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等。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注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2.优化诵读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文学经典和名著,注重诵读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中期报告本研究借助教学实验的方式,探究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操作,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报告针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研究背景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但容易出现学生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薄弱等问题。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理念,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断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操作,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探究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2. 建立适合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材资源和评价标准体系。
3. 通过实验教学,研究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其中定性分析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主要从语篇结构、语言运用、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则将数据进行量化、归纳和推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进展本研究已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整理了大量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并深入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模式和目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标准等,目前正在开展实验教学,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操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阅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概要本报告是关于阅读研究课题的中期进展的汇报。
在该阶段,我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并且开始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作。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已经完成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
已完成工作1. 文献综述我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我系统地收集了相关研究的结果和观点,并了解了当前的研究进展。
2. 数据收集我已经开始了数据收集的工作。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我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和实证研究数据。
3. 数据分析我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我初步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和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计划1. 完善数据收集根据初步的数据分析结果,我将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的工作。
我计划扩大样本规模,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深入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完毕后,我将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数据分析。
通过使用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和建立模型,我将尝试回答我所研究的问题,并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编写最终报告在数据分析完成后,我将撰写最终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将包括详细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贡献。
结论在中期报告中,我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初步的数据分析工作。
下一步,我将完善数据收集、深入数据分析,并撰写最终的研究报告。
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供有关政策和实践的建议。
以上为中期报告的内容总结,谢谢阅读!。
阅读教学研究中期报告亲爱的导师:我写信给您是为了向您报告我在教学研究中的进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致力于研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并针对这一目标进行实地调查和实施。
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以便了解关于阅读教学的先前研究,探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在这一阶段,我聚焦于学生的阅读习惯、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对基础读写技巧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综合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查。
我选择了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从该学校的九年级中抽取了12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我使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学生访谈。
通过这些方法,我得以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对阅读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对不同教学策略的反馈。
基于调查结果,我制定了一套教学介入计划,并在实地教学中实施。
我选择了一组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即“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提高理解”模式。
与之相比,我将另一组学生作为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教学之后,我对两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水平和习惯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评估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初步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采用的新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出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实验组学生在提问和思考问题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进步。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验证来支持这些初步结论。
接下来,我计划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我将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探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反应,以获得更全面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此外,我还计划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更长期的跟踪观察,以了解新教学策略对学生长期阅读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我对我的研究项目感到非常兴奋,并期待在未来几个月里取得更多进展。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不断探索,我将能够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实用的教学策略。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摘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如何使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近年来语文在教学方面, 已经有了多种方式的改革, 目的是可以初中语文的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在整个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语文成绩也对初中生的总体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师要大胆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解决在目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适时地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下的发展制度, 逐渐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引言: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初中阶段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必经阶段, 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外, 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予以高度重视, 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问题归纳主题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研究文章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达情感的。
那么教学思路可以简化为引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什么内容(人或物, 事件, 思想, 感情), 作者是怎么写的(方式方法, 修辞语言, 结构构思),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体现了怎样的风格, 隐含了怎样的意蕴, 给我们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对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有侧重有针对性来设计问题, 其目的是更好地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用词用句、表情表意上的方法。
比如, 以物写人的课文, 笔者一般会将其分为整体感知、精读体会、总结延伸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中, 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 老师不做任何指导和引导, 让学生凭着感觉去体会课文。
一般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是可以基本读懂的, 形成最基础的感知, 但是他们阅读时没有方向, 没有侧重点。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银川十五中马静一、课题的提出:在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新课程改革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西北地区中学的语文教学仍旧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仍然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当前西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更呼唤改革,更期盼语文课程改革的春风雨露。
如果西北地区中学不能开辟出新的语文教学的新天地,那么就永远必须生存在浓重的乌云中,抓不住金黄色的阳光。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图书馆藏书量少,学生不知道语文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西北地区中学学生的基础薄弱,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严重不足,学生从家庭、社区能获得的各种学习资源非常有限;学生学习方式,不折不扣是传统学习方式,一个学期一册课本,学生囿于课文,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结合我校资源短缺,信息闭塞,学生总体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制定出一套符合西北地区普通中学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最迫切而实际的问题。
所以,我提出了“学生主体参与,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课外积累,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因此,开展探究性阅读模式研究,这是一个有实用性、针对性又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
从 2010 年 10 月课题立项,把银川第十五中学2010 届七年级( 1 )、(2 )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研究,现已按期完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形成了初期研究成果,现做以汇报。
二、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内容: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
在课题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中期报告(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和目的课外阅读是学生个人自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和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制定了课外阅读计划,包括每周推荐一本书、每月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
二)阶段性成果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其次,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增加,他们能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
最后,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三)存在问题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3.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而不是抱着应付的态度进行阅读?四)下一步计划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的计划主要包括:1.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2.在课堂上融入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3.通过组织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收获,从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五)预期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希望达到以下预期成果:1.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能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
2.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3.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第一篇:《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
1904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诵读教学虽然有专家提倡,但总体还是趋于弱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从而忽略了诵读,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
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
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
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
”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诵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研究目标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而辨别字形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
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缺乏真正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缺乏语感和阅读能力,甚至出现文言文阅读困难的情况。
因此,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包括经典的“导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讨论”,以及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探讨这些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 经典的“导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讨论”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广度,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但往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之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但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
综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的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推广和展望
