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专升本第一次作业

马哲专升本第一次作业

马哲专升本第一次作业
马哲专升本第一次作业

单选. (共20 小题,60 分)

1. 时间、空间是

A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B .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

C .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

D .独立于物质的客观存在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 .信息的传播过程

B .信息的产生过程

C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 .信息的刺激过程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3. 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A .水中捞月

B .海底捞针

C .月中探宝

D .延年益寿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4. 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 .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 .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 .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5. 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 .政治制度演变史

B .阶级斗争发展史

C .宗教信仰变迁史

D .生产劳动发展史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6.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

A .自然

B .劳动

C .社会

D .人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国家政治权力

B .天才人物的创造力

C .社会生产力

D .阶级斗争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A .它是生产力中的最重要的独立的要素

B .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C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D .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9. 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阻挠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后果是

A .使革命不再成为现实

B .使腐朽的生产关系能够继续长期存在下去

C .使生产力的停滞成为永久的事实

D .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0.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11.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自由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2. 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民群众是居民中的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13.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0

1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进步,取决于

A .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是否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是否符合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15.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三个代表"思想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6. 表象

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D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0

17.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A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科学技术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 .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 .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

C .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0

19. 辩证的同一是

A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 .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 .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 .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二. 多选. (共10 小题,40 分)

21. 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 .形式逻辑

B .哲学

C .数学

D .语言学

E .法学

学生答案: B E

正确答案: B, E

分数:4 得分:4.0

2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 .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 .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

D .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E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生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4.0

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

A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学生答案: B D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0

24.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 .真理和谬误并没有任何界限

B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

C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 .任何真理都带有不确定性

E .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学生答案: C D

正确答案: C, D

分数:4 得分:4.0

25.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 .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C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个方面的总和

D .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总和

E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总和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6. "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

A .普遍真理

B .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C .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

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

学生答案: A D E

正确答案: A, D, E

分数:4 得分:4.0

27.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8.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

A .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意识形式

B .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 .社会意识诸形态的核心

D .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E .阶级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

学生答案: B C E

正确答案: B, C, E

分数:4 得分:4.0

29. 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A .都正面地反映社会存在

B .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C .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D .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E .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30. 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政治上层建筑

B .观念上层建筑

C .自然科学

D .社会心理

E .社会意识形式

学生答案: A B

正确答案: A, B

分数:4 得分:4.0

退出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之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 思维 B 物质 C 存在 D 实践 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 A 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 多元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求真务实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折衷主义 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

文献检索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1、什么是文献?科技文献包括有哪些类型的出版物(十大文献源)?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科技文献按出版形式划分: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图书、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档案文 献十大类型。 2、专利申请须具备哪“三性”,请简要说明。并简述我国的专利审查制度。 专利申请必须具备的三星“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 版物上没有公开发表过,这是第一个标准,第二标准,是指在国内没有公开使 用或者说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创造性:根据中国专利法对创造性的定义,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 相比,发明有突出的实质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创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就是它能够工业批量地制造出来。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依据《专 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步审查阶段、公布、实审 以及授权5个阶段,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 只有3个阶段。 受理阶段 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后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专利局将确定申 请日,给予申请号,并且核实过文件清单后,发出受理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如果申请文件未打字、印刷或字迹不清、有涂改的;或者附图及图片未用绘 图工具和黑色墨水绘制、照片模糊不清有涂改的;或者申请文件不齐备的;或 者请求书中缺申请人姓名或名称及地址不详的;或专利申请类别不明确或无 法确定的,以及外国单位和个人未经涉外专利代理机构直接寄来的专利申请 不予受理。 初步审查阶段 经受理后的专利申请按照规定缴纳申请费的,自动进入初审阶段。初审 前发明专利申请首先要进行保密审查,需要保密的,按保密程序处理。 在初审是要对申请是否存在明显缺陷进行审查,主要包括审查内容是否 属于《专利法》中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是否明显缺乏技术内容不能构成技 术方案,是否缺乏单一性,申请文件是否齐备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外 国申请人还要进行资格审查及申请手续审查。不合格的,专利局将通知申请 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正或陈述意见,逾期不答复的,申请将被视为撤回。经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1、、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①电能生产的连续性特点;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和消费是同时完成的。②电能生产瞬时性的特点;这是因为电能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接近光速),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点发生故障都马上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③电能生产重要性的特点;电能清洁卫生、易于转换、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绝大多数以电能作为能源,而电能又不能储存,所以电能供应的中断或减少将对国名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有:①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②电能质量要好;③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要好;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要小。 3、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分类(I、II、III类负荷)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的?各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分类是根据用户的重要程度和供电中断或减少对用户所造成的危害的大小来划分的,凡供电中断将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产品报废、社会秩序还乱、政治影响大的用户的用电设备称为I类负荷;凡供电中断或减少将导致产品产量下降、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的用户的用电设备称为II类负荷;I类、II类负荷以外的负荷称为III类负荷。 I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任何情况下不得中断供电; II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尽可能不中断供电; III类负荷可以停电。 4、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图中已标出线路的额定电压)

