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77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笔录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焚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焚烧条件1、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余氧化剂起化学反响的物质。
2、助燃物(氧化剂):与可燃物联合能致使和支持焚烧的物质。
3、引火源(温度):能惹起物质焚烧的点燃能源。
4、链式反响自由基:一种高度开朗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余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响,进而使焚烧按链式反响的形式扩散,也称游离基。
着火三角形着火四周体第二节焚烧种类一、焚烧种类分类焚烧种类着火爆炸点燃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观点1、闪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淆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意义: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记,是权衡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危险性↑;饱和蒸气压↑闪点↓消防上的应用:甲类:闪点< 28℃乙类: 28 ℃≤闪点< 60℃丙类:闪点≥ 60℃2、燃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面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连续焚烧一准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物质的低,越易着火。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处其闪点 1~5℃,而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划分开来。
所以,评定这种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权衡。
3、自燃点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是权衡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致使自燃危险的依照。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影响燃点变化的规律:不一样可燃物有不一样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一样条件下的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关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
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目、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焚烧方式及其特色一、气体焚烧1、扩散焚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相互扩散,边混淆边焚烧。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口诀:可助火势)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
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313,151)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传对幅)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口诀:可助火势)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
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313,151)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传对幅)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1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2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进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进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纳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要紧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推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要紧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依照闪点的高低,能够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不: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要紧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尽管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同时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 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1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2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1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2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定义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充分条件一定量的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必要条件1、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2、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
引火源明火、电、雷击、高温、自然物质。
燃烧类型1、着火①点燃②自然(化学自然、热自然)。
2、爆炸:最主要的特征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燃点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燃烧的方式及特点气体燃烧:①扩散燃烧的特点: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②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①闪燃②沸溢: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③喷溅: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固体燃烧:①蒸发燃烧②表面燃烧(无火焰燃烧)③分解燃烧(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精华总结(专用资料)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2015年3分、2016年估4-5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氧气。
三、引火源(温度)助记口诀:电闪雷鸣问(温)自然(1)明火。
(2)电弧、电火花。
(3)雷击。
(4)高温。
(5)自燃引火源。
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催化剂大部分燃烧(——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①可燃物、②助燃物(氧化剂)、③引火源(温度)和④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自燃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等。
(2)热自燃。
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
——例如油锅起火。
(二)爆炸: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分为气体燃烧、液体和固体。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
1.扩散燃烧——例如火炬燃烧、天然气炉灶燃烧【边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
2.预混燃烧——如汽灯的燃烧、“回火”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爆炸)的燃烧。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随着社会发展,防火安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消防技术实务便是防火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整理一些消防技术实务的重点知识,以便于大家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1. 灭火器的选择消防灭火器是消防器材中的一种,因其小型、操作简便、灭火速度快等,广泛被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灭火器的选择上,应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如木质、化学品、电气设备等)选择不同的灭火器,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灭火器上的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 火灾逃生技巧火灾突发时,正确的逃生技巧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首先,应尽量保持镇静,迅速将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其次,应尽量使用楼梯进行逃生,避免乘坐电梯,以免电力故障。
同时,在逃生过程中,应注重招揽他人,保持脚步稳健,避免着火楼层的火害烧到楼梯间。
3. 防火隔离带的设置防火隔离带(简称“防火带”)是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一种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布置的材料,用于隔离火焰和烟气,有效降低火势。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火灾风险等级,防火带应安装不同种类的隔离材料,在应用时应掌握正确的实施标准,以确保防火效果。
4. 消防通道的保持作为消防安全的关键设施,消防通道的保持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应禁止乱堆杂物或随意放置家具等物体于消防通道内,保证通道的畅通。
在火灾时,应尽量使用消防通道逃生,并在使用前检查是否存在阻塞或漏水险情。
对于火灾爆发的建筑物,应尽量避免再进入建筑内部,以免危及自身生命安全。
5. 积极参与消防演习消防演习是消防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与消防演习,除了可以学习一些防火逃生技巧、熟悉灭火器的使用以外,也可以检验和提高个人的防火责任意识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对于企业或单位,消防演习也是一个评估和提高消防安全风险等级的方法,并将推动日常反应及时、处置科学、预防为主的消防管理。
总之,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是防火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掌握一些消防安全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并时刻保持预防、控制灭火意识的提醒,以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018 年消防师考试《技术实务》必背知识点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所谓燃烧 ,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响,平时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多数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响自由基,燃烧条件能够进一步用着火周围体来表示。
( 口诀:可助火势 )4.依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刹时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 ( 爆炸)。
(口诀:公布建议时发烟才有动力)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 火灾发生的常有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施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断、窒息和化学控制。
3.火灾分 A、B、C、D、E、F 六类。
A 类固体、 B 类液体、 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火灾、重要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313,151 )特别重要火灾:死 30 人,伤 100 人,损 1 亿。
重要火灾:死 10 人至 30 人,伤 50 人至 100 人,损 5000 万至 1 亿。
较大火灾:死 3 人至 10 人,伤 10 人至 50 人,损 1000 万至 5000 万。
一般火灾:死 3 人,伤 10 人,损 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有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施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6.热量传达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达、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达的过程)。
(口诀:传对幅)7.烟气延长的路子:孔洞张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加阶段、充发散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而《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则是我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教材。