作为一项基础教育课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我们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结合学科特
点和学生体验,打造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工作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阅读课堂。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工作的总结。
一、创新实践的背景与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确立了以下创新实践的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2、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优秀文学作品。
二、创新实践的具体措施1、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入我们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而是广泛收集各类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时文杂志、科普文章等,丰富阅读素材。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个性化的阅读书单,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2、情境化阅读教学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在教学古典诗词时,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展示古代的生活场景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小说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籍。
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进行批注等,提高阅读效率。
5、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手抄报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工作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以下是对这些创新实践工作的总结。
一、创新实践的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阅读材料局限,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评价方式不够全面,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阅读水平等。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积极寻求创新,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创新实践的具体措施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思维碰撞。
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让小组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的成因。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阅读前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入经典文学作品:除了教材中的课文,我们还向学生推荐了《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时文阅读:选取当下具有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校本教材开发:结合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了一套校本阅读教材,包括诗词鉴赏、散文品读等内容。
3、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难度较高的书籍;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从简单易懂的读物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定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银川十五中马静一、课题的提出:在经济、教育相对落伍的西北地域,新课程改革是可望不行即的空中楼阁,西北地域中学的语文教课依旧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仍旧在“填鸭式”的教课模式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目前西北地域中学语文教课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课更呼喊改革,更期盼语文课程改革的春风雨露。
假如西北地域中学不可以开辟出新的语文教课的新天地,那么就永久一定生计在浓厚的乌云中,抓不住金黄色的阳光。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图书室藏书量少,学生不知道语文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西北地域中学学生的基础单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严重不足,学生从家庭、社区能获取的各样学习资源特别有限;学生学习方式,彻彻底底是传统学习方式,一个学期一册课本,学生囿于课文,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
那么,如安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联合我校资源欠缺,信息闭塞,学生整体水平较低的实质状况,研究、研究、拟订出一套切合西北地域一般中学实质状况的卓有收效的教课模式,应该是我校语文教课的一个最急迫而实质的问题。
所以,我提出了“学生主体参加,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课外累积,研究创新”的教课模式。
总之,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充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升我校的语文阅读教课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实的主人。
所以,睁开研究性阅读模式研究,这是一个有适用性、针对性又富裕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
从 2010 年 10 月课题立项,把银川第十五中学2010 届七年级( 1 )、(2 )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睁开实验研究,现已如期达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形成了早期研究成就,现做以报告。
二、本阶段达成的主要内容:拟订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收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悟课程改革思想。
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定实验的有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拟订好实验计划。
初中语文课题中期报告初中语文课题中期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中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课题中期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
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
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再则,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事实证明,在各行各业打拼取得成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刻不容缓。
教师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打造宽阔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社会交往中能说、敢说、乐说、善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人才,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课题中期所要达到的目标1.探索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灵活运用语言,能说会道。
激发我校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探索出有趣、多样而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4.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构建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具体实施过程1、20xx年11月下旬,进行了《初中语文几级能力研究》的问卷调查,并形成了报告。
2、20xx年11月下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赛活动,并形成总结性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标、预期结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就学生本身而言,阅读能力决定着他们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
从教改的趋势看。
新课标在总结过去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针对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意见,在尊重人文学科教学特点和母语教育一般规律,尤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更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语文老师必须意识到这种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把语文教学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去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子、新方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抓住阅读这一环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从我校初中生阅读现状看,目前,他们的阅读能力偏低,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去阅读;从我校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测试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偏低。
所以培养学生通过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评价能力等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迫不及待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要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与学习。
(二)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改革课堂模式:1.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
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2.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被动思维。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及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为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阅读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为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预期研究成果1.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2.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
3.造就了一支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5.课堂教学逐渐走向开放性;教学方法使用更趋灵活性和多样性;现代技术手段也逐渐走进课堂,广为利用,并日趋科学、合理、实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指导不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方法:1.初一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的方法,指导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侧重学生语文阅读感受的指导。
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层面上下功夫。
2.初二年级侧重指导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指导学生编提纲、作批注、写好读书随感,侧重学生阅读体悟的指导。
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
3.初三年级侧重指导学生品味性精读的方法,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指导学生写体会、再创作。
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评价机会,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赏析,在创新层面上做文章,指导学生写写美文赏析,做名著荐评。
4.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结合文体的特点进行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文章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应有侧重。
要教会学生各种文体的特点,对各种文体进行阅读指导。
现代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5.研究、指导各个学习环节中的语文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测试等环节中掌握语文阅读方法,如预习采用“提前问题布置”,听课要求“听记思问”,复习运用“结查练评”,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三、采用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四、已开展的工作(一)动员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能取得实效,我们调查研究了与本课题相关课题的情况,总结相关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还没有涉及的领域,避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身素质。
(三)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建立了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
2.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教师量化考核办法》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重大成果的教师,应将有关复印件交课题组,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
3.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我校借鉴了《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其他学校标准和课题实践,形成了我校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四)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每二周进行一次,每次40分钟左右,轮流由一位教师主持,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们主要学习了《当代教学方式的策略和手段》、《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如何听课》、《如何评课》、《如何上好课》等内容,同时还选用以及借鉴国内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积累大量的资料。
在课题组学习中,我们既学习理论,又互相交流,及时了解各班实验进展。
(五)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两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实验与尝试:1.教师教法的研究。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并借鉴各种已取得成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各实验学校、成员根据学校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课题研究中主要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整合三个方面入手,在课题的研究、实施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程的实施。
2.学生学法的研究。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要求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引导学生,使其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3.以激励为主,改革课堂评价体系。
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倡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建立“评价共同体”,体现评价多元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六)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业成绩。
在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归纳总结,迁移创新”的自主学习中,在教师评价中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什么事“都让我来做”、“让我来试试”,主动安排自己的行动,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五、取得的初步成绩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教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下,借助新的教材载体,刻意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率。
1.更新观念,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构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倡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借助于学习卡以协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现、思考、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以师生为学习共同体组建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能够实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2.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