答:上述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如下: G :10.5KV ;T1:10.5/242KV ;T2:220/121/38.5KV ;T3:35/6.3KV 5、为什么110KV 及以上的架空输电线路需要全线架设避雷线而35KV 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不需全线架设避雷线? 答:因为110KV 及以上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的优点是:正常运行情况下各相对地电压为相电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仍为相电压,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对地绝缘只要按承受相电压考虑,从而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费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缺点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需要切除故障线路,供电可靠性差。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单相接地绝大部分是由于雷击输电线路引起,全线路架设避雷线,就是为了减少雷击输电线路造成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机会,提高220KV 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35KV 及以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即使雷击输电 线路造成单相接地时,电力系统也可以继续运行,供电可靠性高,所以无需全线架设避雷线。 6、在下图所示的电力系统中已知KV U 3/10=φ,A U C 3530=φω,如要把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补偿到20A ,请计算所需消弧线圈的电感系数。 解: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相量图如下:

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数值分析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1. 已测得函数()y f x =的三对数据:(0,1),(-1,5),(2,-1), (1)用Lagrange 插值求二次插值多项式。(2)构造差商表。(3)用Newton 插值求二次插值多项式。 解:(1)Lagrange 插值基函数为 0(1)(2)1 ()(1)(2)(01)(02)2 x x l x x x +-= =-+-+- 同理 1211 ()(2),()(1)36 l x x x l x x x = -=+ 故 2 20 2151 ()()(1)(2)(2)(1) 23631 i i i p x y l x x x x x x x x x =-==-+-+-++=-+∑ (2)令0120,1,2x x x ==-=,则一阶差商、二阶差商为 011215 5(1) [,]4, [,]20(1) 12 f x x f x x ---= =-= =----- 0124(2) [,,]102 f x x x ---= =- 实际演算中可列一张差商表: (3)用对角线上的数据写出插值多项式 2 2()1(4)(0)1*(0)(1)31P x x x x x x =+--+-+=-+ 2. 在44x -≤≤上给出()x f x e =的等距节点函数表,若用二次插值求x e 的近似值,要使 截断误差不超过6 10-,问使用函数表的步长h 应取多少 解: ()40000(), (),[4,4],,,, 1.x k x f x e f x e e x x h x x h x x th t ==≤∈--+=+≤考察点及

(3) 2000 4 43 4 3 () ()[(()]()[()] 3! (1)(1) (1)(1) 3!3! .(4,4). 6 f R x x x h x x x x h t t t e t h th t h e h e ξ ξ =----+ -+ ≤+??-= ≤∈- 则 4 36 ((1)(1) 100.006. t t t h - -+± << Q在点 得 3.求2 () f x x =在[a,b]上的分段线性插值函数() h I x,并估计误差。 解: 22 22 11 1 111 22 11 11 1 () () k k k k h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2 11 22 11 ()()()[()] 11 ()() 44 h h k k k k k k k k R x f x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h ++ ++ =-=-+- =--≤-= 4.已知单调连续函数() y f x =的如下数据 用插值法计算x约为多少时() 1. f x=(小数点后至少保留4位) 解:作辅助函数()()1, g x f x =-则问题转化为x为多少时,()0. g x=此时可作新 的关于() i g x的函数表。由() f x单调连续知() g x也单调连续,因此可对() g x的数值进行反插。的牛顿型插值多项式为 1()0.110.097345( 2.23)0.451565( 2.23)( 1.10) 0.255894( 2.23)( 1.10)(0.17) x g y y y y y y y - ==-+++++ -++-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规律说明(B )。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 2.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 C. 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E.以上都有可能 3.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E.无法确定 4.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 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E.无法确定 5.以下几种情况中,(B )项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 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

6.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E.无法确定 7.供求规律说明(D )。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E.以上都对 8.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9.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 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0.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11. 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 B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以下人本管理的哪方面基本内容()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2.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你获得提升,在以下几种选择继任者的标 准中,你会优先考虑哪一条() A.是否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较强的业务能力 B.能否得到部门成员及上级领导的普遍认同 C.能否保持你原先形成的管理风格 D.是否具备创新开拓能力 3.刚进公司的几个大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团队,大家兄弟相待,一起解决各自遇到 的难题,包括各自负责的经营工作。几年下来,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很强,每个人都非常珍视这个团队。又过几年,这个团队的成员普遍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地位、收入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差距,然而大家却都感到团队的凝聚力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 你认为造成松散的原因是什么() A.团队成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性提高了 B.没有更高层次的目标推动 C.团队成员之间因工作繁忙而沟通太少 D.没有及时吸收新的团队成员 4.某保险公司X市分公司为开发一项新业务,从不同部门抽调若干员工组建了一个项目 团队,为激励他们高度热情地投身于新工作,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沟通媒介最合适() A.电子邮件

