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新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一、总体要求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
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
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5.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的相关要求(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2)文句要通顺、平实、语言准确;(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一)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考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其中历史材料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何规律?我以"近年各地高考文综卷"非选择题一部分示例:一、从设问角度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
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如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3.根据题目的"求答中心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类(背景、条件):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类(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的影响; 作用类: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类(趋势):由??到??;越来越??等启示类(注:学生容易将其与概括类和说明类的题混淆)[题型特点]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7、影响或意义类: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1、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qrG0Tjk%stuv\mjwxyjz{|}`=Z[X%YX~◇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朱海波目前,高中历史试题大多引用史料,设置情境,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所选材料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全面考查同学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如果同学们没有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没有较好地把握解题技巧,是很难取得高分的。
1.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解答高中历史材料题时,要认真审题,要通过审题了解题干的内容和要求,发现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明白考查的方向、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答题。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42··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审题可知,该题分为3个小题,第(1)题和第(2)题又都含两个问题。
第(1)题要求同学们不仅指出“变”与“不变”,而且要分析原因。
第(2)题要求同学们指出“其专在下”“其专在上”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主张。
第(3)题要求同学们说明郡县制为什么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仔细阅读材料,把握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很关键。
要想找到解题思路,需要认真阅读材料。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答题步骤: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
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一】材料题答题技巧 1.“抄材料”《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答案往往隐藏在材料中。
如果试题提供的材料足够丰富,很多时候,考生只需把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再加工”(抽象、概括、归纳)即可作答,我们不妨称其为“抄袭”艺术。
当然,“抄袭”的时候要掌握技巧,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抄袭”的类型很多,或抄袭大意,或抽象概括,或同义词(反义词)替换,或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或把欧式语言转换得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或把口语转换为专业术语,或长短句互换等。
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又要对有效信息能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历史分析公式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3)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三】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1.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高中历史材料题最全答题套路公众号【高中历史教学】出品一、原因(背景)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法与技巧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中历史考试的答题技巧1.高中历史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高中历史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3.选项:符合高中历史材料与课本知识,正确选项。
程度词,动词太绝对,高几率错误选项。
不符合材料(脑补选项;本身正确但无关选项),错误。
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逻辑以偏概全(孤证不立)、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错误4.看全选项,互相印证,得出正确选项。
5.遵循理论,利用规律答题高中历史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来答题。
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窍门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清晰: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以及考察的知识点。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需要提炼出关键词,理解题意。
2. 基础知识扎实:历史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学生需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节点等。
3. 逻辑清晰:在回答论述题时,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作答,例如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顺序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先提出论点,再提供论据。
4. 善于总结:对于一些考察归纳能力的题目,学生需要善于总结和提炼。
在阅读材料时,注意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5. 关注细节:在答题时,需要注意细节,例如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细节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答案。
6. 答题完整: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全面。
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漏填或错填均会导致失分,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填写。
7. 反复练习:要想提高历史成绩,仅仅掌握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8. 善于反思:每次练习或考试后,学生都需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提高历史成绩。
+&KLMNOPQRQST◇江苏省滨海中学 王爱华1.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同学们在解答论述题的时候,首先要提炼自己的观点,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认真阅读并分析材料,提取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提炼出观点。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中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晚期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82年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20世纪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年表。
从表中提取两项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由“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可知,工业革命得到发展。
由“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1900年英国工03··党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可知,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882年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可知,西方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强。
由“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可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得到发展。
答案: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题是高中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解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1. 仔细阅读材料: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提供的历史材料。
理解材料中的主题、观点和事实,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 分析材料的来源和作者:了解材料的来源和作者的背景对于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偏见很重要。
考虑作者的角度、目的和时间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观点。
3. 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识别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帮助你确定材料中的主题和观点。
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通常与问题相关,所以要把握好它们。
4. 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解析题要求学生能够将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背景相结合。
运用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对材料中的观点和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5.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析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观点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过程。
6. 结构化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合理地分段和连接句子。
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回答准确和简洁。
7. 综合材料和个人观点:解析题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但也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提供的材料,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 多练解析题:通过多做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练,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
阅读更多的历史材料,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总之,要解答好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分析材料,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并结构化地回答问题。
通过多练习,不断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高中历史答题技能和方法高中历史答题技能和方法是什么同学们,你们对于历史了解多少吗?高中历史答题技能有哪些?高中历史答题有什么诀窍?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答题技能和方法的内容,欢迎浏览,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历史答题技能和方法是什么步骤一,审问题。
一样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常常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根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根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知趣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浏览材料,浏览进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样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样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进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常常犯的毛病);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摸索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情势来出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定、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发掘。
