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证券投资分析科目辅导:市场价格、内在价值、公允价值与安全边际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2012年证券投资分析科目辅导:市场价格、内在价值、公允价值与安全边际
中华证券学习网():本文摘选自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教材相关内容,供各位考生备战2012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1.市场价格。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是指该证券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该证券价值的评估。根据产生该价格的证券交易发生时间,我们通常又将其区分为历史价格、当前价格和预期市场价格。
2.内在价值。市场价格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很多投资者仅仅因为预期市场价格上涨而买人证券,因预期市场价格下跌而卖出证券。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投资者也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以这个价格买(卖),是不是合算呢?这个证券到底应该值多少钱?”换言之,投资者在心理上会假设证券都存在一个“由证券本身决定的价格”,投资学上将其称为“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这个概念大致有两层含义:(1)内在价值是一种相对“客观”的价格,由证券自身的内在属性或者基本面因素决定,不受外在因素(比如短期供求关系变动、投资者情绪波动等等)影响。
(2)市场价格基本上是围绕内在价值形成的。套用20世纪有名的犹太投资人科斯托兰尼(Andre Kostolany)的妙喻,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小狗与牵着它的主人一般。小狗前前后后地跑,尽管不会离主人太远,但方向未必一致。”
现代金融学关于证券估值的讨论,基本上是运用各种主观的假设变量,结合相关金融原理或者估值模型,得出某种“理论价格”,并认为那就是证券的“内在价值”。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投资行为简化为:市场价格<内在价值→价格被低估→买人证券市场价格>内在价值→价格被高估→卖出证券有趣的是,由于每个投资者对证券“内在”信息的掌握并不相同,
主观假设(比如未来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等等)也不一致,即便大家都采用相同的计算模型,每个人算出来的内在价值也不会一样。
3.公允价值。投资者可以参考当前的市场价格来估计自己持有(或打算买入/卖出)的证券价值,也可以运用特定的估值模型计算证券的内在价值。在证券市场完全有效的情况下,证券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是一致的,但是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却并非完全有效。多数情况下,两者存在差异,而且两者均存在缺陷:(1)在某些情况下,某种证券可能没有活跃的市场价格(例如股票停牌);有些情况下,即便发生了交易,交易价格可能也未必真实。因此,采用市场价格来为证券估值不完全可靠。
(2)估值模型千差万别,相关变量和假设各不相同,“内在价值”并不具有唯一性。著名投资人巴菲特甚至宣称,很多情况下,“用模型定价”(Markin9—t0—Model)等于“用神话定价”(Markin9—t0~Myth)。为解决证券估值难题给投资业绩计算、企业会计处理、所得税征收、基金申购和赎回等带来的麻烦,实践中将市场价值和模型定价两者相结合,引入了“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如果存在活跃交易的市场,则以市场报价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否则,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特别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4.安全边际。格雷厄姆和多德在其经典著作《证券分析》一书中数十次提及“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概念。按照他们的理论,安全边际是指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部分,任何投资活动均以之为基础。“就债券或优先股而言,它通常代表盈利能力超过利率或者必要红利率,或者代表企业价值超过其优先索偿权的部分;对普通股而言,它代表了计算出的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部分,或者特定年限内预期收益或红利超过正常利息率的部分。”