B.电话 C.面谈 D.简报 5.你是一家连锁快餐集团属下的一个分店经理,集团公司为你确定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 目标:从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之间,将销售额相对去年同期提高6%。你认为() A.该目标已经给分店经理一个明确无误的指令,是一个可考核的执行性目标。 B.该目标没有提出一个度量目标是否完成的客观标准,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 C.该目标没有平衡利润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分店经理以误导,需要改 进。 D.该目标没有规定清楚如何达成目标的步骤、措施和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改进。 6.失业保险所属的员工福利类型是() A.企业福利 B.法定福利 C.生活福利 D.有偿假期 7.张莉今年26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前刚获 得某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资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张莉的领导,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进她的工作绩效()? A.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B.减少对她的监督,使她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C.对她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D.提高她地位的象征(例如,更豪华的办公室,新的头衔,专用秘书等)。 8.一般员工提出辞职时,组织应该() A.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他争取回来

2012年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C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故事中欧布利德 D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1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14、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D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15、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6.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规定着事物性质的是A

中国通史(1)第一次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中国通史(1)第一次形成性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北京猿人的婚姻形态处在: ①杂交时期②血缘婚时期③族外婚时期④对偶婚时期 2、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发展不平衡,进化最快的是: ①手②脚③大脑④腿 3、著名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是处于: ①母系氏族公社初期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③古人时期④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 4、在西周的诸侯国中,建都商丘的是: ①齐②鲁③燕④宋 5、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 ①蓝田人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山顶洞人 6、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①父权制国家②封建领主制国家③封建地主制国家④奴隶制国家 7、西周共和行政元年是公元前何年: ①771年②770年③841年④403年 8、我国古代的法家创始人是: ①韩非②申不害③李悝④李斯 9、母系氏族公社开始于: ①距今十万年前②距今五万年前③距今二十万年前④距今一万年前 10、商朝的建立者是: ①伊尹②盘庚③成汤④武丁 11、弭兵运动的发动国是: ①宋国②楚国③晋国④卫国 12、道家的创始人是: ①老子②荀子③庄子④李悝 13、西周“国人暴动”中的“国人”多是指的: ①奴隶②平民③中小领主④农奴

14、马陵之战的交战国是: ①魏与齐②楚与齐③楚与晋④魏与赵 15、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文集是: ①《春秋》②《左传》③《仪礼》④《尚书》 1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①孙权②孙武③孙膑④孙坚 17、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 ①禹②益③启④汤 18、商朝最强盛的时期在: ①成汤时期②盘庚时期③武丁时期④商纣王时期 19、商朝盘庚时期,将国都由奄迁至: ①朝歌②镐京③亳④殷 20、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 ①灵渠②邗沟③郑国渠④白渠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春秋五霸秋时期,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天子,相互兼并,于是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这样的大国称为“霸主”。各大国都争当霸主,于是就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一般认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霸”。实际上宋襄公想称霸却未做到。而吴、越两国却相继到中原争霸,影响较大。 李悝改革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被魏文侯任用为相,在魏国进行改革。主要内容为: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尽地力”;“善平籴”;制定《法经》。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文景之治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

成本管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doc

作业及讲评栏作者:xx 成本管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C )。 A.成本 B.产品成本 C.生产费用 D.经营费用 2.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B )。 A.生产费用 B.成本开支范围 C.成本 D.制造成本 3.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D )。 A.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B.成本分期原则 C.合法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4.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是(C )。 A.产品生产成本B.期间费用C.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D.各成本项目的费用 5.当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可采用 (D )。 A.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B.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C.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D.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6.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 D )。 A.68% B.69% C.70% D.71% 7.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B )。