在作答进程中要侧重分析图表所反应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干信息是上升的还是降落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整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干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提高历史挑选题成绩的诀窍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挑选题的浏览,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挑选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
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高中历史答题技巧一、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高中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这些答题技巧。
二、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答题技巧。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2、综合型答题技巧。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说明型答题技巧。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4、比较型答题技巧。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5、评述型答题技巧。
评述型是对高中历史事件(现象)和高中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
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读,解题的前提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
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
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①找到有效信息。
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
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
材料题,顾名思义是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分析、运用材料上,用材料进行论证,说明问题的特点。
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才能发挥材料的功能。
因此,要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将设问置于材料中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进一步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方面,避免撇开材料和设问,随意发挥的倾向。
③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
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
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①审准设问。
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
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
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历史高中答题技巧总结高中历史答题技巧一、单项选择题: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
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
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
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
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
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
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1.评价型大题评价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比较型大题____分析型大题4.概述型大题答题时注意:用词恰当,语言简练;合理利用阶段特征;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历史学科术语,少用文学语言。
5.综合型大题此类问答题往往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题型的综合,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各种类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情况,能较好地反映出考生的答题能力,是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命题趋势。
高中历史大题注意事项一、书写到位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2015-04-21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
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答题方法:1、审题抓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
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4、组织答案答题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
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在高中历史答题中,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1. 阅读理解技巧:在阅读历史题目时,要注意理解问题的核心要点。
可以通过划线、做笔记等方式来强调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帮助理解问题的意思。
2.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特别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关键要素,确保答案与之相符。
3. 查找关键信息: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和连词等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
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技巧,跳读段落来找到关键信息。
4. 将问题和文本对应起来:对照问题和文本,逐个解答问题。
可以在文中划线或做记号,以便快速找到答案。
5. 合理利用选项:对于选择题,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利用排除法。
分析选项,将明显错误或不相关的选项排除,增加选对的几率。
6. 预测答案:在阅读问题后,尝试预测答案。
然后在文中寻找相关信息来验证预测答案的准确性。
7. 多维思考:历史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
在回答问题时,要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常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给出全面准确的答案。
8. 援引论据:在作答时,可以引用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数据等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展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增加答案的可信度。
9. 注重语言表达:答案应清晰、简洁、准确。
尽量用自己的话来陈述观点,避免直接复制文中的句子。
还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
10. 多练习和总结:通过不断的练习历史题目,积累经验和方法。
每次做完题目后,及时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提高。
以上是一些高中历史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浅议
材料解析题是高考的基本题型,其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选择题,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选择题也往往是以小材料专题的形式出现的。
它的特点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新材料、新情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阅读、分析、作答。
它适应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
在材料的类型上不仅有文字材料,还有图标材料。
但从日常的教学反应中看出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偏难,尤其是笔者所在的普通中学,学生得分普遍较低。
这除了学生基础差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少相应的练习。
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经验总结,对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做一小结。
一、读懂历史材料
要回答好材料解析题,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读懂历史材料虽然说离不开个人的阅读能力,但更要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命题角度。
对历史材料的阅读不像语文阅读那样突出强调中心、段意等,也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但是要更加注重学科内容,如基本史实、理论观点等。
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带着问题读材料。
学生一看到材料题往往会先阅读所给的材料,其实这样做并不恰当。
最好的做法应是先读问题后再读材料。
这样做的好处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针对性强,有助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从而提高阅读和解题的效率,也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
第二,注意首尾,寻找有效信息。
一般来说,在所给材料的每段
开头和结尾是出题者对材料的内容作介绍或总结的地方,往往包括材料的出处、时间、作者等内容,有的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些说明性的文字往往给答题者以限制或引导,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注重材料首尾的内容,并寻找可利用的有关信息。
第三,把握段落层次。
一道材料题包含了几段材料,段落之间和每段落之间往往存在总分或并列等关系。
理清了这些关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更明确答案要点。
第四,读透材料内容。
只有读透了材料内容,才能根据材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解答。
材料可以读几遍,以理解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挖掘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材料及相关知识的联系。
二、正确分析材料的问题
学生解答材料析题失分严重,除了没有读懂材料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和没有读懂问题有关。
有的学生对读懂题意重视不够,往往看一眼所提的问题是什么就急于动笔作答。
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理解题意,结果偏离题意,费时费力,卷面往往也不整洁。
解读题干的要领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作答内容的限制。
答案要么来自材料信息,要么来自材料内容,要么来自材料与教材的综合。
一般在题干中都会有限制或提示,如“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所学知识回答,”就应该用教材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在材料所述语言中;“结合材
料和相关知识回答”,则要把教材知识和材料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时最好不用材料中的原文作答,因为原文回答一般不得分,除非有专门要求。
第二,明确题干问题的指向,究竟是回答原因、条件,还是内容、意义、评价等。
有的学生教材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答题得分低,往往就是没有按要求回答,把原因答成了内容,把内容答成意义等,这非常不值。
第三,明确答案的语言表述要求的提示。
常见的提示有“简答”、“分析”、“比较、”“概括”等,不同的语言表述要求有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
第四,看分答题。
俗话说“看菜下饭”,回答问题也是一样。
问题后面标注的分数实是提示了该问题答案的详略、给分点的多少,分值较小,答案要点则相应较少;分值较高,则要点较多,一般来说每点2~3分。
三、归纳整理,规范回答
分析了材料和问题后最后一步是作答。
对提出问题进行文字表达时应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中心突出。
最好把自己答案的中心和重点放在句首,使观点一目了然。
第二,语言简洁、直截了当。
材料解析题的每一小问一般要求较少,只需回答清楚即可,无需过多的去展开阐述。
第三,注重语言的规范。
一是指用词尽量准确、言简意赅,尽量
用历史学科语言、知识性语言和教材中的语言,尽量不用口语化语言、生活性语言;二是指要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运用正确的史学观点进行解答;三是要注意卷面整洁,组织好答案再下笔,并且注意分段、提行、序号化等,让阅卷教师能一目了然。
第四,带着自己的答案回到材料,看看所答内容和材料题意是否吻合,防止打偏题、答错题。
当然,要提高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需做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更好更有效地指导、训练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甘肃教育》
[2]《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