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一、火灾基础知识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
了解火灾的分类对于采取正确的灭火和救援措施至关重要。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可以分为 A类(固体物质火灾)、B 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 类(气体火灾)、D 类(金属火灾)、E 类(带电火灾)和 F 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才会发生燃烧现象。
而燃烧还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如闪燃、阴燃、爆燃等。
火灾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初起、发展、猛烈、衰减和熄灭五个阶段。
在初起阶段,火势较小,容易扑灭,是灭火的最佳时机。
二、建筑防火建筑的分类和耐火等级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
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建筑,其防火要求也各不相同。
例如,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等因素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又各自分为不同的类别。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则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蔓延。
合理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可以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减少火灾损失。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中的关键环节。
要确保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就需要合理设置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并保证其宽度、数量和疏散距离符合要求。
建筑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和运行对于及时发现火灾、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起着重要作用。
三、消防设施消防给水系统是为消防灭火提供水源的重要设施。
其包括消防水源、消防供水设施和消防给水管网等部分。
要保证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对水源的水质、水量进行检测和保障,对供水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消火栓系统是最常见的灭火设施之一。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1. 所谓燃烧,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6.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传对2.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幅)3. 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7. 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闷顶内、外墙面。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口诀:管缝内外开)来表示。
( 口诀:可助火势)8. 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4.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为着火和爆炸。
5. 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6.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01.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 爆炸)。
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2. 粉尘爆炸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1.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2. 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3. 火灾分A、B、C、D、E、F 六类。
A 类固体、B 类液(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体、C 类气体。
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随着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消防安全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掌握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提高消防安全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必要。
1.消防安全法规和标准消防安全法规和标准是指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
它们是保障消防安全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保证消防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评估是对建筑、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检查,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对灭火设备、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火灾控制、危险品货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依照消防法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对其进行评估等级,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建筑、设备的消防安全水平。
3.消防通道设计消防通道是消防疏散的必要通道,通道要宽敞,通畅,方便逃生。
在消防通道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尺寸,疏散人员数量,疏散时间,通道的宽度,通风,照明,防水等因素,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出去。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火灾状况、向消防部门及时发出警报的设备,有效地防止火灾的扩散,保证人员安全。
在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探头,并且要注意探头安装的位置和数量,以确保能够及时检测到火源,并发出及时警报。
5.灭火系统灭火系统是指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水泵、喷淋系统、泡沫系统等。
在选择及安置灭火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类型、规模、用途及其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同时,在灭火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保持设施的正常使用状态,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救火。
6.火灾实战演习火灾实战演习是一种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
演习可以模拟真实的火灾情况,让员工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火灾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让员工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逃生等技术,从而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 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
①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②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③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④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注:“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在火场上,烟雾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建筑物发生火灾,烟火在建筑内的流动呈现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且两种流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二、隔离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三、窒息灭火——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汽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四、化学抑制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一)物理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
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二)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2)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①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②粉尘浓度。
③空气的含水量。
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④含氧量。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⑤可燃气体含量。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第二节爆炸极限(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
通常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
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火源能量的影响。
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初始压力的影响。
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
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二)可燃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³)表示。
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
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
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
在生产中,爆炸危险源可从潜在的爆炸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等几方面来确定,具体包括能量与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缺陷等。
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二、常见爆炸点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第一节爆炸品爆炸品的主要危险性——爆炸性、敏感度。
第二节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 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 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易燃气体分为二级。
I 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II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
第三节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
一、易燃液体的分类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I 级。
初沸点≤35℃。
II 类。
闪点<23℃,且初沸点>35℃。
III 类。
23℃≤闪点≤35℃,且初沸点>35℃。
或35摄氏度<闪点≤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28℃≤闪点<60℃归为乙类;闪点≥61℃归为丙类。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
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在易燃易爆危险品这一类物质中包含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三项。
一、易燃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
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1)发火物质。
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 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质。
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如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第二篇建筑防火第一章概述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区分隔(五)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