A.在产品的数量 B.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C.完工产品的数量 D.废品的数量 8.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9.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应采用(D )。 A.综合结转法 B.分项结转法 C.按计划成本结转法 D.平行结转法 10.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B )。 A.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B.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C.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 D.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组成内容包括(ABD)。 A.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D.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E.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和 2.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以及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摊费用,应分清有关成本的几个界线包括(ABCD )。 A.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线 B.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C.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 D.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线 E.分清本企业产品成本和其他企业产品成本的界线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 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 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 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可视计算及应用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1次作业答案 1、简析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的区别,以及计算机中图像和图形的区别。 物理世界中的图像是模拟图像,图像中任何两点之间都含有颜色等信息,其信息的量是无限的。根据人眼的视觉机理,可以把物理世界中的连续图像按照一定密度进行采样,每一个像素都有相应的颜色信息(可以用数字表示),我们将这种用离散的、数值的方式所表示的图像称为数字图像。 图形一般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画面,如直线、圆、矩形、曲线等;而图像则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真实场景画面,并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图形是一种矢量图,图形文件只保存生成图形的算法(指令)及图形上的某些特征点(因此数据量很小),计算机依据这些特征点和生成算法,即可无失真地原样还原或任意缩放图形;而图像则是点阵图,由一系列像素组成,所有像素的集合构成一幅位图,图像文件需要记录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或颜色值),因此数据量通常较大,并且图像在几何变换时往往会产生失真(损失细节或产生锯齿)。 2、简述常用的彩色模型。 常用的彩色模型主要有RGB、YUV、YCbCr、HSV几种。 RGB模型:RGB颜色模型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相互叠加得到各种颜色,这个标准几乎涵盖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彩色系统之一。RGB颜色模型可以理解为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R、G、B 三个分量分别分配一个强度值,为0~255之间的任一整数。RGB图像只需使用三种颜色,就可以通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重现16,777,216(224)种颜色。 YUV颜色模型:YUV是PAL和SECAM模拟彩色电视制式所采用的一种颜色编码方法,其中,Y表示亮度,也就是灰度值,而U和V则表示色度,是构成彩色的两个分量,其作用是描述影像的色彩和饱和度。采用YUV颜色空间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V是分离的:如果只有Y信号分量而没有U、V信号分量,那么这样表示的图像就是黑白灰度图像。与RGB视频信号的传输相比,YUV传输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只需占用极少的频宽,而RGB则要求三个独立的视频信号同时传输。 YCbCr颜色模型:Y指亮度分量,Cb指蓝色色度分量,Cr指红色色度分量。YCbCr 其实是YUV经过缩放和偏移的版本,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应用最多的YUV 家族成员,JPEG、MPEG均采用此方案。YcbCr中的Y与YUV 中的Y含义一致,Cb、Cr同样指的是色度,只是在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 HSV颜色模型:H指颜色的色调,描述了具体的颜色;S指颜色的饱和度,衡量颜色的纯度,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纯,各种单色光的饱和度最高,单色光中掺入的白光愈多,饱和度就愈低;V指颜色的强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与色光所含的能量有关。相对于RGB 颜色模型,HSV颜色模型的描述方法更接近于人类对于颜色的感知。 3、在Intel IPP中支持的数字图像格式有哪些? 在Intel IPP中,支持的图像格式有像素图像格式和平面图像格式两大类。 像素图像格式:每一个像素的各个通道的信息数据放在一起,按像素排列。 平面图像格式:一幅图像的三个分量分别存放在三个不同的平面中,每个平面包括某个分量的所有值。 有时候,平面格式更容易对图像进行处理,如在图像压缩中,通常都需要对每个通道单独处理,此时平面格式就会凸显其优势,而像素格式则会明显带来不便。

马哲期末题库测验考试重点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操作系统》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 1.1总结目前计算环境的特点 答:1、多样化:计算设备种类、速度、容量差异极大,价格日益便宜,人均拥有计算设备数量越来越多。 2、分布式计算:大部分计算和服务都依赖通过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设备分布式完成。 3、摩尔定律接近极限,多核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4、移动计算设备超过台式机,成为主流。 5、触控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 ? 1.2 举例说明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 答:1有效性(1)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例如:有效管理和分配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 2方便性,使计算机系统更方便用户的使用,例如:图形化接口、文件方式提供用户数据管理等 3可扩充性,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的迅猛发展及其所对应的更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例如:微内核结构和客户服务器模式,以便于方便地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并能修改老的功能和模块 4开放性,不同厂家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及其设备的网络化集成和协同工作,实现应用程序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 1.3 作为资源的管理者,操作系统与政府具有类似的作用,请进行具体的类比。答:政府是国家资源的管理者和协调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政府的职能类似,操作系统也具有资源管理者、仲裁以及公共服务的作用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管理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处理以及协调等工作,类似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它负责处管理分配计算机资源,比如说负责分配和控制处理机;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协调不同程序对外设的访问等等。 政府中负责秩序机构包括公检法的机构,同样操作系统也需要防止用户对操作系统本身或者其他用户数据的破坏,保护共享文件资源等。 政府提供道路、水电等公共服务,类似的,操作系统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文件管理、I/O操作等公共服务。 ? 1.4 硬件系统发展变化极快,种类复杂,操作系统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应对这两个问题的? 答:现代OS采用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对硬件变化隔离,即OS通过分层的体系结构,实现对物理机的虚拟化,形成一个逻辑上具有相同计算能力等更方便的虚拟计算机。通过将与硬件密切相关的部分放入OS的底层,而OS的高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稳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